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127节

“只要这次他们帮了我们,届时我们未必就不能引荐一番!”

几人听得顿时有些心动了,若是如此安排倒也未必是不成的。

这事儿主要是得有人帮忙一起唱和,否则的话只是自己等人是唱不起独角戏的。

这些是很多诗社、读书社兴起的原因,最初他们或许是真的为了做诗、读书。

但最终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展成为一个小团体,然后形成南京国子监那样周一帆那样的冲击力。

大明中后期士子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奇特的,士子想要依附于官员飞黄腾达。

同时他们又有些看不起某些官员的所行所为,既是怨怼又是羡慕。

官员可以扒掉某个士子的功名让他一文不名,而同时作为制衡的士子又能用清议收拾掉一些官员。

这像极了大明朝六科对于六部的制衡方式,下无以为凭但可克上。

张小公爷自己并不知道又有人要赶着作死来折腾他,若是知道了……他还是无所谓的。

顶多是去国子监把他们都捏死。

弘治皇帝又把张小公爷找去了,今天的早朝散的很早。

或者说最近的早朝都散的很早,在大批言官被扫荡了之后大家忽然发现朝堂效率居然提高了。

以往各部官员们提议一个事情就必然要有言官蹦达出来质疑一下,杠精还是撕逼得看最后发展。

但总之肯定会有言官蹦达出来恶心你一下,犹如癞蛤蟆在你跟前你还不能拍死他一般。

除了六部官员上奏的事情他们需要杠一下外,还会蹦达出来喷一下皇帝、勋贵、外戚……等等。

挂逼了一大票喷子杠精们,剩下的不是琢磨捞那些大海商就是琢磨怎么扳倒玉螭虎。

于是一时间朝堂上大家居然非常和气,六部处理日常事务无比顺畅。

“这次牵涉的……实在太大了!痴虎儿,你看……”

弘治皇帝揉着自己的眉心,悠悠的叹气道。

在台阶下的是忧心忡忡的刘李谢三大学士、户部佀钟、刑部白昂,还有悠哉悠哉的张小公爷。

原本东厂萧敬、锦衣卫牟斌他们查三省海商勾结倭寇事件,再交予刑部。

最初的设想只是抓出一些个言官,顶多一两个侍郎。

然而现在是朝堂上近乎七成的言官都陷落进去了,同时六部有五个侍郎也牵涉其中。

弘治皇帝在惊怒、惶恐之余,更多的是犹豫并生出一丝丝的绝望,这朝堂上居然陷进去这么多人。

一个二个平日里的正人君子,若非是查实了他们跟那些海商的牵连。

弘治皇帝甚至都无法相信,这些嘴上满口仁义道德的朝堂大员们居然私下里如此贪得无厌。

随即弘治皇帝又不由得想到了明太祖,以《大明律》、《大诰》和《醒贪简要录》三大律令意图遏制。

然而,结果却实实在在的打了他的脸。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案,当时整个国朝上下大小数万官员几乎全数涉案!

以至于愤怒的朱元璋在查实后每部除尚书与侍郎外,涉案官员,一律处死!

经此一案各部尚书、侍郎,已然为光杆司令。

然而刹住这股风气了吗?!答案是:没有。

洪武十九年,大明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宦,大部分未及任满,便涉案被诛。

同年批发榜任命的官宦,三百六十四人。

一年后除六人犯案被诛外,其余全部流徒。

这等于当年一榜出身的文官,全军尽墨、无一不贪!

一念至此弘治皇帝不由得有些绝望,连太祖爷杀的血流成河都搞不定的事情……

自己何德何能,可以将其根绝啊!

“还未病入膏肓,自然有得救。”若是张仑大概猜到了弘治皇帝的想法,不由得撇了撇嘴。

太祖爷反腐力度是够大了,但他的反腐不是没有弊端的。

首先就是他没有制定一个全面的机制,仅仅是依靠个人意志去执行这种政策。

这导致的是他身后允炆帝治下直接人亡政息,仅是压制了几十年白忙活了。

其次一点就是太祖爷实在太小气了,一个正七品县令一个月的薪俸仅七石五斗,约五两银子。

可他还得负担签押、司仓、管监、管号……一大批人的薪水,还得养家糊口。

你这不是逼着他全家喝西北风,然后再帮你卖命么!

更惨的是连退休金都木有啊,致仕等于要吃屎!这几个人能扛得住啊?!

用圣人的框架去要求所有人,这不是要了亲命么!

“陛下,出事儿了!”还未及等张小公爷再开口,一个小太监绕过大殿来到萧敬身边耳语了几句。

萧敬脸色猛然一变,躬身对着皇帝道:“国子监不知何人,竟是在门前张贴檄文攻讦小公爷!”

“更有国子监贡生百余人一同喧闹,称之要往礼部要求彻查除奸!”

第一百八十九章 国子监前看文章,贡生行径实无状

三大学士、两位尚书直接倒吸一口凉气,都是经久宦海的人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此事有人煽动?!

恐怕这与前些日子造麒麟儿谣的那些人是同一伙罢?!

