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22节

  没有至少五万石,郑王最好就把脖子洗洗干净吧!

  敢打大周朝的主意,就得有被反杀的准备。

  吴理提议,“大王,老臣以为,礼部侍郎刘潜,知礼能言,可出使郑国。”

  级别、能力,缺一不可。

  姬延却是笑了笑,“孤倒是以为,由兵部遣将,作为正使,刘潜作为副使就可以。”

  像郑王这样头铁的家伙,找一个不讲理的去对话,效果想必要好得多。

  吴理当下心领神会,“大王圣明,此事老臣自会去兵部说明。”

  姬延点点头,“丞相找到合适的人选,也不必再来报之乾坤宫,只教他径直使郑便是。”

  吴理应下。

  姬延猛然又想起,“爱卿暂理副丞相一职,也有一月了吧!”

  吴理应声道:“正是!”

  姬延轻轻点头,“爱卿这一个月里,也是有功劳和苦劳的。从即日起,调户部尚书吴理为大周朝副丞相!”

  吴理赶紧跪下谢恩。

  “爱卿起来吧!”

  “至于户部任职,爱卿即日且撤去,专心在内阁做事。”

  吴理自是唯唯诺诺。

  “至于户部尚书一职,却是不可久缺,不知两位丞相以为何人可以赴任?”

  吴理早有准备,“大王,户部左侍郎刘兼,可以胜任。”

  姬延不置可否。

  吴理优先推荐自己的属下,也是人之常情,一来落下一个好人缘,二来毕竟也熟悉,至少不会在户部给惹出什么大乱子来。

  姬延方才许可,“孤准了!”

  “只是户部左侍郎一职,先挂上半月。”

  姬延如此处置,吴理就有些不能够理解了。

  还是万古流转得快,“大王可是有合适人选?”

  姬延缓缓道:“道郡的主官,此次应对不错,安置好这些魏国流民以后,可升至户部左侍郎。”

  万古流马上就明白过来,“大王这是要培养齐真啊!”

  过往,大王只提拔军中将士,如宁虎臣霍去病等人。

  宁江山和王景二人是情况特殊,等于是撇开朝廷另起炉灶,新开了两个衙门。

  唯有这一次,大王真正对朝廷插手高级官员的任命。

  对于这一点,姬延也不加以隐藏,“能将五十万流民短时间里安置下来,且无大的过失,此人必有能人之处。”

  按姬延的想法,这个道郡郡守齐真,不但是要调至朝廷中枢,以后更可能是万古流吴理的接班人。

  万古流和吴理办事能力是不错,不过姬延希望以后每一个丞相副丞相,都有地方官的经历,再到朝廷六部里熟悉动作,才有可能入相。

  只有如此这样,才可以对整个大周朝的方方面面都有完整的理解。

  才够资格成为他的助手。

  “大王圣明!”万古流与吴理自无不可。

  一句话,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姬延又道:“丞相大人,听说这五十万饥民,卿已经各有安排去处?”

  不等万古流表示,姬延又加上一句,“丞相,孤已经决定,洛邑的新城,暂且放下也是无妨的。”

  没粮,什么也干不成。

  哪怕这是姬延很想要的大工程。

  不建新城,米粮这一块节约不少,但万古流又得要多些地方来安置近五万的魏地民众。

  “大王,只五万人,倒是不妨事的。”

  万古流早有算计。

  单只是洛邑和然城等左近之地,就有大量的王田,这些都是过去遗留问题,甚至有一些王田出现荒芜迹象。

  还有然城本身,也可以吸纳大量的用工之人。

  各处矿业,同样也是如此。

  新收的蔡、陈、随等地,也有大量的王田产生,都可以迁民去耕种。

  “只是大王,有两件事须大王亲自定夺。”万古流最后道。

  姬延的心情已经大好,遂笑道:“爱卿且说来。”

  第一件,就是王田的产权问题。

  比如说蔡国,周军打下了蔡国之后,原来属于蔡侯的王田,却被当地的豪强占去了不少,而大周朝派去的地方官,出于维稳的心态,只要对方不是做的太过火,一般都是捏着鼻子认下来。

  然而集腋成裘,你一口,我一口,分到最后,轮到姬延这里却是所剩下不多。

  王田的归属又是内府所管理,地方官员自然又失去了一层动力。

  而内府派去的人员,却也不好与当地争利。

  听到这里,姬延的脸色已经渐渐难看起来。

  丫的,合着是本王给你们这些豪强在打工啊!

