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408节

  见我?

  姬延乐了。

  别整那么麻烦,五万银子不多吧!

  孤可以连见你三日,够不够?

  “等等,可有探听得到,袁风为何要来见孤?难道是……”

  姬延看着李立。

  李立赶紧低头,“大王圣明,臣下虽然没有查到明确的原因,却是极有可能。”

  姬延轻轻点头,示意已经知晓。

  李立又小心问道:“大王,那……”

  姬延闭着眼道:“不理他,看他能够折腾到几时。”

  现在,他还不想与这位匈奴方面的人有所交集。

  另外一点,对匈奴这个民族,姬延也没有什么好感。

  开玩笑,和咱大汉民族打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啥好说的?

  不服就干的这一种。

  李立又说了一些重组言侯司的事项,主要是防范内部再出像是黑冰台细作。

  细节方面,姬延只听,这些事情得要李立自己去慢慢完善。

  总的来说,言侯司这一年来,功劳是有的,不能轻易抹杀。

  主要问题就是发展太快,人员不能齐整。

  特别是身边人一旦出了问题,就是天大的问题,直接导致整个言侯司都要覆灭。

  李立说了几句,方才退去。

  只是很快,言侯司又将象鼻山脉的战果送来。

  三大神器一起发力,打得秦军溃不成军,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这一路秦军虽然人数不少,也有两万人,却只是秦军的二流军队,再加上二流将军,自然无法应对这样的火器。

  至于分出一路南城军,随水师一起支援南阳郡,也是计划之中。

  就在这时,周忠上前禀告,“大王,飞龙司秦言求见!”

  姬延随口道:“宣吧!”

  很快,秦言进内晋见,“大王!”

  姬延笑言:“飞龙司现在组建情形如何?”

  单只一个言侯司做情报,若是被黑冰台作了手脚,就太过被动了。

  如此,上回姬延才想到再成立一个飞龙司,从言侯司里调出秦言来暂理飞龙司。

  秦言行礼道:“大王,臣下眼下只纳取三名飞龙司下属。”

  以姬延先前的意思,飞龙司的发展不必太急,可以慢慢来,毕竟已经有一个言侯司在前面做了工作。

  好。

  姬延点点头,“飞龙司的府邸可有着落?”

  秦言恭敬道:“已有一处,就在东城南坪胡同里。”

  东城区是洛邑城里相对贫贱之地,却是三教九流,便于掩人耳目。

  “南坪胡同又是东城区里最为复杂之地,也算符合大王的期许。”

  飞龙司的总部所在,也是姬延有意而为。

  姬延更道:“现在,你可知道飞龙司该要如何运作?”

  秦言沉吟着道:“大王可是要飞龙司混迹于市井之中?”

  姬延道:“不只是如此。以后包括飞龙司的财源,都要走一条黑路。”

  秦言惊讶,不是和言侯司一样,由朝廷或是内库分拔银两?

  姬延又道:“从今日起,飞龙司的财源、人员身份,皆是隐匿,你们不得动用大周朝的任何资源,甚至特殊情况下,飞龙司可能站在大周朝的对立面。”

  秦言更是惊讶了。

  姬延的想法,飞龙司的人员,先在市井之中混迹,成立一个飞龙帮之类的黑暗组织,先洛邑,后将势力散开到其余各地诸侯国里。

  至于飞龙司的财源,他会先拔银一万两,加上一大批的金器,余下的,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姬延不会再拿出银两来。

  “就是说,飞龙司要自己养活自己?”秦言有些明白了。

  明白是一回事,要怎么做,却还是不大清楚。

第453章 天下之主

  姬延随口道:“保镖、护卫、贩卖盐铁,什么挣钱,你们可以做什么。还有,孤会给你们一大批的金器禁器,皆是各诸侯国王宫里查没之物,价值不菲,可以私货的名义向外偷偷贩卖。”

  以姬延所想,现在周王宫里的这些金器银器等等,已经是堆积如山,不如分拔给飞龙司,不但解决了飞龙帮开局阶段的资源问题,也不会搅动了市场。

  若是由户部或是内库出面,套现这些金银器具,反倒是不妥,会引起金价的暴跌,这一点是姬延不想看到的。

  虽然未来的大周朝货币体系是以银元和铜板为主,但金币的大涨大跌对大周朝并没有好处。

  维持一定的金价下,将这些金器变现才最为合理。

  秦言已经听明白姬延的意思,“大王圣明,臣下这就放手去做。”

  姬延点点头,“孤还有一个建议。飞龙帮和飞龙司可以先分开来做,飞龙帮是飞龙司的外壳,是飞龙司的财源和掩饰。飞龙司才是你的核心所在。”

  秦言了然。

  解决了言侯司和飞龙司的事,姬延这才翻阅案上的奏折。

  好在有万古流和吴理二人在,也无须姬延再多批阅,皆是列好了处理意见,只等姬延过目即可。

  看了一阵,几十本奏折皆是完成。

  伸了一个懒腰,姬延想起得要去青月宫里,陪陪自己的众多后妃,还有未曾见面的四个孩儿。

  “吴典,准备一下去青月宫吧!”

