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424节

  吴庭芳身上背的过错,他岂不自知?

  只有先行上一道罪表,以待罪之身,伏首听任朝中处置。

  做足了态度,大周朝才好放他一马。

  毕竟然城军也是有功劳的,陈地虽乱,不难平复。

  得到郑国的疆域,却是大功一件。

  万古流如此解释,诸臣也都不再反对。

  谁都听得出来,万古流如此处置,必得姬延心意。

  果然,姬延只略一沉吟,就道:“然城军和吴将军皆是大周朝的功臣,若是处置太重,也有失朝廷的体面。丞相大人老成谋国,孤受教了!”

  万古流连呼不敢,方才敢重新落座。

  吴理在一旁若有所思。

  看起来万古流提出的方案是得到了大王的首肯,但在吴理看来,更想是君臣之间的灵犀相通。

  万古流负责给梯子,让姬延体面的下来就是。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入内禀告,“大王,兵部八百里加急!”

  姬延目光一凝,“拿上来。”

  小太监赶紧将封件转与吴典。

  由吴典拆去印漆,呈与姬延。

  信里内容,只一眼就能看过。

  “然城军吴庭芳,以待罪之身,自设囚车,正独自行向洛邑。”

  众臣哗然。

  一时间,又是分作了两派。

  一部分大臣认定这是吴庭芒罪有应得,理当以此谢罪天下。

  另外一些大臣却是以为,吴庭芳此举同样有失大周朝的体面,毕竟吴庭芳现在还是一方大将,主掌一军。

  这一回,姬延倒是自己当下决断。

  “吴庭芳有过在先,不可不罚!他自陷囚车前来,倒是正好。”

  “至于然城军的将士,虽是有功,却受吴庭芳的牵连,所有军功减半,校尉以上诸将,皆是无功可赏!”

  “至于然城军战死、受伤的将士,所有抚恤不受影响。”

  王权不可轻侮,若大周朝的将军都不听号令,那还了得?

  何况大周朝当时与郑国并非是敌对状态,不可能一点不追究。

  特别是要给那些带军的将领看得清楚,此事再不可有。

  至于然城军的将士,连番厮杀战斗,功劳不能尽免,就减去一半,以作警告就好。

  可以说,姬延这番操作也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众臣皆以为然,一起道:“大王圣明!”

  姬延摆摆手,“再来说说然城军先要处置哪一头?”

  姬延的意思,是然城军是否先去支援骠骑军,还是先去陈地平乱。

  只是姬毛站出来道:“大王,以老臣看来,然城军先以郑地为主才是。”

  郑国的民风强悍,正是因此,郑侯才有小霸王之称。

  哪怕先前郑国被姬延灭国一回,余下的郑国百姓仍是与郑平一起再来侵犯大周朝。

  以姬毛看来,然城军至少得有一万大军在郑国各处镇守,方才妥当。

  至于余下的数千人,已经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姬毛之言,众臣也无反对声音。

  郑国这个诸侯国,确是给大周朝留下太多的不良印象,或者说是被欺负出了阴影。

  姬延仔细思忖,也不得不承认姬毛所言在理。

  好不容易打下了郑国,正要派驻大军镇守,的确分不出太多的心思。

第472章 并郑国六郡

  姬延用手轻轻叩着案面,道:

  “既然如此,让吴庭芳从然城军中选派一将,领五千兵马,即刻南下郑地四郡,务使陈地久叛以至积重难返。”

  齐思远站起来道:“大王,吴庭芳已经上表,派出然城军一支向陈地急速前进。”

  “可!”姬延随口应下。

  之所以没有否定吴庭芳,也是让然城军安心,只要吴庭芳好好认罪,大周朝是会给他机会的。

  当然,这也是让然城军上下尽力去平复陈地叛乱。

  至于由下徕等郡临时征召的民夫,也不用再打着旗帜去陈地,就地返回。

  齐思远又接着道:“大王,郑侯要如何发落?”

