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125节

妈的,老子什么时候受过这个气啊,用车还要预交钱!想当初这京奉线自己是想用就用,不需要向谁打报告提申请。自从张作霖作了督军,这规矩是一天比一天多,而且自己手里的权力是越来越小。

财经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官银号、金融厅,自己与权力中枢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一些人事的安排也渐渐将自己排斥出去了。这样用不了多久,奉天就只会有一个大帅,姓张而不姓冯了。

妈了巴子的张汉卿,娶了个有钱的老婆,让张作霖军政财权齐抓。等老子这几笔生意做完,看不给你添堵!怀着郁闷的心情,冯德麟还是连夜安排交纳了一万元的车皮征用费。山西客不在,自己先交了。反正钱在货款里出。

一切停当,又是过了三天。正当冯德麟有些焦躁时,山西客来电:“我已在京与徐秘书长又铮商谈军购方便面一事,此事大有可为。若妥当,将不亚于新建一厂。”

徐秘书长又铮就是徐树铮,他是段祺瑞秘书长的头号亲信,曾长期在军队里任职。如果方便面能够被列入军购,那等于给冯德麟的食品厂一张长期饭票,年用数千万直到数万万包绝不在话下。再者能够有机会交结炽手可热的徐树铮,可是双重之喜。即使执照当前微薄的利润,一年回本不是梦。而且方便面对于行军打仗确是好东西,要不然浙江督军卢永祥怎么会大笔一挥订了这么多的“一统”呢。此事有门。

冯德麟怀着憧憬又等待了两天,然后又接到一封电报:“已妥。请冯帅速发样货至北京站,我已安排人迎接。如合样,则立签合约,首批当在千万包以上。”

这一喜非同小可!冯德麟急不可待地亲自安排专做了一批方便面,亲自监看着包装,并安排亲信一批押送赴京,临行前又特别叮咛:“到京后速将消息告我。”一晃又是两天。

第三天,北京来电:“大喜。徐秘书长很满意,即将下订单,唯需总理批准。”段祺瑞对徐树铮从来是言听计从,例无驳回,这已是中外周知的“秘密”了。只要徐秘书长同意,大事已成矣。

第228章 骗局

只是,来来回回耽误这七天的功夫,厂里的库存又增加了两百四十多万包,加起来可是堪堪有近六百万之巨了哦。

算起来冯德麟也堪称创造了此时国内管理学界的奇迹。他以月产能八百万的能力,硬是达到了超过十几个百分点的产量增加。如果老冯不在军界而投身职业经理人行业,难保不成为民国的张瑞敏式的人物。

然而老冯很快就乐不起来了。

因不堪压力,他已经把五十万殖边银行的借款咬牙还掉了,名声要紧啊。

勉力支撑半个月,算下明细账,由于库存积压太多,这半个月期间的猛烈生产,光原材料消耗就足足花去六万大洋,添置机器用掉二十万元,厂房建设库存调度连同油气煤电人员吃用等等杂项,又开支了不下数万元。幸亏没到月底,工人的薪水暂时还不用付,不然想想这些天来的加班费,老冯实在是耗不起了。

北镇在清朝前期是个好地方,但到了这时候,已经远远落后于奉天、辽阳、大连等大城市了。张作霖与张汉卿在民政、经济上掐住冯德麟的脖子,单靠挪用那点可怜的军饷,以及从穷得可怜的老百姓身上刮油水,绝对玩不起这么大的生意。后来一连串的投入,还是沾了段芝贵那笔余款的光。

即使如此,老冯已经用光了身上的最后一个铜板,再卖不掉,就要动用军饷了!

还好关内有了重大利好。冯德麟估计着时间:山西客既然有能力找到徐树铮,自然有些门路。合约的签核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应该不出一天就有消息。那时候,将会一扫阴霾,财源滚滚来。

果不其然,次日上午,山西客人来电:“奉秘书长钧命,即请冯帅将首批六百万包货物运抵京城,货款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当时兑现。”

冯德麟如奉纶音,立即安排装车,并安排长子冯庸亲自押车前往,并带回货款。只要这一轮过去,后面轻车熟路就方便多了。想想山西客还有不下数百万的订单,这半个多月来的辛苦以及多出的几根白发,值了。

该预备山西客的订单了。虽然他们的价格低得太多,但现在无力打开关内的销路,这伙人现在还用得着。等到“杨师傅”打开局面,那时再设法撇开他们单干。姓张的小子不就是单干的吗,他的单价在关内听说是五分一包,每包两分的纯利润呐!要不然这小子哪来的底气和自己拼价格呢?

