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钟麟提议说:“司令不妨试探吴的底线。如果能取得我们落脚之地以徐图发展,则可坐山观虎斗以保存实力。双方主力尽出,直军胜亦是惨胜,司令必获重用;如果不可,则设法控制京城,推孙先生出头筹备国家。这样,可赢得万民景仰、国民党全力支持。即使奉系实力超强,在北京却不能对司令有任何不利的企图。他日在新政|府中,亦定有司令一席之地!”
冯玉祥称妙,于是向吴佩孚要求,待平定奉系后,派他为东三省巡阅使以继张作霖之缺。
吴佩孚知道这是冯玉祥的试探,深思良久,徐徐说:“东北和日本有特殊关系,我们对日外交很微妙,所以东三省巡阅使的任命,不能漠视日本的动向。你一向被认为亲美派,最招日人之忌,因此去东北很不相宜,不过对酬答足下的战功,国家有的是名位,我一定会考虑其它职务的,而且必令你满意。”
他确实是腑肺之言,也是从政治的角度思考的。可是这种场合,冯玉祥本就是跟他谈条件,跟冯玉祥谈这种心不是自找断一臂?冯玉祥见目的达不到,便确定通奉反直的决定。
为稳住吴佩孚,他要求先发饷后才能开拔。吴佩孚听了大为震怒,说:“兵临城下,难道不发饷就不能打仗?王懋宣并没有来要饷呀!”
然而冯玉祥仍要求多拨车辆,吴佩孚不得已允拨40辆。
奉军关外司令部此时手中所掌握的兵力有3个师,分驻张垣、天津、蓟县诸地。孙烈臣自曹锟贿选、直奉决裂后已辞去陆军总长职务,奉命节制关外、塞外奉军各部,全权负责对直作战。
民国史上第二次大战终于拉开帷幕,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战争远比上次直皖之战来得猛烈。
第623章 战地诗人
走过一道道壕沟,张汉卿看到的是一张张坦然的脸。这些面目各异、高矮肤色不一的“联合军”,唯一所相同的是穿关奉军的军服。上半晌轰鸣的大炮,十数里外的中军听得一清二楚,怎么当事人反而没多大感觉?他震惊地看着闻讯迎来的张宗昌,问讯说:“张将军,你部伤亡情况如何?”
张宗昌虽是个大老粗,平素桀骜不驯,张汉卿的身份还是敬之又敬的。他一面领张汉卿去他的司令部,一边回答说:“禀少帅,我部与直军作战半日,战死350余人,受伤800余。共打退敌人6次集团冲锋,击毙敌军约3000人。目前敌军已主动停止进攻,我军阵地稳如泰山!”
张汉卿怀疑说:“对面王维城部为直军主力,即使我军有地利优势,伤亡之悬殊不应如此之大吧?”
他前生多看过国民党军作战的电影,军官谎败为胜、夸大战果之伎俩层出不穷。这张宗昌不会也染上这个毛病了吧?对主将来说,任何的不实之辞都有可能影响到对战场局面的判断,他可不会轻易听信这天方夜谈之“胜果”!
张宗昌看得出少帅不信,未及再言,突然对面“轰隆隆”响声大作,新一轮炮击又告开始。张宗昌指着前方奉军阵地,笑着说:“少帅,您仔细看这群狗崽子怎么对付直军!”
