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11节

  兴安得意洋洋,一路上十分顺利,最多只有些瓦剌小股骑兵的骚扰,事实摆在眼前,兴安才是对的,也先的主力确实赶在前面,到大同休整去了。

  现在就连石亨都开始自我怀疑了,难道兴安真的是对的?大家都过于小心了?其实也先根本就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此时距离大同已经不足百里,前面只有一座不怎么起眼的马头山。从马头山下的谷地穿行不过二十里,就进入了平原。接着再直走六十里,来到大同城下,就算彻底安全了。

  接下来,众人商量妥当了一个行军计划,便各自回营休息,准备养精蓄锐,走完明天这最后一程。

  ……

  到了第二天,大军早早开拔。而京城之中,朱祁钰也早早地起了床,来到西厅中上朝。

  此时厅中多了三个新面孔,一个是兵部左侍郎罗通;一个是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兼吏部左侍郎何文渊;再一个是吏部尚书王翱。

  朱祁钰满脸微笑地看着三人,觉得心里舒坦多了:罗通是强硬主战派,资历深厚经验老道,能力又极强。

  把兵部交给罗通主持,让江渊在一旁辅助。然后再让黄溥任兵部武选司郎中、陈鉴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替自己监督着兵部。

  回头再找个可靠的兵科都给事中,给他安插上去,就算稳稳地将兵部掌控在手里了。

  再看何文渊,那就更让人舒心了:‘父有天下,当传于子’,这才是忠臣之言。

  比那些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好多了。

  吏部尚书王翱,则是比较公正平和的中间派,既不偏向太上皇,也不偏向新君。而且素来清廉严明,不循私情,是吏部尚书的合适人选。

  至此,内阁成员有五:陈循、王文、周忱、江渊、何文渊,组成了皇帝的执政班底。

  而胡、王直、商辂、彭时,朱祁钰就直接当他们不存在了。

  还有两位兵部尚书王骥和于谦,想回北京和皇帝抢夺兵权,门都没有。

  加官可以,晋爵可以,赏金赏银赏美女也可以,放在南京重用也行,但是想回北京,那就只能对不起了。

  还有成国公朱仪、成安侯郭晟、建平伯高远,驸马都尉焦敬,也都老老实实待在南京吧。

  于是朱祁钰先对罗通笑道:“罗爱卿,以后兵部的事情,朕就交给你和江爱卿了。你们俩商量着来,有不能决定的事情,再来禀报于朕。

  另外朕已经封了陈鉴为职方司郎中,待战事结束,还要再封黄溥为武选司郎中。到时候们几个在一起都好好共事,莫让朕再为兵部的事情操心了。”

  罗通连忙谢恩。与黄溥共事,罗通倒是十分愿意。上次黄溥出使瓦剌,路过居庸关,为罗通提点了一番,使得罗通稳稳地站对了队伍。如今罗通成功掌管一部,眼看就要官运亨通了,所以自然对黄溥十分感激。

  朱祁钰又和王翱、何文渊寒暄了一番,众人才开始聊正事。

  朱祁钰举起一份军报,随便挥了挥,便对众人问道:“不用看你们也都知道了,我精心布置的口袋阵,被也先破开了。

  倒马关上,明军溃散,孙祥、韩青战死,也先主力只损失了区区两千人,便逃出了生天。

  如今恐怕已经到大同开始修整了吧。石亨已经率十万大军追击进入山西境内,你们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罗通闻言,立即好奇地问道:“石亨大军在山西境内没有遭到伏击吗?”

  朱祁钰肯定地摇摇头。

  罗通继续说道:“那就怪了啊,按照也先的打仗风格,他是一定会伏击的啊。如果十万明军一旦进入抵达大同城下,那也先可就被动了。”

  朱祁钰摊摊手:“哎,那没办法,我也不懂兵法。再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光军报传递,一来一回就要六七天,我们也没办法在千里之外指挥他们啊。

  也只能让他们便宜行事了,再说石亨、孙镗、刘永诚已经是大明北方军队里最厉害的将领了。

  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谁啊,换了别人可能更不行呢。”

  罗通闻言,心里就腹诽开了:‘瓦剌在京城死了四万多人,你这皇帝竟然还敢说自己不懂兵法!或许你真的不懂兵法,但你绝对是无比精通掌控人心的。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灵感,竟然挖到了大宁都司和营州卫这样的大宝。

  然后又笼络住了兴安侯徐亨和成山侯王通,接手了陕西边军和天策卫。

  光大宁都司一家,就给皇帝提供了整整七个标准卫。

  于是仗打了半天,最后一看,皇帝反而是最大的赢家,成了大明第一大军头,这叫什么事啊。’

  但是心里可以这么想,话可不能这么说,罗通还指望跟着皇帝飞黄腾达呢。

第216章 重臣到京集思广益 增兵五万图穷匕现

  所以罗通不仅不跟皇帝抬杠,反而还很积极地给皇帝出起了主意:“敢问陛下,您在宣府城外放了多少军队?又打算什么时候解除杨洪的武装,占领宣府城?”

