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217节

于是在给事中、御史甚至侍郎们弹劾英国公、小公爷的时候,没几个翰林吱声的。

可结果给事中、御史们挂逼了大半之后,翰林们发现:卧槽!不对啊!咋开始往我们身上折腾了?!

尤其是弘治皇帝自从经筵后,便开始逐步疏远了大部分的翰林。

这是翰林院无法接受的,实际上这也是翰林们挑衅江、许二人的根本原因。

为何这次他们不惜尽起人手、勾结粮商乃至九边,非要把张小公爷置于死地?!

说到底就是张小公爷对弘治皇帝的影响,已经大大的超过了他们。

从宪宗朝开始逐步形成的“非翰林不入阁”体系,逐步的出现了瓦解。

这尼玛关系到了自己以后能不能成内阁大佬啊,即便是成不了内阁大佬也能在其他部混一个高职啊!

玉螭虎这算是彻底要挖咱们的根儿了,那还怂个屁啊!必须刚一波!

“白公!白公!这些犯官罪责何时可判批完毕啊?!”

钱公公如今两只眼珠子绿油油的,看着这些个犯官们就差口水哈喇下来了。

好人啊!都是好人啊!!

知道公公我在夷州开矿难,这立马犯事儿去帮忙!诸位都是好人啊!

可不敢死喽,都得活着啊!钱公公兴旺发达身后入驻忠显祠,可全得靠你们啊!

诸位,别死啊!千万别死啊!!

钱能钱公公现在就差给这些个犯官大佬们作揖了,看看他们家中那家生子健仆。

那可都是干活儿的好苦力啊,那些犯妇、老仆也能跟着耕作田亩啊!

翻了翻卷宗,这些个粮商、翰林、侍郎……等等连带家仆家奴算起,居然有近万人之多。

“钱公,非老夫不想尽快判批。”

白昂苦笑的指着那些个犯官们,叹气道:“刑部就这么些许人手,完全忙不过来啊……”

听得这话钱能就有些着急了,这夷州开矿他还得盯着呢、还有下一季的稻子也要开始播种了。

这些人哪怕是现在给他,紧赶慢赶的回到夷州也得半个月时间呐!

“白公,不若让厂卫亦一并参审罢!复审大理寺来办,咱家帮着协调去!”

老钱能脸色忽青忽白,终究一咬牙道:“帝国的事儿耽搁不起啊,钱粮哪怕多?!只怕少啊!”

白昂听得这话不由得心思一动,但终究有些犹豫:“只怕若是执此行,当被天下仕林诟病矣……”

“白公且稍待,咱家给陛下上个章程说说这事儿。”

钱公公这是为了发达已然是不顾一切了,本就在夷州晒的有些黝黑的脸上满是决绝:“此事必须尽快!”

和刑部大堂里一样痛并快乐着的,还有户部的佀钟佀大器!

老佀最近可谓是意气风发啊,直接那就是抖起来了。

那一声巨响和后来弘治皇帝归来后的满面红光,都无声的说明了铸炮的成功。

老佀心头压着的那块儿巨石,算是搬开了一半。

那些个翰林、粮商们在钱公公眼里是好人,可在独山公眼里又何尝不是啊?!

都是好人啊!大大滴好人啊!!

独山公那都恨不得给他们一人发一个块儿牌牌,上书曰“户部粮库大好人”了。

勋贵们穷追猛打的将这些个粮商们最后的一丁点儿银子都榨干了之后,很默契的没有找户部兑现欠条。

老佀自然也不是吃独食儿的人,大家都是朝堂老鸟得讲究个投桃报李、你来我往嘛!

于是那些个翰林、粮商们在京师的宅邸,则直接被比市价低一层的价钱卖给了勋贵们。

而那些下级的官员们也很开森啊,他们滚蛋了那不是意味着更多的位置都空出来了么?!

咱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谁不想往上爬那么几波啊?!

他们挂逼了好啊,他们不挂逼劳资们哪儿有机会上位啊!

京师的小商贩们此刻也很开森啊,各行会魁首、会馆馆主一水儿全特么进去了。

那些个狗批玩意儿一直都仗着自己在朝堂里有靠山,没少薅他们这些小商贩的羊毛。

现在他们嗝屁着凉了,顿时大家身上的枷锁被打碎了。

潮白河码头坊市上生意更好做,就现在铺子的租金还比京师便宜、又没行会盘剥。

大家自然是无比开森的啊!

于是除了在刑部大牢里面的翰林、粮商们之外,满京师上下大家都很开森!

这京师里大大小小的老少爷们,都夸翰林真好嘢~!粮商真系劲~!

“、六部、大理寺、督察院……都得改改了。”

李东阳在暖房里锤着自己的腰,对着身侧在看奏章的刘健苦笑着道。

“否则……跟不上帝国的步伐了。”

:。:

第三百二十一章 京师纷乱渐休止,邃庵九边惊且慌

“其甚重者非此也……”

谢迁将手上佀钟的奏章苦笑着递给了边上的刘健,叹气道:“此……方为最重者矣!”

