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32节

  虽然这次王府的变故,导致皇帝一个子女都没了。但毕竟皇帝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生育能力,四人对皇帝在几年之内生下嫡子的信心还是非常充足的。

  至于皇帝认在胡皇后名下,只要能真的做成,那后面可就有得瞧了。

  一旦皇帝成为胡皇后之子,后面降低太上皇一脉的正统性,改易太子,就变得容易多了。

  所以在短暂的惊讶过后,王文等人便决定坚决地支持皇帝去争夺嫡子之位。

  陈循、周忱、俞士悦三人是亲近皇帝,也看好皇帝,但在坚决程度上,比王文、何文渊明显差了一层。

  本来如果没有王太妃汪氏毒害亲王、驸马石毒害顺德公主这两件事情,陈循等人还可能出来劝阻一下,请皇帝以和为贵,不要对皇太后和太上皇赶尽杀绝。

  但现在皇帝死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又知道了姐姐被毒杀的真相,陈循等人若是此时站出来劝皇帝大度,那就有点太过分了。

  没看皇帝已经公开称胡为逆臣了吗,上一个被皇帝称为逆臣的杨洪,此时正在锦衣卫诏狱里安安稳稳地等着过年吃肉呢。

  陈循、周忱、俞士悦算是看明白了,皇帝这次的态度极为坚决,如果自己敢出言反对,马上也会像胡一样被定性为逆臣,然后就可以收拾东西去南京领着闲职养老了。

  不过陈循还是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敢问陛下,这事太妃知道吗?”

  朱祁钰回道:“此事正是由太妃首倡,太妃一直便极为同情母后的遭遇,如今得知了顺德公主被害的真相,太妃也是痛心疾首。

  所以太妃便提议将朕过继给母后,并为母后正名位,为姐姐报血仇。”

  既然太妃自己都愿意,那在场众人便再无疑问。

  朱祁钰对众人吩咐道:“你们回去准备吧,把为母后复位的圣旨拟好。还有王爱卿、俞爱卿再辛苦些,今天就完成对石的三司会审。

  明天在朝会上公布,后天处决石。

  众爱卿还有事情要奏吗?没有就散了吧。”

  王文闻言,连忙掏出一份名单,递了过去:“陛下,这是内阁会同三法司拟好的建文旧臣赦免名单,请您过目。”

  朱祁钰看了一遍,便点点头:“可以,就按这份名单拟旨吧。”

  众人再无别事,一起行礼告退了。

  ……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正统年号的最后一天。

  京城上下十分热闹,吃瓜群众什么时代都很多,绝不只限于后世。

  朱祁钰自家的产业接天楼,已经红火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程度。

  只因接天楼的情报之准确、消息之快速,实在是无人能与之匹敌。

  上午内阁才将旨意拟好,不到中午,守候在接天楼中的食客们,便得到了胡皇后明日将正式复位的消息。

  这倒是还在朝野上下的意料之中。

  但接下来的消息更加爆炸,皇帝竟然要将自己过继到胡皇后名下,为这位可怜的大明嫡后延续香火,以使其永受祭祀。

  很快,接天楼中人声鼎沸,议论纷纷。众人交头接耳、各抒己见。

  但总体上,舆论以同情胡皇后,赞成皇帝过继为主。

  对于普通的食客来说,这一顿饭吃的十分满足。就光这一条震撼人心的消息,就把几十两银子的饭钱值了回来。

  当然,这些所谓普通的食客,个个都是挥金如土之人。要么出自京城的显贵豪富之家,要么是外地进京的一方富商巨贾。

  至于不普通的食客,那是指专门守在这里打探消息的权贵家丁。

  消息公布没多久,就有二十几名权贵家丁急勿勿离开接天楼,各自回家报信去了。

  不到一个时辰,会昌侯孙忠便急勿勿地进了宫。

第254章 孙后坦承设计密谋 孙忠畏罪父女离心

  起初听到自己父亲进宫的消息,孙太后也不以为意。

  大年三十嘛,国丈进宫见见自己的女儿,也合情合理。

  但是孙忠一开口,就把孙太后惊得面如土色。

  要说孙太后生平最忌恨之人,那自然就是胡皇后。而宣宗和太皇太后死后,孙太后的手段也足够绝决。短短一年之内,顺德公主和胡皇后就先后上路了。

  皇帝之前提出要复胡皇后之位,孙太后已经忍了。如今皇帝竟然变本加厉,要将自己过继给胡皇后,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一旦胡皇后复位,而皇帝又过继给了胡皇后,那皇帝和太上皇到底谁是嫡子呢?

