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73节

  限期之内回到官署的人,只要上面有空闲职位的,全部都得到了升职,上面没有空闲职位的,就调任其他有空闲的上层职位。

  升一级的,升二级的,最幸运的几个家伙直接从一司主事升级到了郎中,摸到了侍郎的门槛。

  这还不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一批人,穿着中央朝廷的官服,拿着吏部签发的任命文书,把那些空缺的中央朝廷内的下层办事官职全部承担起来了。

  有一个算一个,但凡是有空缺的职位,这群人全部填上了。

  全填上了。

  魏帝国加强中央集权,洛阳官员数量超过四千,除却三成寒门官僚之外,剩下七成,近三千官员都是士人出任的。

  这一波动乱,士人官僚的百分之八十明确参加了抗议行动,两千多士人官僚为了表达强烈的抗议而罢工,使得中央朝廷部门遭遇剧烈动荡。

  然后这种动荡就结束了。

  因为他们被整体置换取代了。

  那可是两千多职位。

  当一脸懵逼的吏部士人长官们询问他们是从何处来的时候,他们直接交代他们是从地方上来的,来自于各地基层政府内,出身是泥腿子。

  侥幸学习了认字,当过村长、乡长,后来到太学深造,然后回去历任县级职位和郡级职位,这一次是被朝廷直接征召来的。

  然后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从地方找了一群泥腿子到中央来填补空缺。

  也对,中央朝廷也有大量低级的小官儿,跑跑腿,办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写写文书,管管卷宗,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政治水平。

  高深的决策自然由最高决策层进行,他们只需要传达,记录,办理,听命令就可以了。

  这些官儿,其实只要有基本常识,能识文断字,稍微历练一下就能上手。

  但因为是中央官职,身份不同,利于升职,素来被士人们掌握且垄断,连寒门子弟都很少触碰到,更别说是这些泥腿子了。

  可现在,这些泥腿子们来了。

  穿着中央官员的官服,一副人样子,可是那满脸褶子堆积起来的苦大仇深的感觉怎么也抹不掉,和高傲优雅的士人们格格不入。

  可他们却取代了高傲优雅的士人们,堂而皇之的入驻中央官署,开始了办公学*******下旨,让各级上官好好带领这些新来的下官,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告诉他们,让他们接手这些职位,快速恢复各级政府正常运转,朝廷还是要办事的。

  这下子傻掉的就不止少数人了。

  他们终于意识到,士人们掀起反抗运动的时候,皇帝不是什么都没做。

  皇帝更加干脆直接的撕毁了和士人们的政治契约,从地方直接【引进】了这些绝对听话的不得了的泥腿子们接手中央职位。

  皇帝从最开始就没打算妥协,而是决定刚到底,并且趁这个机会,把他们一锅端。

  皇帝只是稳住了中央朝廷里的少数中上级官员,让朝廷中枢没有停止运转,继续维持运转,然后把绝大多数的中下层士人官员们换了一茬儿。

  大换血。

  之前的那一次最后通牒,是皇帝给他们的最后机会。

  回来的,既往不咎,还能升职加薪,得到表扬和鼓励,不回来的,就永远也不要回来了。

  士人们掀起反抗运动,公开和皇帝作对,还在洛阳搅乱社会秩序,彻底激怒了皇帝。

  皇帝在沉默中撕毁一切政治契约,和士人阶层决裂,放手打压士人,清洗士人。

  皇帝动手了。

  第一招就是分裂,第二招则是外引援兵。

  士人们觉得自己是无可取代的。

  但是实际上,这些年在地方上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且无处升迁只能到处打转转的黎庶官员们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他们还大多数都在太学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识文断字什么的没有问题,中央低级官吏要做的事情完全可以承担起来。

  占据士人人数最多的二三流士子们所担任的这些小官儿,根本没什么技术壁垒,只是被人为的设置了血统障碍,被垄断了。

  要说行政水平和经验,这些在地方上兜兜转转十多年的基层官吏哪个不比他们强?

  只是身份卑微不得晋升罢了。

  在县、乡、村三级政府里兜兜转转,兜兜转转,转来转去都无法更上一层,进入郡级,州级,乃至中央层级。

  这是黎庶官员们内心中永远的痛,很多人都在这种无助的期望中郁郁而终。

  但他们终究盼来了希望。

  魏帝国官、吏总数在延德五年郭鹏战争获胜之后,就有了一波增加。

  原因是郭鹏给黎庶打通了县级主官和郡级辅官的上升渠道,于是延德六年一年,就有大量黎庶官吏被提拔职位,担任县级主官和郡级辅官。

  边疆地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去做的职位也纷纷被填满。

  郭鹏一口气提拔了三百多名黎庶县长奔赴各地边疆,荆南、扬州南部、益州西部和平州、漠州以及凉州西部。

  他们还随身带着一整个行政团队,充实了边疆的行政力量,加强了魏帝国对边疆的掌控。

  内地也因此空出了大量职位,也有新一批的黎庶官吏被提拔,得以上任。

  魏帝国总体官吏数量增加的时候,自然也会产生大量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小官小吏。

