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74节

毕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对大明文化的无上崇尚。

此时的朝鲜王李与当初蜀国后主刘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间乐不思蜀也!”

公元263年,魏国灭蜀国。

后主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而无实权的“安乐公”爵位,为了防止蜀汉势力死灰复燃就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这时候司马昭问刘禅,你难道不思念故国吗?

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也。”

而换到了朝鲜王李,应该是“此间乐,不思朝鲜也。”

但柳梦鼎还是保持着清醒。

“大王您的决定还没有被我朝鲜的文武百官所接纳……”

但是朝鲜王李却是摆了摆手,“这李氏朝鲜是本王的朝鲜,他们还能如何指指点点?”

“微臣还有一件事要禀报,就是大明的军队已经……”

柳梦鼎的话还没有说完,看守宫门的侍卫长却冲了进来。

“大王大王,你快跑吧!”

“跑?

本王为何要跑?”

朝鲜王李不解其意。

“大王那些武官们,听说您已经派遣了使者去大明请求内附,一个个全都愤怒不已。”

“他们已经纠集了他们的部下和亲信,已经有数千人正在向王宫冲来了。”

侍卫长有些慌乱。

“混装东西!都是一群只会窝里横的东西。

去前线抗击倭寇,他们倒是一个比一个能跑,一个比一个能躲,现在反倒是壮起胆子来,跟本王逼宫了?”

“现在王宫里还有多少护卫?”

朝鲜王李开口问道。

“骑兵大王王宫里现在还有护卫不足千人,之前从王京一路北上之时,就有数百的护卫已经逃跑了。”

侍卫长回答道。

听到这个消息,朝鲜王李在宫里不断踱步。

他其实心里慌了一批,但是表面上还要保持镇定。

“这些乱臣贼子,只要能够拖住他们,在城外的守军就能缓过神来将他们一一捉拿。”

就在朝鲜王李进行部署的时候,宫门口就已经产生了嘈杂的喧闹声。

朝鲜王李在宫殿内已经坐不住了,“走随本王去看看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

登上王宫卫城的朝鲜王李,看着宫门外乌泱泱一片的军士们,心底就不断的滋生起了恐惧。

毕竟他登上王位,也并没有太久,所以也没有经历过多少战争。

“爱卿,各位爱卿你们想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围在这王宫之外?”

朝鲜王李高声问道。

为首的一名武官冷笑道:“大王,我们对你如此忠心耿耿,你为什么却将我们当成傻子一样玩弄?”

朝鲜王李问道:“本王怎么玩弄你们了?”

“你身为我朝鲜的国君,却私自派遣使臣请求内附大明。

这难道不是对我朝鲜的背叛吗?”

武官厉声道。

“本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朝鲜的将士们在前线屡屡战败,我朝鲜的百姓被倭寇所杀戮者不计其数,我朝鲜的大片国土都拱手让人……本王身为朝鲜之君长,自然是心如刀绞。”

“但是本王只能痛恨自己无能,没有办法保护好我朝鲜的国土和子民。

所以本王就只能放弃自己的王位,内附大明以求大明能够出兵,帮我们朝鲜平定战乱,还我们朝鲜和平与安宁。”

朝鲜王李强压着自己心中的恐惧而高声说道。

“花言巧语的人,你怎么配做我们朝鲜的国君?”

“你这就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抛弃了我们朝鲜,抛弃了所有的子民!”

武官猛然抽出自己的佩刀,“像你这么昏庸的人,你就不配做我们朝鲜的国君了。

我现在给你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念在我们君臣一场的份上,你乖乖放弃抵抗,然后将王位传给其他贤明的亲王。”

“另一条路就是你执迷不悟想要内附大明,然后成为我朝鲜的千古罪人,人人得而诛之,那我就不能念我们君臣之情,必须要替国杀贼了!”

旁边的几个武官也都开始叫嚷起来。

“杀了他,杀了他!”

“杀了这个卖国的贼人!”

