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6节

张思索了下,说道:“合计三百万亩,你们至少需要拿下两百二十万亩。若是不能,那这屯田商卖,便不会执行。低税之利,自然也不存在。”

“这么多?!”

士绅有些惊讶。

在座士绅只有四十位,一家合五万多亩了,就算是地再便宜,一家也要出十几万两银子,这谁能一口气拿得出来?

张笑了笑,端起酒杯,说道:“可行与否,便看诸位。来,饮胜!”

众人纷纷举杯,脸上挂着笑意,但心头却十分压抑。

张饭吃到一半,便匆匆离席。

众人向梁隽看去,希望他能给个定心丸。

梁隽思忖了会,便放松下来,大快朵颐,只吃了几口,便看着眼前的大鱼叹息道:“老了,一个人吃不下这么多了。”

吴辉眼神一转,明白过来,敲了敲桌子,对众人道:“梁老的意思是,我们四十人吃不下这批屯田,难道就不能再找一些人过来?北平府的士绅,并不只是我们四十家啊。哈哈,诸位,我们要发达了,来,饮胜!”

第一百零六章 司业张智的赌注与自信

朱高煦有些不习惯,原先奉承巴结自己的士绅,已经两三天没上门了,派金忠一打听,好嘛,士绅都出城了。

一个人出城,可能是进货去了。

一群人出城,那事情必然不小。

金忠在花了二两银子之后,终于打听到消息,然后匆匆返回燕王府,将事情告诉了朱高煦。

朱高煦听闻之后,满脸的怀疑,道:“屯田商卖?这绝对不可能!一定是张、平安的诡计。屯田乃是卫所之根,卫所又是太祖亲设,谁也不可能公然发卖屯田!”

金忠很是无奈。

卫所是太祖设置的,可那又如何?

现在的皇上是朱允,你见他什么时候在乎过祖制?

农税、商税、国策,还有藩王从商!

哪一样不违逆祖制了?

可违逆祖制又如何?

朱元璋又不可能从孝陵里爬出来找他算账。

“世子,据当下掌握的消息,北平周围的卫所即将裁撤,听闻平安亲自带兵去了延庆卫,盛庸去了怀采卫,现在的北平军士,由都指挥同知谢贵节制。”

金忠连忙说道。

朱高煦看着金忠,面色凝重起来,问道:“你可知道裁撤卫所后,卫所内的军士怎么办?”

金忠微微点头,道:“卫所军士,部分编入都司名下,剩余则改其户籍,遣送地方。”

“竟然如此乱来!”

朱高煦很是不满。

一旦抽调卫所之兵,那原来的卫所据点便不复存在。若鞑靼进攻,岂不是处处漏洞,毫无防备?

还有,那些卫所军官,可都是世袭之人,直接裁撤了,那世袭什么去?

不过,这或许是自己的机会!

朱高煦双眸中,闪烁着一丝渴望,对金忠说道:“你带一批银两,秘密出北平,去拜访那些被裁撤的卫所军官与士卒,将他们收为我用!”

“世子,如今平安、盛庸、张都在城外盯着屯田买卖,我们此时不好出手吧,万一走漏了消息……”

金忠满是担忧地说道。

朱高煦摇了摇头,严肃地说道:“他们不是在组织士绅买卖屯田吗?你便伪装为外地富绅,找机会拉拢一批人。金忠,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容错过!”

金忠无奈,只好听其安排,取了三万钞、五千银,带着伪装好的二十几个家丁,奔赴白羊口所。

朱高煦也是没办法。

虽然北平商业繁华,但刻章办-证打小广告的产业还是没有的。

朱高煦想要弄点人才,除了偷偷吸纳一些不良青少年,闲散无赖,地痞流氓,貌似也没其他人愿意入伙。

总不能发个“我朱高煦欲图谋霸业,有志者踊跃报名”的告示吧。

现在朱允要裁撤北平及其周围部分卫所,估计会有几万人下岗分流。

这些人可是难得的军士,当过兵,拿过武器,扛过锄头,就算脑子不好使,至少还是有一把力气的,坑过来一个是一个,抗旗也需要人不是。

朱高煦得意至极,准备去找朱高炽喝喝茶,却听闻昨日朱高炽便出城了,只好悻悻然去找了朱高燧,准备去青楼寻几个红颜,宽慰下疲倦的身心。

红袖轻招,迎了来朱高煦。

红袖轻挥,送走了张智。

张智离开轻烟楼,转身走入江东门,眼神中满是春风。

明日,扬名立万就在明日!

国子监大辩论,已名动金陵,民间关于国子监是否入杂学也十分关注,连日来谈论不休,甚至在如意坊,已公然开盘下注了。

张智揣了揣手,感知了下袖子里的票册,嘴角带着浓浓的笑意,自己可是投了二十两银子,押杂学被拒于国子监门外。

终还是没忍住,自己也成了赌徒。

不过,明日局散之后,胜负分明,到时候,自己将拿回来四十两。

押杂学入国子监?

