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9节

就算找到了,你也得给天界寺香油钱吧,要不然谁愿意给你舍利这种至宝?

什么,你说拿这枚舍利子去普度众生?这就是你不打算给钱的理由?

呵。

佛说:没诚意,自度之。

除了这些杂七杂八,是不是还得弄几个香炉、打几个功德箱,塑几个金身?哪怕你不供奉佛祖,把朱元璋搬进去,也不能用泥巴啊。

到处都是花钱的,没几年工期,几百万银子,你能干得起来?

三十万两还多,你有本事干脆用十万两把报恩寺修起来。

景清看着朱允,目光中满是不屑。

朱允隔着景清太远了,看不到他那小眼神,否则直接丢他去大海抓陈祖义去了。

“呃,皇上可是说,三十万两不够,臣刚刚盘算了下,若是节省一些,还是可以拿出五十万两。足够先期工程,待至两税入京,后续钱粮,应无问题。”

黄子澄认为皇上说错了,主动打圆场。

朱允摆了摆手,道:“三十万两太多了,给朕十万两,朕想办法,将这大报恩寺建起来。”

“皇上!”

解缙连忙站了出来,高声喊道:“臣等知皇上体恤军士,不愿过于耗费国孥,然报恩寺耗费,恐有些偏高,不若依黄尚书所言,先行拨付五十万两,后续钱粮待秋后再拨付。”

不站出来说话不行啊。

万一现在不说清楚,哪天报恩寺弄成了寒酸寺,皇上发怒,说当时自己没有站出来说清楚,就是不懂报恩,发配到报恩寺当扫地僧,那就太惨了。

解缙郁闷,皇上啊,你不懂工程造价,就不要胡乱报价啊。

还有,人家黄子澄已经给你弄好了一个坡,你就不能就坡下什么?

就算你不想从这个坡下去,也不至于跳崖吧。

十万两?

开什么玩笑,这些钱,也就只能请几个粉刷匠,去建初寺刷墙墙,怎么可能建报恩寺?

必须阻止皇上如此疯狂的想法,否则到了最后,丢人的是皇上,丢帽子的可是自己啊。

朱允看着解缙、黄子澄等人,眨了眨眼,怎么滴,自己少要点钱,他们还不愿意了?

“皇上,建报恩寺,所耗必然不低,臣提议,可先行勘察,给出方案……”

郑赐见状,生怕朱允再说十万两,连忙又造了一个坡,用眼神示意朱允:皇上啊,这个坡不陡,只要您点个头,嗯,啊,喊两声就没问题了,剩下的事交给我们去办。

朱允揉了揉眉头,说道:“既然你们如此好意,那朕若是不退一步,也不太好。”

郑赐、解缙等人松了一口气。

朱允开口道:“那户部便拨付二十万两吧,就这些,一文钱都不需要多。至于建造图纸与规格,朕会亲自绘制,到时候工部研判是否可行。若可行,便做初步筹备。”

“皇上,请三思啊。”

解缙、郑赐、黄子澄等人连忙喊道。

朱允摆了摆手,道:“二十万两足够了,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要上奏?”

官员见状,一个个面面相觑,也不好再说什么。

皇上自己挖的坑,掉下去也怪不得别人。

礼部尚书陈迪出班,手持笏板道:“皇上,六月六日高考将近,然主考官尚无指定,还请皇上选定主考官,也好安排高考事宜。”

朱允微微点头,道:“礼部可有推荐?”

陈迪肃然道:“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董伦,精通经史子集,身负大才,可为主考官。”

朱允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样吧,以董伦为主考官,以太常少卿高逊志、国子监祭酒杨士奇为副考官。至于批阅方面,则安排翰林学士方孝孺、侍讲学士姚广孝、国子监祭酒杨士奇三人统筹,具体批阅官员,以礼部、吏部中选入。”

“皇上圣明。”

陈迪施礼,退至一旁。

“即无其他事情,那便退朝吧。”

朱允起身,百官施礼,齐呼万岁。

坤宁宫。

马恩慧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允,然后伸出手,用手背感知着朱允的额头,皱眉道:“不热啊,怎么还说起胡话来了。”

朱允抬手,握着马恩慧的手,认真地说道:“朕很清醒。”

马恩慧看着朱允,微微摇了摇头,道:“皇上是如何想的,二十万两,如何都不可能建造起报恩寺,难道说,这报恩寺,很小?”

朱允严肃地说道:“报恩寺存放无数忠魂骨,小的话,岂不是为世人笑话?朕心中的报恩寺,无论是规格,还是规模,都应为天下第一等。”

马恩慧脸色更难看了。

规模越大,规格越高,那意味着耗费钱粮的数量越多。

“可是皇上,为什么只要了二十万两?若按皇上构想,纵二百万两也不够吧?”

马恩慧苦涩地说道。

朱允点了点头,道:“想要完工,没有十年之力,是不太可能的。至于耗费钱粮,少说也要三百万两,若加上其他布置,总耗费大致在四百万两左右。”

历史上的报恩寺,是朱棣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而建,动用工匠十万余,耗费钱粮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耗时十九年兴建而成。

那时候工匠强制征调,管吃管住就行了,可现在朱允正在提升工匠待遇,又准备废掉轮班匠,想要征用匠人,只能拿钱招人,所耗银钱自会大幅增长。

马恩慧叹了一口气,便向外走去。

朱允不解地问道:“皇后要去何处?”