就在群情激奋之际,有一个武官突然间从身后拿出一把长弓。

一气呵成的张弓搭箭,就瞄准了站在王城上的朝鲜王李。

咻的一声。

众人都还没有从这个变故中缓过来,朝鲜王李只感觉到一只利箭擦着他的头顶而过,随即就是惊吓的一身冷汗。

“快来人,护驾!护驾!”

就跟在朝鲜王李身旁的柳梦鼎也是惊骇不已,慌忙扶住了两股战战的朝鲜王李。

原本还想安抚下武官们情绪的朝鲜王李,此时也是被吓的没有任何的心思。

“快撤出王宫,本王要离开平壤城!”

说着,朝鲜王李就快步走下了王城。

“大王我已经准备了几套平民的衣物,只要您出了城去寻守卫军,您就安全了。”

侍卫长拿着衣物说道。

“你不护送本王前去吗?”

朝鲜王李转身问道。

“属下要是不出现,他们会怀疑的。”

侍卫长道,“只要吾王能够安全,属下死不足惜!”

……

向来晚膳吃不了多少的李太后,却在昨晚上食指大动,将尚膳监准备的斋菜一扫而空。

原本李太后只是觉得可能自己近日以来有些疲乏了,所以才吃了多了些。

但回过神来的李太后,虽然在佛堂里念着经,但是脑海里依旧是回味着昨日的美味。

“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美味的斋菜?”

李太后喃喃自语道。

“翠玉,翠玉!”

守在佛堂外面的翠玉闻声赶忙走了过来。

“圣母娘娘您可是叫奴婢了。”

李太后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问道:“尚膳监是不是换了个厨子?

怎么昨日的斋菜格外的美味鲜香。”

昨天送完晚膳回到慈宁宫的翠玉又立马被差使去干其他事情了,忙完之后而李太后就已经睡下了,自然没有机会去告诉李太后天子曾经在她的斋菜里放了些调味品。

“回禀圣母娘娘,奴婢昨晚去尚膳监取您的斋菜的时候,遇到了皇上也在那里。

当时皇上正给您的斋菜里面放些东西,奴婢问皇上,皇上就说给您的斋菜里放一些调味品让您尝尝。”

翠玉回答道。

“原来是儿放了些调味品,我还寻思这斋菜的味道怎么与众不同。”

李太后笑着道,“他一直都是鬼点子多,直到如今又过来勾我的馋虫。”

第161章 吾乃是征倭平乱前锋李如松!

大明帝国的东方,正酝酿着一场惊天的大战。

这场战争,将会深刻改变东方的政治格局。

李氏朝鲜,镜城都护府。

南方的战火并没有波及到朝鲜的北部,而北部自从杀了女真的一个部落酋长之后,边境也再无人来侵犯。

值守的几个李朝守军在睡眼朦胧中看到西北的方向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闪烁,以为是来往的商队并没有在意,就又靠在城墙上开始打着瞌睡。

但没过多久,战马马蹄的踏地声、军队行进声纷至沓来,将守军们彻底惊醒。

“警戒!警戒!西北方向有身份不明的军队前来。”

守城军官站在城头上高呼。

“来者何人!”

守城军官手握银枪,大声问道。

而这部大军浩浩荡荡,黑夜之中,战旗上隐隐约约的一个斗大的李字在迎风飘扬。

大军之前的一员年轻将领并没有停下马来的意思,反而是高声道:“吾乃征倭平乱大军前锋将军李如松!奉大明天子之命,领军援助朝鲜剿灭倭寇!”

“速速打开城门,若有贻误军机,违命抗令者,杀无赦!”

话音刚落,李如松身后的万名辽东铁骑齐齐拔出刀来!

唰唰唰!

寒光照铁衣,杀气腾腾现。

听到李如松的话语,懂得汉话的守城军官连忙走下城墙,亲自打开了都护府的城门。

“原来是天朝的大军,末将未能远迎还望将军见谅!”

首节上一节174/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