  这些人以往苦于没有上升渠道,但是这一波,他们不苦了。

  士人的行为给了郭某人绝佳的撕毁政治契约的借口。

  郭某人从来不认为自己会犯错,因为皇帝不会犯错,那么犯错的只有士人们。

  因此在最后通牒之中还没有回来的士人们,他们也不用回来了。

  他们的职位被取代了,他们的存在也被取代了。

  皇帝进一步打通了黎庶官员的上升渠道,直接把他们引入了中央。

  张昭和吏部的一些官员在吏部没日没夜的赶着签署这些任命文书的时候,不夸张的说,手都在抖。

  他们的意识里就不存在这样的事情,虽然他们和皇帝的关系亲近,素来被认为是皇权的延伸和爪牙,专为皇帝服务的鹰犬。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权势和利益,他们都得到了,其他人只是在嫉妒他们而已。

  可这一波,他们是真的不懂了,不知道皇帝怎么会这样做,怎么有胆量有魄力这样做。

  两千多人啊,两千多官吏的职位被整体取代了,所有参与反抗到最后的人全都被皇帝追责,没有一个被放过。

  皇帝的手笔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他们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黎庶,那些泥腿子们,居然直接取代了士人们的职位。

  他们填充进来了,官员们最大的依仗已经给失去了威胁效力。

  完了。

  吏部的官员们本能的感到恐惧,不敢下笔签署命令,张昭的额头全是汗,手在抖。

  但是皇太子亲自坐镇吏部,身边还有很多黑甲禁军,就瞪着眼睛在看呢。

  有两个人稍微质疑了一下,郭瑾脸一冷,一挥手,那两人直接就被拖出去了,成为了反对者中的一分子,等待他们是政治生涯的告终。

  敢反对吗?

  于是反对派士人们的官职被全部革除。

  不只是他们,那些闹事闹到最后还没有回去上课的太学生也被精准打击。

  终生废掉学籍,废为庶人,不准入学,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从此以后只能做农民。

  他们的名字都上了黑名单,郭某人打算之后直接把他们集中起来送到漠州去,漠州现在缺钱缺人缺,非常需要他们去建设,去支援。

  这批人有一少部分是官员,还有一大部分是太学内的士子,大概得有五千多人。

  这五千多人,一个都跑不掉。

  因为郭某人知道他们会干什么。

  所以,魏帝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政治风暴,已经开始了。

第1195章.一千二百零五 解决不了这群人,你就别当太子了!

  延德七年十月初,皇帝的对抗措施全部出台,全部公布。

  空前的政治行动击碎了所有参与反抗行动并且坚持不退让的士人们的幻想。

  这些没有接受最后通牒还在抗议的士人们得知皇帝的手段之后,全都愣住了。

  皇帝将他们当官的罢黜,当学生的革除学籍,全面问责。

  然后他们的地位被取代了。

  士人官员们的职位被地方上来的泥腿子官员们取代了。

  士人太学生们的学籍也被皇帝从地方引入一大批优秀的泥腿子们精英们取代了。

  泥腿子们几乎将他们的一切政治资源都占据了。

  从学籍到官位,一个都没剩下,打击面覆盖了所有,没有一人漏网。

  这是一场空前的政治打击。

  愣了好一会儿,这些反抗的士人们才终于反应过来,大喊大叫着要回到官署内回到太学内去问个究竟。

  抗议一下,反抗一下,表达自己的不满,怎么就开除官职革除学籍了?

  我们可是士人!是士人!

  是皇朝的根基,是皇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助手!

  他们迷惑不解,并且恐惧,并不知道皇帝怎么会做出如此决然的事情。

  皇帝怎么敢这样做?

  他不要治理国家了?

  不要我们这些掌握知识的学子了?

  谁能帮他治理国家?

  那些泥腿子?

  开什么玩笑?

  失去理智的中下级士人官僚们集体冲击各自的官署,使得这些官署被迫关闭正门。

  学子们则集体冲击太学,逼得太学也关上了正门,拒绝他们的进入。

  京城各官署和太学的门口人山人海,一阵熙熙攘攘,混乱不堪,各方面都无法正常运作,引的洛阳百姓也纷纷围观。

  这是魏帝国定都洛阳以来,洛阳城最乱的一天。

  本来吧,也不算什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失去了官身、学籍,属于平民,冲击官府、最高学府,其罪行等同谋反。

  于是有维持秩序职责的新任洛阳县令上表皇帝请求调用黑甲禁军处理这些“暴民”。

  上一任胖子洛阳县令因为之前的不作为,已经被郭某人扔进了牢里,准备审判。

首节上一节773/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