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215节

  秦邵劝道。

  “那个王府是我监督工匠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如今看来就像个坟墓一样,住一段时间就很压抑。且每次回去都会出现一些事,我现在都不想回去了,还不如这玄妙观自在。”

  “我那里有房间,你原先的东西都还在那没拿回去,你不想回王府,就去我那里住。”

  秦邵有些无语。

  这人一老怎么跟小孩子似的。

  袁宗皋说王爷想去自己那里住,只是抹不开面子,就来了这玄妙观。

  “那事我是没跟你商量自己做了主。只是你也明白,这兴王府如今只有你一人能承担这一脉的兴衰,我也是别无选择了!”

  “世子之位岂可说换就换?您先前已经为我请封了郡王,现在又要换,礼部那帮人……”

  秦邵觉得这事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吧!

  且如今皇上并未在皇城,朝中大事都是杨廷和等一帮阁老做主。

  “你把事情想复杂了!你是说皇上现在在宣府不管朝政吧?其实这个时候是最佳时机,纵然皇上没主持朝政,那帮人现在也是如履薄冰,朝堂虽然正常运转,心思都盯着皇上那边,谁管线咱们这些没落宗室的事情?”

  “且你是老大,咱们这一脉本就人丁单薄,儿身体状况也不好,对于那些人来说也就是个流程,说不定还在看我朱佑的笑话,觉得换了谁不一样?我一生要强,想不到老了,倒是沾了被人嘲笑的便宜!”

  朱佑的声音萧索,透着阵阵悲凉。

  “你放心,你有目前的身份,且我还在坐镇,你想出去游历还是很方便,只是你得低调,免得有人发现你两个身份。还有你那科考还是不要考了,你……你考试太厉害,我担心你再弄个状元回来,我不好为您粉饰身份。我如今年纪大了,你让我享受几年太平天伦之乐。”

  ……

  上京,礼部。

  礼部尚书毛澄正在翻看一些奏书。

  “大人,这里有一个兴王府的帖子。”

  礼部左侍郎朱希周看到一封有安陆之地兴王府的帖子,有些饶有兴趣地说道。

  “兴王府又出什么幺蛾子?这宗室就不能消停一些?皇上如今在宣府不回,宗室还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真是让人心烦。你手头的活快些,到时候这些帖子还要送到内阁那边。”

  毛澄没好声气地说道。

  毛澄,癸丑科一甲一名状元,算是青年英才,据说气中状元的时候,祖父正好百岁,双喜临门,家乡苏地官建造“人瑞状元坊”,

  因为是状元出身,毛澄一向傲气,说话做事一板一眼,其实很多同事不喜与其相处。

  只是首辅杨廷和喜欢这样的人才,对他很看重,如今也是礼部尚书,大家也只能听他时常尖酸刻薄的挂落。

  朱希周其实也经常听他奚落的话,只是他是毛澄推荐提拔上来的,对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且能升到如今左侍郎的位置,吃几句挂落的话算什么。

  “大人,兴王府的世子朱厚好像生了重病,如今卧病在床不能起,兴王想请封自己大儿子朱厚熙为世子。”

  朱希周说道。

  “还有个大儿子?我怎么不知道?不是说兴王只有一个儿子吗?”

  毛澄有些好奇。

  “大人公务繁忙,没看那些卷宗,下官刚好看过以前兴王府卷宗,说是兴王还有个大儿子,身体好像是脑子也不好,一直寄养在道观,说是可以延续寿命!因不在家,身体也不是很好,大世子就请封了郡王,如今这老二好像不行了,又想换老大,可真够热闹的。大人,你说这事情怎么批?”

  “兴王那身体能生出健康儿子才有鬼呢!他自己久病缠身,那安陆之地就是个绝户之地,他也算是倒霉在家了。不过这宗室都是混吃等是,有什么区别!就会吃朝廷俸禄,一个个拼命生孩子。要我说他早点给儿子结婚,不管儿子傻还是憨,先生出孙子再说,这样折腾,不是一个病秧子换成另一个病秧子,有什么用!”

  毛澄这会儿倒是有些八卦心情。

  他这人性格其实有些喜怒无常。

  别人谈的事情,他总爱直接怼,别人不想说了,他又哔哔个不停。

  朱希周有些无奈地翻翻白眼。

  “大人,那这奏书如何批?”

  如今皇上不在,各部的奏书,先经过各个部门审批,然后交到内阁,内阁成员再做审核决定。

  “他们既然愿意换就换,反正都是他兴王的儿子,跟咱们没有关系,王府只有一个世子,只要不吃朝廷空俸禄就行!遇到宗室的事情,如果是增加人口的,需要申请俸禄的,查的严些。这种杂七杂八的,直接过就行,让他们自己折腾去!”

  “要不要派差使去安陆州查看审验?”

