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皇帝挂牌了南书房,让庞统和诸葛瑾担任南书房侍读,常伴皇帝左右,每日都要和皇帝见面。
谈论的虽然多是些书本内容,但是皇帝也会时不时的谈论一些政务方面的事情,听取他们的意见,言辞之间颇为欣赏他们的样子。
这……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庞统和诸葛瑾进行了私底下的深入交流,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劲,觉得皇帝这样做肯定是有特殊的目的的。
否则没有必要挂牌一个南书房,还要给他们南书房侍读的身份,允许他们进入外宫。
这就有趣了。
又过了没几日,郭鹏叫来了庞统和诸葛瑾,与他们商量入值的事情。
“孤这里处理政务十分繁忙,每日要做的事情很多,身边没有一些有才能的侍读伴随,还是压力颇大的,你们不如协商一下,安排一下,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好,一人一日轮流入南书房在孤身边听用,如何?”
庞统和诸葛瑾激动的心脏砰砰跳,立刻表示自己很愿意这样做。
“臣愿听陛下吩咐,愿在陛下身边听用。”
开什么玩笑,两人在参谋台和民政部里也不是一把手,也不是能拍板做决定的那个人,论及亲疏程度,也远远不如戏忠和枣祗。
但是有了南书房侍读的身份,他们就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超越那些现在在皇帝面前有很好的印象的高官显贵们。
有如此好事,他们怎么会拒绝呢?
其实郭鹏设立南书房也是有自己的现实需求的。
不仅仅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而是在当下这个情况下,他的权势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就算有内阁帮他分担政务压力,他的压力还是特别巨大。
尤其当他解决掉了尚书台中转表奏这件事情之后,虽然没有人可以分割皇权侵犯皇权,但是也因此,所有国家政务相关的表奏全部指向了他。
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没了,政府最高办事机构没了,政府首脑没了,那么自然而然的,一切只能依靠皇帝这个最高领袖来处置。
所有的奏表全部都送到奉天殿,交给郭鹏,由郭鹏亲自处置。
那空前巨大数量的奏本如雪花一样向他飞来,真叫一个措手不及,一个人看奏本看的眼花缭乱千头万绪,脑袋都快炸了。
但是他又喜欢权力,权力抓在手里牢牢地,无论如何也不准备放开,所以没办法,这个罪还真得受着。
这是实权皇帝必须要经受的考验。
郭鹏交给内阁的权力只是他手上的一部分权力,远远不如当初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权力。
内阁能处理的事情虽然多,但是并非是主要核心政务,多是一些繁杂却并不重要的事情。
这些事情很麻烦,很考验办事艺术,却并不核心。
真正核心的军国大事郭鹏不会委任任何人,都是他自己亲自管理,亲自批示,以确保国家运行平稳。
比如军队的待遇啊,驻防地啊,军饷分发啊,军队、政府人事任命啊,一些救灾物资的拨付啊之类的,他都是亲自处理。
就算是实在来不及不得不交给内阁处理的,也需要曹操把处理完毕的事情汇总,精简,然后拿着报告过来现场向他汇报,让郭鹏知道。
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关乎行政指令的,更是一问到底,绝不放过。
一旦出现不满意的,郭鹏还要现场责令曹操更改处置方式,然后交给办事部门负责执行。
所以他的工作量是真的非常沉重。
有些时候他一天要审视多达五六万字的奏本,并且写下数千字近万字的批复,然后指示臣下按照他的意志去办事。
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这多亏了他修缮多年的发达的交通网络,让讯息传递的速度稍微加快。
也多亏了全面铺开的纸张,让他和臣子之间的直接交流有了可能。
如此固然大大巩固了中央集权帝王专制,让他的权势得以大大彰显,皇权威压天下,但是……
真他妈累啊。
他终于理解朱元璋的难处了。
听说朱元璋在八天之内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光是每天的数量就如此恐怖,还连着八天……
就这样还能活七十岁。
可见朱元璋的基因到底是多强大,精力多么充沛,多么会管理时间。
真大明时间管理大师。
真大明肝帝。
郭鹏目前还比不上。
不,是永远估计都比不上。
他从早到晚不停歇的批阅奏本,不断的处理国务,最多的一次一天处理了三百三十一件国事,还无法连续八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对此,他甘拜下风。
他真的不想和朱元璋比较谁更能处理国务。
历代皇帝比拼勤政,无出朱元璋之右。
真的很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而且还有很多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比如非常非常多的臣子想要和他联络感情,想要在这他这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绞尽脑汁给他上奏本,事情没多少,全是拍马屁。
令他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第1310章.一千二百二十 自己夺来的权力,哭着也要享受它
郭某人一系列的行动直接造成了皇权膨胀,臣子得以和皇帝通过奏本直接联系,有权利向皇帝递奏本的帝国官员多达一千三百余人。
