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中唐 第713节

“檀州那边的俘虏已经送去洛阳了。”

不少官员还在发呆,新当上奉议郎的王叔文解释:

“定是洛阳郡王联系到蔡大人,让他与朱泚定在洛阳那边交换人质。洛阳郡王一直在关心长安的人质,定是想将其负责到底。”

王叔文非常感激何浩然,他原本被朝廷除名,带着何浩然的写来拜见李适。何浩然推荐的人,李适没舍得将对方踢去外面历验,从正七品县令升到从六品的奉议郎。他因是科考的榜眼,就连杨炎也没说半句多话。

蔡襄认识王叔文,颇为赞许说:

“王大人猜得不错,洛阳郡王派的人在长安联系到我,将交换地点定在潼关。”

卢杞难得感谢何浩然:“洛阳郡王恩义,他定在潼关,莫非又想来一次双头岭之战?”

大家见蔡襄也答不出来,一时没人敢乱猜。杨炎问蔡襄:

“蔡大人,定在潼关对朱泚有利。我还有些不太明白,我们定的那些名单,按道理来说对他们并没好处。特别是换李怀光一家人,朱泚怎么会答应换?莫非他们在潼关有什么奸计?”

杨炎的问话关系到不少官员家人的安危,大家都没接话,盯得蔡襄脸色变白也没回话。一个中年文官想到不好的事,急声问:

“蔡大人你倒是回话啊!是不是那些名单有什么变动?”

蔡襄不敢面对这些官员,转身对没有亲人当人质的李适说:

“皇上,杨相说得不错,那些名单对朱泚不利,他不可能完全答应。臣以为反贼对李怀光有企图,连用他亲弟弟一家也不换,只答应用襄王一家来换。这是这次换人质的名单,请皇上过目。”

李适有些失望,他很想换回李怀光一家人。但也有失败的准备,知道朱泚对李怀光有企图,对方很难答应。能将襄王一家换回,他再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当着这么多人说出。

大家眼巴巴看着一个太监将名单呈给李适,看不到名单上的内容,只能看李适的脸色。发现李适的脸色很不好,卢杞的脸色也变了:

“皇上看完没有?换的都有些什么人。”

“众爱卿看吧!”李适没有说好坏。他除了关心李怀光一家,另外换谁都没意见,正如蔡襄所想,反正他没亲人在反贼手中。

卢杞接过名单,旁边围了七个大臣。除二个大臣一脸欣喜,包括卢杞在内的六个大臣指着蔡襄:

“这就是你完成的任务,我的家人为何不在其中?”

“皇上,我要弹劾蔡襄。他以权谋私,将他的家人登上换人之列,将我们的家人剔除。”

原本和谐的朝堂再次被点炸,这世上难找出不自私之人。在卫州理名单之前,大家就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最后大多数高官战胜级别低的官员,他们也不管公不公平,将自己的家人登上去,让人到今天还在骂。

名单中的大臣家属很少,现在朝廷缺少人才,没在意蔡襄以前的过错,已经是正三品大员。他可能是怕大家一眼看到,将他家人的名单抄在中间。对于这些与文字打了辈子交道的大臣来说,他将家人的名单写在任何地方也难以藏身。

名单很快被武将抢去,文武官员中,有小半在指着鼻子大骂蔡襄,一半的家人没在长安,还有小半的家人得到释放。这一部分得到释放的人虽感谢蔡襄,却不敢出声相助。骂了半天声音小了些,一个事不关己的中年官员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大家也别怪蔡大人了,我们理的名单对朱泚不利,想来这份名单应该是朱泚那方理的,蔡大人是不是?”

蔡襄被骂得没敢还嘴,朱泚可能怕他不答应,将他的家人登在上面。能换回自己家人,就算被这些人打一顿他也愿意。朝摸着额头的李适跪下:

“皇上,此名单绝非臣所理的。要是臣有这个权力,绝对愿意将所有我大唐被囚禁的人都理在上面。臣在长安与反贼几番周旋,说破嘴对方也不答应我们理的。给这份名单时臣不敢作主,在回客栈的路上,碰到洛阳郡王派去的人,才答应朱泚名单的要求。”

大家不好将矛头指向何浩然,能换回这么多人,还是人家千里迢迢去幽州抓的人质。最不怕得罪何浩然的杨炎质问蔡襄:

“洛阳郡王是什么意思,他怎么给你说的?”