  朱希周有些疑虑地问道。

第239章 老太妃的寿辰

  以往这些关于宗室的折子,定然是要交到皇上那边,由皇上定夺。

  如果皇上觉得礼部审批意见没问题,会直接让礼部看着办。

  宗室比如请封之类的,有时候会派礼部官员去,说是庆贺,其实就是见见当事人,审核有此人,不是吃空饷。

  一些简单的,直接下放到地方,有地方官做见证就行。

  “如今如此忙,这样的小事,还用浪费人力去那老远子地方?也是就是换个人而已,反正只要只有一人当世子,不吃空俸就行,其他的随他们折腾!让安陆州知州做见证之事就行,你赶快写处理意见,这么多活,你怎么一直围绕着那种小事磨洋工?”

  毛澄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是!大人!”

  朱希周有些无奈地心里叹口气。

  这毛尚书,你如果不问,他看到了,必定要挂落你几句,说自作主张。

  如果你问了,还是挂落。

  在他手底下,差事真是不好干!

  ……

  从玄妙观回来,兴王就住在秦邵那里。

  还似乎有常住的打算,不停地将自己的日常用品移过来。

  秦邵有些无奈,但看他精神状况好了许多,也就没再说什么。

  只是从上次病发之后,秦邵明显感觉朱佑的身体相比较以前虚弱很多,精神状况也有些不济,容易发困。

  对于他的病,他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让周文采帮忙继续诊治。

  至于那个王侍医秦邵没再见过,他们是如何处理的,他也没有过问。

  安陆州的日子很安逸。

  两家店的生意很稳定,镶阳府朱那边已经在镶阳府和枣阳两地开了两家店,听说生意也挺红火。

  只是上京那边,张璁的来信似乎有些垂头丧气。

  店里生意还不错,只是《京华小报》为低调,如今只能低调写些娱乐八卦民间趣事。

  皇上出走宣府,对于张璁来说有些受打击。

  他似乎真正看到了朝堂的状况,对杨廷和一帮人很是气愤。

  秦邵只能回信让他们安心做事,并叮嘱他好好读书,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

  安永贞倒是如鱼得水,他们的戏剧社很成功,他这人不关心政事,一心沉迷于戏剧话本。

  祝枝山如今留在了礼部工作。

  他的心态很好,倒是在礼部混得如鱼得水。

  祝枝山是世家子,虽然看着脾气怪,但他这人在人际交往方面其实要比张璁精明油滑很多,至少能屈能伸。

  倒是王图的来信,兴王看了,脸色有些凝重。

  秦邵看到他拿着一封信沉思半晌,就凑上前看是怎么回事。

  王图的来信很详细,上京的家长里短,各种细节小事。

  秦邵终于明白自己在上京的各种小事兴王都知道的原因,“内奸”原来是在这里。

  王图说上京一切还算安好,只是老太妃知道秦邵回了安陆州有些心情不佳。

  且王妃的大寿快要到了,他们都想着怎么给老太妃过,并且老太妃也很关心兴王这边的状况。

  “太妃的寿辰这马上就要到了!时间过得好快,这一晃这么多年了!”

  兴王感叹道。

  秦邵明白兴王内心的苦,自己的老娘,几十年未曾见面,也不能见!

  这大明的这种制度真是真真没有人情味!

  “既然是太妃寿辰,不如我再去上京一趟送些东西过去看看他老人家,如今我的身份还能进上京,也方便,至于以后……”

  秦邵想想也有些遗憾。

  如果自己以后做了兴王,估计要去上京就没那么方便了。

  如今是因为有兴旺坐镇,且大公子的身份特殊,自己的身份还不太受拘束。

  想想以后……

  算了走一步说一步!

  自己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

  如果实在不行,以后自己做了兴王,大不了弄个假死,消失得了。

  不过这事可不能同兴王说。

  他是现在人思想,对子嗣传承之类的看得不那么重。

  对于朱佑来说,纵然偏安一隅囚禁一般的生活,他很不满意。

  但如果说让断子嗣那比杀了他都难受。

  那朱厚弑父杀兄,可谓是大罪,兴王都舍不得这个儿子,宁愿囚禁,也保留他一名。

  如果自己说以后不想要这兴王,让其断了,朱佑不跟自己拼命就怪了!

  “也行,你去上京一趟,看看太妃也行,太妃一人在上京,多年孤苦无依,是我不孝!熙儿,你去也相当于替父王尽孝!幸好有你,不然我真是对不住太妃的养育之恩。当年在上京,母亲多方悉心教导,只是我的这身体不争气,还让太妃操心,真是不不孝!”

  朱佑提起自己的老母亲,心里满是伤感。

  “您也不必忧虑,先前我去看太妃,见她身体还算康健,太妃心志坚强、乐观,定然会自己保重身体。”

  秦邵安慰道。

  说实话,那太妃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精神还是很矍铄的。

  说难听话,甚至比兴王朱佑看着气色还要好很多。

  他在上京先后见过太妃两次,第一次还碰到了朱厚照。

  因为朱厚照问起,他也算过了明路。

  且王不在家,他跟着傅氏去看太妃就没了那么多顾及。

  不知道是因为有了希望,还是心情好的原因,第二次见太妃的时候,老太太精神更加饱满了。

  还喃喃着说这朝廷哪天政策边了,说不定还能见自己儿子朱佑一面。

  这些话秦邵没有跟朱佑说,免得让他再伤心。

  尽管有些微伤感,能给自己老娘送节礼,朱佑还是很高兴的。

首节上一节215/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