  又是豪强!

  姬延已经有了杀人的冲动。

  若是这些王田尽归自己,也许先前不会发粮荒这样的情况。

  有粮有田,还怕什么?

  洛邑新城都可以建设起来。

第242章 王田新制

  姬延已经很认真的思考,要不要也把大周朝里的豪强都清洗一遍。

  办法很多,充军,开荒等等,都是办法。

  前世的记忆里,对付豪强的法子还是很多的。

  “令各处郡县主官,与内府配合,务将各处王田整理清楚。”

  “清理出一片王田,就安排这里的饥民去耕种。”

  姬延还是头一回听说王田竟然还有荒芜的,这简直让他不可置信。

  所谓的王田,无一不是占据了最好的耕地,任凭这些耕地荒废是不可以被宽恕的大罪。

  眼下第二季的粟米就要播种,时间不等人。

  总不能把这五万魏民一直养到死吧!

  万古流一一应下,只等这里事情交待清楚,就去安排户部的人手。

  “至于有敢巧取豪夺的当地豪强,一经查实,严惩!流放,充军,都给孤用上!”

  连王田也敢侵占,可见这些豪强哪里还有大周朝的律法?

  要知道,这些豪强不是大周朝的豪强,还只是战败国的遗民。

  只是万古流大惊,高呼不可。

  姬延目光一冷,这些不知死活,与民争食之辈,留之何用?

  万古流眼见大王恼怒,赶紧解释,“大王,这些豪强虽然行为不端,按大周律却是罪不至死。”

  姬延冷色道:“按大周律,当是何罪?当受何罚?”

  万古流奏道:“按律,当退还侵占王田,至于论罪,须看侵占人的身份。”

  无论是大周律还是各诸侯国的律法,对王亲故旧,都是网开一面的,而那些地方豪强多半是能够攀得上王亲勋贵的。

  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不只是不对大夫这样的贵人动用酷刑,也包括刑法格外。

  非十恶不赦,大周律对这些豪强的杀伤力几乎是没有的。

  姬延的声音更冷,“如此,就只能看着这些人作恶?”

  堂堂的周家天子况且如此,那些斗升小民又当是如何?

  万古流只能继续苦劝。

  从当下说,地方官员不敢随意动这些豪强也是有理由的。往往一个县中的事务,只要几个豪强就可以私自决定下来。

  甚至有些豪强占据了全县三成甚至四成的土地,这样的情况之下县官怎么去管?

  然而这些土地被集中到豪强的手里,也是各有原因。

  有原先国君的封赏,有自家的积累,也有巧取豪夺。

  万古流所说的这些,姬延只要细想一下就能够明白。

  比如楚王,号称五千里之国,疆土无数。然而楚王真正能够完全控制的土地并不多。

  楚王之下,又有如大周王朝这样的分封贵族,比如屈氏,比如景氏。

  若是楚国被姬延打下来,这些屈氏景氏等等就变身成了当地的豪强。

  这样的实力,别说一县之力,就是以大周朝举国之力想要伐之,都不能说是轻轻松松。

  实是这样的豪强据地数百年,根基深厚。

  还要更难受的,这些豪强彼此攀附,几近结为一体。

  为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就是这个道理。

  这三户,非是楚国的平民百姓,而是屈家等三大豪强。

  姬延一时作声不得,但脸上的怒意却是明显。

  万古流暗暗松了一口气,又道:“大王,有些豪强,对于大周朝还是有用处的。”

  只见他拿出一道奏折,“大王,这是留县牛家山来的奏折。留县之事,已然解决,其中也有当地的豪强陈氏龙氏史氏三家出力。”

  吴典接过奏折,呈了上来。

  姬延随便看了一眼,一时无言。

  吴理也上前进言道:“大王,这些地方豪强,的确是对大周朝有难言之隐。只是眼下,大周朝正是开疆辟土,重振国威之时,切不可因小失大。”

  姬延苦笑。

首节上一节22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