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第155节

不料,被刘辩这么一拍,浑身颤抖的蔡邕反倒跌坐在地,“我、我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

刘辩闻言嘴角微扬,俯身将其扶起,“蔡老,您怎么会没看到呢?此间除了您还活着,这可都是孤的人。”

蔡邕闻言,看向刘辩那张人畜无害的脸,随之看向遍地尸体,“明白,老夫、不,蔡邕明白该怎么说了。”

“哈哈哈……这就对嘛蔡老!”

旋即,刘辩又说:“刚刚蔡老不是说,要孤去府上一叙的么?咱们走吧,刚好听说蔡府小姐蔡琰,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孤一定要见一见。”

蔡邕听到刘辩说起宝贝女儿蔡琰,猛然看向刘辩,“大王,小女并无才,要不大王改日……”

不等蔡邕说完,刘辩急忙打断,“择日不如撞日,孤看今日今时最好不多。”

刘辩不等蔡邕回话,便架着他离开此间。

……

半个时辰后。

蔡府。

墙外的高树上,间或着几声惊人的鸟鸣。

墙面虽斑驳,但从墙上砖搭成的小窗和四周的装饰,仍可见其洒脱简丽的风格。

屋顶出檐比较少,正是前些年在工匠间流行的制作样式。

如此种种不禁使得刘辩揣测,主人或许是个飘逸灵秀,有好生之德的世外君子。

事实上,蔡邕的名气很大,他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

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其中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任,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

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一体石经)。

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

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由此联想到,蔡文姬能有这样的父亲,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难怪会成为大才女!

然而,纵使蔡邕声名显赫,此刻在刘辩的搀扶下,却不敢走近家门。

“蔡老,都来到您家门口了,该不会,不欢迎孤吧!?”

刘辩并非有意强人所难,毕竟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事,见见她的女儿,也无伤大雅。

虽然刘辩面对召集杀手的张喜,做出正当的自我防卫,没有任何毛病,可偏偏玄甲军出现,震撼到了蔡邕。

当然,刘辩并非埋怨甘宁与玄甲军。

只是,不明真-相的人,难免会添油加醋,加上那些所谓的大汉肱骨、史官,刚好借此机会参他一本,在刘协面前坏坏的刘辩的名声。

顺便让刘协明白一个道理——睡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毕竟,如今刘辩功高盖主,世人皆知。

另外,随着刘辩进入长安城,此消息必然传遍九州天下。

意图不轨之人,甚至会趁着刘辩后方空虚,对荆州、益州大动干戈。

当然,这里面最不能排除的只有袁术、袁绍两兄弟。

关于何太后的死,虽然刘辩没有点名原因,可“讨贼檄文”已发,几乎是剑指袁绍。

袁绍为了不想使事情败露,必然会选择灭口。

此时刘辩不在荆州、益州,正是最佳时机,还能顺便夺下两州。

虽然以上只是猜想,却不无可能会发生。

……

此刻,浑身仍旧颤抖的蔡邕,听了刘辩的话,只好硬着头皮请刘辩进去。

旋即,不等两人迈步踏上四级石阶,忽然一段起音清明,余音袅袅的琴声,自院内传出。

“蔡老,这琴声……”刘辩疑惑的看向身边的蔡邕。

蔡邕闻言,眼神忽闪,强行挤出一丝笑意,“大王,失礼了,这可能是某个下人无意所奏,一会儿……”

不等蔡邕说完,刘辩反而不由自主的迈步上了石阶,寻着琴声一步、两步、三步的走进院内。

看着刘辩走进去,蔡邕立时露出愁苦之色,叹了口气,追了上去。

不多时,刘辩穿过一处幽深的紫竹林。

只见凉亭中,有一位穿着素色长锦衣的女子在轻抚琴。

衣服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长到腰-际,一根玄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

外披一件浅紫色的敞口披风,芊芊素手抚在一把色泽光润的琴上。

见此,刘辩不由得又上前数步。

第180章 我有清酒杯,月下谁与共(4更)

0180、我有清酒杯,月下谁与共

由于女子过于投入,并没有发现刘辩的靠近。

此刻,刘辩与女子不过一丈距离。

清楚的看见,她手上带着一个乳白色的玉镯子;

一头乌黑秀发,用紫色和白色相间的丝带,绾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流苏髻。

头顶左侧,插有一支桃花色步摇,微微晃动之下,显得格外灵动。

头顶右侧插有一根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开生面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片竹叶。

淡雅柳眉弯弯,更衬出皮肤白-皙细腻,恬淡迷人的丹凤眼,在眼波流转之间光华显尽;

施以桃花色黛,皮肤反倒显得白里透红。

唇上淡淡的抹上浅红色的唇红,整张脸格外显得惹人怜爱。

见女子的模样,刘辩不由得看痴了。

这简直是唐婉与陈圆圆的合体,方能达到如此的出尘脱俗,美艳而不可方物。

就在这时,女子一边弹琴,一边自言自语道:“我有焦尾琴,弦断无人和。”

由于女人-弹奏曲子的过程中,太过于专注,不由得想起俞伯牙、钟子期。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就在女子感叹过后,一道音色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的声音,在女子身侧响起。

忽然,女子闻声望去,芊芊素手也就停止了弹奏。

顷刻间,只见身侧多了一位男子,那男子的样貌虽稚-嫩,可在一身盔甲的衬托下,显得英气勃勃!

而那声音,竟是一片竹叶,放在唇边吹奏出来的。

且不说这少年将军生的英气逼人,所吹奏的曲子,也很是舒服、耐人寻味。

顷刻间,女子竟然不由自主的再次抚琴,顺着男子吹奏的音调,弹奏舒缓而又富有柔情的音律。

另外,由于两音相和,女子时不时的望向男子。

当男子向她投去目光时,刚好四目相对,女子反而面带娇羞的低头抚琴。

刘辩随意摘取竹叶,吹奏一曲前世想不起来名字的民谣,竟不成想,达到“琴瑟和鸣”的效果。

不多时,刘辩停止了吹奏,再次凑到女子近前,仔细端详她的容颜。

只是,随着刘辩停止吹奏,女子带着不解,疑惑地看向刘辩。

“在下刘辩,向小姐见礼。”话音未落,刘辩拱手作揖。

女子听到刘辩的话,立时眉头微暼,“刘辩?莫非,你就是……”

不等女子说完,刘辩反将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噤声,“在下诗意大发,还请小姐继续弹奏。”

听到刘辩自报姓名,女子瞬间便想起他是谁。

只是,诗意大发?

他会作诗?

带着疑惑,女子继续指弹宫商。

听到清亮的音色自琴中流出,刘辩像模像样的双手背在身后,扬起他的45°忧伤——

红尘紫陌

黄泉碧落

前世茫茫因缘错

芳草连天

绵绵脉脉

今生痴更与何人说

流云千丈堪醉卧

是谁月下独酌

起舞弄清影叹华年转眼成蹉跎

浮生谁能一笑过

明灭楼台上灯火

回首但见扬花纷纷泛烟波

我有红酥手,徒夸好颜色

当时弦上相思重按歌遍彻

卿有焦尾琴,弦断无人和

昔人已去高楼谁与歌

幽露如啼眼,烟花不堪剪

当时眼底兰舟悠悠去天边

梦魂无拘束,隔世也缠绵

恍然独坐一帘风月闲

临水照花

首节上一节155/6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