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17节

  如今看来,简直是上天在照应。

  大周朝现在的军力是强,却强不过六国联手。

  且不说别的,连项羽都败在齐鲁的联手之下。

  虽然项羽之败,有孙膑和吴起用了计谋的主因,可说到底还是项羽军不够强。

  大周军也不够强。

  如此看来,这倒也是一件好事。

  休生养息,以民为重,修以兵锋,广积粮秣,以为天下之变。

  这么一想。

  姬延的心情也慢慢平缓下来。

  豪强之事,的确是有这一个问题,先前被姬延忽略,或者说没有迎来一个爆发点。

  他记得,上一世的刘邦在得到天下之后,就多次打击地方豪强,让六国余孽的实力一次次的被削弱。

  不只是刘邦,后世不少朝代都有如此做法。

  或是手狠心狠的,赶尽杀绝。

  文明一些的,也是远迁之。

  总之一句话,须要从原地拔起才是。

  思定了豪强一事,更重要的就是粮仓。

  此一处粮仓已经是如此,大周朝各处郡县又当如何?

  当真是细思极恐。

  越思越恐。

  姬延不得不定下心神,缓缓开口,“两位爱卿,有何看法?”

  下面,万古流和吴理听到姬延没有龙颜大作,心头稍稍松了一口气。

  先前,他们真是怕大王一见到这奏折,就要尽调精兵,将留县的喻家等豪强来一次血洗。

  何只是留县,甚至别的郡县也有可能。

  偷大王的米粮,有几个脑袋?

  万古流身为首辅,自是第一个开口表态,“大王,此留县粮米事发,也许是一件好事。以老臣之意,当由户部和吏部联合派出得力官员,四下巡抚各地粮仓,有一处查一处。又或者原来的过往过失可以不计,但下一季的粮米,务必实帐实粮,不得有半分作假。”

  过往不计,万古流提出来的办法,姬延不接受也得接受。

  以前那些疆土并不是他大周朝的,想要砍头示威,却也不得其法。

  吴理却有不同的意见,“只是大王,虽然我朝新疆域广阔,看似各处的粮米与旧朝无关,事实上也不尽然如此。”

  吴理的意思是,比如留县,原来是随国所属,后面又属于楚国,现在才是归到大周朝属地。

  官员是在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实际上,本地主掌粮米的小官小吏却是并没有更换的。

  论律,这些主掌本县米粮的小官小吏是脱不得律法处罚的。

  吴理更道:“若是大王今日善之,不复数年,则又返矣!”

  今天给他们一个过往不究,下一回呢?

  而且又要从何时起,再能让大周朝的律法严肃起来?

  这些,姬延不得不思之。

  更关键的一条,是大周朝缺不得这些米粮的。

  眼下可能就有大乱子。

  大周朝本来就是因为要周济五十万魏国饥民,才要调动各处的粮米。

  留县事发,别处又将要如何?

  只是吴理的建议,万古流也有反驳,“大王,吴大人虽然言之有理,却是时机不对。”

  之所以万古流有此一说,也是有十足的论据,其一,大周律对于这些新收的百姓疆土,是新法,岂可以此追溯过往?

  其二,留县等地,民心本就不稳,当以维稳方为上策,至于以后要找机会法办那些贪污不法,多的是机会。

  两位丞相虽然看法不同,却也都有理由。

  见大王思忖中,也就不再争辩。

  姬延的确是在苦苦的思索。

  维持地方稳定,不容易。大周朝无粮,更不容易。

  何以计之?

  姬延苦苦思之。

  猛然,姬延眼里一亮。

  就算这些贪官污吏有贪墨行为,那些米粮却是哪里去了?

  总不能都被他们生吃了吧!

  姬延这一问,算是把万古流问倒。

  依着姬延的想法,现在最急的,并不是追究这些人犯,而是五十万魏国饥民的衣食用度。

  万古流却是离座站出来,跪在姬延面前。

  紧接着,吴理也默默的跪到姬延面前。

  姬延倒是被弄到一脸的莫名其妙,“两位爱卿这是为何?有话只管说道,不必如此大礼!”

  万古流却是不敢,仍是跪在下面进言,“大王,那些米粮,多半是进了您的内库之中。”

  什么?

  姬延的面容僵住。

  这什么意思?

  合着那些贪得的米粮,最后的总头是孤的内库?

  姬延的脸色,由僵直变得愤怒起来。

  趁着大王还没有来得及发飙,吴理赶紧奏道:“大王有所不知。四海金号一直在高价收粮,可以说,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余粮,差不多都被四海金号一扫而空。”

  “现在就是连僻远的吴越等地,余粮也都纷纷送到大周朝来,以得重利。”

  “大王,现在米粮的价格,可是以往的三倍甚至是四倍啊!”

  听到如此解释,姬延再也发不得脾气。

  三倍四倍的价格,别说是那些商贾,就是各处的百姓,只要家里的米粮够吃,谁不会拿出来换得大把的银钱?

  无论什么生意,只要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已经可以把任何人送上断头台。

  而现在,是四倍的巨利!

  姬延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好心竟是引来如此的恶果。

  大把的银子花了出去,换了米粮,赈济了灾民,然而却是导致整个战国大陆都几无余粮。

  姬延呆住了,“这当如何是好?”

第236章 陈家的立场

  以四倍的巨利,市面上哪里还有多余的米粮?

  就算是多出到十倍的米价,也再不能收刮到余粮。

  万古流和吴理二人,仍跪伏在地上,却不敢多言。

  大王想办事,想成事,他们都可以理解。

  但这样的事情,他们也以为能够周旋过去。

  只是没有想到现在,连大周朝的粮仓极有可能都断粮。

  “大王,天下能有粮米的,恐怕只有各诸侯国的军仓了!”

  姬延眼瞳猛的一缩。

  军仓,那是诸侯国的命根子。

  要军仓可以,先得流够鲜血才行。

  不要说其他的诸侯,换了他姬延,舍得把自己的军仓拿出来?

  那都是保命的宝贝!

  少一粒都不行。

  一时间,姬延只觉得身心疲惫,竟是无可适从。

  大周朝,又被逼到了这一步?

  其实也不能尽数怪他的,毕竟一年两灾,而且都是大规模的灾祸,他哪里又能考虑到整个战国大陆的方方面面?

  “爱卿的意思,只有让孤强讨?”姬延说出这话,脸色已经是极为的难看。

  就算是举兵征讨,得来了米粮,却也置别国的百姓不顾。

  而且一旦兴兵,粮秣用度也要成倍的支出。

  可以说,这近乎就是一个死结。

  万古流和吴理二人皆不敢言。

  姬延呆滞了半晌,只能开口,“两位爱卿且先下去休息吧!”

  二人这才起身,默默行了礼,悄然离去。

  留县之内,陈府。

  陈家的大堂内已经挤满了陈姓子弟。

  在内院中,更是多达三百多名能堪一用的家仆等等。

  大堂内,一名老者面带忧色,“老三,你这回可是拿定了主意?”

  老者一开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陈井那里。

  陈井,陈家的家主。

  单凭见过牛家山一面,就要把陈家的一切底牌都押上去。无论怎么看,陈井的这决定都有些出人意料。

  陈井一脸的平静。

  “老叔公,还有在此的所有陈家老少爷们。现在的情况大家想必已经知晓,陈井就问一句,喻家此次行事,可有成功的机会?”

  顿时,四下议论纷纷起来。

  年轻人还罢,那些陈家的老人,都是低头不语。

  喻家能成事?这怎么可能!

首节上一节217/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