  如果皇帝以后还不收手,继续采取更多行动,进一步削弱太上皇的正统性,很可能到最后,连太子朱见深都变成了宣宗庶长子的庶长子。那时候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还能坐的住吗?

  虽然孙太后治国才能差的一塌糊涂,把朱祁镇教得也是一言难尽。但是在争权宫斗之方面,倒确实是一把好手。

  听到消息、略加分析,便清楚了皇帝的意图,也明白了自己即将面对的局势。

  孙忠见自己的女儿沉默不语,有些不满地抱怨道:“这半年来的连续大战,太上皇丧师辱国,有负社稷。而皇帝力挽狂澜,建不世之功。

  两相对比之下,太上皇英名大损,而皇帝的威望,高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你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动王一家呢?本来嘛,太上皇还占据正统优势,而皇帝只是一个小小庶子。

  就算他想尊奉胡皇后,我们也可以组织力量去阻止他,毕竟皇帝只是控制了内阁和六部的首脑,还有相当多的文武官员是心向太上皇的。

  结果你弄了这么一出,如今朝野上下,全是同情皇帝和胡皇后的。

  在天下人心中,胡皇后是无辜的受害者,皇帝也是无辜的受害者。

  而且皇帝在天下人心中更加无辜,刚刚才立下不世之功,转头儿女就全部遇害。

  如今舆论大势已成,谁上去阻挡,都会被无情碾压。”

  孙忠说完,使劲摇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所有宫人都远远地站在正殿门口,孙太后也叹了口气,便低声跟自己的父亲说了实话:“我本来是想着,皇帝整天对王府像防贼一样防贼着,而且还要在明年送王出京就藩。

  这样一来,王府和汪氏等人对我们就没有利用价值了。

  所以,我便命人做了手脚,使王重病,也算给皇帝一个警示。

  如果皇帝肯有所收敛,那就算了。如果皇帝还是变本加厉,那就在正旦大朝刚刚开始的时候,送王归天。

  如此一来,一举多得。正旦大朝会肯定是开不下去了,只能被迫终止。而皇帝在自己的景泰朝第一天,就丧失了唯一的儿子。这就是皇帝不受上天眷顾的明证,必然会使皇帝威望大损,举国猜疑。

  再一个,皇子夭折,皇帝的生育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引发人心动荡。

  这样皇帝自顾不暇,一时半会也就没有精力对我们步步紧逼了。”

  孙忠闻言点点头,按说自己女儿这个计策很毒辣,也很巧妙。如果皇帝的独子真的死在了正旦大朝当天,其对局面造成的影响,绝对和自己女儿预想的一模一样。

  换成别人,想到这个计策之后,也一样会成竹在胸、洋洋自得。只是怎么突然就会变成了这样呢?

  只听孙太后继续说道:“那太医院的崔院判是我用了多年的老人儿了,治人的手段极为高明。

  说让王在正旦大朝刚开始时薨逝,王就一定会在当日准时上路,绝对不会早也不会晚。

  可偏偏就在这里出了差错,王提前了三天薨逝。

  紧接着杭氏自尽,汪氏自焚。这一切发生的实在太快,等我们知道时,根本来不及反应,一切就都已经结束了。”

  孙忠好奇地问道:“那汪氏自焚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孙太后摇摇头:“不知道,王府属官和侍卫当时被严密圈禁,隔天就全部流放了,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王府后院发生了什么。

  至于太监、宫女、姬妾,倒是有可能知道,但隔天一早也同样被吴太妃下令全部处决了。

  就别说我们安插在王府的那些人了,整个王府的人,全没了。

  当日是锦衣卫审讯汪氏,之后又负责软禁汪氏。很可能是锦衣卫做了什么手脚,审讯汪氏时做了些过分的事情。

  汪氏这个人素来气性大,又一直以皇帝元配嫡妻自居,对皇帝的冷遇颇有不满。当时锦衣卫刑讯严审,直指汪氏毒害王。汪氏盛怒之下,赌气自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孙忠闻言叹了口气:“没想到皇帝的手段如此毒辣和老练,直接快刀斩乱麻,不仅破了你布下的必杀之局,竟然还反过来把我们逼进了死路。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我们和皇帝之间还能不能妥协?”

