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些内容,只要他读过就过目不忘,并且释义很快明了。
祝老头对他很满意,不再管他后半日种田的事情。
秦邵也不是说真的喜欢种田,非要去田地那边跑。
主要是那帮种田人还没怎么掌握技术。
比如红薯育苗,为提早育出苗,需要一定温度和湿度。
这年头没有薄膜,只能用泥胚搭起一个暖棚。
红薯苗裁剪长度,怎么栽培,都需要他现场指导。
还有玉米的套种,三行黄豆间隔一行玉米。
他就像个所谓的专家一样来回跑来跑去,不到半个月功夫,人就黑了一圈。
不过有个好消息,让秦邵觉得这些日子辛苦不算什么。
那就是先前祝老头老家人来信,说是家里人要来看祝老头,还要送些东西过来。
刚进过战乱不久,如今安定了,祝老头就写信回家,跟家人取的联系。
想来看祝老头的人,应该是祝老头的儿子。
祝老头却言辞拒绝了,说是让儿子好好读书。
他儿子现在也是举人,再有两年该参加会试了,祝老头不想耽误他学习。
秦邵想起祝老头是江荫那里的,距离太湖也算远,如果人要来,不是可以帮忙带过来一袋子稻种吗?
秦邵就跟祝老头提了提。
祝老头不懂什么育种的事情,他这人除了读书写字作画,对农事家务一窍不通。
听自己好学生想要太湖的稻子,还以为他是想尝尝呢!
太湖稻子味道确实不错,祝老头离家这些年也想念家乡了。
就同家里写信,如果家人实在不放心,放家里管事来一趟看看自己就可。
顺便让管家带过来两袋没舂的稻子,说自己想有个念想。
约莫七月中旬的时候,祝老头家的管家终于讪讪来了。
当然也带来秦邵心心盼念的稻种。
两袋稻种,本来祝老头想留下一袋子,尝尝家乡的稻米,抒发一下思乡之情。
结果都给秦邵截胡了!
说是自己要培育什么字稻种,到时候收成的季节再赔他两袋子。
培育稻种需要7~10天的功夫,秦邵也不敢耽搁。
全然不顾身后顾老头提醒他还有那些书要背。
那些书其实这些日子已经背完了。
秦邵带着一众人到城郊农田时,看着忙碌的人群,有庆幸也有感叹。
搞农业就是个天坑,投入多,回报不确定。
他现在不仅投入麦田、种子、劳力,还买了一头牛,就为了耕地。
这牛养在张大壮家里,年终的时候多给他些粮食。
因为出城进城的不方便,又买了头骡子驾车。
这年头马的价格太贵,稍微好些的都二三十两。
牛能耕地,需要4两,缺不了。
骡子虽然耐使有力气,脾气太倔,不好耕田,价格倒是便宜些,2两银子。
自己家后院还少许空地,开了个后门,搭成棚子,刚好用来养那骡子。
以后庄稼下来了,各种稻草,也不愁牲口的吃食。
家里人也不少,一头骡子出去也不方便,又除了600文买了一辆车,出门驾车也方便。
这杂七杂八的都是各种小投资。
韩瑾蓉的小算盘每天啪啪啪地响,汇报各种花销。
好在红薯栽上之后长势还不错。
玉米和黄豆发芽也挺好。
“我说小兄弟,你们这是种的什么呀?”
一个身着白衣,说话声音尖尖、面皮发白的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上来问题。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厮和一个身配长剑的男人。
“在育稻种。”
秦邵说道。
这天气真是越来越热,为避免晒伤,他戴了一个遮蔽很严的斗笠帽。
“倒是稀奇。”
那男子很是惊奇。
他们这里种植稻子,都是将泡好的稻种直接撒在水田里,这还专门找地方育种,是什么种植方法?
“主家爷,那两个是兴王府的人。”
那两人站着一会儿离开后,张大壮走上来说道。
第64章 兴王朱佑
“兴王府的人?”
