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86节

江南的粮饷由朝廷来提供,但是征战的军令却是由武臣和勋贵掌控。”

“如果说还是维持现在的局面,那么几十万江南之兵,就是他们家里的私兵!”

陈矩连连点头,在内书房里,他倒也是被翰林学士们教过。

“按照以前的管理制度,那就是由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勋臣和南京兵部尚书三方一起对南方的军队负责。”

朱翊继续说道。

“就在这其中,南京守备太监代表皇帝的权力来行使监督之权,也就是等同于南方军队的督军。

“南京兵部尚书则是代表着中央朝廷,是属于文官集团的一部分。”

“而南京守备勋臣大多出身于勋贵的公侯伯爵,他们的祖先都是跟随着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这些勋贵,他们有着很高的地位,甚至能够直接指挥南方军队。

如果说某地出现临时叛乱,南京守备就能够临时调动兵马。”

第75章 全靠元辅啊

“他们就是没有朝廷调兵的兵符和旨意也可以事急从权,能够调动我大明南方的数万兵马乃至于数十万的的兵马来平息地方叛乱。”

殿中的高兴安和陈矩只能附和道:“万岁圣明!”

“高兴安。”

朱翊突然又看向高兴安。

“奴才在。”

高兴安连忙答道。

“前几日朕让你查的那个人,你查的怎么样了。”

朱翊问道。

“回禀万岁,此张家只是京城经营木材的商人,家资不过数万。

其家长子张彬城以重金在辽东镇麾下任四品的武职散官,其次子就是万岁所找之人,其人爱好附庸风雅,也算是有些文名。”

高兴安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张彬柄的背景说了出来。

朱翊点了点头:“高兴安,你去内阁一趟,把几位大学士传唤到武英殿。”

高兴安跪的腿都酸了,听了朱翊的命令,如蒙大赦。

“是,万岁爷。”

朱翊一步步走下丹陛:“来人,备龙辇,朕要去武英殿。”

……

“相爷,提督东厂太监高兴安来传陛下口谕了。”

游七推门而入,对着正在整理自己值房里书卷的张居正说道。

张居正放下了手中的书卷,“陛下的口谕再晚来一会儿,仆就收拾完东西回府了。”

说着,张居正正要出门,但高兴安已经进入了值房,对着张居正行礼,“咱家见过张老先生。”

张居正也未轻视这个东厂的大铛,也都是微微颔首还礼,“陛下可是有口谕?”

见高兴安点头,张居正便行礼准备接口谕。

“臣张居正问圣躬安。”

“朕安。”

高兴安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万岁爷口谕,召内阁几位大学士赴武英殿议事。”

张居正点了点头,回答道:“臣张居正领旨。”

说完,张居正站起身来:“高公公辛苦了。”

“张老先生说的哪里的话,咱家为万岁办事乃是荣幸。”

高兴安丝毫不敢摆谱。

“张老先生,咱家这就回去复命了。”

张居正点了点头,就转过头对着游七吩咐道:“去另外两个值房,通知张四维和申时行。”

没多久,一路小跑的高兴安满头大汗的走进了武英殿,对着朱翊行礼道:“启禀万岁爷,内阁的诸位大学士已经在武英殿外等候觐见了。”

朱翊宽袖一展,整了整衮袍说道:“倒是很快,宣他们进来吧。”

张居正、张四维和申时行齐齐行礼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张居正三人在路上都是心里思忖着天子召见是为何事。

就在这时,朱翊开口了。

“朕此去湖广,感慨甚多。

我大明的地方官员都只谈风花雪月,忙着搜刮民脂民膏,却不为百姓做事,当真是可悲可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诚不欺我。”

这时,次辅张四维开口说道:“陛下圣明!有陛下这般在意百姓的圣主,实在是江山社稷之福!”

旁边的申时行暗暗的看了张四维一样,同朝为官这么久,第一次看到“真君子”张四维这么开口奉承皇帝。

朱翊也诧异的看了一眼张四维,又继续说道:“当初高皇帝以布衣起兵,夺得天下。

看惯了元末贪腐的官吏,所以就最痛恨贪官污吏。

“为了防止奢靡的风气在天下盛行,洪武高皇帝并没有给官员们太多的俸禄而是给予了前朝一般的职分田,由其自行耕种。

太祖以为,只够解决官员们的温饱问题就可以了。

但这也为之后大明的官员腐败贪污埋下了伏笔。”

“所以,陛下想要提高全天下官员的俸禄?”

张居正问道。

朱翊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但这只是其一。

而其二,仅仅提高官员的俸禄还不够,地方小吏的俸禄依旧是少得可怜。”

但张居正神色凝重:“如今我们大明虽然户库充盈,但是天下官员和小吏何其多也?”

“光是俸禄这一笔数额巨大的开支……朝廷恐怕是吃不消啊。”

朱翊看向张居正:“所以这就靠元辅了。

元辅此行江南务必要推行一条鞭法和士绅一体纳粮,如此来,国库才会有足够的银两。”

“陛下太看得起臣了。”

张居正苦笑一声说道:“一条鞭法推行虽然有阻力,倒是没有什么大碍。

但是士绅一体纳粮之策,只是天下士林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到他们有所反应,那么一定是沸反盈天。”

第76章 涨天下官员俸禄

“关于提高官吏俸禄这一项。

我大明的几代皇帝,并不是没有想过。

但是我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流民起义不断。

虽然有张永嘉行过改革,但终归是断断续续没有彻底扭转大明的颓势。

常年与俺答汗等部落开战,导致国库空虚,面对东南沿海的倭寇也是无力招架。”

“所幸高文襄与元辅、张爱卿几人出力甚大,封贡了俺答汗。

而东南倭寇也被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位将军基本平息。”

“朕还记得先帝刚刚去世之时,连文武百官的俸禄都发不起只好以胡椒木折算,更何况说提高什么俸禄了。”

“朕能给天下官员提高俸禄,并非是因朕比历代祖宗更加英明,而是因为诸位爱卿同心戮力,行改革之政,国库日益充裕。

朕这也才有了几分底气说出这句话。”

“常言道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

刘焘、范爱众等贪官污吏并不是个例。”

朱翊越说越是激动,从御座上直接起身。

“由于官员们的俸禄比较低职分田名存实亡,即使有的官员想要保持清廉,但要养活一家老小奴婢仆役等,所以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捞钱,就变成了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之事。”

“这些贪官污吏们还引用宋真宗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贪污腐败,擅权横行,朕绝对不能允许发生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了,这改革大明官员的俸禄势在必行!”

“大明的官员们都是替朕牧民,给予了他地方之大权。

但如果他们有贪婪之心,那么百姓们也就跟着遭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居正沉声说道:“陛下太过于往自菲薄了。”

“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出发点是极好的,崇尚节俭,厉绝贪腐自然无不可。

奢靡之风在民间可以风靡,在官员之中盛行就是根子烂掉的表现啊。”

申时行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官员俸禄太多了会让官员们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适当提高,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生活的保障。

各个布政司之间,府、县之间,有突出治理能力的官员将予以巨量的赏赐。

如此一来,地方的官员们在处理政务上会更加的上心。”

朱翊闻言点了点头道:“申爱卿所言极是!有才有德者就要将其升迁厚赏,无才无德贪腐者,面对他的,就只有这无情的革职、降职和惩罚。

天子这等儒法杂之的帝王之道,听的张居正心里满意不已。

“臣以为此事宜早不宜晚。”

张居正道。

“元辅有何高见?”

首节上一节86/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