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268节

  秦邵也跟张璁商量过了,考试期间两人各吃各的,不用生活做饭麻烦,一场结束后再一起好好吃饭。

  先打好草稿,确定了之后,然后再誊抄到卷纸上面。

  草稿也是要上交的,正卷上面如果有改动,草稿上也要标注出来,为了就是避免有人作弊,也方便考试对卷纸考分有异议,方面作为证据。

  要说这公平性,这古代考卷其实是相当公平的,不比秦邵先前的前世差多少,甚至更……

  纵然秦邵这半年时间忙了很多事,不过他闲暇的时候没少作文刷题。

  因为没少时间在上京,且有自身资源的优势,近十年的考试题目他刷题很多遍,且这些年来学子的考卷也被他阅览了个遍。

  他记忆力甚好,甚至过目不忘,看到那些题目,很多实力观点涌上心头,至于引证据点,四书五经他早已滚瓜烂熟。

  至于这次的那些考官,他早已对每个人的喜好相当清楚,他们当年的科考的考卷,所做的文章,秦邵也耳熟能详。

  沙沙沙!

  废寝忘食很多时候是一种忘我,等秦邵做完四篇文章,已经是日暮时分。

  他站起来身活动了下,烧了些热水,喝了吃些饼子。

  又开始构思下面的题目。

  一直到天黑下来,他才开始放下笔,整理试卷,又吃了些吃食,喝些热水睡觉。

  一觉又到第二日。

  因为有了先前的构思,第二日做文更是顺利。

  第二日上午,他已经将七篇文章写完毕,并誊抄了两篇。

  有些饿了,他开始自己烧火做饭,整了些米饭配上腊肉和腌菜,又烧了些热水,饱饱吃了一顿。

  中午又午休了会儿。

  再次醒来,拿开试卷,一口气将五篇文章誊抄完毕。

  看着满满干净的五篇文章,秦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夜好眠。

  第三日,他检查试卷修整,然后就是又好好休息吃饭。

  约莫下午夕阳下沉的时候,陆续有人交卷,秦邵也交了卷。

  第一场考试结束。

  秦邵收拾东西的时候,张璁也过来了。

  两人一起烧饭吃饭,简单聊了下做文情况。

  张璁说这次有些题目他也刷到了,虽然跟以前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他自我觉得做的还不错。

  四月初六,第二场考卷卷纸发了下来。

  这一场考的是“论”、“诏诰表”和“判语”。

  “论”其实也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取的一些观点的句子作为题目,让作文。

  不过这次不用八股文来回答,举子可以自由发挥。

  这篇文章也很重要,考官会通过此看举子为人处世、对朝廷国策的问题处理方法。

  因为考中进士以后可是要做官员,要处理很多事情的,从此可以看出举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张璁以前在八股文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他很多时候失误就在这篇文章。

  说到底他的观点太过于激进、独断,让很多考官不喜欢,从而文章不被喜欢而落榜。

  这次考试前,秦邵再次叮嘱张璁好好写此文,尽量采用如今文官集团喜欢接受的方式来写。

  如果想做事,你首先要遵守规则,进去后才有打破规则的机会,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诏诰表”其实就是三种公文,要求举子采用上位者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诏、诰、表。

  考试内容一般都是汉、唐、宋三代的,秦邵打开第一章试卷看到考题为:

  拟唐以张九龄为中书令诰

  这种其实就是公务员的实操,秦邵觉得这种真的很有用。

  毕竟这些举子考中后,很多是要要帮忙做事的,平时练习,考试还考。

  走上岗位后直接就能驾御那些工作,比学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社会上不用强多了。

  这种诏诰表秦邵练习了很多,并且还看到当朝不少诏诰表,对他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剩下的还有很多公文,好几张。

  秦邵根据题目一一答题做题,还算很顺利。

  至于“判语”就是上级对下级递呈上来的文件所下的批语,基本上考的都是《大明律》的各种条文。

  只要《大明律》熟悉,这些根本不在话下。

  秦邵来到这里之后,为了熟悉大明的环境,在没有确定科考之前,已经找了《大明律》各种研究。

  如今的《大明律》哪一条哪一款,他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哪一部分做过修改,他也是耳熟能详。

  总之,第二场考试也算是很顺利的完成。

  “大公子!”

