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3节

李景隆啊李景隆,从今以后,老子与你势不两立!

还能说什么!

朱权连忙跪下,喊道:“皇上,臣绝无二心,此乃李景隆攀陷之言……”

“没有说你,朕说的是燕王。”

朱允沉声问道。

朱权此时哪里还有心思关心燕王,再言道:“皇上,臣最近有些身体不适,想要留在京师寻医问方,至于大宁,还请皇上另选良将……”

自保的最好方式,就是待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

在大明,距离增加不了美,只能增加猜忌。

万一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时候,哪位大臣说自己拥兵自重,勾结五军都督府,意图不轨,那自己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啊。

易藩,坚决易藩!

朱权惶恐不安。

朱允上前,将朱权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宁王叔,若非信任你,朕如何会将此密报拿出来?宁王叔在大宁的所作所为,朕是清楚的。哎……”

朱权暗想,相信自己,那就是不相信四哥朱棣了?

看皇上长吁短叹的,莫不是担心四哥造反?

应该不会吧,四哥虽然猛,还不至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吧。

毕竟京师可是有四十万兵马,而北平府周围还有四十万兵马,这还没算其他地方卫所与大明水师。

“皇上,臣愿为皇上分忧!”

朱权咬牙。

死道友不死贫道,四哥,对不住了,兄弟我也是被逼无奈,要怪,你就怪李景隆那个无耻的叛徒吧。

朱允看着朱权,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分忧什么的,且免了吧,我们来推演下未来一年内的北平情势,如何?”

“推演?”

朱权疑惑。

这玩意还能推演?

皇上大人,你以为你是诸葛亮,一个破茅草屋可以推演天下三分,您这里可是大明皇宫……

朱允走至桌案旁,将卷轴展开,大明舆图显露了出来,朱允拿起一旁的竹棍,指了指舆图中北平府的位置,对朱权说道:“燕王叔有雄才,心思颇重。朕顾及亲情,屡屡戒备,布兵北平,所图不过是燕王叔忠诚二字。”

“然,人之野心,如烈火烹油,炙热难消。朕心忧不已,如今只有你我二人,朕便直言,若燕王叔真有二心,他会如何行动。”

朱权看着舆图,听着朱允的话,几乎想为燕王祈福了。这造反还没开始,皇上都已经断定你要反了,还打算推演下你如何反。

四哥,你活得也太悲惨了……

“皇上认为四哥,不,燕王如何行动?”

朱权没办法,只好配合。

朱允点了点北平府,说道:“燕王想要谋事,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他首先会准备兵器粮草,操练兵马,士兵、粮草还好说,但兵器打造,却是需要动静的。所以,他会在燕王府中,安排人挖出地洞,用以打造兵器,然后上面饲养家禽,以掩盖动静……”

朱权嘴角微微一抽,这样的方法,皇上也能想得出来?

朱允继续说道:“为了争取时间,加上减轻朕对他的顾虑,他会使用一招极狠的手段……”

“呃?什么手段?”

朱权吃惊地看着朱允。

朱允呵呵笑道:“不放弃兵权,如何让朕消除顾虑?无外乎,他病得很厉害,或伤得很厉害,亦或者是,他疯了。”

“疯?疯了?”

朱权瞪大眼,像是在听故事。

不过皇上讲故事的水平,是不是也太烂了一点。

要知道朱棣勇猛过人,骑马奔袭百里还是轻松的事,这样的壮汉,会疯?

朱允淡然一笑,说道:“当然,装疯避祸的人有很多,比如孙膑、司马懿、唐伯虎……”

“等等,皇上,孙膑臣知道,司马懿臣也知道,这唐伯虎是何人?”

朱权自认为是个读书人,知之甚多,可也没听说过历史上有号名为唐伯虎的人。

朱允郁闷了。

唐伯虎是谁你不知道,但你玄孙朱宸濠知道。

不过,如果自己改变了历史,朱权应该不会去南昌了,那他玄孙也没机会造反,唐伯虎也没机会装疯了。

朱允不知道自己这只蝴蝶一直煽动翅膀,未来的大明朝会出现多少自己难以预料的事……历史中的那些惊才绝艳的人物,还会出现吗?

我为帝王,大明将往何方?

自己真的可以驾驭好这千万钧巨轮吗?

朱允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瞪了一眼朱权,继续说道:“燕王会争取时间,寻找机会。而他最大的机会,不是拿下北直隶北面的这一片区域,而是你!”

朱权悚然,惊呼道:“我?”

朱允笑了笑,指向大宁的方向,说道:“朕在北平布置无数,唯一的漏洞,便是你啊。”

朱权几乎被吓飞了魂魄,连忙跪下,喊道:“皇上,臣一心归顺朝廷,绝无二心,还请皇上恩准臣易藩江南,寻一处地,安老终生。”

朱允看着舆图,没有理睬跪着的朱权,继续说道:“燕王会暗中派人寻你,或亲自找你,然后以计谋将你的朵颜三卫收走,你被迫与他一起南下。由此,可破北平之围,也可得北直隶大部领土。”

“之后,朕与你们大战,朕若是赢了,那你们便会死去。若朕输了,燕王篡位,至于你?呵呵,最好的结果,与只是发配一方,当个囚徒王爷。”

朱权浑身颤抖,朱允的这些话,可谓是字字诛心!

