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第122节

行完礼后,一个军士挥舞着令旗。

伴随着炮响与鼓响,朱翊在新宇军参将刘的引导之下来到了御马监校场。

“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万岁,大明万胜!”

数万披着铠甲的新宇军将士齐齐单膝下跪,高声齐呼。

朱翊见此赞赏的点了点头:刚刚成军一个月的新宇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

走近点将台,东厂提督高兴安,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御马监掌印太监冯保,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新宇军参将刘等人东西序立。

而数万的将士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的看着天子一步步登上检阅台。

他们所听说的皇帝是身材小长着胡须的糊涂老头儿,而从未见过如此英武不凡的天子。

朱翊独身立于点将台上,身后的披风已经被风吹的猎猎作响,俯瞰四方之下,皆是新宇军将士敬畏的目光。

“诸位平身!”

在大汉将军不断的传递之下,众将士只觉得天音滚滚在耳边回荡。

又是三声炮响后,新宇军将士叩头结束,又是齐齐站立起来,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第113章 工部又来要银子了!

“战场上的厮杀,是残酷的,是无情的。”

朱翊缓缓开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旦踏上战场,你们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穿上这身铠甲,就该对得起身上的这份责任。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是孑然一身的,也有些人是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

“但是,朕要说的是,既然你们选择了从军这条路,出现在这里,那么你们的身后就不再只有你们自己。”

朱翊的语气逐渐慷慨激昂起来。

“你们的身后,是你们的亲人,是你们的族人,是生你们养你们的故乡山河。

朕告诉你们,宁可做一个视死如归、名留青史的亡人,也不要做一个缩头乌龟、臭名远扬的逃兵。”

校场的新宇军将士们都静静的聆听着。

“昔日我朝太祖,逐鹿中原,扫平群雄,荡平北虏,恢复我华夏衣冠。

敌人闻之,无不闻风丧胆,这才得以建国。”

“死亡没有什么好怕的,保卫大明就是你们的信仰!我们一定要誓死捍卫大明。

让那些敌人对我们畏惧不已,见识见识我们的无敌之姿,不辜负百姓对我们的期望。

回答朕,你们,做得到吗?”

朱翊的目光扫视着数万的新宇军将士高声问道。

“能!能!能!”

新宇军将士的眼里都充满着狂热。

“你们将成为朕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

“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裂土封侯……朕都能给你们!”

“但是朕对你们的要求就是,听朕指挥,战无不胜!”

朱翊沉声道。

功名利禄这一张大饼,没有人能够拒绝。

连同冯保,徐渭,刘几人,眼中都是浓浓的野心。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这一次校阅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项目,毕竟新宇军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所训练的只有队列营地纪律等等。

虽然碎发枪已经放到了新宇军的库房里,但是等到真正开始训练,还是需要有着充足领兵经验和训练经验的吴惟忠来负责。

毕竟当世除了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就没有人能比戚家军更懂火器了。

回到乾清宫的朱翊换下了黄金铠甲,内衬都已经湿透了。

“这一趟出去倒是没做什么身上就已经湿透了。”

朱翊摇了摇头。

“万岁,您这身铠甲都有个十几斤了,能不累吗。”

陈矩道。

“倒是也不用这么安慰朕,朕也是觉得应该加强锻炼了。”

朱翊摆了摆手。

“万岁爷,辽东军报八百里加急!”

小黄门匆匆走进乾清宫。

一听这话,朱翊立即就换上了冕袍,大步往外殿走去,“这辽东又出什么事情了?”

有李成梁镇守的辽东,现在还能翻得起什么浪花来吗?

带着疑惑,朱翊三步并两步的走上丹陛,在御座上坐了下来。

“宣!”

军士快步入殿,“卑职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辽中又有何战事?

速速报来。”

朱翊开口问道。

“臣李成梁谨奏:本月十九日,臣闻土蛮部的卜言台周联合黑石炭,大、小委正等聚兵一处,图谋广宁。

为歼敌于外,不伤百姓一人,臣星夜出大宁堡,御敌于袄郎兔。”

“此战杀敌四千,得以斩首者三百余。”

军士跪地,展开奏报大声读道。

果然是朕的辽东王,果然啊,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朕知道了,把这份周报送到兵部去吧,兵部自然会有封赏的札子到朕这里来。”

报奏报的军士刚刚走,工部尚书曾省吾又接着求见。

“宣。”

朱翊揉了揉眉头,这个曾省吾的求见让自己有了一种不太愉快的预感。

这个老爷子不会又是来跟自己要钱的吧?

“臣曾省吾叩见皇上,吾皇万福金安。”

曾省吾行礼道。

“爱卿平身。”

“谢皇上。”

然后大殿中就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曾省吾等着天子问话,而朱翊也不想率先开口,陷入被动。

最终还是曾省吾忍不住开口,“启禀皇上,自元月以来,工部营造燧发枪七万余支尽数交付九边重镇。”

朱翊道:“爱卿劳苦功高。”

“皇上,这御马监掌印太监冯保拿着您的手谕取走了几万套铠甲……”曾省吾欲言又止。

“阿巴阿巴阿巴……”朱翊一听就听出了曾省吾的言外之意:拿了这么多东西,皇上你得给钱啊。

曾省吾自然是不懂什么是阿巴阿巴,见皇上没有正面回答,只能用硬着头皮开口说道:“皇上,您这让御马监的掌印太监去走了,这原本要拨付给兵部的铠甲,这样臣可没法交差啊。”

“另外我工部营造燧发枪所需要的燧石,也是存量不多了……”

朱翊有些肉痛,“没了银子你去找户部要呀!来找朕算什么本事。”

“皇上……您当初可是说好的,这银子您的内承运库和户部共同承担的。

另外这盔甲的亏空,不找皇上,那臣这个工部尚书是真的是做不下去了。”

曾省吾哭丧着脸说道。

“好了好了,别跟朕在这里装可怜。”

朱翊感觉左边的胸口隐隐作痛,“那再拨给工部五十万两银子。”

见曾省吾还要讨价还价,朱翊摆了摆手开始赶人,“爱卿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就先回衙门办事吧,朕已经乏了,需要休息。”

赶走了前来要银子的曾省吾,朱翊开始坐在御座上思考怎么才能在不损害百姓利益的情况下,收集一批银子出来。

毕竟还有一支不在兵部备案的新宇军要养着,光是新宇军的基本军饷和餐食,一个月就是几十万两白银。

这么多的人训练火器所需要的火药,也自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大明的商税,征收的不是很严格啊。”

朱翊摸了摸下巴心里想道。

由于明代初年的商业并不发达,而且多被朝廷所垄断,所以其商税并不是占财政收入的大部。

明代的商税主要包括市税、关税和舶税三种。

但是关于京城所在的商税,却是收的不多。

无他,达官贵人满地走,哪个不是盛气凌人、目空无人的主儿?

想从他们手里征收商税的银子,简直是太为难户部的吏员了。

……

倭国,京都,本能寺。

织田信长满脸阴翳的坐与房中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就在这时,一武士推门而入,恭敬的行礼道:“启禀家主大人,丹羽长秀将军回来了。”

“让他进来。”

织田信长淡淡的说道。

首节上一节122/1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