秦邵有些惊异,兴王府的人怎么会在这里?
“主家爷,刚才那个说话的是兴王府的张公公,后面的是仪卫副朱宸,咱们水田前面有200亩都是兴王府的水田,张公公这是来巡察他们水田种植情况。”
张大壮解释道。
他们这些人在此生活多年,虽然没机会见过那兴王爷,倒是熟悉他们家的管事和田地。
自己的田地竟然跟兴王相邻不远,要知道这兴王以后可是那嘉靖帝的老爹啊!
嘉靖那厮当上皇帝后,还非要给自己老爹弄个皇帝称号,成为大明第一位没当过皇帝的假皇帝。
秦邵看那段历史的时候,觉得那嘉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孝顺。
只不过是嘉靖跟那帮老臣斗气故意为之罢了!
那嘉靖上台后,也不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整天在内部跟那些大臣搞些勾心斗角,说到底还是他觉得自己当那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
一句话:就是捡了个皇帝,谁让朱厚照没儿子呢。
朱厚上台后整天神神叨叨,整天幻想得道成仙,其实不过掩藏内心的自卑和不安罢了!
想想就得了,那可是自己够不到的人物。
对秦邵来说,能考上秀才当个小地主就不错了。
倒是可以跟王府那帮下人搞好关系,自己以后要销售农产品或者做些什么生意,能对口王府就不愁吃穿了!
要知道,虽然那兴王作为王爷没太大实权,比如调兵遣将或者离开封地什么的,但是尊贵呀!
只要他没什么异心,遵守皇室法规,这安陆之地,还是人家说了算!
就是知州方向,见到兴王,那也是要低三下四拜伏的!
听说那方向能在安陆州连任,还是人家兴王跟皇帝写了举荐书。
说到底,这安陆州其实就是人家兴王的天下!
“爷,那侍卫好生熟悉,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韩瑾蓉突然走上来对秦邵说道。
“我也好像见过!”
小三子也说道。
秦邵却没有一点印象。
三人一路行来,见的人基本差不多。
按说他们两个都见过,自己应该也见过,只是怎么没有一点印象呢?
莫非是自己先前昏倒的那段时间?
听韩瑾蓉说那几个人看起来身份不一样,并且他们给了令牌,他们才能进入安陆州城池,如果不是那个令牌,估计他们现在还在外面游荡。
现在安陆周围已经恢复正常的生产,但是经常有民壮和卫兵在周围巡逻,那些流民渐渐也被驱散了。
听说有不少流民跑进了深山里,开始开垦一些,自给自足。
不过那侍卫看样子并没有认出他们。
想想也是,那个时候他们狼狈得很,自己胡子邋遢的,几乎看不出真面目。
小三子就是一个小叫花子模样。
至于韩瑾蓉,当时穿的也是男装,如果不散开头发,看不出是女人。
……
兴王府。
朱佑正在练字。
“王爷,天气热了,王妃让小厨房熬了绿豆水,让您解热。”
李稷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放在那里吧!你年纪大了,以后这种体力活让张佐他们干!”
朱佑说道。
李稷已经将近70岁,在这个年代已经是老龄了,他是照看着兴王长大的。
两人虽然是主仆,对于朱佑来说他形同亲人。
如今李稷年纪越来越大,很多重活基本有他徒弟张佐来干。
但他照顾兴王习惯了,很多事情还是喜欢亲力亲为。
“张佐去城西农田那边了,最近要种稻子还有其他作物,我让他去看看情况,他刚回来,一身泥土,我就自己过来了。”
“额,本王听说一些作物禾苗已经发芽,咱们田地和附近田地都如何?”
兴王放下笔,饶有兴趣地问道。
“王爷,所有城郊农田基本恢复种植生产,禾苗长势都还不错,相信秋天会有好收成,缓解安陆粮食紧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