刘健有些莫名其妙的拿过这奏章来,才看了几眼直接就坐不住了。

“……窃见洪武初年,天下田土八百四十九万六千顷有奇。本朝去岁纳者,存额四百二十万八千顷有奇……”

“失额四百二十八万八千顷有奇!是宇内额田存者半,失者半也!赋税何从出、国何从足耶?!”

不算不知道,一算都吓尿!

洪武初年即便是封赏一大堆的功臣,这天下田亩还有八百多万顷。

去岁纳粮田亩居然足足减少了半数以上,几位老臣同时惊恐的互相看了看。

他们可知道,整个帝国如今实际上机构是比之明初庞大了数倍、花销是多数倍。

“臣等备查天下额数,若湖广额田二百二十万,今存额二十三万,失额一百九十六万……”

“豫南额田一百四十四万,今存额四十一万,失额一百三万,失额极多者也!……”

“不知何故致此,非拨给于藩府,则欺隐于猾民,或册文之讹误也,不然何故致此也?!”

刘健脸色阴沉的可怕,很显然佀钟是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了。

这些数据不可能是一时间收集起来的,必然是准备了不知道多久的事情。

然而他从未将此章奏往御前,可见其从前有多么的心怀顾及。

“再按天下户丁。洪武初年户一千六百五万有奇,口六千五十四万有奇,时甫脱战争,户口凋残,其寡宜也。”

“弘治四年,承平久矣,户口蕃且息矣,乃户仅九百一十一万,视初年减一百五十四万矣!”

“口则仅五千三百三十八万,视初年减七百一十六万矣!”

“国初户口宜少而多,承平时户口宜多而少,何也?!”

这句“何也”直接将三大学士的脸色“啪啪啪~”的抽的火辣辣的生疼,居然盛世人丁少于战乱后!

这些人去哪儿了?!这些丁口在哪儿?!

“这个独山公啊……”刘健脸色忽青忽白,终究是长叹一声苦笑着道:“交予陛下朱批罢!”

三大学士看着这奏章头疼,弘治皇帝现在也左右为难。

御书房里老钱能呜呜的哭着:“陛下啊!这夷州如今缺人啊!审判若不加快,如何能保钱粮更丰?!”

“老奴不是为己身想,乃为帝国、为陛下、为皇家着想啊!”

如果可以,弘治皇帝当然是愿意让厂卫来处理这些事情的。

可一方面弘治皇帝是真的不想动用到厂卫来处置,让厂卫调查、抓人他觉着已经做的够多的了。

再参与审判的话恐怕厂卫的职权暴涨,这对国朝并非好事。

但现在确实夷州需要人啊!

刑部几经扫荡现在还能留下的,都是没跟大豪商、士绅有太多勾结的。

然而这造成的后果就是人手减少了、工作量剧增了,大家忙不过来啊!

“陛下,不若召三大学士、刑部及张小公爷一见商讨之?!”

若是有其他大臣在的话萧敬绝对是木雕泥塑一般,除非弘治皇帝呼唤、询问否则一言不发。

但现在是钱能在御书房里,他就随意多了。

“张小公爷向来剑走偏锋、颇多奇思妙想,而且每每语中要害、切中时弊。”

萧敬躬身对着弘治皇帝轻声道:“再有三大学士斧正、刑部廷仪公校论当可处之。”

弘治皇帝沉吟了会儿,点了点头:“善!”

“萧伴伴,便知会三大学士、刑部白昂及痴虎儿明日早朝后来见!”

京师风云激荡,实际上九边亦是不得安稳。

关外的鞑靼倒是没有杀来,达延汗虽然是指定了继承人。

但位置就那么一个,你想坐来我亦想坐啊!

于是在他身后一场关于汗王位置的厮杀自然是不可避免,现在只是他们互相聚集兵马还未开打罢了。

关外之敌虽然轻松了,但关内之敌却比关外的更可怕!

杨一清紧赶慢赶的抵达九边后,一身风尘还为清理王守仁就找上门来了。

扯着他直接换上一身粗布衣裳出了城左右转上几圈,便钻到了某个村子里的一间农舍。

“威宁伯!!您……您……”

任谁看到一个据说死了都好些年,朝堂都下了嘉奖安葬的老家伙活蹦乱跳的在自己面前蹦达。

估计的都得是杨一清这副模样,然而王越现在没心思跟他打什么招呼。

一招手好基友汪直就把一摞摞收集到了情况“吧唧~”一下,甩到了杨一清面前。

“陛下命老夫来此稳住九边局势,同时命汪公彻查之!”

却见王越指着那些个卷宗,对着杨一清道:“九边你为主官,我等可查!处置得你做。”

老王自然是有资格在小杨面前摆摆谱儿的,好歹老王可是老前辈了。

景泰二年的进士、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宪宗朝人家就是三边总制了。

而且那功绩、那战绩,哪个拿出来小杨都得点头哈腰的膜拜一番。

小杨是粤北人,小时候那也是神童来着。

首节上一节217/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