  第二场刚结束交完卷,张璁就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第306章 放榜

  秦邵看张璁的表情,知道他应该做的还不错。

  他的实力秦邵是清楚的,他基本功相当扎实,只要他不剑走偏锋,在一些自由发挥题上走牛角尖,中个进士不成问题。

  两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闲聊日常。

  不再像第一场结束后那么绷紧。

  说到底是第三场相比较前两场轻松很多。

  四月初九,第三场考试开始了。

  这次考的是策问。

  策问就是给你一段材料,考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然后写出自己的见解。

  说这第三场相比较前两场轻松,是因为第三场的考试相当于附加题。

  考官主要是看前两场考试。

  不过虽然是附加题,答得好,那可是锦上添花。

  答的太不好,也会有影响的。

  张璁早些年吃亏除了第二场,这一场也是重要原因。

  当年唐伯虎和徐经也是因为这一场牵联到舞弊案,大才子唐伯虎就此沦落,可叹,时也!命也!

  四月初十。

  因为第三场相比较简单些,上午已经有考生开始整理试卷,中午的时候陆陆续续开始交卷,不少考生走出了贡院,会试暂时告了一段落。

  至于成绩结果如何,只能等评卷考官评卷了。

  考生这边考完,算是万事大吉,至于成绩可以说听天由命。

  评卷那边的繁忙工作却是刚刚开始。

  考生交卷之后,收卷的考官会将考生的考卷按照所治经书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送到密封处。

  负责密封的官员用官方印记将填写名字的折角盖上官方印记,然后由专门人员将卷纸送到誊录官处。

  誊录官由专门的书吏讲那些卷纸用红笔完完全全地誊抄一遍。

  改卷官员能看到的就是抄写的副本,原本被封存报官。

  这样可以避免改卷官根据考生的字迹作弊,杜绝了考场内外串通的可能。

  誊录也是很严谨的,为避免出错,一般两人为一组,两人一字一句读完,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密封上交。

  所以到了改卷考官手中的试卷没有性命,更没有标记和纰漏,尽可能地保证了公平。

  誊录官在誊录的过程中,其实也算是改卷的过程。

  他们在誊录的过程中会检查试卷有没有避讳或者里面有无透露自己信息之类,还有字数是否附和规定,卷面是否干净整洁,草稿是否上交等。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首轮就算是落选了,即是你里面其他内容答得再精美也没有用,只能等下次了。

  不过这样的试卷,一般都会由好几个人签名证明不合格,保证就是公平和考生有质疑的话,好有作证。

  接下来的就是改卷官改卷时间,改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通畅要通宵达旦不停地工作。

  这跟如今会试考试人数逐年增加有关。

  明初的时候,会试人数一般也就1500人左右,如今每年达到四五千。

  像秦邵这次参加的会试,就有4778人参加。

  那落到每位同考官手中的试卷大约就有将近300份,一份试卷需要好几位同考官批改,每日阅卷两将近7万字,很是辛苦。

  并且对于自己推崇的试卷还要写下二三十字的评语,工作量可谓很大了。

  这次会试是初二开始,初十结束。

  十九日、二十日一般就会填榜,二十三日发榜。

  距离考试结束也就十多天的时间,所以参加会试的举子都会等榜。

  在等待的时候,,很多举子就会互相来往,一些人为了拉拢这些举子,也会举办一些宴席邀请参加。

  可以说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秦邵其实也被邀请了多次,特别是湖广会馆,他的名字可是赫赫有名,毕竟是湖广小四元,还是有很多人想结交的,特别是是湖广的一些在京官员也很想拉拢。

  只是他很少出现,包括先前在湖广也不少人邀请,但除了参加一些安陆州的宴席,其他的他很少出现。

  所以在上京湖广会馆,秦邵可谓只闻其明,未见其人。

  当中也有人下了帖子,只是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只能不了了之。

  一次不曾出现,不免仍很多人更是好奇。

  甚至有人怀疑秦邵是否太丑,很难见人或者徒有其名。

  至于张璁倒是放下了以往的傲气,去了浙省上京会馆跟一帮老乡应酬。

  他的名字其实在浙省也很响当当,那就是多次落选,还有就是怪脾气。

  不过这一两年,张璁变化浙省举子也是看在眼中,不少人觉得张璁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了一个人。

  原先轻视爱看他笑话的人,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

  毕竟这科举变化甚多,能考上举人的都算是天之骄子了,至于进士更是变数多,说不定不起眼的人突然爆发也未必不能。

首节上一节268/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