但不得不说这一手极为恶毒啊,国子监的贡生要怎么处置?!

百余人呢,使东厂、锦衣卫去抓捕?!这不是坐实了麒麟儿的谣言么?!

可放着不管任由他们喧闹,然后到礼部请愿这恐怕又得闹出事端来啊……

“呵呵呵……”张小公爷一脸冷笑,那漂亮的丹凤桃花中淌露着丝丝冷光。

却见他躬身长揖一拜,对着弘治皇帝便道:“些许小事尔,还请陛下许螭虎亲自处理罢!”

“痴虎儿你且去,不必有任何挂碍!”

弘治皇帝突然满心怒气,怎么一个为国朝尽心尽力的孩子,你们都要为难、都要攻讦!

一群群尸位素餐也就罢了、勾结海商倭寇中饱私囊也就罢了,还勾连朋党攻讦国朝忠良!

痴虎儿才多大啊,他才十四岁啊!不当人子!

你们这群孽畜,真真是不当人子!

“朕随后便到,此事朕与你撑腰!朕倒是要看看,这国朝到底还有没有清明了!!”

三大学士、两位尚书听得此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弘治皇帝显然这是怒极了。

这话那也是极重的,意思可就很明白了:痴虎儿若是遭损,就是这国朝没有清明了!

若是帝王一怒,且认为这国朝没有清明会发生什么?!

瞬间三大学士、两位尚书的脑海里闪过了一系列的词汇:血流漂杵、伏尸百万、人头滚滚……

“陛下不必着急,一会儿到场便看虎儿给您演一出好戏罢!”

张小公爷倒是笑嘻嘻的安抚着几乎要bàozhà的弘治皇帝:“些许小事尔,气伤陛下可不值当啊!”

看着张小公爷成竹在胸,弘治皇帝的怒气也消散了些。

但还是一摆手道:“痴虎儿且去,莫担忧!一会儿朕便亲临之为你撑腰!”

对着弘治皇帝和三大学士等人行了一礼,张小公爷哈哈一笑便躬身拜去。

上回小爷就想着趁势直接马踏南京国子监了,方信之、曹鸣岐他们几个赶紧拉住。

好家伙,我的亲亲小祖宗啊!您这是要干甚啊!

那南京礼部尚书、掌国子监的徐琼徐东谷,可是位老好人啊!

您不能这么去折腾人家这把老骨头啊,再说他也确实管不住南京的事儿啊……

张小公爷那才愤愤作罢,但心里总归是不爽利的。

没成想这回居然京师国子监这群狗犊子撞上门来了,这可直接让小公爷喜出望外啊!

卧槽尼玛,劳资可还琢磨找啥借口踩你们一脸儿花呢。

你们这就把脸儿给咱送上来了?!好,好滴狠!

出得宫门来便眼见那三十五姬武将肃立宫门外的茶棚,张小公爷直接一跨马扬起了马鞭。

“小周开路,今儿咱们马踏国子监!”

“喏!!”小周管家无比激动,三两下滚上了战马便呼喝着在前头开路。

几十号老亲兵呼啦啦的跟着顺着大路边打马而过,妙安已经感受到了张小公爷身上不同寻常的味道。

按着御赐绣春刀的她一脸煞气,三十余姬武将亦是眉目含煞!

开玩笑呢,她们虽说在扶桑也是大名家子女。

可日常用度那顶多也就是比普通平民好点儿,她们还算是有些许理想的。

会去练刀、骑马,读些许诗文懂汉字。

然而跟随上了小公爷那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扶桑她们可是人人敬仰的宫御前鬼武姬啊!

连铠甲、火绳勾qiāng带佩刀,那可全都是专门订制的没一件大陆通货。

莫说是平民即便是一般武士,见了她们也得让道。

大名见了她们也得先带打招呼的,甚至那些探题大人见她们在也需给个笑脸。

到了大明后那用度、身份更是不得了了,张小公爷是谁啊?!

这国朝历代第一勋贵世家啊,再有狗腿王小周管家不惜工本的用度供应。

这些个姬武将小姐姐的生活质量,简直“蹭蹭蹭~”火箭一样的上扬。

啥珍馐美馔、绫罗绸缎、金银珠玉……那都是配发的,每月还领胭脂水粉、俸银五十两。

住的虽然名为“草庐”,可你这以为这是草庐就傻了。

每人一间独立精舍,连书架带书桌有衣柜……甚至还有单独的浴室和茅房!

来到京师后一旬有一日假期,专人带领逛逛京师采买。

想看书那殿下弟子徐衡父家藏万卷如今尽数被翻印送至京师了,想学文两位解元、三个进士可以给你讲学。

想在武艺上更进一步,那被聘为大内侍卫总教习的陈州同师傅可就在家里呢!

还有王越老先生、妙安姑娘和足利公主殿下。

这一切待遇系于一身,那还有啥好说的?!

谁对她们殿下不敬那必须得直接砍死当场,小姐姐们没一个会手软的。

京师的百姓已经熟悉了她们身上的这套哥特式赤红色甲胄,只要看到就知道是她们。

首节上一节127/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