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66节

胡季听闻之后,马上答应下来,道:“此策可行,交付诸衙署马上置办,不可迁延。兵力问题可解,如何应对大明?”

左圣翊军胡问肃然道:“臣有五策,其一,命有爵者,出资募招逃亡人为勇悍军,置千百户以管之,以为前驱。其二,抵御北寇,多邦城是重中之重,应征调民力,加筑多邦城,并设大军。其三,凡有巧艺者,皆充役,加大兵器制造。其四,沿江布防……”

胡汉苍站在城墙之上,遥望着远方,对身旁的胡元澄道:“大哥,你认为大明真的会兵发我国吗?”

胡元澄平静地回道:“总需要做点准备。”

胡汉苍淡然一笑,转身看向胡元澄,道:“其他人都在准备了,只是神机炮的数量依旧不足,还请大哥多多费心才是。”

胡元澄凝重地点了点头,侧身看向城墙之上的神机炮,道:“我最近研制神机炮,发现火药威力是可以再提升一些,若大明敢来,我定让他们陨落于此!”

胡汉苍眼神一亮,道:“若如此,大哥将是第一功臣。”

胡元澄不止是胡季的儿子,还是安南最为顶级的火器人才,其对火炮的研究,无论是在射程还是在威力上,已然超出了大明。

当然,只是当下,不是未来。

几乎就在同时,大明的二炮局传出了一声巨响……

第三百四十九章 偷得浮生一日闲

大明京师,后湖,繁花锦簇。

龙辇停落,朱允走出,回头看向凤撵、步撵中走出来的马恩慧、淑妃、宁妃与贤妃,指了指远处的岛屿,提醒道:“那里是菱州、樱州等地,我们且步行而去,欣赏下这长堤风景吧。”

“皇上,这里景致不错。”

马恩慧看向长堤两旁,皆是吐翠青柳,垂向湖水,似是温柔地伸出手,去触碰独属于自己的风情。

“可不是。”

淑妃骆颜儿附和道。

说来寒酸,南京皇城的“御花园”其实只是“花苑”,说白了,就一块田地,是朱元璋闲暇时候,体验农民种地的地方。

朱允继位之后,后宫虽然有了点钱财,但也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御花园”,就连能供“旅游”的景点都没几个好去处。

好好的玄武湖,又被朱元璋给设置为了禁地,寻常时谁也进不来,更别说深宫里的皇后与妃嫔。

朱允改造了玄武湖,让这里成为了禁地之中的禁地,却不妨碍自己带几位老婆前来散心。

春来,百花盛开,没有人欣赏,岂不是浪费?

环洲虽是火炮司所在地,但在其外围,却栽植了大量的桃树、梨树,此时正开得热闹,马恩慧、骆颜儿等人游走在花林之中,宛若一幅画。

朱允作了个拍照的手势,然后将这一幕幕,印到脑海深处珍藏起来。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连接清明是一年春光中最令人留恋的季节。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朱允深刻地感觉到了古人的浪漫,而这些浪漫,来自于生活本身。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皇上可是想看我们斗草了?”

宁妃俏脸红润,笑语轻柔。

“斗草?”朱允嘴角微微一笑,道:“好啊,不过,要武斗不要文斗。”

“武斗的话,皇上可也要寻来才可。”

马恩慧也起了兴致。

“哈哈,自然。”

朱允今日不打算办政务,想着好好陪伴下她们,欣然答应。

所谓斗草,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是一类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

文斗,则以百草新奇或品种来论,或以说出百草的名字来定输赢。

武斗,则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为胜。

事实上,斗草绝对不是妇女与儿童的游戏,成年男子对此也尤为喜好。

比如李白就是“斗草”高手之中的高高手,其在《清平乐》中写道:“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估计这位酒仙斗草本领不小,赌赢了不少东西,又去换了酒钱……

还有李商隐,这个家伙看中了人家的凤皇钗,于是就去“斗草”了,所谓的“晓陌携笼去.桑林路隔淮。如何斗百草,赌取凤皇钗……”

不过在这一行上,朱允明显不对马恩慧等人的对手,朱允找来的花草根茎,都不是她们的对手,不服输之下,折了柳条来比试,结果赢来一顿白眼,最后竟还输给了骆颜儿的车前草……

吩咐侍女在湖边铺上毯子,朱允躺在湖边的花丛中,看着斑驳的阳光,眼神中满含笑意。

忙碌了许久,也该放松一下了。

“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眼下花信是海棠、梨花、木兰花。清明不远,该换桐花、麦花、柳花了。”

马恩慧看着手心里如雪梨花,轻声道。

宁妃看着随风而落的梨花,道:“春日百花,不妨我们以花为题,传下飞花令?”

马恩慧浅笑道:“谁不知宁妃多才情,不过这提议总是好的,淑妃、贤妃两位妹妹以为如何?”