马恩慧头也不回,只留下一声无奈:“家里要没钱了,本后去织造赚钱……”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国王与海贼感情破裂了

三佛齐,旧港。

梁道明带人巡视着边界,身后匆匆有人跑了过来,禀告道:“国王,郑伯回来了。”

“终于来了!”

梁道明欣喜不已,当即安排副手继续巡视,自己带人赶回国王府。

郑伯见到梁道明,便打算行礼,却被梁道明扶了起来,道:“我们在外旅居,哪里有这些礼数,快点入座,说说,澎湖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连日来,旧港可是跑来了不少逃命的海贼,但始终不见陈祖义等人,这让梁道明有些不安。

郑伯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道:“国王,陈祖义恐怕再无力抢劫了。”

“哦?仔细讲来。”

梁道明期待地看着郑伯。

郑伯喝了一口茶,道:“陈祖义想要吃掉郑和的水师船队,夺下大福船,彻底控制南洋。可大明的水师船队已然十分厉害,就那带领船队的郑和,有勇有谋,手下将士更是凶猛无比。臣观大明水师战力,南洋已无敌手。”

“竟是如此强大?”

梁道明深吸了一口气。

郑伯叹息道:“陈祖义也算是海上霸王,横行无忌,好勇斗狠,从不曾落败。但在郑和手下,竟毫无反抗之力。虽然他动用了二百船只与五千余海贼,但还是被彻底打败,过程是这样的……”

随着郑伯的讲述,梁道明不禁对大明水师刮目相看,更对郑和产生了凝重的兴趣,一个集统帅与战将一身的人物,是值得一见的。

“看来,我们与大明之间,是需要联络联络了。”

梁道明凝重地说道。

“若可联合大明,那满者伯夷必不会再犯我三佛齐。”

郑伯自信地说道。

梁道明沉思了下,问道:“陈祖义没有死,你认为他会逃到哪里去?”

郑伯摇了摇头,道:“陈祖义在海上据点颇多,他想要藏身还是容易。虽然他逃出生天,但他手下精锐已折损过半,若是我们在此时找到陈祖义……”

梁道明看着郑伯的手在脖子上划了下,眉头紧锁起来,最终摇了摇头。

郑伯眼神中有些失望,也许,国王还没想好如何处理与陈祖义的关系。

两年前,满者伯夷毁掉了三佛齐旧王朝,想要彻底占领三佛齐,梁道明被迫站起来反抗,带着华人与不满满者伯夷的土著王公反击满者伯夷。

随着战斗不断取得胜利,梁道明站稳了脚跟,并被推举为国王。

两年间,不断有流亡海外的华人加入三佛齐,使得梁道明的力量不断壮大。

然而,三佛齐的势力范围是有限的,就旧港及其周围,很难走出旧港。

为了让三佛齐的影响扩大,也为了抗衡满者伯夷,梁道明选择了与陈祖义合作。

梁道明需要陈祖义的船队来保护旧港外海,避免满者伯夷的侵略。而陈祖义也需要一个统治者认可自己,同时也为了抢劫方便,便答应了梁道明。

两人合作,刚开始两口子还挺甜蜜,今天到旧港约个会,明天到海上钓个鱼,说说笑笑,你侬我侬。

可过了半年,蜜月期结束了,梁道明开始与陈祖义闹起别扭来。

吵架的原因,自然不是因为梁道明有了第三者,而是因为经济纠纷。

梁道明说了:

我要过日子,你不能总在外面打劫。

陈祖义郁闷:

我天天打劫,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

梁道明火了:

你天天打劫,都没有船到我旧港来了,我哪里收税去?几个月都没一条船,我喝海水过日子?

陈祖义怒了:

你天天坐在家里收钱还有理了?

我风里来雨里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也是为了少喝几口海水?

梁道明希望旧港是自由港,大家安全来,安全去。

陈祖义希望垄断海道,管你是华夏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不是自己兄弟,一律抢他丫的。

等到抢无可抢的时候,连兄弟也是可以抢一把的。

两人冲突不断升级,梁道明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好坐在港口里,天天看着海面,希望海龙王能冒出来,吃掉陈祖义。

可想象与诅咒总还是弄不死陈祖义的,当听闻陈祖义召集海贼,准备干一票大买卖的时候,梁道明便动了心思,安排郑伯带人参与其中,准备来一出借刀杀人。

郑伯没有辜负梁道明的信任,找到了大明这一把刀,帮着大明收拾掉了陈祖义的海贼团。

只是,陈祖义没有死。

这不仅是郑和的遗憾,也是梁道明的不安。

梁道明看着郑伯,严肃地说道:“你还得去一趟大明,找到郑和,让他转告大明皇帝,便说我三佛齐愿为大明属国,年年朝贡。”

“国王,此计妙啊!”

首节上一节109/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