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23节

  何宜在旁边咳嗽了一下,朱祁钰这才回过神来。

  朱祁钰一边端起茶水,慢慢品着,一边总结了一下卢忠提供的情报:

  皇宫之中人多、眼杂、规矩大、是非多。虽然孙太后与襄王是叔嫂关系,年纪也都不小了,在宫中见面叙旧问题不大,但是也要顾及规矩,不能两个人关在密室里独处一个时辰。

  所以孙太后召见襄王,是在正殿之中,而且殿门大开。所谓摒退左右,不过是让一众宫女太监退到大殿门口。

  慈宁宫主殿高大开阔,孙太后和襄王面对殿门并排而坐,时而畅聊家常,时而悄声言语,数十步外的宫人也难以听得分明。

  孙太后以前就一直是这样召人密谈的,也没有出过什么纰漏。

  但问题出在皇帝刚刚将慈宁宫的总管换成了阮安。阮安虽然资历深厚,老成持重,不愿意牵扯政斗、招惹是非。

  但是阮安手下的太监可不一定这么想啊。其中便有一个名叫高平的太监,选择了向皇帝靠拢。

  襄王进宫时,高平恰巧就在殿中当值,更恰巧的是,高平还精通唇语。

  诺大皇城,光正式的太监就有接近一万两千人。人一过万,什么奇形怪状的都有。

  所以就这么巧,高平就是有这个语言天赋,有这个足够安身立命的特长。

  偏偏孙太后为了避嫌,也并不禁止宫人往自己和襄王所在的方向瞅。

  而卢忠交游广泛,与高平是莫逆之交。

  很快,消息就借助卢忠,传到了皇帝耳中。

  于是朱祁钰连孙家要和定西侯家联姻都提前知晓了,卢忠提供的情报,也就一验便可知真假了。

  这要是能有个机敏灵巧的眼线安插在孙太后身边,倒也确实十分的令人心情舒爽。

  想到这里,朱祁钰对卢忠笑道:“好了,卢爱卿你的忠心朕了解了。你刚一来见过朕,朕就给你升官,容易引人联想。

  这样吧,先回去,用心替朕收集情报。等过完年,朕再给你升指挥同知。”

  卢忠一听有戏,连忙谢恩。

  待卢忠告退,朱祁钰对何宜笑道:“你还别说,这卢忠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以前是我过于小看锦衣卫了?”

  何宜回道:“有这么多年经营的关系网在那里,只要陛下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权限,锦衣卫的刺探情报方面,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就是内廷的太监,只要用的好,也能替陛下把宫中情报打探的明明白白的。”

  朱祁钰点点头:“行吧,你没事也去内书堂给太监们授授课吧。也多替朕搜罗搜罗可用之人。“

  何宜闻言,连忙谢恩。

  到了仁宣两朝,太监越发受到重视,一部分年轻聪敏的太监,是会被选拔进内书堂读书的。而为太监们授课的,都是那些学识渊博的翰林们。

  对于将来志在位列宰辅的翰林们来说,多去内书堂授授课,对自身也大有裨益。

  终于折腾完这一上午,朱祁钰便拉着三位中书舍人吃饭去了。

  齐王府中风轻云淡,皇城之中却再次炸开了锅。

  一众翘首祈盼的文武官员,不仅没有等来岳正人头落地的消息,反而看到内阁一众阁臣有说有笑地簇拥着岳正回来了。

  一时之间,众人都懵住了:这不符合常识啊,说好的舍生取义、慷慨赴死呢?说好的手起刀落、身首异处呢?说好的人生最后一天呢?

  待岳正等人走近,众人方才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追问起来。

  陈循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然后说道:“陛下有旨,岳季方奏书,传示天下,有生员及生员以上功名之人,皆可上书朝廷,各抒己见。

  另外岳正心存忠义,清正廉直,升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翰林侍讲、中书舍人。

  胡皇后之兄胡安,晋封平恩侯;胡皇后之弟胡,晋封乐成伯。”

  陈循话间一落,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了,变得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文武大臣一时都接受不了:这也太突然了吧,皇帝的立场已经如此明确,那还有谁能阻止的了?也就是说,转眼之间,胡皇后就要复位了?