呵,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不会浪费自己的钱财,杂学如何能与国学正统相提并论?

回到国子监,张智迈入太学门,辩论,将在这东西六堂的庭院中举行。

北面临时搭建了高台,所有国子监的官员、监生与旁听之人,都将或坐在中庭,或站于两厢、堂内。

国子监祭酒程师周正在检看高台,见张智来了,便问道:“张司业,明日辩论,可准备妥当了?”

张智自信地拍了拍胸脯,保证道:“祭酒大人请放心,辩证之事,我们国子监何时输过?”

程师周满意地点了点头,但依旧叮嘱道:“杂学是有可取之处,但入这国子监还不够资格,你们也不可掉以轻心。那姚广孝神秘莫测,夏元吉才学深厚,这两人才是难对付的。李志刚出身国子监,吴云还是率性堂的监生,这也不好对付,至于杨士奇,呵,无名之辈,不足理会。”

张智毫不介意,说道:“辩论可不是看谁才学功底,而是看谁有道理。四书五经乃是国之正统,天下学子皆以其为师,自当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岂容杂学侵染?”

程师周颔首赞赏:“那便好好休息,明日,一展我国子监风采。”

张智刚想抒情,表达下自己不辱使命的决心,一旁传来了声音:“祭酒大人,司业大人,无论四书五经,亦或商农匠兵,皆是学问,为何一定要分个主次?”

“天无日则不明,国无主则无序,学问无主则无信仰。徐监丞,希望你明日也在这里,来看看结果到底是什么?!”

张智侧身看向徐妙锦,冷森森地说完,便对程师周拱了拱手,拂袖而去。

大辩论之所以出现,便是因为徐妙锦上的《国子监十大弊病》疏。

张智对于徐妙锦很是不满,身为国子监的监丞,竟然将国子监批的一无是处。

一介女子,懂什么四书五经?

不过是仗着皇上宠信,肆意胡为!

张智下定决心,在明日大辩论赢下来之后,便找个由头,将徐妙锦赶出去。

徐妙锦看着张智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刚想和程师周说几句话,谁知程师周抬了抬手,转身也走了。

被孤立了。

徐妙锦叹了一口气,这种孤立,自进入国子监便一直存在,只不过最近,变得更为锋利了一些。

他们,连基本的招呼与问好,都省略了。

“徐监丞,明日辩论,您认为杂学会入国子监吗?”

一名监生走到徐妙锦身后,恭谨地问道。

徐妙锦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自己来国子监,可不是冲着官员来的,他们想怎么冷漠,那就随他们便是,只要监生认可自己,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是率性堂的陈定吧?”

“监丞竟记得在下?”

“嗯,你的课业十分出色,我自是记得。既然你问起,那我也想问你一句,你希望杂学入国子监吗?”

徐妙锦含笑问道。

陈定看着徐妙锦,肃然道:“自然希望。”

“哦?为何?”

徐妙锦有些意外。

陈定不假思索地说道:“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由此可见,孔师认为文事与武备,二者不可缺一。四书五经即是文事,兵法、骑、射、匠工即是武备,若遵孔师言,当引杂学入国子监。”

第一百零七章 辩论开局,三席之争

三月十日,天晴。

国子监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除国子监官员、监生外,上至内阁六部,下至七八品官员,来了多达三百余人。

文臣来一群,程师周可以理解,可你徐辉祖带一票武官来算什么?

就算你想给徐妙锦撑腰,也不至于带这么多人吧?

好吧,魏国公的面子得给,您坐前排。

等等,这位是?

哦,五品啊,一边站着去。

解缙坐在前排,瞥了一眼左侧的郁新、张,终没说什么,而是侧过脸,隔着一个空位,对右侧的徐辉祖问道:“魏国公,水师那边可有消息?”

徐辉祖微微摇头,道:“尚未传来消息,不过据悉,倭匪已有集聚抱团迹象,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都督府已传令沿海卫所,做好防备。”

解缙微微眯起眼睛,倭匪集聚抱团?

郑和在车牛山岛遭遇的倭匪,人数已是八百余人,加上途中消灭的二百倭匪,其规模已达千余!

千人级的倭匪,可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张玉、朱能皆是百战将军,多次随朱棣北征,其指挥能力不容置疑。加之水师配备了弓弩、火器,按理说对付倭匪应不成问题。

可纵是如此,水师还出现了死八十二,伤二百的战果!

可见倭匪战斗力之强横,绝非寻常海盗可比。

一旦倭匪登岛抢掠,将会造成极大破坏,寻常卫所,未必是其敌手!

“是否需要增派水师?”

解缙询问道。

徐辉祖摇了摇头,说道:“郑和没有要援兵,若我们贸然让水师增兵,前线将士恐怕不会好受。”

首节上一节76/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