朱允将舆图收了起来,看着瑟瑟发抖的朱权,平静地说道:“宁王叔,朕告诉你这些,只是希望你能站好队。朕需要你看着燕王,一旦他有二心,希望你能好好表现。”

朱权从来没有如此恐惧过,纵面对千军万马,也没有如此恐惧过。

朱允的话,毫无遮拦,直要人命!

“起来吧,朕相信你,也相信你的能力,所以,替朕分忧,日后你老了,想要回来的时候,绍兴府,我给你。”

朱允俯身拉起朱权,严肃地说道。

“绍兴府?!”

朱权震惊。

绍兴府可是繁华之地,领山阴、会稽、上虞、萧山、嵊县、新昌、诸暨、余姚八县,距离杭州府很近。

这地方,比松江府还好!

如此之地,皇上竟然允诺给自己?!

朱权也清楚,作为藩王一直领重兵,早晚会被收拾掉。

以前老爹朱元璋在的时候,完全信任自己,统兵在外,没什么顾忌。

可现在的皇上是朱允,他未必信任自己,不妨早点处理好,回到南方,学习下辽王朱植,做个太平藩王,也好为子孙后代,留条活路。

“臣,一切皆听皇上的。”

朱权打定主意,就站在朱允的身旁。至于四哥朱棣,安安稳稳过日子也就罢了,若是真如皇上所说,那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大义灭亲”的!

朱允看着离去的朱权,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坐在桌案上,拿起了一份奏章,展开一看,旋即笑了出来,安排双喜:“把徐妙锦徐学正喊过来。”

“李志刚、郭琏……”

苏幕遮念着名单上的名字,又看了看徐妙锦写的人才录言,不由地哈哈笑了起来,这个丫头,竟还真有法子。

这些人才,不是找出来的,而是试出来的。看来徐妙锦聪颖之名,也不是白来的。

第二十七章 用蟒蛇来选才……

徐妙锦来得很快,她今日原本就在后宫中,陪着马恩慧说话。

进入偏殿之后,徐妙锦微微屈膝便算是行过礼了,直接到了朱允面前,吆喝着双喜备茶,双喜知道这位姑娘得罪不起,连忙伺候。

“皇上哥哥,我找的人才可还满意?”

徐妙锦一脸得意地问道。

朱允淡然一笑,看了一眼桌上的奏折,说道:“这几个人才,是不是有用,还需要他们自己说了算。朕只是好奇,你是如何做到的?”

国子监没有人配合徐妙锦,这件事朱允是清楚的。

毕竟国子监的监生是国家准公务员,让一个准公务员,去配合一个女娃娃,他们丢不起这个人。

徐妙锦接连吃瘪,成为国子监笑柄的事,朱允也十分清楚。不过在朱允看来,让徐妙锦调剂下枯燥的国子监生活,过得热闹与忙碌一些,其实也不错。

免得她生出“处幽旷清寂之境,隔绝荣华富贵之场,心胸顿觉朗然”的想法,这样的奇女子,遁入空门,每日青灯古佛,岂不是浪费生命?

为大明女子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成就一番传奇,不是更好吗?

徐妙锦品了一口茶,嬉笑道:“本学正有的是办法,李志刚善谋奇思,郭琏人际通达,王淮胆大勇猛……这些人,皇上哥哥若是重用,必可做出一番功绩。”

“哈哈,你花费了一个多月,千挑万选,才给朕找出了十个名字,若是朕不用一用,岂不是让你寒心?罢了,让李志刚入翰林院做个编修,郭琏入吏部考功司主事,王淮入兵部武选司……”

朱允直接任命了十名国子监学员。

看着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朱允,徐妙锦也吃了一惊,连忙说道:“皇上哥哥,这些人您不再观察考核下?”

“朕相信你。”

朱允认真地说道。

徐妙锦看着朱允,眼神中有些变化。原来,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办好事,可以为大明尽一份心。

“看够了没有?”

朱允见徐妙锦一直盯着自己,还以为脸上沾了朱砂。

徐妙锦连忙低下头,脸微微泛红,说道:“那女子学堂?”

朱允微微点头,说道:“女子学堂,自然是需要办起来的,只不过,你准备好了吗?”

徐妙锦抬头看着朱允,只见朱允一脸严肃。

没有人在乎女人的教育问题。

徐妙锦深刻的知道这一点,自己还好,家里几位哥哥宠爱着,学了一些学问。

但一些勋贵之家的女子,也只能认识一些字,勉强看清楚账目。若条件可以,甚至可以学习下诗词歌赋,陶冶情操。

但经世学问,男人是不允许女人学习的,就算是学了,也不能说,不能谈。

妇人不得干政,这不止是皇宫里的规矩。

勋贵之家,也是如此。

纵然日后自己嫁给某位勋贵,也不能违反这一条。在夫君说起事情的时候,自己最好是装作傻子,不闻不问。

不,应该是真的傻子。

因为,无话可说。

首节上一节23/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