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383节

  林桐很有些不好意思。

  想想自己早些时候总叫陛下的名字:自明,自明的叫,如今想想自己当初那混不吝的劲儿,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陛下是君主,也是个明君,他聪明异常,绝非一般君主,你我能为陛下做事,是这辈子最荣幸的事情!别说你,就是我现在面对陛下的时候也不由自主毕恭毕敬!我父亲从来不会看错人,他第一次见到陛下的时候,就说他绝非等闲之人!我们只需按照陛下吩咐做事就行,反正到如今,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陛下!”

  “总兵大人!”

  林桐和王回忆着有趣的过往,外面的护卫突然走了进来。

  “什么事?”

  “巡抚大人差人过来送信!”

  护卫从怀里拿出信件。

  这些日子,巡抚韩邦奇亲自带人在卫所那边统计田地状况,有什么事一般会让人传信回来。

  林桐打开信。

  “出了什么状况?”

  王看林桐的脸色有些严肃。

  “那两个带头起事的小队长找到韩邦奇,想找个出路,韩巡抚问如何处置那两人,说那两人是兵士,算是我的制下,询问我的意见。哥儿,那两人的情况我也让人调查过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我想起当年我也是辽东那边的一个军户小兵士,父亲早早去世,只有我老娘一个人艰难将我养大,如果不是江都督当时作为一个小卫官还有些小权利,我们作为他的远房亲戚,那些人还有些忌惮,恐怕也跟郭鉴他们差不多!”

  林桐家里也是军户,小时候也是在穷苦的家庭长大,对郭鉴他们的遭遇其实是心有同情的。

  “你打算怎么处理他们?按照韩邦奇的分田地政策,他们那些人家里是不会分地的,他们还是穷困潦倒,他们造.反一次,难保不会有第二次!”

  王问道。

  “没事,军堡还没修建完毕,正需要人来干活,这次我会让那些人心甘情愿地修军堡、打仗!”

  林桐笑道。

  “送信给韩巡抚,就说我要见那两人,让人带那两人来见我!”

  林桐直接吩咐道。

  “是!”

第433章 这东西怎么吃

  这段时间,大同府的军户每日几乎都处于兴奋当中。

  因为大同的军户要根据人口分田地了!

  虽然说是租给军户,田地归朝廷所有,但军户可以种植作物,第一年免税,以后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

  如果遇到打仗,家里有参与打仗的男士,可以免一人份的租税!

  战功显著者,除了奖励,还可免除一年的家庭田地田税。

  总兵府还张贴布告,说为了维护民众田地财产安全,如今必须就先五.大军堡,以抵御那些蒙人的袭击。

  对于大同府的军民来说,那些蒙人就是野蛮人,整天跟神经病一样,不好好种田,到了冬天没了东西,就骑马过来抢,妥妥的野蛮人。

  不过这次修建五堡不采取强制措施,能积极参与五堡修建的,分田地的时候有有限挑选肥田的权利,且可免除田税两年。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秦邵生活的前世不算什么,毕竟在那个世界里,种地是最不赚钱的事情。

  很多人进城打工也不愿意种田,因为辛辛苦苦一年的种地收入还没有几个月打工赚的多,很多农人丢弃土地,进城打工。

  但在这里不一样,田地就是军户和农人吃饭的唯一保障,在这个时代,除非你是高官有俸禄之类的,没有田地那就是饿死的命运。

  就是高官,因为大明的俸禄有限,很多也是靠买大量的田地或者买些房产、铺面赚钱,毕竟这个年代能赚钱的门路并不是很多。

  “你们听说了吗?那郭鉴和刘忠他们都报名去修军堡了!听说他们先得知消息,第一个报名的!”

  一群人中,有人故意压低声音说道。

  虽然看着神神秘秘,说话也故意压低声音,可他说出的话,周围人都能听到。

  “他们怎么得知消息的?我们可是刚看到布告,大家都还犹豫呢!”

  有人提出疑问。

  “那还用说,他们两人毕竟当过小队长,自然也是有门路的,这里面定然是有好处的,对了,不是说可以先挑肥田吗?他们当然先报名了!”

  “那还用说?你们不知道吧!这次建军堡,朝廷又拨款十几万两银子,还有先前抓了那么贪官得到的银子,现在大同府根本不缺钱,听说这次还从外地要运过来很多木材,到时候修建军堡根本不是难事,听说干得好还有奖励,这种好事谁不抢!还有,听说咱们的军需库还要购买很多枪械,都是些好家伙,不像先前那种,听说还要进不少弗朗吉大炮……”

  “哎!你们怎么都走了?”

  “你傻啊!都抢着去报名呢!你还傻不拉几的在这等,去得晚了,就没有名额了!”

  “哎!你们等等我!等等我!”

  ……

  大同府修建军堡由原先人人不愿意参与,觉得是送命差事,如今倒是成了香饽饽差事。

  另外,还有一件稀奇事也引起了大同民众极大的兴趣。

  那就是他们新任的韩巡抚接待了上京来的一队马车队,很多人原本以为是进城做生意的商队。

  后来想想,如果是做生意的商队,也犯不着他们巡抚大人亲自接待呀!

