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386节

  秦邵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感觉了。

  三下五除二直接将那土豆皮拨开,一口吃了,直接惊呆在场几人。

  真是物以稀为贵,在前世,秦邵从来没觉得土豆多好吃,毕竟是比较便宜常见的蔬菜对于他来说。

  但这几年没吃,猛一吃,真他酿的美味!

  “去让张旭过来!”

  秦邵朝张佐吩咐道。

  张旭是负责管理京城农庄种植的,那人原先就是一个小吏员,管理京郊水利农田的,对种植相比较娴熟,被新皇发觉后,如今负责京城农庄的管理。

  ……

  上京御花园,本是个花团锦簇养花的地方,如今一侧不少位置,花木被铲,陇起高高的土垄,还盖起了土小屋的模样,听说里面还燃了炭火。

  “父皇,你是不是要做土炕房子?”

  两个儿子如今大些,整天在园子里乱跑,跟个小土匪似的。

  知道父皇最近办公完喜欢在御花园这边待着,还听母后说起老家的土炕,就跑过来看热闹。

  “我们在培植一些禾苗。”

  秦邵带着两个儿子观摩自己让人做的大明暖棚。

  说实话这东西他也不是很懂,前世他不怎么种地,这些东西也只是知道了大概,懂些原理,真要实践还得摸索。

  好在他收下那些人,特别是张旭,在这方面很有些天赋,根据他的想法,还真制造了所谓的暖棚,如果不出意料,年后就可以有很好的土豆苗和红薯苗了!

  “父皇,父皇,母后说你要种好吃的,是什么好吃的?”

  小儿子现在是个小胖子,一说吃的就兴奋。

  秦邵听了忍不住好笑。

  作为一个男人,刚开始妻子怀孕的时候,确实很激动,毕竟自己要当爹了。

  但那种感觉是不真实的,特别是刚生下来,一个小小的人儿,跟个玩具一样,对自己当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直到孩子牙牙学语,到如今跟个小尾巴一样跟在自己后面,才有真实和踏实的感觉。

  血脉相容,让你心甘情愿地付出,给他们最好的东西。

  前世秦邵并不懂这些,因为自己父母的婚姻和自己童年的不甚美好,他对婚姻和孩子是排斥的,觉得是很麻烦的东西,甚至是恐惧的。

  但这世的生活纵然有了很多负累,但内心的踏实感是真实的。

  “嗯,算是好吃的!”

  “那叫什么名字?”

  “山药蛋!”

  “蛋蛋?”

  “嗯,小名就叫蛋蛋吧!”

  “父皇,那怎么吃?”

  大儿子惊奇地问道。

  “可以炸薯条!”

  秦邵想起了薯条,好久没吃过了。

  有薯条,还要番茄酱。

  番茄那东西估计还更遥远。

  估计现在还被当作有毒的物质,那个勇敢的试吃者还没有出现。

  ……

  嘉靖三年,春。

  上京一派忙碌的景象。

  三年一度的会试在上京举行。

  这是新帝嘉靖帝上位后组织的第一次会试。

  很多举子距离远的已经于年前从家乡到了京城。

  秦邵穿着便服走在路上,身旁是王寅和几个护卫。

  “当初我们到上京的时候也是如此。”

  秦邵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少人是举子,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想起他和王寅他们初到上京的情景。

  “他们要比我们那时候来这里幸运得多,我们当时还有银两,我记得跟爷那个时候寻找住处的时候,见过很多酒店门口露宿的举子。”

  王寅笑道。

  京城居大不易,很多举子因为常年考试,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

  即使考中举人,经济条件有些改善,但到了这京城繁华之地,很多地方房租水涨船高,有些人为了省钱找到合适便宜的住处,刚来的时候找不少好住处,只能在街头旅店门口凑合一下。

  虽然各个地方为了拉拢那些举子,设置的有同乡会馆,但一般也只是让居住快考试的那段时间。

  如果来京城过早,一般都是自己要找住处。

  另外,那些所谓的同乡会馆一般都是欢迎那些乡试前几名或者名声在外的举子,如果平平无奇且家没什么背景者,还有就跟张璁那种,考了很多次不中第者,渐渐就会被人轻视,甚至招待都不再招待。

  读书人都爱面子,注重所谓的气节。

  很多人宁愿给店家几个铜板,在店门口屋檐下留宿一下。

  毕竟京城是有宵禁的,也不可能让你随意睡在大街上随意的位置。

  “爷让人提供的学子旅馆如今已经基本住满了,刚开始都是穷困的学子,听说现在知道是您下旨让提供的,都挤做朝这边搬呢!”

  王寅笑道。

  考虑到学子们的住宿情况,其实也是从避免地方拉帮结派考虑,经过讨论,朝廷将一些空置的宅院收拾了,通过招标的方法出租给商人用作客栈,但在举子进京考试的几个月内,必须只租给进京举子,价格要低于一般客栈,方便经济困难的举子居住。

  这样闲置的那些院落能合理运用,朝廷能得到收入,也方便举子居住,避免先前出现的各地同乡会客栈,拉帮结派、朋党之争很多时候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

  今年进京的举子相比较以前多了不少,原因是地方宗室也出了不少举人,这是藩王宗室允许参加科举后第一届会试,考上举人的宗室子弟基本都来了!

