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72节

  “你可知道,如今大王正在小孤山练兵。”

  若是无事,练兵作甚?而且姬延还要不时前去查看。

  更蹊跷的是,这回练兵,没有点骠骑军或是陷阵营等军,而是看似最弱的南城军。

  吴理果然惊讶,“怎么大王要用南城军?”

  南城军虽是大周朝起家的兵马,却久未上阵,怕是连南城军自己也不敢相信会轮到他们去练兵。

  万古流跷着腿,缓缓道:“所以说,大王的事,你须得用心才是。”

  小孤山,姬延的确正在练兵。

  第一排将士,举枪,射击,啪啪啪的一阵,射完、后退、装弹……

  第二排将士补上,举枪,射击、啪啪啪的一阵……

  这和欧罗巴的排队枪毙已经很相近了。

  双方都在敌人的射程之内,两边随着一阵枪响,各自倒下去一大片。此为三线射击队列。

  不过姬延并没有搞得太复杂。他只用了两个队列轮流出击。

  想试一下到底能够多快。

  不过结局似乎不太理想。

第898章 朝内初定

  三线列,能成为欧战玩家共同的选择,必然有其的深刻道理,绝对不是姬延脑子一拍,就能够有所改进的。

  不过好在他还真有办法。

  还是两个队列出枪,怎么办呢,在这两个队列之后,增加了一排装弹手。

  果然这速度一下子起来。

  第一排的士兵连放三枪,才转到最后一排。第二排士兵给递过三轮枪后,第四次自己带着火枪上前。如此循环。

  不过姬延也发现一个坏处,就是如果老是换枪,似乎准头有些飘。

  无奈之下,姬延最后还是用了三线射击队列。

  好在这种训练也不算是浪费,各队列还是都有了一定的练习。

  倒是一旁喊口号让领军的小校有些吃不消。

  不得已,姬延决定简化一点程序,一个口令之下,可以完成几个动作。

  训练了一阵,姬延感觉还不错,弹丸也在三十米内是有绝对的杀伤力。

  剩下的,就只能等着。

  眼下军械监只送来四百枝步枪,和若干子弹,训练的人数太少。

  好在军械监先前已经生产出足够多的手榴弹和手雷,现在只要集中精力生产步枪和子弹,以及他的大铁炮就可以。

  南城军现在有一万五千人,他打算从中挑出一万人作为步枪师使用,南城军这个建制以后还要不要保留再说。

  当然,作为姬延起家的军队来说,最好还是保留着,图个吉利也好。

  再建立一个炮团,加上几艘空艇,就可以直接打到咸阳去。

  你秦王不是占了我的启城吗?我就打下你的咸阳。

  一城换一城,公平吧!

  当然,为防万一,李嗣业的陌刀队也要带上,以防万一嘛!

  交待完训练的事情,姬延也就回去王宫。

  不可能这些士卒一直训练步枪阵,没法生产那么多子弹,重新回炉也要工序啊。剩下的时候,这些将士还得要训练近战。

  当然,这些军士当中还有两百人是虎扑营的将士,他们也需要训练枪法,以备作将来之用。

  以后虎扑营的将士每人一个手枪挎着,还不得风光到一塌糊涂。

  才回到宫内,就有吴理来求见。

  却是秦使前来朝见,也带来了不菲的礼物。

  姬延挥挥手,“孤乏了,爱卿替孤处置就好。”

  吴理心知,当下却问道:“大王,臣可要说明大王疲乏的原因?”

  嗯?

  姬延不由仔细看去。

  吴理正好对视。

  姬延一乐,“可行!”

  同意吴理这么说,当然是有道理的。

  你们秦王不是送礼来吗?不好意思,我们大王很忙,忙什么?忙着练兵打你呀!

  不出姬延所料,秦使听到吴理如此说法,当场脸都白了。

  大周朝的火器是如何的强大,秦国哪里能够不知晓?