张汉卿举起手中望远镜。他前生只在电影电视中看见高级军官手捧望远镜四处眺望,十分神气。终于有机会到他亲临战场了,耳边听着呼啸而过的炮弹声,却感觉怎么也神气不起来。
按照军事教科书上步炮联合作战的观点,排炮过后,就是步兵冲锋了。张汉卿所带的33旅在他亲自带领下,很快进入阵地。一个先头营接下了“外籍军团”伤亡最重的营部辖区,一番布置后,已作好战斗准备。
张汉卿在望远镜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外籍军团”的杂牌军们,真的是久经战阵,大炮轰鸣时,没一个露头探望的,全部趴在战壕中抽烟的抽烟,睡觉的睡觉,聊天的聊天,浑没把身旁的爆炸放在眼里的样子。
再往前看时,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着无数军人的尸体,看军服该是直军的。
炮击停止了,直军又发起了成团的进攻。也许是前几次被打怕了,他们都瞄着腰,小心翼翼地摸上奉军阵地。
奉军并无动静,张汉卿的目光落在最前线的一群白俄士兵身上。他们背向战壕,眯着双眼养神,毫不理会在他们身后仅几十米远的敌军。这距离之近,似乎只要直军一个冲锋,瞬间就能越过战壕。
不远处33旅的正规营已经开始了还击。指挥官一声令下,上百条枪一齐发射,立即打倒几十名直军。但是直军反应也迅速,后面的士兵迅速原地匍匐,架起机枪,一顿狂扫,将战壕中的奉军压得抬不起头来。
在机枪的压制下,步兵迅速前行。有奉军抬头欲继续迎战时,咆哮而来的子弹立即将他打成筛子。奉军的机枪迅速进行反压制,但仍不能阻挡直军在空隙中向前挪动。虽然每进一寸即有数人倒下,但是总有奉军官兵被流弹击中,双方靠的是勇气、鲜血和尸体的支撑。
而旁边的白俄士兵阵地不是这样。同样多涌入的直军士兵,同样甚至还略差的火力配置,打法截然不同:一个担任瞭望的指挥一声令下,战壕中的白俄兵一齐举枪齐射,瞬间达成火力压制。而且迅速俯身,装好子弹,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齐射,再俯身,果然是训练有素。
这种战法真有奇效。每一次齐射,都有一排直军士兵如割菲菜般倒下,不多时,阵地前又是一片狼藉,刚收拾好的战壕前又是大片的尸体,而“外籍军团”士兵伤亡真的不多。
最终直军没能顶得住巨大的伤亡,如潮水般退了下去,留下近千具尸体。清点奉军伤亡,张宗昌的部队阵亡百余人,而新加入的33旅仅负责了约十分之一的平面,竟也有近百人殁于战事。
张汉卿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战法的好处,他立即安排高维岳层层将经验传达到各个军官,并赞扬张宗昌指挥有力,并以前敌总指挥的名义,记战功一次。
此战让张汉卿对张宗昌刮目相看。
不过对于“猪肉将军”张宗昌来说,最挂念他的倒不是这个功劳,而是作为一个“诗人”的自豪感。他听闻少帅会写诗词,是个文武全才的统帅,早在入政山东之时,即写了一本诗集,欲与少帅试比高。如今少帅在彼,当然有机会一试高下。
他不顾烽火连天,趁着张汉卿安心于敌军败退,乘兴说:“少帅,俺听说你做诗厉害,也写了几首诗,请你评定一下。”
张汉卿也听说这位大老粗在山东发表了一本诗集,“无缘拜读,早就心向往之”。他也好为人师,既然战事无妨,当然不愿驳了这位奉军老将面子,且乐得轻松一下,便说:“将军又有什么大作?”
张宗昌说:“刚才大炮轰轰,俺老张即兴作了诗一首。”
当下头顶苍天,傲视大地,声情并茂,字句铿锵,英雄画面,溢于纸上,其诗名为: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张汉卿哈哈大笑,几乎眼泪都呛出来了。不过在恢复神态后还是交口称赞:“好诗!”又向笑瘫作一团的参谋部人员一本正经地说:“张将军出口成章,可称得上战地诗人!”
张宗昌咧嘴大笑,正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少帅也。人生在世,作诗能得到少帅一句称赞,不亦快哉!
