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73节

  那也是当时大周朝的实力不足够强。

  现在傻子也看得清楚,能一扫六合的,唯有大周朝一家,其余的反对者,凭什么号召四方?

第899章 吏部主官

  这一段时间内,大周朝派向各处的官员也都基本到位,虽然矛盾和摩擦总还是有的,皆在可控范围之内,也都被吴理等人处置妥当,无须大动干戈。

  这些也有宣礼官的功劳。

  还有那些为言侯所控制的说书人。

  只要把大周朝的功绩和好处都说明白,姬延不怕百姓不相信大周朝的施政。

  至于他的顾问处也已经成立,万古流、宁江山、燕江城等人领头,带着十多个老臣一起去了顾问处。

  第一件事,就是让顾问处编写大周朝各处的人文风俗图册,作为朝廷以后的行事辅佐。

  第二件事,顾问处替小学的学子编写一些文章,通俗易懂的。

  第三件事,顾问处还得写些诗曲歌赋,歌颂大周朝的百姓富足等等。

  总之,这些事情既不着急,又不会太累,多给这些有功之臣一份差银而已。

  要知道这个时候,是没有退休费一说的。

  而且万古流这三位虽然退下高位,却又是皇亲国戚,倒也无人敢小看这一群老头的能量。

  整天里打打五禽拳、下下棋,赏赏花、逗逗鸟、吟诗作乐,倒是引来无数的羡慕眼光。

  就是姬延自己听了,也都羡慕不已。

  “如此甚好,以后皇子皇女出生,也可去那里玩耍。”

  宁青儿也道:“先前还担心父亲退下后有失落之意,现在却是好了。”

  也就是先前考虑太多,宁青儿差点小产,还好如今的太医院也算是手段了得,总算是有惊无险,害得姬延一直在此守候了三天三夜。

  经此一事,也把姬延吓着了一些,也就改变了主意。

  先不打秦国,等到众皇子皇女安全产下再说。

  多等一年,也是无妨的。

  也就在他回到乾坤宫重新办公之时,吴理上了一份奏折,《国策 诸侯》。

  姬延一看,乐了,这不是八大军区对调么?

  好虽是好,不过既然要等到开年以后,姬延只能先按下。

  当下招来吴理。

  “爱卿此策甚合孤意。只是事关重大,孤意,下月之时,再拿出来众议。”

  吴理当下道:“大王英明!”

  只是那言语之间,是有些怅惘的。

  不过姬延也没有多解释,他已经解释过,不必太详细。

  若是这样的小事都想不明白,那也不够资格当他的丞相。

  却又说起一事,“孤看那牛家山处事有方,可堪一用。有意将之拔于内阁之中,不知爱卿可有看法?”

  之前姬延对牛家山几次考核都还算是不错,最近办的封侯制度也都可以。内阁总得要用人的。

  吴理赶紧道:“大王英明!”

  既是姬延明白的提及,牛家山被选入内阁那就是铁板钉钉了,吴理也不会没事找事。

  而且牛家山原是万古流提拔的人,也和吴理有些关联,算是关系不错。

  姬延点头,“既是如此,让他这就到任吧!至于吏部主官的人选却不知谁可一用?”

  照以往,本部有缺,都是本部的官员向上挪动一级。

  只是看姬延用人,明显是要打破这样流动趋势。

  吴理想明白这些,道:“以臣之见,户部主官尚书刘兼、道郡郡守齐真,还有洛邑尉程宰皆都可用。”

  姬延想了想,“齐真与程宰二人,孤也都见过,的确可用。只是吏部主官甚为重要,还是先调刘兼过来作吏部的主官。吏部的左侍郎可以调去户部当尚书。”

  他这么做,也是不能把吏部的官员就这么死死的压制着,否则也会是一潭死水。总要给手下人一个出头的机会。

  而且这样调动一下,也许会出来一些想不到的问题。或好或坏都可以。

  吴理秒懂,“大王英明!”

  姬延道:“你让刘兼来见孤吧!”

  吴理应下。

  先前牛家山入阁,姬延都没有召见,是因为牛家山入阁是水到渠成之事,且对牛家山做事已经比较了解。

  但对于刘兼,姬延仅只见过数回,还是上一回召见,说的话比较多一点。上一次是从楚地回来,分别召见的这些重臣。

  姬延看过一阵奏折,刘兼来见。

  “臣刘兼拜见大王!”

  此刻,刘兼的心头也是激动的。

  先前晋升户部尚书,如今又要更进一步,成为吏部尚书,可谓是春风得意了。

  姬延点头道:“爱卿起身吧!”

  又令赐了座。

  方道:“如今吏部尚书有缺,孤有意问你,打算如何治理吏部?”

