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85节

来到昌德宫的一众备边司官员们有些不解,并不清楚朝鲜王李为何召见他们。

“臣等叩见大王!”

“众爱卿平身。”

“谢大王。”

又是一套流程走下来,李又开口说道:“今日本王召你等前来,确实是有事要商,于我朝鲜当是大事。”

备边司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更加猜不透朝鲜王的想法了。

“我朝鲜使臣从大明归来,带来了数千大明的火器。”

李的声音不大,却是在几人的耳中像是炸雷一般。

“真的吗大王?”

都提调崔晨旭呼吸急促起来。

“来人,把火器搬进来。”

李对左右吩咐道。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几个近侍满头大汗的把一个个木箱搬了进来。

备边司的官员们一个箭步冲了过去,看着一把把火铳,眼睛里冒着绿光,像是看到了一位位绝世美女。

“大明的火铳确实是精良啊。”

“是啊,大小和重量都极其适宜。”

“好东西,好东西!”

看着官员们失态的样子,李开口道:“本王想把这些火器送到南方去抵御倭寇,诸位爱卿觉得送到哪里比较合适?”

几个备边司官员不约而同的看向都提调崔晨旭,而崔晨旭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禀大王,臣以为济州岛最为合适!”

“海上倭寇虽然比明宗大王在位的时候收敛许多,但是仍有多股倭寇势力频繁骚扰我朝鲜的济州岛。”

“这些倭寇在我大朝鲜的疆域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实在是可恨!”

“这是在蔑视我们大朝鲜国的国威!”

“臣听闻现在的倭国,势力纷杂,诸国混战。

若是我们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不但能够一雪前耻,而且还可能将失去的夺回来。”

提调李雪松冷声说道。

把失去的都夺回来!

这句口号让朝鲜的君臣们齐齐一振。

李雪松继续说道:“如果击败了倭国,那就能够确立了我们大朝鲜天下第二强国的地位!”

听到这番话,李的呼吸都不禁变得脸色潮红、呼吸急促。

天下第二强国!

如果朝鲜国在本王的手上,实现了这天下第二强国的梦想,那自己死后,后人将如何评价自己?

朝鲜世祖都并不为过。

到时候,自己的神像将会立在朝鲜宗室的祠堂靠前的位置,受无数子孙后代的瞻仰和崇敬。

而崔晨旭同样也是精神振奋。

若是他能够带领大军完成对倭国的讨伐,那么自己少说不是一个公爵?

彪炳史册自然是不在话下。

就在朝鲜君臣幻想着未来之时

,远在本丸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猛然打了个喷嚏。

“八嘎呀路!是谁在背后诽谤我!”

织田信长有些愤怒的拍着身前的桌子。

“右府大人息怒!”

侍候织田信长的两个武士挺直腰背,低头说道。

就在这时,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然后就是“家主大人,有捷报!”

的声音传来。

织田信长重新跪坐在桌前,“进来吧。”

紧接着,门就被小心翼翼的拉开。

身着铠甲,腰佩倭刀的织田家臣迈步走了进来,伏在地上。

“哪一方有捷报。”

织田信长的声音传到家臣的耳朵里,让其忍不住颤抖。

自己身前的这一人,就是几乎扫平整个倭国的枭雄,他将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于京都放逐,他的权势让倭国的天皇都会退避三舍。

“羽柴秀吉大人派兵断绝了鸟取城的粮饷,从而顺势攻下了因幡。”

“之后羽柴秀吉大人挟大胜之势,又攻下了岩屋城,将淡路纳入了您的版图下。”

家臣恭谨的说道。

织田信长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柴羽秀吉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既然前线大胜,那么传令给织田家一门、丹羽长秀、山内一丰等人,令他们调集军团前往京都。”

“我要在京都向全天下演武!”

第74章 张府再来客

兵部尚书方逢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兵部衙门,反而径自来到了张居正的府邸。

“大司马稍等片刻,我这就去通禀相爷。”

游七恭敬的给方逢时上茶之后说道。

方逢时与张居正是同乡,平日私交甚密,但碍于内阁首辅与兵部尚书的身份,不便公开密切相交。

游七离开没一会儿,张居正就迈步走入了张府大堂。

“行之兄怎么有空了来仆府邸来坐坐?”

方逢时一见张居正进来,也起身快步迎上去,“冒昧前来叨扰元辅,还请元辅勿怪。”

张居正笑着说道:“仆倒是求之不得呢。”

说着,张居正就把住方逢时的手坐下来。

“行之兄前来所为何事?”

寒暄两句之后,张居正便开口问道。

“元辅,我刚刚从天子处回来。”

“天子令我裁汰京营里的老弱病残和空额,另外募兵以组建新军。”

张居正一问,方逢时便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裁汰……新军……”张居正沉吟着。

“元辅,天子整顿京营尚可理解,这编练新军,倒是为何?”

方逢时出言询问道。

“天子厉行改革的决心相当大啊。”

张居正感慨道。

“单单是一条鞭法就足够让士绅头疼了,更别说是士绅一体纳粮了。”

“等这消息一传出,天下士绅官员怕是会沸反盈天啊。”

“到时候有没有人怀着异心,那就不好说了。”

方逢时紧皱着眉头:“那元辅此去江南,恐怕也是会有一番腥风血雨。”

“所以天子将这几道的军权一并给了仆。

“张居正有些感慨。

“所以天子故意使仆不立至江南,让士绅们以为事情还有所转圜。

但等仆下江南,京营已经尽在天子的掌握之中,新军之军士也有数万,戚、李二将对天子感激涕零,东厂锦衣卫被天子牢牢掌控。

京畿的绝大多数的军权都由天子独揽,如果有人胆敢犯上作乱,那天子也是稳坐钓鱼台。”

方逢时听了张居正的一番分析,心底里竟然生出了几分寒意。

当今的天启皇帝的手段,比当年的嘉靖皇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依元辅所见……”方逢时试探的问道。

“查!”

张居正双目一凛,“现在趁本辅还在京,况且天子不还给了你指挥锦衣卫的权利吗?”

“就查他个天翻地覆。”

听到了张居正这番话,方逢时心中大定。

“有元辅这番话,那我就可高枕无忧了。”

……

乾清宫,高兴安跪在殿前向朱翊禀报着张府今日发生的事情。

内阁次辅张四维对张居正毕恭毕敬,内阁末辅申时行是张居正名下的门下弟子。

掌握着天下官员升迁罢黜权力的吏部尚书王国光是张居正的亲家与好友,掌握着天下财政的户部尚书张学颜则是张居正坚定的铁杆。

掌握着对外战略武官选用的兵部尚书方逢时是张居正的同乡,礼部尚书潘晟素来被张居正视为接班人。

不说天下两京一十三道的巡抚和总督,就说掌握精兵的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和辽东镇总兵官李成梁也都是张居正坚定的属下。

“这元辅的势力,确实是遍及天下啊。”

朱翊不无感慨道。

高兴安只是跪在地上静静的听着,并不敢接朱翊的话。

怪不得张居正被称为大明最有权势的首辅,朱翊算是明白了。

“等整顿完京城三大营,朕就要抽出手来去整顿南京的武备了。”

“在南京的大臣们,掌握的军权太过了。

首节上一节85/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