  陈循、周忱、江渊、何文渊把岳正留在原地,便径自回内阁去拟诏旨了。

  而王文则拿着岳正的血书,回了都察院。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这三法司衙门挨在一起,位于西城的阜财坊,并不在皇城这边。

  王文现在一人管着都察院和刑部两个衙门,备受皇帝信重。

  既然皇帝要将岳正奏书,传示天下,那自然是先从都察院的御史们开始。传示完,御史们就可以上书了。

  然后是传示刑部和大理寺,三法司这边传示完,再发回给吏部、兵部、户部、鸿胪寺等部寺。

  没过多久,刚准备吃午饭的孙太后已经得到了消息。

  孙太后又气又惊,这午饭是彻底吃不下去了。

  本来的计划,是皇帝在明,自己的上皇派在暗。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皇帝千防万防,总有防不住的那一天。

  没想到啊没想到,在明处的皇帝,竟然选择了主动发起进攻,而且正好是打蛇之七寸、攻敌之必救。

  上皇派如果不出来应战,继续潜伏的话,那用不了多久就会人心离散,大势尽去。

  如果出来应战,那蜇伏待机的计划可就泡汤了。

  最令孙太后心惊的是,真到了要用人的时候,却发现人没了:铁杆的上皇派胡、王直,要么告老还乡,要么被迫离京了。

  深受太上皇恩遇的商辂、彭时,离京。深受宣宗皇帝恩遇的于谦,离京。

  中正耿直的王翱,刚回京,屁股都没坐热就又被皇帝调走。

  剩下的这帮重臣,陈循、王文、周忱、江渊、何文渊、罗通、刘中敷等人,不论是对宣宗,还是对太上皇,都没什么太大的感情。

  尤其是何文渊和罗通、刘中敷这种正统朝的倒霉蛋,心里正在记恨太上皇都说不定。他们要是能跟太上皇讲感情,那绝对是心理有毛病。

  最重要的是,今天孙太后刚连续召见了襄王、自己的父亲孙忠、以及定西侯家的蒋义。

  按照道理,今天实在不好再召见别人了。如果一天之内召见个没完没了,很容易让人说闲话的。

  亲信太监金英、兴安也不在身边;钱皇后瞎了只眼、瘸了条腿,正躺在床上下不了地;周皇后则是小富即安,拿到皇帝给的好处,就准备见好就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生过日子。所以孙太后也只能宫中枯坐,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第238章 英国公府站队复后 武定侯府设宴认女

  一下午、一晚上,岳正的奏本内容飞速地传播,各种消息和舆论不断地发酵,京城变得越来越热闹起来。

  十王府,聚集着进京的亲王、郡王。分别以岷王和襄王为中心,各皇亲、勋贵往来交通、络绎不绝,都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嫡庶之争的讨论中来。

  朱祁钰则悠哉悠哉地玩了一下午、一晚上。

  到了第二天,十二月十八日上午。

  朱祁钰带着自己的小王妃,早早来到前院。今天是脱脱不和阿剌知院亲率使团进京的日子。

  这两人可是替朱祁钰重创也先立了大功。而且虽然明军主力已经班师回朝,但脱脱不和阿剌知院的六万大军却依然在联合追击也先残部。

  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则,这六万联军占据要津、往来巡逻,彻底切断了也先与明廷的联系。

  也先再想派遣使团到大明朝贡?那是想也不要想了。

  没有了使团从大明源源不断地弄来铁器、箭矢、铠甲等物资,也先是熬不住多方的封锁和夹击的。

  不说别的,光是箭矢一项,如果得不到补充,那自家的存量用完了,之后还玩啥?岂不是只能干瞪眼,被别人追着打了。

  大家都能得到利益的同盟,才会是稳固的同盟。

  脱脱不和阿剌知院成为了蒙古最有权势的两大巨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自然是非常坚决地拥戴大明天子。

  而朱祁钰得到的好处更是数都数不清。重创也先收获的崇高威望就不说了,现在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有六万蒙古大军替大明去彻底消灭也先,真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最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两大盟友,朱祁钰想什么时候让朱祁镇回来,就可以什么时候让他回来。

  完全是自己一言而决,别人根本就干扰不了。

  如果朱祁钰还不想让朱祁镇这个讨厌的太上皇回来,只要向脱脱不和阿剌知院委婉暗示,让也先派出的和谈使团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草原上就是了。