  刘兼先前来的路上,就已经有所思虑。

  当下道:“大王,臣以为吏部为我朝重中之重,又有拓疆无数,人材缺乏。如今吏部任命的官员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周朝由各处基层提拔上来的官员,分赴到各处。二类是由当地的贵族当中挑选一些身世清白的出来就任。三类是当地旧有官吏中挑选一些留任。当然,除了这三类,还有然城军等军中选用一些官员,只是这些官员多是充当守备的武官,对文官系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有少量的文官,也要日后再行甄别。”

  姬延不置可否。

  这些都是先前定好的计策。

  不如此,当地的政策完全没有办法推行,哪怕是留用当地的旧有官吏,也得捏着鼻子认下。

  毕竟原来大周朝的疆土就只有洛邑这里一小块,并没有太多人口和人材。

  刘兼明白,这是大王让他接着说。

  当下又道:“如今再紧要的,派遣官员就任,大体上吏部已经完成,各处虽然还有些缺额,也不太紧要。对现有官员的考核和考察,方才是最重要。”

  “臣以为,我朝既有宣礼官制度,可由吏部出面与礼部商议,可否让宣礼官代做一部分监察之职,若当地官声不振,百姓贫苦,宣礼官可向吏部禀知。如此,只需要吏部对这些宣礼官开出少量的补贴就可以完成。”

  说到这里,刘兼停了下来。

  这件事得让姬延有时间思考一下。因为他发现姬延正陷入到沉思。

  果然,片刻之后,姬延叹了一口气,“如此出发点或者是好,只怕行不通。”

  “若给宣礼官的权柄太重,则当地官员必为巴结宣礼官费心费力,荒诞政务。若是权柄太轻,则当地官员漠然视之。若是朝廷给宣礼官另加好处,则宣礼官变得奇货可居,人人都想去当宣礼官,若少给了好处,又让宣礼官没有太多动力。”

第900章 荆轲来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这些理由都还可以解决。

  但姬延不想让宣礼官参与进来,却是另有理由。

  宣礼官是大周朝的礼法,是直接与百姓接触的大周官员,无论如何也要保证这支队伍的纯洁。

  之所以宣礼官的油水不厚,也是因为如此。

  在姬延心里,宣礼官这个职位,是绝对不能发大财的,养家足够,地位也可以提高,就是不能太有油水,否则迟早会被腐蚀掉。

  刘兼虽然不知姬延心里想法,不过大王既然已经发了话,他自不会抵触。

  “大王英明!”

  唯此而已。

  好在刘兼还有主意。

  “以臣之计,还可以对地方官员实施财产清算制度。赴任之前,该官员的财产如何,任期之后,财产又有几何?前后对朝,一目了然。”

  身为户部尚书,对钱物自是敏感一些。

  如此这样,当地官员有没有能力先不说,至少在贪墨方面会要好些。

  姬延笑了,这倒是正合了他的心意。

  先前他就有这样的主意,不过并不只是针对地方官员,而是整个大周朝的官场实施财产申报制度。

  “卿之所言,甚合孤意。只是举报方式,举报查实等等方面,爱卿可有细则?”

  刘兼赶紧道:“大王英明,实是臣一直在户部,只是有些想法而已。”

  姬延想了想,“既如此,爱卿可拟好奏折再行呈来。只是一样,不可太紧,也不可以太松。且申报举报制度只能作为辅助,不可一下打倒一大片。”

  姬延有这些顾虑,也是不想让大周朝的官场一下子动荡起来。

  先前吏部卖官案,几乎就掀起这么一场惊涛骇浪,还好被他及时察觉,而且慢慢平息下去。

  现在大周朝的地方官员如此之大,若出了风波,那真是要大厦倾覆了。

  刘兼被姬延这一提醒,也马上醒悟,“大王英明!”

  姬延摆摆手,“且用心做事吧!明日去吏部赴任。”

  刘兼谢恩而退。

  姬延又道:“吴典,先去言侯府吧!”

  去言侯府,姬延走了侧门,径去找到元清和阴姬。

  二女这一阵子里关系也是好的不得了,时时都在一起。

  见到姬延前来,自是要一起见拜,被姬延一把挡下,“无须如此,身子要紧。”

  元清笑道:“大王可是又得了什么宝贝,想要来哄得阴姬高兴?”

  姬延笑道:“纵是要哄她开心,也少不得你的。只是今日倒是没有什么宝贝,只有一事商议。”

  二女凝神听来。

  姬延缓缓道:“孤寻思过,虽然你们没有心思留在深宫之内,只是没名没份的,孤深为遗憾。”

  二女相视一眼,默默低头。

  姬延这么说,是想要将她们扶正了。

  无清道:“大王,我们姐妹早有商议,就在这里也是极好的,免得与旁人接触。”

  姬延道:“若只是你们二人也罢,等到孩儿出世,也这么不见人?要知道,你们生下的皇子,也是机会继承大统,就算不能,孤也可以让他海外立国。至于皇女,也得要让她们一世富贵才好。”

  但若是没名没份,这难度就大了不少。

  虽然姬延现在还在,言出法随。

  可姬延百年之后,阴姬和元清百年之后,谁来照顾他们的孩子。

  说到孩儿的前途,果然阴姬和元清皆是心动。

首节上一节773/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