  再厉害的商人,也不会让巡抚大人屈尊。

  第二日,巡抚大人竟然带着那些人亲自到了各个军卫,召集军卫的首领给各家各户分了不少青青带叶子的禾苗一样的东西。

  他们没见过那些东西,听他们说叫红薯或者番薯吧!反正是什么薯,他们也说不清楚。

  有专门的人员教他们在地里种植那些禾苗,并且交给他们具体的养护方法。

  听说那些禾苗很是珍贵,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禾苗,根本讲解官员的方法,将地平整好,施肥后,陇起高高的田畦,然后挖坑,将禾苗栽种到里面,然后各个坑中浇水。

  大同这里水资源珍贵,不像南方水多,这样种植方法还真省事不少。

  ……

  十一月,甘省发生回乱。

  朝廷派辽东参将李贤率领一众前往甘肃平乱。

  经过大同的时候,队伍疲乏,李贤带人进城宿营,补给东西,看到大同一派忙碌祥和的景象,很是感慨!

  他们在辽东已经听说了大同这边的情况,知道朝廷给这边不少补给,很是羡慕。

  林桐听说过李贤,知道这人功夫很不错,战.场也是相当勇猛,很是欣赏,直接亲自接待。

  “林总兵,这东西是什么,我还没吃过,甘甜还挡饱,真是不错!”

  大同的红薯丰收了!

  是的,如今大同军民都称呼这东西为红薯,因为那些禾苗结出来的果实皮是红色的,他们自然而然称呼这东西为红薯。

  因为先前红薯种植的时间有些晚,一直到如今十一月霜降早已经过了,大同的红薯才开始收。

  因为是第一年种植,种植的面积比较少,因为苗种太少,每家也就分了很少的一部分。

  朝廷如此重视,且有人监督,还关系着自己分的那些地能否长久种,军户自然是精心种植和养护的。

  等收的时候,看着从地里挖出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皮圆滚滚,还有长条型的红薯,一个个都惊异不已。

  还真别说,这东西结果还真不少!

  “这东西能吃吗?”

  有人发出疑问。

  “怎么不能吃?这东西好吃着呢!跟你们说,你们大同这边的军民真是烧了高香了!托皇上的福气,大同这里能种红薯,你们是不知道,京城现在还没大面积种植,能吃得上红薯的都是富贵人家,普通百姓人家可没福气吃!”

  负责监管种植红薯的技术官刚好巡逻到这里大声说道。

  “梁监官,这东西这么珍贵呀!那怎么吃呢?”

  有胆大的问道。

  “嗯,吃的方法多了!”

  梁监官骄傲地捋捋胡须,架子摆得十足。

  也不是他傲娇,作为北方的农官,能负责这红薯的种植,那可不是一般人。

  他早就看遍了各种农书,拥有丰富的种植技术,才被选拔的。

  这年头交通不便,梁监官作为北方人虽然听说过南方有地方种植这种东西,早些时候有人送到宫中给宫中的贵人食用,但普通人还是很少见的!

  这红薯等到北方,说到底还是当今新皇的功劳。

  听说新皇所在的安陆州那边就大量种植这种东西,新皇和皇后很喜欢吃,也就引进到了北方。

  当然这也只是听说,皇上到底爱吃与否,梁监官可不敢肯定。

  不过新皇的到来,京郊开始种植红薯,如今更是引进到大同这里,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梁监官因为先跟着朝廷农官学习红薯的种子技术,接触了红薯种植要点的册子,听人说那些东西都是新皇写的。

  梁监官一直痴迷农学,知道这些技术都是新皇总结的,对新皇的崇拜更是更上一楼,完全成为了新皇的小迷弟!

  “梁监官,你倒是快说说怎么吃呀!不会这东西有毒吧?”

  有急性子忍不住催促道。

第434章 蒙人叩关

  “我今日就给你们说了吧!这东西能吃的方法,可以生吃!”

  “这东西能生吃?”

  不少人惊异。

  这红薯挖出来的时候,虽然他们很小心,挖得很深,还是有个别小的,不小心断了,里面白白的,有的还露出里面白色的汁液,看着跟毒液一般。

  山里很多有毒的药材,都是白的的汁液。

  这年头人得病了很容易就嗝屁,所以,除非快饿死了,很多人还是不敢乱吃东西。

  “你们要说我就不说了!”

  梁监官有些生气地说道,显然很不喜欢有人打断他的话。

  “您说!梁大人您说……”

  大家伙急忙噤声,不敢惹这位大神生气,他们有很多问题都要这位大神来解答,更何况梁监官可是官老爷哎,虽然他这人看着平易近人,可是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很威严的。

  “这红薯可是宝物,当然可以生吃,将上面的土洗净就可以啃吃,又甜又脆!不过现在新扒出来的红薯甜度还不够,如果放上三五日或者更长时间,它的甜度就会增加几个点,更是甜脆!”

  梁监官摇头晃脑地说道。

  这些知识点,可是新皇给他们学习的红薯种植和了解知识宝典上的知识,他们可是背得滚瓜烂熟,然后考试通过,才活得这红薯监管的职位的。

  “生吃其实是最懒且不好吃的做法,当然这是与其他烹调方法来说的,红薯最好吃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煮食,将红薯洗净跟粥一块煮,香甜软烂,粥也会更加美味;还有一种直接放到火堆里烤熟,那种美味……”

  梁监官抑扬顿挫地说着,然后闭眼回味那种美味。

  虽然他是农业红薯种植的监管,但说实话如今红薯还未大面积种植,他们在上京学习的时候,那些红薯也不是随便能畅快食用的,每日分到的量也是有数,且仅仅是品尝。

  但对于梁监官来说,那也很值得骄傲了,要知道很多人都没吃过呢!

首节上一节383/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