  “我派了神机营主力一万八千人代替阿剌知院的三万大军继续包围宣府,防止杨洪在背后对朝廷大军做什么手脚。

  至于解除宣府军的武装,我还没下令呢。毕竟一万八千神机营将士,解除三万宣府军的武装,我觉得有点吃力。

  所以让于谦先在城里慢慢查他们的贪赃枉法之事吧。等中、东两路大军班师之时,顺道把杨洪解决掉就是了。”

  罗通怕伤害的皇帝的颜面,非常委婉地问道:“陛下有没有考虑过,也先现在已经赶到了大同附近,如果他不在大同停留,而是汇合伯颜帖木儿的一万人马,全军奔袭直扑宣府呢?

  到时候宣府城中那帮叛逆肯定会袖手旁观,而神机营区区一万八千将士,如何挡得住也先的三万五千骑兵?”

  朱祁钰愣了半晌,方才一拍桌子:“哎呀,我还真没考虑过这件事情。也先在北京城下时展现出的战略头脑,都是呆呆笨笨的。

  导致我也开始低估他了,想来从瓦剌大军在京城的最后几天,他就开始盘算着退缩示弱,诱我军上钩了。

  骑兵全力挺进的话,从大同到宣府撑死也就两天时间,到时候我们的一万八千大军可就全完了。”

  罗通闻言补充道:“若是神机营主力被歼灭,也先还可以从杨洪手中拿到粮草,继续突袭我们的中路大军,到时候就变成也先的主力与瓦剌留守部队前后夹击我军了。

  若是也先真有这样的头脑,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朱祁钰细细琢磨着罗通的话,大冬天的差点都出汗了。这下终于理解为什么赤壁之战后曹操要抱着自己脑袋哇哇哭了,身边没个专门的战略人才是真是不行,战场形势千头万序,很可能转瞬之间就会风云变换。

  在也先没有攻破倒马关之前,自己这套战略没有问题。自己错就错在,也先主力进入山西之后,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在场的其他重臣,听完罗通的分析,纷纷交头结耳,也开始有些犹疑起来。现在西北可是集中了朝廷二十多万大军,这要是被也先给来个各个击破,不就成了土木堡第二了?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朱祁钰转眼就安静了下来,一边慢悠悠地喝茶,一边盘算着山西的局势。

  直到一杯茶喝完,大臣们才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看向皇帝,等着皇帝给出对策。

  朱祁钰幽幽一笑:“没什么,众位爱卿不要紧张,大不了接下来就学秦昭王吧。之前镇守紫荆关的两万营州卫刚刚进京,本来是调来保卫京师安全,以防宵小作乱的。

  这下没办法了,朕只留下五千人,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即刻调往宣府。

  然后你们立即通知下去,朝廷临时征调军队。募集勋贵的家丁、在京的忠勇义士,组成一支新军,前往宣府支援。”

  大臣们听完都无语了,皇帝是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忘不了拉拢人,这是又给勋贵和忠勇义士们开了个立功的口子。

  但是没办法,现在大臣们已经被皇帝彻底裹挟住了,只能硬着头皮、不惜代价地将战争进行到底了。

  这也是大臣们第一次产生了强烈的冲动,希望把南方明军的主力调回来,给也先来个彻头彻尾的了断。

  相比之下,朱祁钰的心态就平和多了,一边在考虑着如何借战争之机平衡朝局,一边慢条斯理地向罗通问道:

  “罗爱卿,居庸关的守军能调动多少?”

  罗通不假思索地回道:“启禀陛下,居庸关可以调动一万五千人。”

  朱祁钰满意的点点头:“可以,营州卫一万五千人、居庸关一万五千人,从京城招募五千新军,再加上已经在宣府的一万八千神机营。

  这一共又是五万大军,只要牢牢扼守住宣府,足够牵制也先大军,等到中、东两路大军回师了。

  再说算算日程,两路大军也快和瓦剌留守部队交上手了吧。”

  罗通回陛:“微臣以为,陛下还是应该赶紧派出重臣,代替于谦接管宣府,并将杨洪拿下,绑缚京师。

  至于三万宣府兵,也应该派大将前去接管,然后立即派到大同去与瓦剌大军作战。”

  朱祁钰心中早有成算,但是今天有三个新来的大臣,也不好表现得太过独断专行,于是便巡视众人,出言问道:“众为爱卿说说,应该派哪位大臣去接管宣府?”

  老人们都知道皇帝的脾气,也都颇识情趣,主动将回答问题的机会交给了新任吏部尚书王翱。

  王翱见躲不过,便回道:“启禀陛下,前任户部尚书刘中敷,老成持重,质直廉静,可堪大任。”

  “哦,这位刘爱卿现在在做什么?”