“既宁妃有心,我们应下便是。”

贤妃见骆颜儿点头,便回道。

朱允枕着双臂,轻声道:“既如此,朕开个头吧。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马恩慧吹去梨花,随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贤妃秀脸微红,看向朱允,脉脉含情道:“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朱允看向贤妃,见她不回避的温柔目光,便也笑了出来。

宁妃见此,不由起身,做出了点动作,然后对看过来的朱允道:“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朱允知道后面还有隐藏的一句“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这是一首相思成梦的诗词,不过自己这段时间也没算冷落你吧,至于如此嘛……

淑妃骆颜儿噗嗤一笑,贤妃表达情义,宁妃表达相思,倒还是不放过任何机会,不由清了下嗓子,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朱允很干脆的闭上眼,谁也不看了。

这飞花令,你们飞花就是了,干嘛飞“我”……

樱州之上,樱花飞舞轻扬,飘然如坠仙境。

朱允携马恩慧等人,偷得浮生一日闲,从早到傍晚,留恋于玄武湖的风光之中。

泛舟而动,波光扰乱晚霞,更是美不胜收。

直至华灯初上,天色微凉,朱允才带几人回宫。

第二日,二炮局将一份文书递至武英殿,朱允看过之后,传召解缙、徐辉祖,道:“你们且看看,二炮局奏报,有匠人改进了火炮,让火炮杀伤角度更为灵活,且杀伤距离增加不少,可摘千两奖励。”

“当真?”

解缙、徐辉祖激动异常,连忙看过文书。

徐辉祖迫不及待,请求道:“皇上,臣请去二炮局一观!”

解缙连连点头。

朱允看了看桌案上空白的宣纸,道:“如此大事,朕本应前往二炮局亲测,不过明日便是殿试,朕正在拟想殿试之题,不便离开,命你二人前往探验,转知二炮局,待殿试之后,朕会亲至嘉奖匠人。”

“臣领旨。”

解缙与徐辉祖答应道。

PS:我相信,皇上也是有业余生活的,偶尔添一些雅致,也是真实吧。

第三百五十章 农商,朕想两者兼得

殿试事关朝廷选才,对未来朝政走向有着重要影响,在朱允看来,此时需要全力把关殿试。

乡试、会试的考试,多是礼部或主考官负责,题目出成什么样子,朱允并没有干涉。

但作为教育革新之后的第一次殿试,朱允有必要通过这一次殿试题,去告诉天下读书种子,朝廷是是重视“杂学”的!

也正是因此,朱允在殿试题上,需要认真思量。

解缙是内阁第一号重臣,徐辉祖也是军方第一号人物,这样的排场,足以让二炮局看到朝廷对火炮改进的态度。

“双喜,你认为殿试应考哪般?”

朱允沉思许久,迟迟没有落笔,不由问道。

双喜惶恐不安,连忙道:“皇上,此乃是朝廷大业,咱家可不敢胡言。太祖有制,内监不可干政……”

朱允叹了一口气。

没错,内监不得干政,可对于历史上的大明朝而言,内监干政可谓做到了登峰造极。

这也不能怪太监,人家挨了一刀之后,少了点东西,又没有合适的什么宝典,无法成为绝世高手,好不容易混到靠近权力的位置上,自然是需要拿起权力的印或笔。

区别无外乎是过一把瘾就死,还是过几把瘾再死。

内监干政也好,后宫干政也好,亦或是外戚干政,都是皇上“提供”的机会,而朱允,又是一个善于“提供”机会的“昏君”。

后宫虽谈不上干政吧,但议政的时候不在少数。内监上不了台面吧,可郑和作为副总兵,就在外面带兵打仗呢……

说到底,只能用一个词来解释:

孤家寡人。

当皇上虽然谈不上寂寞,却可以说是孤独的,大臣看似整天热血澎湃,为国为民,但也有很多是为了博取利益、名声,站在皇上的对立面。

朱允只有一张嘴,怎么可能说得过这群大臣,拔河也拔不过他们啊,除了喊老婆、内侍、亲戚过来帮一把,还有谁可以帮自己?

至高无上,谁挡谁死的皇权?

别逗了,这东西在大事上偶尔用一用还行,若是天天拿着用,不是皇权的削弱,就是大臣的免疫,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没好下场。

历史上也没哪个王朝,是皇上一个人支撑起来的。

朱允清楚内监与后宫干政的后果,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收拾这些的时候,自己还年轻,只要不神志失常,就不会有“吕后”或“九千岁”级别的存在。

双喜不回,朱允也没再勉强。

突然之间,朱允似乎想起一件事,拿起了杨士奇不久之前的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去年冬日,骆冠英以“农商并重”的观点,引发国子监思想风潮,整个国子监成为了风潮的中心,甚至引发了学院内部的“对立”。

大部分监生立场坚决,重农抑商,只有少数派认为,农商并重可行。

杨士奇放任了这种“风潮”,将大辩论的时间一拖再拖,而背后的考量,就是想看看“学说”的影响与传播。

国子监没有定论的事,也许可以拿来用一用。

朱允思索良久,提笔蘸墨,挥毫而动:

制策曰:

古来言,舍农桑趋商贾,是为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织百人衣之,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

由是,朝廷应以农为重,商为末,重农丰仓廪,抑商少熏心……

然引前宋商策,商行天下,富极朝廷,一城门看守之待遇,堪比我朝之玉带之臣。然其财来何方?盘削百姓,以农产供银?

首节上一节266/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