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407节

  每一种币值上面有一个编号。

  背面则是一行字:

  大明币,天下通行

  大明币与盐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盐壹石,犯人财产一半归其所有。

  “陛下,这……这怎么看着跟早些年的大明宝钞有些类似?”

  安永贞喜欢写话本,查一些资料,接触早些年间的事情,果然看出了端倪。

  只是这上面的一些数字好像不曾见过,什么:1,2,3,4……这些符号好像不曾见过。

  这也不能怪安永贞见识少,其实相比较一般人,安永贞算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阿拉伯数字在宋代的时候已经传入了大夏。

  只是并没有普及开来。

  宋代数学算是大夏古代数学发展的最高峰,数学家用筹算,没兴趣学阿拉伯数字。

  民间的商人用苏州码子:十。

  到了明朝,虽然大量任用色目人为钦天监,但是数学家和商人仍然使用筹算和苏州码子。

  苏州码子书写方法更适合习惯些汉子的大夏人,但是如果是比较大的数字,包括计算起来真的不如阿拉伯数字方便。

  但文字的推广,如果没有官方的介入,很难做到统一。

  另外,这古代重农抑商,仅仅商人用苏州码子,就是码子,在大明很多人也不熟悉。

  也难怪安永贞这个还算很有见识的人看到这些印刷品有些疑惑不确定。

  “这也算是大明宝钞!”

  秦邵直接说道。

  “陛下!莫非……莫非您也要发行大明宝钞不行?”

  安永贞惊奇地叫出声来。

  “有这打算!”

  秦邵笑道。

  知道身边的人听到这个想法,定然会惊奇。

  也知道有前车之鉴,如果要推行,也并没那么简单的事情。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是荆棘密布,没有随随便便就能的成功。

  “陛下,这……这恐怕不容易,太.祖的大明宝钞虽然早已销声匿迹,但要算算其实也没有多长时间,很多人都知道后来那些东西就是一张废纸!陛下您雄心大志,我比谁都明白,只是这发行我担心民间不用,到时候也就是一张……”

  安永贞想直接说废纸,但还是卡在口中没有说出来。

  他这人虽然说话做事直接,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但在他眼里秦邵纵然如今是皇上,也是他的知遇之人,如果没有秦邵,他估计还在安陆州过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说不定自己早已大街乞讨了!

  毕竟早期他叔叔也在官位上,如今早已退了下来。

  他现在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能衣食无忧全靠秦邵。

  安永贞这人虽然在秦邵生活的前世,是妥妥的文艺男青年,但并非是那种一窍不通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的人,他知道感恩,对人友善,这也是秦邵喜欢并愿意帮助他的重要原因。

  “你说是废纸吧?”

  “陛下!”

  安永贞有些不好意思。

  “嗯,你说的对,如果做不好就是废纸,做好了以后这就能代替白银!”

  秦邵也不隐瞒。

  “代替白银?”

  安永贞有些不相信地叫出声。

  也不能怪他!

  毕竟在这么长的时代王朝里,白银一直做为货币行事存在,在很多人的脑子里那就是值钱的东西。

  就好比在秦邵的前世,一直用着买东西的纸币有人告诉你,这些以后都不值钱是废纸,很多人也很难接受。

  要转变人的思想,当然是一个过程。

  并且在这种过程中,还不能太过于强硬蛮干,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湖广应山盐地。

  原先的荒草湖泊的野地,如今已经杂草已经被清理干净,周围盖起了一排排联排房屋。

  盐地上大批人光着膀子的汉子热火朝天的口号声时不时传来!

  盐地上边密密麻麻地几百根圆杉木捆绑在一起的“天架”高高竖起,每个足足有十七八米高,天架如麻在盐地周围竖立,形成了一众耸入天际的震撼场面。

  “提举大人!天井已经都架好了!就等您检查完毕,就可以抽盐了!”

  一个粗壮的汉子朝一个个子高挑、身着盐科提举司官员服侍的男人说道。

  那禀报的男人身着吏目的衣服,显然是盐场的管理吏员、

  而站着皮肤黝黑,身后跟着护卫的男人正是曾经的枣阳王朱。

第460章 部门一块砖

  是的,身着提举司官员衣服的正是曾经的枣阳王朱,如今的湖广盐课提举司的提举!

