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41节

守城大将脸色一变,急忙走到了高台之上,看着远处的大军,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虽然喜峰口防御体系完善,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但面对如此多的敌军,恐怕也需要谨慎对待。

“喜峰口乃通往京城的要道,万不能有失。”

“吾已派人点燃狼烟,用不了多久大安口和遵化城的援军就会赶到,所以吾等务必要死守喜峰口。”

守将高呼道。

喜峰口守城军士闻言,士气大增,“喏!”

把兔儿看着近在眼前的喜峰口,转身环视四周的大军。

只见泰宁部的骑兵手持长矛,杀气冲天。

把兔儿举起手中的大刀,高呼道:“我泰宁部的勇士们,这一战将是你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踏过敌人的这道防御,大明就赤裸裸的站在了我们面前。”

“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美人等待着你们。”

众士兵闻言脸上振奋不已,手举长矛,“杀!杀!杀!”

把兔儿知道明军火器之利,喜峰口两侧皆是低矮的丘陵,自己泰宁部的优良战马冲阵也会因坡度而放缓步伐。

这就势必会成为明军火器的活靶子。

但此次是佯攻,是不计一切代价的麻痹和诱骗明军。

“儿郎们,杀!”

与此同时,喜峰口上又有军士步履匆匆前来道:“将军,大事不好了。”

“我喜峰口的火药常年没有使用,早就已经潮湿不堪,六尊大将军炮无法使用!”

守城大将闻言,脸色更加凝重了起来,沉声道:“传本将军令,抛弃火炮,使用箭矢。”

“无论如何,定不能让敌军跨入我喜峰口半步。”

“诺!”

守将俯视着泰宁部的骑兵冲锋,“弓弩手准备,待敌军入射程之内,即刻放箭!”

“诺!”

看着远处泰宁部的骑兵靠近的速度放缓,守城大将高呼道:“放箭!”

“放箭!”

隐天蔽日之间,从城墙的垛口处,飞箭宛如流星。

仅仅第一波箭矢,敌军便损失近百人。

而在后方指挥冲阵的把兔儿,面带疑惑,明军向来以火炮闻名,但为何喜峰口守军竟然放弃了使用火炮改用箭矢?

转念一想,这次只不过是佯攻罢了,只要有点动静,能够让大安口和遵化城的明军支援便是。

泰宁部的大军距离喜峰口越来越近,眼底带着疯狂的异族人,无畏生死的冲锋。

好像下一刻他们便能踏入喜峰口一般。

喜峰口上的守将脸色愈发难看,仅仅凭借箭矢恐怕无法抵挡住来犯的大军。

以五千对数万,有何胜算?

没过一会,泰宁部的前锋大军已抵达喜峰口下,守将见此高喊道:“放落石檑木!”

守城的军士们依言将落石和檑木推下。

但泰宁部的大军众多,且个个不畏死亡。

不断有泰宁部之兵,踩着前人之尸体直冲喜峰口关。

但,寡如何敌众?

很快就有泰宁部士兵登上了喜峰口的城墙上。

守将见此一幕,面带狠辣之色,手中的长刀瞬时拔出。

下一刻,直接冲杀上去,一刀便将泰宁部的兵士斩杀,血光溅射在守将的脸上。

带着狰狞之色的守将高呼道:“杀!”

登上城墙的泰宁部士兵越来越多。

渐渐的,喜峰口守军落入下风。

一个个守城军士在数人的围攻下,不断的倒下。

守城大将不断挥舞着手中的长刀,每一刀几乎都能将一名泰宁部的士兵斩杀,鲜血染红了他的铠甲。

喜峰口上兵戈相碰的声音逐渐减少。

守城大将看着身边寥寥无几的军士们,再次擦拭了长刀上的鲜血。

回望西南,那是大明京城的方向。

“陛下,臣已尽力守我大明喜峰口,然敌我悬殊,恐无力回天。”

“臣等只能竭尽全力,为陛下多斩异族。”

“将士们,杀!”

说罢,守将眼中尽是决绝之色,手中紧紧握着长刀,一马当先的冲了上去。

剩下的军士见状,同样跟随着守将冲去。

“吾等愿随将军长眠于此!”

“狗东西,领死!”

……

把兔儿一步登上喜峰口,便是看到了大明的守城大将口吐鲜血,以刀撑地。

而其身后,已空无一人。

就在泰宁部的士兵们以为其灯枯油尽之时。

下一刻,守将突然暴起,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将眼前一人斩杀。

“大明,永胜……”

第29章 速把亥突袭大安口!

佯攻喜峰口的把兔儿,从未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率领泰宁部的大军站上大明巍峨险峻的长城。

但登上喜峰口的把兔儿这时候却是迟疑了。

他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继续挥师南下,还是在这里等待父亲的消息。

自从看到了以身殉国的大明守将脸上的狰狞,把兔儿的心里便莫名生出了些恐惧。

按捺住心中的心悸,把兔儿下令道:“就地安营扎寨,大明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做好警戒。”

侍卫领命而去。

“不知道父汗那里如何了。”

把兔儿喃喃低语道。

……

蓟辽总督梁梦龙很焦虑。

辽东之地突然间腹背受敌,戚继光与李成梁又未在其驻地,战事吃紧让梁梦龙焦头烂额。

“土蛮部居然会和鞑靼部联手?”

土蛮部与鞑靼部系同根同源,但土蛮部是左翼黄金家族的正统,而鞑靼部则是右翼。

两者虽然不是水火不容,但是在理念上有着很大的分歧。

“下令蓟镇,选派援军支援辽阳城与大凌河城。”

在正堂之上发号施令的梁梦龙是整个蓟辽的主心骨。

一旁的幕僚忧心忡忡道:“东翁,若是调蓟镇之兵入辽东,那蓟镇边防当如何?”

“况喜峰口也有敌来犯,也是吃紧。”

梁梦龙面色肃然,“蓟镇有长城之险可守,调遵化城和大安口之兵援喜峰口协防。”

幕僚点了点头。

“蓟镇现在是谁在领兵?”

梁梦龙又忽然开口问道。

“山海路参将吴惟忠。”

幕僚答道。

梁梦龙点了点头,“吴惟忠倒是个知兵的,老成持重。”

“便由他领兵入辽!”

传令兵得了梁梦龙命令,片刻不敢耽误,急匆匆御马而去。

按照朝廷规划,蓟辽总督驻永平,蓟镇总兵驻三屯营。

曾随着戚继光扫平东南倭寇的一干戚家军便驻扎于此。

喜峰口遭遇袭击的消息,吴惟忠是最晚知道的将领了。

“传令下去,点军两万,随本将上喜峰口,半个时辰校场集合。”

从戚继光走后,吴惟忠就从未卸过甲。

半个时辰不到,校场之上就分列出了军容肃穆整齐的蓟镇大军。

两万的军士笔挺的站在校场上,没有丝毫嘈杂之音,反而是鸦雀无声。

戚继光临走之前的叮嘱,吴惟忠还历历在目。

蓟镇,不容有失!

就在吴惟忠离开自己的大帐之时,一队传令兵停在了三屯营蓟镇的营门口。

值守军士刚要阻拦,传令兵拿出盖有蓟辽总督之印的军令,“吾等奉梁军门之令,来见山海路参将吴惟忠。”

值守营门的军士不敢怠慢,但还是拱手道:“大人稍待,卑职这就去通禀!”

无论是何上官,无蓟镇将领之命,任何人不得入营地。

军纪言明至此。

“大人,营门外有军门大人的传令兵前来!”

首节上一节41/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