  这次来参加会试的宗室子弟一共有15人,其中开封周王宗室子弟最多。

  大明藩王其实也并没有多少,问题就是子孙后代繁衍太多,后来成为拖垮大明的负担之一。

  如果要真枪实刀地参加考试,秦邵知道不用上十年估计都难出一个进士,这还是估算比较好的情况。

  所以,在宗室子弟参加科考的时候,采取的是不占用普通考生名额的基础上,每个宗室有几个名额的方法。

  算是对宗室的照顾,这样也可以提高宗室考试的积极性!

  反正让他们出来做事总比混吃等死一代代啃朝廷要好。

  只要他们考上功名,让其选择是爵位待遇还是选择功名待遇,两者选其一,慢慢过渡。

  如今的宗室待遇也只有近藩王宗族待遇好些,其他远支的待遇还真不如功名待遇。

  至少功名待遇是表现在明面上的,比如减少田地租税,比如每月粮食补助。而宗室待遇,特别远支待遇如今不仅低微还有很多克扣。

  至少到目前统计的来算,这几年还真有4位考上功名的宗室人员申请获取公民待遇,取消原先的宗室待遇。

  “我们去茶楼那边看看!”

  秦邵转了一圈,很满意看到上京大街一派繁荣忙碌的景象,想去茶楼那边看看。

  “爷!枣阳王进宫递了拜帖求见!”

  秦邵刚准备起身,一个护卫骑马过来在王寅身边耳语了两句,王寅很快走上来说道。

第438章 干他们

  枣阳王朱踏上上京城门的那一刻内心所经受的震撼都没有停止过。

  从明仁宗第五子朱瞻被封襄王,入住襄阳后,基本也就在镶阳府内生活,没出过这个圈子,更不用说这好几代后的枣阳郡王朱。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生来性格温淡然、安于现状,也可以说混吃等死,至于钱多就多花,钱少就少花,没有钱就不花。

  秦邵逃难到安陆州的一路上,他内心是悲怆的,满目皆是人间悲剧。

  他觉得每个人看到这种状况内心都是痛苦的,都想努力活着改变这种状况。

  他一直觉得那些无力的难民内心都是煎熬、无比痛苦的。

  直到他们在一户村庄看到一个饿得快死的老.人,他处于怜悯,让小三子给了他口吃的。

  那老人尽管只饱肚了一回,临时的时候还笑着说自己活得挺值,他觉得自己比隔壁邻居李二多活了几天。

  有些人的人生只看到自己生活地方的方寸之地,根本不关心外面的世界。

  但有些人不一样,他们有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有想发光发热的愿望。

  就好比麦哲伦他环球航行,只是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外面寻金挖宝。

  他的想法在一些只关注自己的小生活以及实用主义者面前是可笑的,甚至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他刚开始说出自己的目的的时候,葡.萄牙过往直接就拒绝了,他只能转头求助西班牙国王。

  这个世界总有人不一样,正是这样不一样的人在改变世界。

  朱就是这样的人。

  作为郡王,他有自己的封地土地,朝廷的待遇也算不错,不至于跟远系旁支艰难生活。

  且他这人头脑灵活,不仅擅于经营自己的土地,还偷偷买了铺面做生意,虽然比不上藩王,但在一众郡王当中,朱觉得是个小富豪,相当牛鼻且有话语权的。

  但他并不满于混吃等死的日子。

  朱一直坚持读书,他看各种书籍,早期郑和方面的,农学的,商业的,历史的,对朝廷政策方面也很关注。

  书籍在任何时代都有开阔人视野的作用,朱了解得越多,对外面的世界越有向往。

  朝廷不需宗族议论朝政,没有办法,朱只能从宗室这边上折子,对宗室的政策提出建议。

  他早就看出宗室多年不思进取,不仅对宗室是一种戕害,时间长了,也渐渐成为朝廷的负累,最终成为大明的负担。

  朱厚照时期,他就是多次上书,建议去掉藩地和宗室的待遇,让宗室子弟自力更生。

  他的想法虽然是好的,但在那种情况下太过于激进,家长朱厚照自己都没有掌握权利,自然无暇顾及,他的提议最终也石沉大海。

  次数多了,朱渐渐地失望,也不再报什么希望。

  直到朝廷突然决定允许宗室参加科考,朱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第一个报名,还得到皇帝的点名表扬。

  朱对武宗朱厚照那段时间可是报了极大的希望,他认真准备科考,当然因为对宗室有照顾政策,他因为在一众宗室子弟中本就优异,自然是一路考试都很顺利。

  只是正当他满怀抱负之时,朱厚照却被圈禁在京城再未曾露面,朱那段时间比谁都忧心,他很担心朱厚照万一没了,宗室子弟所谓的科考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人最大的打击往往就是满腹希望的时候,希望突然破灭!

  朱情绪就要荡到谷底的时候,秦邵身边的王寅突然出现了!

首节上一节386/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