  大明食盐产地以海盐、池盐和井盐为主,此外就是稍微的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

  除了沿海地区的海盐,主要是山西解池、宁夏花马池、四川自贡井盐为明时期大.陆主要产盐地。

  湖北地区盐价格一向高于其他地区,其原因就是这个地方没有盐,完全靠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当中成本费用自然是高的,价格也当然高于其他地区。

  湖南的广东盐一斤值钱7文,两淮盐一斤值钱14文,浙江淳安一斤盐值3-6文。

  一斤猪肉的价格为14文钱,约银17.5厘,一斤猪肉,约值2斤多的广东盐、1斤多的淮盐。

  湖广的两淮盐,其价格为14文钱,而相邻州县的广东盐销售区,价格则只要7文钱。

  且盐完全受官府管制,虽然不像明初的时候,每家每户每人只分多少盐都是明文规定,由地方政.府分发,你有钱也买不到盐。

  如今盐的经营被官府分派到一些盐商经营,但盐的价格还是不便宜,一斤粗盐的价格还是不好的盐抵得上一斤猪肉的价格,可见盐的贵重,普通人家吃盐也是节省着来的。

  朱想起那日他刚从户部下职回来。

  考中进士,他在京城已经实习了近两年的时间。

  在这两年的时间,他先是在兵部,后来去了工部,不久又调到了户部。

  用一句话来说,他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朱刚开始还有些不解。

  要知道很多进士录取之后,前十名在翰林院实习,其他的都是分到各部实习一年,然后就开始安排工作。

  如果是在前朝,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些人可能要等几年或者通通关系才能快速被安排工作。

  因为是新朝,新皇干掉了不少不听话的老臣,对的,对于朱来说,那些人被干掉就是不听话,不好好做事。

  老臣下去得多了,那萝卜坑就多了,所以,他们这一届的进士很多实习一年就被派下去开始历练工作了。

  朱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人都找到事情干,一个个离开了京城,而他跟块砖一样,一段时间被派到这个部门做事,一段时间被派到那个部门做事。

  虽然是真的安排他干活,但好在对他的态度还算不错,不然朱真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难为自己。

  随着身边的几个考上进士一起实习的宗室子弟也都被派出去工作,朱本来平稳的心情变得有些焦躁起来。

  那几个人被分派的工作都还不错,至少都是干实事的地方。

  这两年的实习时间,他们不仅实习,每月的十五还会去上思想政治课!

  那些课都是皇上特派的老师来讲的,讲解的内容不仅是大明的大政方针还有地方的各种情况,还有很多大明周围国.度的状况,还有不少先进的技术和大政方针,另外,就是历朝历代清廉官员的学习活动。

  听说老师讲课的内容都是新皇亲自书写编纂的,专门邀请有激情能演讲的老师来讲课,每堂课程下来,很多人都心潮澎湃的,恨不得快点到地方干出一番事业、扬名千古!

  随着最后一个陪伴宗室子弟的离开,他因为原先在沿海生活,被派到那里的市舶司工作。

  看着那人意气风发地离开,朱真的坐不住了。

  他去找了王寅。

  “说曹操,曹操到!今日陛下还提到了你,虽然他没说什么,我看他那意思,说不定近几日要召见你了!”

  王寅看着有些焦躁的朱笑道。

  “那我回去等等!不行,你跟陛下透透气,让我下去找个活干,如今一直在户部,我跟你说,户部那些条条道我都一清二楚了!你不知道王尚书天天让我用那些算术算账,我这半年时间都跟那些数字打交道了!一直重复工作,真有些受不了!”

  朱有些苦恼地抱怨。

  他以前在封地也是个闲不住的性格,不然不会偷偷做生意,还做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

  一直让他做个书记员待在办公室里,他还真的有些受不了!

  朱也找过王琼王尚书,毕竟他算是现在自己的部门领导。

  王琼就是个老油条,只是笑呵呵地说他们这些宗室人员皇上都是有安排的,他这里只负责人实习。

  朱是怀着有些无奈的心情离开王寅王指挥使的家的。

  他知道如今新皇的事情多,一定很忙,只希望王寅能有空跟皇上说说,快点将自己派出去做事。

  这日,朱刚下职回来,就看到骑马过来的王寅。

  “王兄!”

  朱迅速上前。

  两人因为一早就比较熟悉,私下的称呼也比较随意。

  “朱兄,你不用忧心了,皇上要见你!”

  王寅笑道。

  “我……我这刚下职回来,要知道多待一会儿,就不用你跑路回来叫我了!”

  朱想起自己前几日的所托,他知道王寅定然会给自己带信儿,但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快召见自己!

  他住这地方距离皇宫有些距离,从办公地方去皇宫更近些,要知道如此,当初还不如在那多待一些时间。

  因为他一人在这京城,回家也没什么事情,很多时候他会留在办公地方看些书,他喜欢天文还有有些杂而稀奇的书籍,以前在封地可没京城这边的书籍多!

  留在京城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有各方面的书籍资料,朱想着以后可能离京,已经买了不少书。

  对于一些没有售卖的书籍,他一般会借过来,找人帮忙誊抄,如今他的宅子放得最多的莫过于书籍。

  “不必去宫中见陛下,陛下在我家中,我是专门在这里等你下职的!”

  王寅解释道。

首节上一节407/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