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86节

  他可是名人,他要将这些东西留存起来,留给自己的后代子孙,以后可是要值大价钱的。

  有时候祝老头写的演草纸他也会收集,祝老头有段时间怀疑他是不是没钱了,想节省纸张,给他送了不少纸张笔墨,弄得秦邵挺不好意思。

  这兴王虽然算不上大才子,但是人家身份在这。

  他的墨宝一样也是有价值的。

  秦邵想到这里,直接拿出纸笔给朱佑,并在一旁殷勤地磨墨。

  《杨柳》

  金丝缕缕是谁搓,时见流莺为掷梭。

  春暮絮飞清影薄,夏初蝉噪绿阴多。

  依依弱态愁青女,袅袅柔情恋碧波。

  惆怅路歧行客众,长条折尽又如何?

  秦邵拿着兴王写的这首诗看了半晌还没回过神来。

  一向端着不太苟言笑的兴王,诗歌竟然如此旖旎细腻。

  依依弱态愁青女,袅袅柔情恋碧波。

  看着他微微有些佝偻的身躯,秦邵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有些微酸。

  谁不曾青春年少?

  这位如今中年被病痛折磨微微佝偻的中年男人,曾经也是骑马狂奔的风发少年!

  也曾是那个强硬不屈跟襄王争田地的英武王爷!

  时见流莺为掷梭!

  也许他先前出城只是多年困囿于此,趁机出城一趟而已,想想也是不易。

  他们在家写诗作文的时候,王寅带小三子上山打猎。

  下雪天他们收获还真不少,打了两只山鸡和三只野兔。

  秦邵干脆提议吃烧烤。

  兔子清洗干净,用酒、盐、花椒等各种调料腌制,然后刷上蜂蜜用架在火上烤制,鲜嫩向滑,很是美味。

  山鸡则是宰杀腌制后用荷叶包了,放在炭火火堆中闷熟。

  山鸡的味道很是馨香,只是肉比较柴(老的意思),味道并不是很好。

  如果在前世,这些东西都是野生好东西,可以卖大价格。

  秦邵前世没生活在山区,他们那个地方更没有所谓的野鸡。

  只他爷爷经常提起小时候门口就有很多野鸡,味道如何如何好,让他很是向往。

  后来进城有了些许钱,也去一些所谓的高档饭店吃所谓的野味,那个时候就点了野鸡,吃着跟普通柴鸡没有多大区别。

  后来才知道那些所谓的野鸡都是假货,哪有什么野鸡,都是家养的,只不过看着瘦小而已。

  如今在这大明倒是真吃上了原汁原味的野鸡,味道倒是真的很一般,真是见面不如耳闻。

  兴王倒是兴致勃勃,因为病的原因,他已经好些年不曾上山打猎了。

  就是早些年打猎,也是宫人帮忙烹制切割好端上来食用,哪像现在还是自己下手。

  不过倒是趣味十足!

  “秦公子对美食真是有研究,还能用荷叶包鸡这样吃,实在是妙!我早些年上山采药之时猎过野鸡,火烤后闻起来香,吃起来倒如干柴,你这种烹制方法,鸡肉倒是嫩了许多!你真是聪明,如何相出这样的制作方法?”

  相比较兔肉,周文采倒是很喜欢烧野鸡。

  秦邵想那野鸡肉老,用荷叶包裹烧烤还略老不嫩,他火烤不跟吃干柴一样才怪呢!

  “我哪能想到,这是我姨母教授于我的,她原先在宫廷中侍候过贵人,知道一些美食烹制方法。”

  逃难路上,她那姨母曾用荷叶包裹红薯烧火做熟让他食用,他却无胃口。

  姨母说他身体弱,没有鸡子,如果有鸡字也可用这种方法烹制,吃了他能身体好的快些,说宫里的贵人们就用这种方法做鸡,很嫩,很滋补。

  “你姨母在宫中侍候过贵人?”

  周文采惊异地问道。

  兴王的眼神也看向秦邵。

  秦邵才觉得自己不小心说的有些太多。

  不过逃难过程中,他生病浑身迷迷糊糊,他那姨母一直跟他絮絮叨叨的,确实是说在宫中侍候过贵人,后来被遣回家跟母亲相依为命。

  “可能……可能也就是一般的大户人家,我那姨母说话总爱夸大。”

  秦邵讪讪地笑道。

  朱佑却盯着他,眼神有些晦暗不明。

第101章 那地不便宜?

  兴王是第二天走的,典仗陆松亲自驾车来接的兴王,袁宗皋也跟随。

  陆松见到秦邵也只是略微惊异了下,很快平淡无波。

  秦邵听说这是陆松,想起那个叫陆炳的家伙,倒是忍不住多观察了那陆松几眼。

  个子挺英武,人长得也端方,除了看了自己一眼外,眼睛一直看着兴王,似乎时刻静等吩咐。

  小三子看着他们的豪华马车很是惊奇,他没想到一个道长竟然有如此大的仗势。

  “爷,他们那马车值不少钱吧?”