  姬毛当下再次站出来道:“此郑侯不忠不义,数次阴算我朝,若不得重罚,何以服众?以老臣之见,郑侯罪大,当以弃市之罚!郑侯一脉,也要受连坐之罚,郑国所有财物,尽没。”

  姬毛这样一说,不少大臣都随声附和。

  大王看郑侯有多不顺眼,天下皆知。

  郑国本为大周朝和宋国联手破灭,又被鲁国等诸侯以恢复郑国为由,联合中部六大诸侯与大周朝大打出手,最后一直打到鲁国境内,才算是消停。

  这也就算了,大周朝作出让步,令郑侯复国,不料却被郑侯狠插了一刀,弄出一个流民大军来。

  差点让大周朝崩溃。

  再加上这回郑侯全歼具石城内的一千然城军将士。

  这些可都是血海深仇。

  以大王的脾气,会不好好招待郑侯一番?

  赞同姬毛建议的,多半都是如此想法。

  再加上大周朝与郑国的世仇,就更是群情沸腾。

  倒是姬延脸色平静,目光转过众臣。

  见到大王如此,诸臣很明智的闭嘴不言,只听大王分说。

  姬延叹道:“大周朝有今日之局面,实属不易!”

  “孤虽恨郑侯连番无理,数次背叛,却不能不顾及郑国百姓、郑国的贵族。”

  “如今天下皆是以为,孤得到郑侯,必欲置其死地。”

  “只是大周朝自有法度,不可无故取其性命,只要其实心投诚,孤就是给他一个官职也都是可以。”

  啥?

  众臣面面相觑。

  大王这是转性了?

  要以德报怨?

  倒是吴理立马站起来,“大王圣明!”

  “大王此举,仁义道德。万事有法,大周朝亦有律法存在。”

  众臣马上反应过来。

  不是不办郑侯,还是顾忌到郑地的百姓和贵族。特别是后者。

  只要郑侯不是被姬延所杀,郑国的贵族豪强就少了一条叛逆的理由。

  区区一个郑侯,多养他一些日子又有何坏处?

  想明白了这些,众臣皆称圣明。

  万古流虽然一直没有怎么开口,也都将姬延的动作看在心里。

  姬延最后又道:“何况吴庭芳既已答应了郑国的诸多条件,孤也不会令其失信。”

  哪怕是吴庭芳答应任凭郑国大臣取走郑国各处的银两米粮,姬延也一概承认。

  当是用这些钱财买了郑国就是。

  用郑平的钱,买下他的郑国,怎么看也是一件便宜事。

  至于那些郑国的大官、豪强等等,还怕以后没有机会?

  想到这里,姬延嘴角微不可查的一弯。

  总算大周朝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秦魏联军,前后可是百万大军!

  又见吴理站出来,行礼道:“大王,吏部尚书姬随今日一早上书请辞,还请大王定夺。”

  姬延淡淡道:“姬随也算是我朝老臣,苦劳还是不少的,就依例给银奉老吧!”

  奉老?

  吴理怔住。

  身侧,吴典上来悄声道:“大王,大周朝并没有奉老一说,官员去职,皆是由大王恩赏一些田地。”

  姬延这才恍然。

  不过想想要给那老家伙田地,姬延是一百个不爽的。

  这姬随就是一个大坑货嘛!

  然而他既是决定不把姬随的错处公开出来,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下,“就赐官田十亩,以为养老吧!”

  吏部的主官退休,只给官田十亩是少了一些,可这混蛋才得了一件价值过万的瓷器呀!

  官员退休所得,由吏部、户部、礼部三处协同处理。

  只是马上吴理又道:“大王,吏部为六部之首,不可久缺主官。何况现在新收了南阳、郑国诸郡,还有陈地之乱,皆要吏部出力。”

  姬延随口道:“以爱卿之意,当是如何?”

  吴理奏对道:“朝中各部,向来递进为主。”

  这样说来,吏部的主官就应该是吏部左侍郎来递进。

  左侍郎以下官员,依次递进。

  姬延沉默。

  这样有一个问题,吏部的大小官员会不会将本部视作自己的小禁区?而且就是一些混日子的废柴都极有机会上位。

  还有,以姬随的德行和脑子,姬延真不相信他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

首节上一节424/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