  “刘中敷之前因前获罪,被太上皇下狱论死。后被赦免,贬为庶民,在家闲居。他是大兴人,若是陛下召用的话,当天就可到任。”

  “嗯嗯,这个刘老尚书朕也多有耳闻,是个难得的实心用事的廉能忠良。其他爱卿还有要举荐的人选吗?”

  王文站出来回道:“启禀陛下,微臣举荐户部主事李秉。正统初年,李秉曾被派往宣府,弹劾整治当地边将侵占屯田,其不畏豪强,为民请命,颇有政绩。微臣以为可以将李秉再次派往宣府。”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拟旨吧,都督陶瑾升任宣府总兵,刘中敷任户部尚书、山西巡抚,并参赞宣府总兵陶瑾军务。

  赐刘中敷尚方宝剑、王命旗牌,假节,代朕巡狩山西。对山西境内三品以下文武官员,可以先斩后奏。对山西境内三品及以上文武官员,不必请旨,可直接将其停职、监押、审讯。

  刑部郎中李棠,升任刑部右侍郎,前往山西,负责对山西全部官员进行审察纠劾。

  右佥都御史曹泰,兼任山西巡按;原兵部职方司郎中王伟,改任大理寺右寺丞;二人与李棠共同审理宣府官员。

  户部主事李秉,晋升为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负责协助刘中敷抚恤百姓、查抄犯官家产。”

  一口气任命了五位大臣前往宣府,朱祁钰这次算是下定狠心,要速战速决了。李棠、曹泰、王伟分别代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算是把三法司凑齐了,可以直接在宣府就地进行三司会审了。

第217章 多名政敌调离京城 皇帝收拢内城兵权

  众臣也没什么意见,罗通又问道:“陛下,宣府的军队解除武装之后,应该由哪位大将统领呢?”

  朱祁钰回道:“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任总兵、都指挥同知孙继宗任副总兵、都指挥佥事孙显宗任参将。

  尚膳监掌印太监陈祥,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出任监军;礼部左侍郎项文曜参赞军务。”

  在场的大臣听到这话,都暗暗用眼神交流了一番。

  朱祁钰将众人的动作尽收眼底,也知道人们都在想什么。不过在大家都知道的意思之外,朱祁钰顺带着还有两点目的:

  一个是强调一下,现在的尚膳监,是资深的大太监陈祥在掌管,那是孙太后和太上皇的人。若是不定哪天,太后和上皇,或者皇后、嫔妃、皇子有中毒的,你们可别怪到我这皇帝头上。

  二来是把于谦的亲信项文曜派了出去,还有派去宣府查案的王伟也是于谦的亲信。机会反正我是给到了,是立功还是获罪,你们自己选。

  反正呢,不论朱祁钰怎么说,大臣们倒是都不反对,没人愿意闲得没事和皇帝唱反调。

  朱祁钰一脸轻松地向王文问道:“之前有个人是谁来着,写奏书嗦嗦几千字,从头到尾卖弄文笔,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浪费笔墨。

  给我气够呛,我让他回家抱孩子去了,现在他反省好了没有?”

  王文笑道:“是翰林侍讲刘定之,早就反省好了,只是我们怕陛下气还没消,就先晾了他一些时日。”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这些人啊,不干活也就算了,还整天虚耗皇帝和阁臣的精神。

  我们处理军国大事就够累了,还要整天听他们唠唠叨叨。不使劲罚一罚,他们就长不了记性。

  接下来工部负责在西直门外、大道两旁的空地上,一侧筑京观,一侧立土木之变殉难将士纪念碑林。

  先建个临时的京观,赶紧把砍的四万多颗鞑虏人头垒上去,等下个月亲王、郡王、地方大臣陆续进京参加朝贺时,一定得让所有人全都看到。

  然后先给在土木堡殉难的勋贵、文武大臣分别立传刻碑,竖在道旁,也要让进京的所有人看到。其他殉难将士的完整碑文,后续再慢慢整理。

  刘定之官复原职,命他同陈镒、李贤、李实一起负责给这些死难勋贵、大臣立传刻碑。”

  好家伙,原来皇帝在这里等着呢,大臣们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皇帝突然问起了刘定之,原来是要把这么大的一个苦差事交给他。

  给死难大臣立传,肯定就不得不提到太上皇的过失,刘定之、陈镒、李贤、李实就等着狠狠得罪上皇一派吧。

  其实呢,朱祁钰主要针对的,还是李贤和李实这两个左右摇摆的墙头草。

  ……

  好容易打发了大臣们,朱祁钰溜达回了后院,继续干活。

  这个干活是真的干活,朱祁钰在房中摇椅上一躺,林香玉、暮雨、凝香便分别在自己脚下、左、右身侧跪好,温温婉婉地服侍了起来。

  讲完之后,朱祁钰自己总结了一下:“我把孙太后的三个兄弟派了出去,孙继宗执掌的锦衣卫、孙显宗执掌的中城兵马司、孙绍宗执掌的南城兵马司,都空了出来。

  我要把这些重要职位上换成咱们自己的人,不然睡觉都睡不安稳。

首节上一节11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