一天、两天,还不见冯庸回来。按路程,两天往返,就是交接货物货款,也用不了一天的时间啊?肯定是生意做完后又海吃海喝了一番。冯庸这孩子善良,又少见世面,不会被这些人带坏了吧?

第三天,仍不见踪影。冯德麟有些急了:冯庸这小子,难道不知道你老子急得什么似的,这么大的人了,不知道给个信吗?

第四天,老冯在不安中醒来。他有些觉得不对了,至于哪里有问题,却说不出来。自己的第一拨的亲信、第二拨的长子都没有信儿传来,不应该啊。他一连打三封电报给山西客,却杳无音讯。直到第五天一早,冯庸和他的亲信一帮子人满脸憔悴地赶回来,进门就是大哭:“父亲,我们被人耍了!”

冯德麟头脑“嗡”地一声,他到底经历风浪,厉声问:“怎么回事?”

冯庸经过一路的行车,头脑中已经组织好语言,他三言两语便把原委说得一清二楚。

原来这些山西客果然是山西人,却并不是什么经销商,而是一群不知何人雇来的骗子。他们首先用财大气粗的形象示人,果然获得了冯德麟的注意,然后他们连续用几次“规矩”的交易骗取了老冯的信任。利用老冯急欲扩大生产的心态,以及对于中枢诸公的轻信,用“徐树铮”这个大旗唬人。

先期的冯德麟亲信确实是见到了一些气质很高贵的人物,但毕竟狗肉上不了台面,他既没有机会认识传说中的这位徐秘书长,又没有“资格”与徐秘书长搭话,从家主口中知道了那位“徐秘书长”的价值,只能是被动着唯唯诺诺地陪笑。这样,“徐秘书长”安排人陪他吃了一顿饭便足以让他感恩戴德浑身打颤了,哪里还想得到盘问?呆了一个人天后山西客过来告诉他“徐秘书长很满意,现在就差总理签字了”,事涉高层,这位亲信也没有资格作任何求证,只能原话转述,却让冯德麟信以为真。

之后冯庸押货,也是山西客接的车,陪同他的是一位趾高气昂的财政部的职员,姓胡。接货当然要点量,工人们点数,他们几个先聊起来。当冯庸秉承父意吞吞吐吐地想将货款结清时,那位姓胡的职员一阵讥笑,让生意场上初出茅庐的冯庸不敢接口。当时那职员是这样说的:“你以为财政部掌管财政,就会一手交货一手拿现金交给你?一看就知道是土包子。我们是中|央政|府的机关,机关做事是有一定的流程的!今天先把货验清,我给你一张批条。明天拿此批条到度支司结算,快一点后天就可以到会计处取钱了。当然大额的款项是不会给现,而是转账到你奉天北镇的财政厅局所,是到地方才可以取的。”

这一番忽悠,加上山西客故意取笑的表演,让冯庸信以为真。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流程看起来清晰流畅,而且一些作法合情合理,便默认了他的话。当然冯庸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他安排人盯着这批货进了一处挂有“陆军统筹办事处辎重局”的仓库才返回。

可是第二天,当冯庸拿着批条到度支司时,却被里面人赶了出来。若不是冯庸气度尚好,他们还以为是神经病呢:“拿着个莫名其妙的纸条来度支司结算?我还以为是打秋风的!”