  人已经走远,小三子还是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嗯,值不少钱!”

  秦邵含糊地说道。

  …

  “宗皋,卢氏(秦邵的姨母)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马车内,朱佑为向一侧骑马的袁宗皋道。

  “王爷,王圭传信来,说那卢氏是丙辰年冬日到镶阳老河口张沟村。张沟村只有一户姓卢人家,原是一货郎,后落户于张沟村,生得两子分别为卢大和卢二,卢氏兄弟各生一女儿,就是是卢氏(秦邵姨母)和秦卢氏(秦邵母亲)。”

  “后卢大携妻女进城做生意,卢二留在张沟村种地。卢大进城后跟村子联系甚少,村人不清楚其后来情况;卢二为女儿秦卢氏招婿秦铭远。卢二夫妻去世,秦铭远考中秀才,曾独自搬回原籍镶阳南漳。后村人找里长调解,秦铭远曾搬回家一段时间,不久再次离家未再回。”

  “秦卢氏丈夫离家后怀孕,有村人见起肚子隆起,她自丈夫离家后,精神有些异常,族人听说秦铭远谋生安陆州,曾派人找寻未果。丙辰年冬日,卢氏突然到镶阳老河口张沟村,自此照顾秦卢氏。腊月,秦卢氏诞下一子,即为秦邵。只村里稳婆说未曾为秦卢氏接生,是卢氏帮忙接生。”

  “秦卢氏生子后常年缠绵病榻,后去世。响马之乱,卢氏带秦邵逃难走散,有村民曾见她找寻秦邵,后不知所终。”

  袁宗皋汇报道。

  “嗯,你跟王圭传信,事情未完,先不要急回,让他查查那卢氏未回张沟村之时作何营生,将卢氏底细彻底查清!”

  朱佑神情无波地吩咐道。

  “是!”

  ……

  送走大人物兴王,秦邵这次倒是没想那么多。

  他已经想好了,自己认识兴王也算是一种缘分。

  朱佑能让他身边的人明目张胆地来接他,对自己应该没别的想法,自己确实有些小人之心了。

  两人的身份在那里,目前有交集,也是因为有彼此需要的东西。

  自己还是好好考自己的秀才、多买地赚钱,自己有拿得出的砝码,才能在天平秤上起作用。

  很快就到了过年。

  尽管这个时代算不上很富,过年却相比较前世很是隆重。

  祝老头家里还有老爹,虽然他年纪不小了,因不能回家,有些怏怏不乐。

  秦邵干脆让两家一起过,热闹些。

  刚刚冬腊月,韩瑾蓉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腌鸡鱼、腊肠。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接下来又准备“七不炒(用干净干燥的沙子炒花生、玉米粒、黄豆等)”和八不闹(炸麻花、卤菜等凑够八种),最后就是蒸双喜馒头。

  腊月二十八贴年画、对联。

  那些对联年画大多是祝老头写和画的。

  秦邵也写了两幅,基本是前世常见的那种:

  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贴完对联,年前的准备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祝老头跟观路去老友家送年前的年礼,老友的老父亲还活着,他作为晚辈年前要送些年礼以表敬意。

  韩瑾蓉提议给兴王府送两袋自家种的大米,上次兴王来时一直夸他们家大米味道不错。

  秦邵让她自己看着办,家里的节礼什么的一般都是韩瑾蓉安排,他在礼节方面不如这小姑娘熟练。

  他们上午送到,下午朱宸他们就送了回礼,回礼是人参、虫草之类的。

  还带来的王爷的回话,说是那些拿东西太补,他现在病情不能吃,扔了也是扔,干脆送他们。

  真是够傲娇的!送人东西还这样说!

  不过这便宜秦邵愿意占,自己如果不吃,拿出去换银子也不少。

  忙完一切,秦邵觉得就等着年夜饭了。

  许牙婆却突然上门来了,不仅送了节礼,还带了一个消息。

  “秦爷,你想买的那块地有消息了!”

  许牙婆喜滋滋地说道。

  秦邵没想到那块地会这么快有消息。

  毕竟那是襄王府闲置的土地,跟这种人打交道最麻缠。

  偌大一个襄王府,人家可以说不缺钱不缺那块地,这种人家有时候你想买别人东西,就怕人家不在乎,嫌麻烦。

  秦邵前世刚毕业进城租房的时候,就遇到过那种土豪,家里几十套房子。

  有时候嫌麻烦宁愿空着,也不愿意租出去,因为嫌麻烦。

  纵然他对那块地很心痒,但是也知道这事情急不得,还想着好事多磨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大娘,莫非襄王府愿意卖那些地?”

  “是的,秦公子,我们找到了襄王府那边的牙行,那边有人认识襄王府的管事。”

  “管事说如果不是咱们,他们王府都快忘记那块地了!那地是襄怀王在世时分得的,因土地贫瘠且距离襄阳府太远,根本就不曾管理,早些年也想着卖了,只是不曾找到买主。”

首节上一节86/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