对前线的安全,张汉卿终于放下心来。他将高维岳部交与张宗昌指挥,自己仍回前敌总指挥部。
为更一步刺激吴佩孚,张作霖与张汉卿、郭松龄等人决定在实力较弱的对方中路毅军率先打开局面。当晚,张汉卿连夜调集两个师全部师属炮兵团,连同沈阳独立炮兵1个团共一百余门大炮,布置在阵地前沿,要把直系米振标部作为突击对象。
第624章 各领风骚
次日凌晨,奉军大炮齐发,10分钟内发射了3个基数的弹药,转瞬之间米振标部阵地便承受了数千发炮弹,直军遭到毁灭性打击。
不待直军从爆炸中警醒,27师第54旅3个团全线冲出,不计代价、不计伤亡、不要俘虏、不停脚步,在浓烟中向直军后方阵地猛|插。后继部队迅速跟上,很快地在直军防御中决开一个大口子。
长久以来,北洋军之间打仗,很少有这种犀利的战斗,完全是你死我活的。像直皖大战,战后总结,皖军真正死伤的人数不过数千人,俘虏倒有数万。大家都是北洋一脉,虽然各为其主,但是不打仗时还是互相之间都有交情的。
可是奉军是例外。本来,他们偏居关外一隅,和关内诸系交情都不深。张汉卿异军突起之后,军训、增强政治工作加上装备不俗,使奉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提升。
打仗就是打仗,奉系军队可不像直、皖两系一样明着交恶私下里套交情。张汉卿虽然在奉日子不长,但是他的那一套行之有效的东西还是被张作霖等人学个七七八八。虽然只是神似,但奉军的精、气、神有极大提升是真的。
尤其是在张汉卿被作为奉系的接班人被正式确立之后,人民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口号从宣传到形成系统化的组织保证,让人民党对军队的控制权得到确立。
各级正职研究的是如何带兵打仗,各级政治部研究的是如何提升官兵士气和思想教育,各级参谋部已经形成完整的军令制度,那种在其它各路军阀中常见的习气在奉军中渐渐失去市场,在人民军中更是极少见。
而且27师本来就是奉军的精锐,也是张汉卿最看重的一支奉军,先后有孙烈臣、张作相、姜登选担任过师长,它是奉军中除卫队旅、第一师之外带有张汉卿烙印最重的军队。作为张作霖起家的队伍,即便他荣升相当高阶的职务后,对它的关注和关照也丝毫不见少。
27师一直把吴佩孚的第三师作为参照和假想敌的,历任师长都以能够打败第三师作为军事上的重要任务。要知道第三师原先就有三个混成旅,后来增加为五个,27师这是要一敌二的节奏。
所以它碰到普遍弱一等的毅军,就像镰刀割黄油,打得对方一点脾气都没有。
只一个回合,米振标部便被击垮,临近的直系冯玉荣第13混成旅在奉军扩大战果的间隙不思支持,反而不战而退,使后继奉军未费吹灰之力从中路直军中央打开一个缺口,并切断彭寿莘前军与王承斌援军之间的联系。王承斌本无战心,此时乘机全军向廊坊退兵。
彭寿莘独木难支,孙烈臣发布总攻命令。三个小时后,直军已成溃败之势。彭寿莘无奈,下总退却命令。是役直军被俘、伤亡两万余人,军械粮食遍地堆集。奉军一方面收缴直军军械,一方面清点战利品,收获极为丰硕。
此役27师防守沉稳、进攻精悍,充分展示了奉系主力的风范。特别是其54旅年仅21岁的少将旅长指挥得当,在恰当的时机果断出击,为胜利奠定基础,从而一战成名。
他是元老张作相的次子,充分说明虎父无犬子绝非文人渲染。
左、右路直军闻得中路大败,同时退兵。张作霖、张汉卿则分兵为左右两路,合力向廊坊进击,此时战争已转入奉军的战略大进攻了。
直系部队在前线坎坷,吴佩孚也不轻松。北京城内谣言满天飞,前方战报多不利于直军,有传第一军司令彭寿莘阵亡,有传某军哗变,弄得吴佩孚一日三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