  孙太后询问道:“朝中文武大臣有肯站出来反对皇帝的吗?”

  孙忠斩钉截铁地回道:“这个就别想了,如今舆论大势已成,对我们极为不利。现在谁站出来反对皇帝,谁就会被舆论无情吞没。

  反正满朝的文臣、武将、勋贵,是绝对不会有人出头的。

  至于藩王,或许有人肯?襄王不是一直对皇帝颇为不满吗,他肯不肯出头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我不想尝试了,如今京师的兵马全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一个想不开,灭孙家满门,不过就是挥挥手的事情。”

  孙太后一脸为难地回道:“只是到了如今这一步,我们又该如何妥协呢?”

  孙忠略一迟疑,给出了一个建设性意见:“我们彻底退让认输算了,等齐王妃生下嫡子,咱们主动提出改易太子。

  然后你和太上皇带着全家去凤阳居住,我带着孙氏满门回老家。

  咱们只要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以我对皇帝的观察,他会同意的。”

  孙太后闻言,斩钉截铁地回道:“不行,这个我绝对不能答应。那样一来,胡氏还是元配嫡妻,我又变成了妾室。

  我和先帝才是夫妻,凭什么要把先帝的一切,交给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贱种。”

  孙忠也有些坐不住了,气冲冲地埋怨道:“为了这个妻妾之分,闹了大半辈子。何苦呢,区区一个虚名,值得带累着孙氏满门去死吗?”

  孙忠一时情绪激动,说话有些大声,守在正殿门口的宫人一同望了过来。

  既然已经引起了宫人的注意,那这话就谈不下去了。孙忠又强按下心中的不快,劝慰了几句,便告辞而去。

  ……

  到了晚间,京城更加热闹。

  鞭炮声持续不断,笼罩了整个京城。一是庆辞旧迎新、阖家团聚之喜;二是贺重创瓦剌、保卫京师之胜;三是旌皇帝继嗣、复位胡后之义。

  朱祁钰带着宠妃们,到太妃寝殿中磕过头,准备和太妃一起守岁。

  太妃摆摆手:“你们不用陪着了,最近几天出了这么多事情,我也没心情过年。你们回去房里一起守岁吧,我喝杯安神茶也就要睡了。”

  朱祁钰见太妃心意已决,便只能带着宠妃们回了自己的房中。

  好在软榻够大,众人都上榻坐了,拥着锦被、相互倚靠。一边闲聊,一边守岁。

  众人要为王府那几位斋戒三日,大过年的既不能吃肉,也不能行亲密之事。

  所以房中倒是难得的静谧安详。

  极为罕见地出现了主奴相敬如宾的景象,气氛倒颇有些尴尬,朱祁钰便对众人说道:“长夜漫漫,不如我来给你们讲故事吧。”

第255章 正旦大朝景泰改元 复后过继变易嫡庶

  浅雪和素汐这对小双双一左一右地偎依在朱祁钰左右,一听到要讲故事,浅雪连忙回道:“夫君,我们不要听故事,我们想听听夫君这半年来的总结和感想。”

  朱祁钰轻叹一声,然后回道:“哎,当奴隶主是真的爽,下辈子我还要当奴隶主。”

  浅雪闻言,抓住朱祁钰的胳膊,轻轻拧了一下:“夫君你好坏,谁问您当奴隶主爽不爽了。”

  朱祁钰一脸无辜地问道:“你不是让我讲讲这半年来的总结和感想吗,为什么我讲了真话你还要拧我呢?”

  “我们是想听听您当皇帝的总结,没让您讲当奴隶主的感受。”

  “哦,这样啊。哎,当皇帝啊,那就真的是身不由己了。摸着良心说,我这个人不恋权,一开始还是真有打算让见深一直当太子,最后让他继承皇位的。

  可惜,这个位置一旦坐上去,根本就身不由己。

首节上一节132/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