  等需要太上皇的时候,再派出使臣去接就好了。

  如此一来,可攻可守,进退自如,好不惬意。

  朱祁钰歪在软榻上,悠哉悠哉地听何宜、徐正、黄鉴三人念奏本。

  林香玉则在正厅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英国公张忠拉家常。

  张忠可不想拉家常,而是心里有些发虚,也不知道一大早被叫来,又有什么‘好事’等着自己。

  林香玉见张忠有些不耐烦了,便进入了正题:“今天陛下请国公来,是有几件事情要和您商量。”

  “王妃请讲。”

  “第一个,听说英国公府在玉泉山附近有二百顷御赐田,我想拿五百顷上等良田跟您置换一下。”

  这个倒不是什么太吓人的事情,张忠暗暗舒了口气,连忙回道:“王妃需要,尽管拿去就是了。我们府中的一切,都是皇家的恩赏,以臣事君,哪里还用谈什么置换呢。”

  林香玉笑着摆摆手:“那可不行,就算英国公自己不介意,传扬出去,让外人说皇帝抢勋贵的良田,成什么体统。

  过了年,我们一家要搬去玉泉山居住,那边的土地,除了您英国公府的二百顷,其余的我们都已经置换完了。

  您肯行这个方便,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可能再让您白白吃亏。”

  张忠闻言,也不再坚持。

  林香玉继续说道:“我要认武定侯为父,后天在武定侯府正式摆酒认亲。为了将认亲仪式办得更加正式,我们这边出三四个见证人;武定侯府出三四个见证人。

  我想请英国公、安国公、曹国公、定国公做我们这边的见证人,不知道英国公肯不肯给这个面子?”

  张忠都有些听懵了,呆坐了半晌才会过神来,这也太吓人了,昨天才出了岳正为胡皇后争取复位这件事情,今天齐王妃认亲就又出来了。

  这是生嫌京师不够乱啊,张忠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那可是武定侯府啊,还有永嘉大长公主坐镇,这亲一旦认了,齐王妃的地位就算彻底稳固了。

  以后再有谁想着抬抬手就把齐王妃干掉,那就成了纯纯的白日做梦了,就算皇帝点头了,勋贵集团都不能答应。

  再看看王妃请的这些见证人,四个国公,好大的排场。

  也不好思考太久,张忠满脸笑容地答应了下来,并起身行礼道贺。

  然后张忠好奇地问道:“王妃,这个安国公是谁啊?”

  “安国公啊,就是兴安侯,今天陛下就会发下诏命,晋封兴安侯为安国公。”

  张忠点点头,这次京师保卫战,兴安侯确实功劳足够大,晋封个国公也没什么问题。

  紧接着,林香玉抛出了第三个,也是最尖锐的那个问题:“胡皇后的事情,英国公也听说了吧。陛下准备派出一位国公,去胡皇后的陵寝祭祀,不知道英国公肯不肯辛苦一趟?”

  张忠倒是早就知道胡皇后复位的事情,上次皇帝接见胡安、胡兄弟,正好张忠也在。

  但是这个去祭祀胡皇后的差事可是真要命,真要去了,就等于纳了投名状,彻底站到皇帝阵营,与上皇一派势不两立了。

  最让张忠犯难的地方,在于皇帝实在太年轻。一旦自己拒绝了齐王妃,那势必彻底遭到皇帝的厌弃。接下来皇帝掌权期间,英国公府就再也甭想出头了。

  皇帝确实还念自己爷爷河间王张玉的旧情,但这份感情不是万能的,不足以支持张忠一直没完没了地左右摇摆。

  朱祁钰就已经算是对英国公府够讲感情了,要换成别人这样犹犹豫豫的,早就一脚踢开,彻底眼不见心不烦了。

  林香玉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张忠,也不催促。

  终于,张忠心一横,牙一咬,把桌子一拍:“我去,微臣愿奉王命。”

  林香玉笑道:“行行,那就有劳英国公了。这次是以皇后之礼,祭祀胡皇后。过了年,陛下还会再亲自去一趟的。”

  张忠点点头,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张忠便告辞了。

首节上一节12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