冯庸再傻,也知道情况不对,赶紧再去仓库,却被告知这只是一处废旧仓库,几天前被人临时租用。再看看里面,空无一物。

第229章 恩怨仍未结束

山西客们也不知去向,这让冯庸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在旁人的指点下去警所报了案。由于事涉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等要员,北京市警察厅等都被惊动了。等到警察详细问完事件由来,已经是寒夜。而且警察们给出的结论“诈骗”,让冯庸的身上直凉到底。

如此数量之大的方便面要连夜运出北京城有些困难,反正冯庸把手下都散到了铁路、公路枢纽处打探消息,结果却是并无此类货物大规模运输的记录。北京城里,也没有“杨师傅”方便面在售卖。

到了第四天,一无所获的冯庸这才想到要告诉父亲,急忙乘车返回北镇,却想不到电报比他更快,果然是关心则乱。

冯德麟很快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他连续思索了片刻,便有些主意了。看着儿子难过的样子,毕竟才十七岁,经受一次打击就萎靡不振,不禁心里暗自喟叹。可是究竟是谁要和我来这么一手?冯德麟的大脑急速运转,暂时不去想如何善后了。既然北京那边找不到人,那也就不用再去想了,这笔货,铁定是泡汤了----方便面吗,总会要泡汤才好吃。

“山西客能抓住我急切要扩大销路的想法来行骗,原也无可厚非,只是他们的时机未免太巧了。”

“在此之前,他们为获得我的信任,一连数周买了大批货物,并不见出入关内外,本身就奇怪。那货物到哪里去了?”

“如果倒卖货物,‘一统’的牌子要比‘杨师傅’响得多了,同样的价格,他们为什么盯上我们,而不去倒卖更易脱手、更能赚钱的‘一统”?本身就是个问题。”

“知道我与徐树铮不熟,敢用假人堂而皇之蒙骗我儿,一定对我的情况知根知底。”

“骗货物之余还不忘要我扩大生产,明明只骗六百万还要我添置机器,这是要从根上打垮我的节奏啊?”

想到这些,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联想到最近省城一直在搞张汉卿所说的“政企分开”,按道理自己订车皮明显不符合老张的“政|府不干涉企业经营行为”的原则,但他反而痛快地开了绿灯。事出反常必为妖,老张是要看自己的笑话呢!

一定是张家!

只有他们才有打倒自己的动机,也有这个实力。垄断“杨师傅”方便面在奉天的销售,也只有老张有这个实力;在北京城侵吞自己的货物,估计是混在“一统”方便面里销售了,否则很难解释这么大宗的货物无人知晓其去向。“杨师傅”与“一统”的口味类似,包装也就是一张油纸印几个字而已,把它们扔进“一统”的仓库,泡都不会冒一个。众所周知,“一统”在北京卖得挺火的。

一定是这样了。从那个何副总工开始,到殖边银行断了资金链,再到现在的山西客,一环扣一环,目的只有一个:打垮“杨师傅”,顺便给自己添个堵!

这里有一大半是事实。从头到尾,确实都是张汉卿设计的一着骗局。

他利用冯德麟眼红的迫切心情,成功地在短期内让他产量猛增,然后在销售环节给他重重一击。起初只是想让他积压库存,然后在双方降价时以低价购进他的货,然后转向关内销售,从中小赚一笔。虽然看起来奉天的售价被拉低,但因为还有关内庞大的市场,加之“杨师傅”的“雪中送炭”,基本上对利润没多大影响。

至于殖民银行之事,确实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借机发挥而已。他估计连续一段时间后,“杨师傅”一定支撑不过去的,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确立“一统”在奉天的地位。

但是对于冯德麟就不同,他竟然不甘心就此退出,反而竭力与自己死拼,这才有让他破釜沉舟然后大伤他元气的计划。山西客人是山西的没错,但是各种的设计,都是张汉卿搞出来的。最后骗到的货也确实如冯德麟所想,抹去标志放到北京去销售了。

这次凭空骗到600万包,那就是30万元巨款了,完全抵消前一阶段在奉天的损失不说,关键是经此一役,“杨师傅”成为奉天城的笑料,它的厂子再也禁不起这样的折腾,完全陷入了停产状态。

是的,停产。

去掉被骗的600万包,还剩下这几天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一百多万包面仍静静地躺在仓库里。由于前段时间市场销售一直被“山西客”直接接货了,“杨师傅”的销售渠道一直未有效建立,现在仓促之间要卖掉这么多数量的产品,还真为难了他。

而且即使这些产品都成功变现,也远远不够这些天的损失。600万包,成本就有大好十几万元呢!工人的工资要发了,设备即使不使用也需要保养,人员一旦散去再想招回想必仍会费很多事。一想到这,冯德麟的心就在滴血。

“姓张的,老子和你没完!”

首节上一节125/5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