蔡襄看了眼大殿上的众官员,想了想还是没敢保密:

“洛阳郡王说,无论换谁都是我大唐的人。只要是我大唐的人,他以后都会救出来,不过是早迟而已。他说目前在朱泚手中的有一千多人,我们换的这些,基本上得一半。先将一部分人换出来,剩下的八百多人相救时会轻松很多。”

杨炎还准备问何浩然用什么办法救,李适将他打住:

“朕相信浩然一定能救出剩下的人,大家为此事争吵,要是传出去非闹出笑话不可。朕觉得这次换回的人很公平,多数是那些在长安的官员。大家好好想想,那些官员到现在都没投靠反贼,难道我们不该先将他们救出来?”

总算让大家闭嘴了,这些人大半不是因李适的话而大受感触。李适说得很对,这次换回的人多数是不投降朱泚的官员和家人。那些官员在朱泚手中很麻烦,杀之怕人说,不杀白养也无用。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忠臣,谁敢说不该先将他们救出来,那官途也就到头了。

蔡襄见大家都只在心里骂他,一身轻松,对李适说:

“皇上,如今李怀光的家人没被救出来,还得小心那边才是。”

“不是朕不救,朕连那些皇叔都不换,只换他的家人。他若有良心,要怪就怪朱泚。”

李适实在没办法了,他嘴上说得利害,要将李怀光当成反贼之类的。目前一个多余的兵没有,他想讨伐也不可能。本想用朱辉换回李怀光的家人,可惜朱泚不是傻瓜。

“传朕旨意,封李怀光为朔国公。既然他暂时不想离开朔方,就让他呆在那里,替朝廷守好国门。让他不要有什么想法,他的家人,我们一定会救出来的。”

没办法的李适只得用上怀柔政策,可惜此时的李怀光,已经有些身不由己了。

第六百二十三章 半句遗言

第六百二十三章半句遗言

满城的秋风,吹落一地黄叶,却吹不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座城中,能看到身穿各种服饰的人,看起来倒是非常热闹,就是有些乱。大街上随时可见穿行的人,有些地方,甚至还能看见在大街两边摆卖东西的人,让过往的车马都得小心翼翼。

这里是灵州城,因为好多年没有发生战乱,成了许多人理想的生活之地。李怀光也难得这些人,因为战乱,朝廷拨的银子不够,在朔方又没什么大点的厂。他不但养活了六万多士兵,还解决了朔方百姓的温饱。虽有战乱,这里的百姓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

这很不容易,朔方地盘虽大,因为是重要的军事边地,战乱频频,人不多城也少。只有一关两府四县。不说百姓,能在缺衣少食的高寒地区养六万多兵,非一般人能做到。

可惜李怀光对何浩然搞的那些很排斥,比如交通管制之类的,其它不少地方都在搞,只有朔方一座城都没有。人并不是太多,看起来很是混乱。

在城西一条有士兵疏导的大街,过往的行人被挡在外面,静止有人从这条街上通行。一些围观的人堵在两头,不时朝里面指指点点,一个好奇的中年男子问:

“里面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让人通行?”

“听说大帅和许多官员去了军师府,怕是与军师府有关。”

这里的人对李怀光颇为爱戴,都称呼他为大帅,称茹山为军师。正如这个老者所言,在这条街靠中的位置,有一扇铜铸造的狮头大红门,此时红门大开,左右排成两排的士兵,从大街上一直站到里面。

在里面的人更多,许多男女在四处奔走忙碌。从一间长方形的低瓦房中,一个双眼红肿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个手拿香烛纸钱的下人走出来,朝内院匆匆走去。

在这座豪宅的后院,一大群文武官员围在一幢三层大楼前。谁也没有说话,抬头看向紧闭窗户的三楼,一些人的脸上尽显伤忧之色。

在三楼中的李怀光比这些人更悲伤,他坐在床前,双手握住一只枯瘦苍老的手,看着趟在病床上、白发瘦脸的茹山。此时就算是有敌军前来攻城,他也不会离去。

茹山不但是李怀光的军师,还是他的堂叔。李怀光本姓茹,因战功被赐姓李。李怀光并不算是个聪明人,这么多年要是没有茹山的帮助,就没有他的今天。

在床前有几十个哭哭啼啼的男女,这些人中除了几个外人,全是茹山的亲人。茹山已经痴呆了一个多月,到现在也未能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首节上一节713/9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