  否则也不会送来礼物。

  当下秦使求道:“丞相大人,还请多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秦王实是想与大周朝言好的。”

  吴理笑道:“这是自然。”

  反正他也没有明说姬延是练兵要打秦国,这不是随口说说而已嘛!

  可秦使还是不放心啊!

  “丞相大人,可是我国送来的礼物,天子看不上眼?”

  吴理想了想,“有这可能。”

  别的不说,把左贤王家一抄,那数目把这秦使也吓得半死。

  那可是相当于秦国近乎一百年的收入!

  是收入,还不是盈余。

  可怕至此。

  “丞相大人,天子要是当真抄了左贤王的老家?”秦使又问。

  说实话,匈奴兵败,这事一定是真的。

  毕竟左贤王被逼退走,这总是事实。

  而且这些就发生在燕国境内。

  但说到骠骑军如何端了左贤王的老家,却总有人不大相信的。

  匈奴人何曾吃过如此大亏?

  这太过匪夷所思。

  吴理只扫了一眼,一声冷哼。

  秦使顿时吓得一机伶,忙道:“实是天子战功赫赫,太过惊人。”

  吴理笑道:“既是知道天子战功无双,你回去还是多劝秦王,以诚相奉才好。”

  秦使连道多谢。

  等到秦使离开,吴理还在想着先前的事。

  若不是万古流提醒,现在吴理只怕还不知道姬延所想。

  前后情形一对,其实就能明白。

  姬延不是不想用兵,而是不想再用骠骑军等部,毕竟连战数月,着实疲乏。

  唯一没有大规模动用的,就只有南城军。

  南城军虽然战力堪忧,但有大王在啊!

  稍加训练,再加上大王新近捣腾出来的火器,必是大有希望的。

  洛邑这里,有骠骑军留守,赵王和魏王不敢动,在赵王的东边还有大王的一支乌桓蛮兵。

  霸王项羽在曲沃,同时镇住齐王与鲁王也不在话下。

  可以说,现在就是出兵攻打秦国也没有什么。

  何况无论洛水还是黄河,皆可以通行水师。

  看来大王就是在等着南城军训练出来,或者再等着军械监的火器。

  果然,吴理这么一推测,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想明白。

  想明白是一回事,可吴理还不满足。

  他还要立下大功劳才好。

  虽然万古流一走,内阁就是他一人天下,就算是再补一两个阁臣进来,也得以他为首。

  但吴理还是不满足,需要立下一两个不世之功方才妥当。

  这么一想,还真被他想出一个法子。

  这个办法,大周朝实际上已经在实施,或者说已经实施了一半。

  就是郡县制。

  大周朝新收的土地,皆未再分封出去,哪怕唯一的例外,霸王项羽,所领的封地也是以曲沃郡相称,而不是项羽的封国。

  这意思就是,这块地还是大周朝的,暂时给项羽管理,甚至大周朝还派了官员的。

  可吴理所想的,也不仅仅是郡县制。

  他要把诸侯国的国土也都郡县化,也就是齐赵等国的土地,从法理上来说,完全归于大周朝的管辖之下。

  这还不够,最好让诸侯异地为王!

  不听从,就是对大周朝有异心,直接拿下。

  现在大周朝之所以没有能够一扫六合,就只差了一个理由而已。

  想到这里,吴理连内阁也不去了,匆匆就回府去,赶紧要把这些思路都理出来。

  再说姬延,闲下来的时光过得也快,转眼又是到了十月,步入深秋,天地开始萧条。

  如今,大周朝的治下各处,特别是新收的土地,皆都平稳。

  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楚地还是吴地,人口并不密集,土地矛盾不够尖锐。这还不说,楚王吴王对于国人的盘剥是很厉害的。

  而大周朝一至,先免了本年的田赋,又将以后的田赋直降到一成,又免其兵役、劳役,另每月每人给盐一钱,足以让百姓安心下来。

  几乎是没有什么波折的,就平定了人心。

  实际上,单凭这几条,姬延几乎还没有失过手。

  只在陈地和郑地这几处吃了一点亏。

首节上一节77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