本来按照郭鹏的规定,这些可以直接投递奏本给他的臣子们需要就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出报告,基本上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一次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一些突发事件的汇报。
比如突发旱灾水灾蝗灾火灾等等,或者其他的一些有趣的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可以写奏本递给他。
然后他说最好次数不要太多。
依托日渐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造纸产业,奏本直达皇帝成为可能。
但是郭鹏并不认为自己的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足以让他关注的大事。
结果这些可以给皇帝递奏本但是平日里无法面见皇帝的臣子出于讨好皇帝、和皇帝套近乎以增强存在感进而获取好处的目的,那是恨不得每一日都给郭鹏写请安奏本。
他们都清楚什么叫【简在帝心】,被皇帝骂都好过不被皇帝所知,所以就非常起劲的写奏本。
胆子不大的不敢写得太多,生怕皇帝烦,起到反效果。
有些胆子大又脸皮厚的,那就是铆足了劲儿的写奏本,感觉就像是给皇帝写信一样。
更有甚者恨不得把自己的一颗忠心都给摘下来放在奏本上让郭鹏看到,生怕郭鹏不知道他是如此的忠心耿耿。
于是郭鹏亲自处理、批示奏本的时候,就很容易能看到一些奇怪的奏本。
比如某些臣子想要讨好皇帝,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尊重,就会在报告政务的时候,特意写奏本来讨好郭鹏,表达自己的感情。
什么近来听闻京城下雨,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淋到了雨,陛下万金之躯,若是不小心淋雨,那是全国臣民的损失。
什么近来听说京城一带气温骤降,躬请陛下多穿衣服,戴上围巾和帽子,避免着凉,否则臣的心就要痛的死掉。
什么地方有特产,他吃了以后觉得美味,于是特意用自己家里的车马,让自己的家人快马加鞭的送到皇宫,希望郭鹏可以喜欢。
什么地方上出现某些祥瑞征兆,恭贺陛下万福,恭贺魏国繁荣强盛什么的。
对于这一类的奏本,郭鹏只能哭笑不得的批复【你的心意朕知道了,朕心甚安】,或者【朕身体强健,小雨小风奈何不了朕,你自己多在意自己】这样的话,以此安抚这帮马屁精。
寻常时节这帮家伙都能没事找事给郭鹏上奏本,那要是到了逢年过节什么的,更加夸张。
逢年过节递到皇宫里的奏本那是往日里的两三倍,多到皇宫里都快装不下,全是一些什么给皇帝贺喜的奏本。
有些人一份奏本还不够,连着递上来两三份奏本,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奏本写不下他的马屁和肉麻话。
郭鹏看的实在是审美疲劳烦不胜烦,挑一些字写的好看的批复几本。
什么【劳你挂念】【朕也记得你】【你也安康】之类的敷衍了事,而一些明显是复读机的奏本就会被烧掉不烧掉的话皇宫里还真是放不下这些屁事没有的垃圾奏本了。
要是郭鹏偶然感冒,卧病在床不方便外出处理政务,那简直就是捅破天了。
中央官员立刻就要大规模上奏本向皇帝问安。
有的说自己痛哭流涕在家里焚香祷告,为皇帝祈福。
有的说自己带着妻子儿女一起为皇帝祈祷,希望皇帝立马就好起来,继续龙精虎猛的带着他们前进。
还有的说自己全家老小齐上阵一起给皇帝跳大神,族人几十上百一起为皇帝祛除灾厄,愿皇帝身体康健。
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这样做,郭鹏也没兴趣。
他是清楚的,自己的病能好是因为按时吃药遵照医嘱,而不是因为这帮家伙集体跳大神。
所以就批复他们四个大字【大可不必】。
地方官员知道的比较晚,奏本送到的时候郭鹏的病早就好了。
然后郭鹏就不得不一本又一本的看着这些地方官员一个一个的表态说他们愿意用他们自己的身体来为皇帝承担病痛……
或者说自己杀牛宰羊给当地一些比较灵的神明献祭,给皇帝祈福。
有些甚至愿意自己折寿,也要给皇帝祛除病痛,为此就算是立刻就死他也心甘情愿。
还有的表示自己愿意把当地名医派来给皇帝看病,保证药到病除什么的。
郭鹏满脑袋黑线,还不得不批复【朕心甚慰】【朕很感动】【你竟然是如此忠良】这样的话语去感谢这帮马屁精。
除了这些,郭鹏还提前一千多年意识到了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个真理。
某些官员连着好几份奏本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把同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讲好几遍,感觉就是在没事找事。
对于这一类的奏本,郭鹏屡次批复【朕知道了,勿复多言】,结果下一次递上来还是这样的内容。
郭鹏觉得地方土特产不好吃,让官员不要再折腾家人大老远的送来,结果他连送三次,郭鹏回复他别送他就跟没看到一样。
或者一些地方风调雨顺,今天下雨农民开心,明天下雨农民开心,过几天又下雨农民又开心,地方官员也要递好几个奏本来汇报。
弄的郭鹏连生气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气。
人家说的是好事皇帝怎么能生气呢?
但是我特么都让你别说了别送了,你就真的看不懂我写的字?
郭鹏只能不停的批复【朕知道了,勿复多言】【朕知道下雨了,朕也开心,勿复多言】【奏事不必限定次数,有所陈奏则多奏,无所陈则少奏】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自己夺来的权力,哭着也要享受它。
对于那些拍马屁的无聊奏本,时不时的看到,那也是真的觉得很难受很不爽,很想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