  吴典没有答话,倒是身边周忠又上前禀道:“大王,吏部尚书姬随已经在殿外等候。”

  姬延一怔。

  这个姬随,还真是拿人的手短,这就替匈奴人做事了?

  “让他进来吧!”

  很快,姬随被传了进来。

  “臣,吏部尚书姬随拜见大王,恭喜大王!”

  姬延不由一乐,这个姬随,还真是喜形于色,完全不加掩饰的得意,好像真是替大周朝立了大功一件。

  再想到上回专诸一事,姬延就是不由得寒由心起。

  “爱卿起身吧!看座。”

  不等小太监抬来锦墩,姬随已经迫不及待道:“大王,臣有一计,可退秦赵等国百万大军!”

  姬延有些无语,面上淡淡道:“卿有何计?”

  姬随尚不自知,拱手道:“大王可知赵燕两国之患?”

  姬延淡淡点头。

  这事谁会不清楚?

  悲催的赵国,只要到了秋草肥美季节,不是在防着秦国,就是在守长城防着塞外匈奴。

  至于燕国,就要换成防着赵国和匈奴。

  姬随却又道:“大王可知,燕赵二侯,虽然加入了秦魏联军,为何迟迟不出大军?”

  姬延笑道:“匈奴!”

  正是如此!

  姬随就差一拍大腿,给姬延点一个赞,还是你懂我。

  “大王,臣下已经查探到消息,匈奴号称集中四十万大军,一举拿下燕国赵国,并非只是虚言。”

  匈奴这一回的大举进攻,别说大周朝中,就是市井之中,也有些传闻的。

  之所以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一来匈奴距离大周朝太过遥远,二来也是因为几乎每一年匈奴都要来这么一出。

  当然,说是出动四十万五十万大军,也只是随口这么一说而已。

  一般来言,匈奴阵营能够出动数万人已经算是不错。

  匈奴虽强,占地广阔,却也有弊端。

  集中四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且匈奴内部乃是以各大部落所主导,若非得已,不会容许别处的匈奴进入本族境内,更别说是几十万的大军。

  别的不说,如此大规模的骑兵过境,再肥美的草场也要变得光秃一片,如蝗虫过境。

  真正和赵燕秦三国年年开练对打的,其实只有距离最近的那些匈奴部落。

  “如今匈奴的大军,已经召集到大半,随时可以南下攻打燕国。不只是燕国,连赵国也在严阵以待,原来准备南下加入秦魏联军的赵奢所部十五万大军,也分成两部,由赵将廉颇领半数人马前去燕赵边境,防范匈奴越过燕长城,由东向西攻击进入赵境。余下的一部赵军,仍由赵奢领军,坐镇邯郸,以为策应。”

  赵军的动向,出乎姬延的意料。

  这样看来,极有可能是秦王早早将言侯司埋伏在邯郸的眼线拔掉。

  但另一方面,姬随所言,未必可以全信。

  “卿之所言,可是确凿?”

  见到大王发问,姬随几乎要拍着胸膛着紧道:“大王,此消息确是属实,不过数日之后,就可以证实。”

  姬延淡淡一笑,也不去驳斥。

  真就是赵王自动来攻击南阳郡,大周朝现在也不怕。

  王翦的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也被关在象鼻山脉里,自顾不暇。

  白起司马错大军,还不能及时赶到南阳郡,以言侯司的情报分析,抵达时间可能还会在大周水师之后。

  至于魏国方面,也仅只有乐羊部与李陵对峙,而且今日已经没有收到乐羊进攻的消息。

  至于庞涓,则是被霍去病死死的缠住。

  只要水师一至,守住黄河河道,纵使秦赵两国有千万大军,也别想染指大周朝的疆域,这就是姬延的底气所在。

  甚至对于赵军,姬延还有几分期待。

  若是一举将北方诸强尽数打趴下,则大业可成!

  姬随还在继续道:“大王,如今匈奴的王有意与我朝联手,共谋大计,不但击破秦赵等国百万联军轻而易举,就是一举灭掉魏、赵、燕等国,也是翻手而已。”

首节上一节408/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