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70节

  这些年的南征北战,大汉帝国内地移民出去的光棍就有了一两千万,而且那大多数都是二十到四十之间的青壮劳动力。

  这就造成另外一个结果——大汉帝国内地的男女比例也跟着失调起来。

  想要实行一夫一妻制,至少也得等到男女比例平衡之后,才能够进行这样的制度。

  未来到底要不要推行下去,现在的方浩还犹豫的很。

  因为他自己后宫就有几千个女人,虽然那几千个女人,大多数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使用不过来,放在那里看着养眼也是可以的。

  虽然那很自私,但是谁又不是自私的呢?

  又不是他自己制定出来的制度,他只是没有更改而已,不会引来一片骂声。

  方浩当上皇帝之后,已经取消了太监,下令以后都不准制造以及生产太监出来。

  已经太监了的那些,也没有让他们继续留在宫中,而是给他们安排了别的活,全部都从宫中清理了出去。

  对于太监,方浩确实有着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感。

  不过他也提防别人给他戴帽子,所以他的后宫之中全部都是女人。

  关于那些女人,跟他没有什么暧昧关系的,最多到了三十岁之后就会放出宫来,一般情况下二十五岁就会放出来,可以自行婚配。

  选秀这种东西,每年也都有,每个市每年都会送上一到两名年满十六岁的少女入宫,方浩没有强行征召,但是他也没有拒绝。

第一四四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现在在方浩的后宫之中,各族的妹子也有不少,质量都非常的可观。

  这个世界有没有形成民族融合,他还不是那么的有底气,但是至少在他的后宫之中,已经完全达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度。

  只不过这些年来他确实也太忙了,后宫生活没有很多老百姓想象中的那么糜烂。

  享受当然也是享受,放纵也有放纵,不过那并不是他生活的主流。

  比起那些来,怎样让这个世界拥有更多的人口,让更多的人口成为他的死忠属从,通过功德续命让他长生不死,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没有功德续命,他肯定不会那么忙,完全可以慢慢的来征服这个世界,更多的时间用在享受之上。

  现在嘛,他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要在自己大限来临之前培养出足够的死忠属从,然后一直续命续下去,当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享受。

  他对自己军队下达的命令,是在战争过程中消灭一切的抵抗力量,要给后面迁移的人群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发展的环境。

  要是放在以前,朝廷的哪支军队敢那样做,早就被一些读书人给喷得不成模样了——因为那样不仁,违背了上天的好生之德。

  可是现在方浩牢牢的控制着军队,在民间又有着巨大的威望,那些旧式的读书人对这个社会起到的作用已经可有可无,他们再去喷方浩,那无疑就是去找死。

  这几年频繁的发动战争,但是并没有劳民伤财,也没有造成士兵的大量死亡。

  反而因为战争,让大汉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也拉来了数不尽的战利品。

  战争给这个庞大帝国带来的是财富,而不是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反对方浩像异域发动战争,谁就是站在整个帝国的对立面上。

  那些异族的男人,到底有多少死在战争之下,又有多少被拉去做了矿工和修路的工人,谁也不清楚,反正也没有人去统计。

  在大汉帝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心中,方浩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圣君,带给了他们幸福的生活。

  但是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方浩这个名字大概和恶魔差不多,毁灭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永初八年,全国境内一共投入使用的机场达到了十多座,从大汉帝国内地进入到南亚十省,也变得方便了很多。

  南亚的西进大业也开始了。

  这几年疯狂的修路,已经修出了一条直通到另一片大陆的道路。

  在永初八年秋天,南亚军区也调拔出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踏上西进之路。

  与此同时,南亚十省那边也在开工修建一个大港口,同时也在建设一个大船坞,进行大海轮的生产建造,特别是油轮的生产建造。

  南亚十省西进,那就是方浩向往了很久的一片地方,那里有着这个世界上储量最大而且质量最好、开采难度还最小的油田。

  南亚那边已经在开工建设一个大的化工厂,产能非常的惊人。

  建成之后,至少在几年的时间里,大汉帝国不会有能源匮乏的危机,可以敞开来制造汽车以及农用机车,让这个世界的机械化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至于几年之后——几年之后就会拥有更多更大的化工厂,那就更加不用发愁了。

  占领的土地越多,资源就更齐全,工业发展也才能够更加的快速。

  仅仅靠着一个地方的资源,没有办法让这个世界快速的发展下去。

  而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了。

  因为他们的课本上,就有着这个世界的全图。

  那地图是由方浩来绘制的。

  虽然课本上面的地图,只是一个大概,不过也能够让那些小学生明白他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他们就在一个星球上面,四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海洋。

  这个世界很大,但是也没有大到毫无边际,现在大汉帝国的面积,在所有的陆地面积中,还只属于比较小的一部分,还有大片的面积等待着大汉帝国士兵的征服。

  地图上面没有国家的标识,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世界上只允许有一个大汉帝国,其余的疆域以后都要被收归为大汉帝国所有,不能够允许有别的国家的存在。

  所以地图上面只标明了大汉帝国的各个省,以及山川河流还有矿产资源。

  每年的地理书都会有修改,因为每一年,大汉帝国的省份都会增多。

  教科书上面的地图并不是很详细,但是,各大军区以及各大矿产公司得到的地图却非常的详细,详细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谷都绘制了出来。

  绘制这样一幅全世界的地图,还是方浩在系统商城里面购买了一台功能强大的电脑,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才将这个世界的地图给绘制出来。

  在电脑上面绘制出来之后,又一张一张的打印出来,拼凑成一幅总面积达到几百平方米的大地图。

  这样的地图,一共才印刷了百来套,都有那些军队以及重要的矿产资源公司才拥有整幅的地图。

  要用的时候,也不会全部的拼凑出来,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可以挂上那么大的地图,只能够拼凑他们需要了解的那一部分。

  除了在大汉帝国内地几个军区的军队没有向外扩张的任务,另外几个军区都有着向外扩张的任务,也都在全力的训练着新的士兵。

  扶桑军区那边,成立了一支北洋舰队,他们的目标是东北方向大洋彼岸的一座大陆。

  那是一座很大的大陆。

  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着更多的耕地,更多的物产,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只不过要去那边,环境更加恶劣。

  最近的距离是从扶桑那边的港口东去,但是需要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很多风险。

  绕一点则是沿着海岸线北上,到达极寒之地,绕一个很大的圈子,从那边的一个海峡渡海去那一座大陆。

  那样渡海的风险就小了很多。

  但是,那极寒之地,对船只的要求也更高。

  正是因为困难很大,所以北洋舰队一直都没有动静,只能够等待合适的时候再去征服那座大陆。

第一四五章 消费时代

  永初八年夏天,第一台冰箱下线。

  当年夏天,冰箱就销售了八万多台。

  一台冰箱的价格需要八百元,也就是以前的八百贯,但是一个夏天就销售出八万多台,说明这个世界的有钱人多了很多。

  同时,也说明这个世界通电的地方更多了。

  对于那些卖了地的大地主们,买上几台冰箱花不了几个钱。

  而对于那些卖了地,然后将钱投入到工业生产中的大资本家们,买上几台冰箱更加算不得什么。

  就算是一些大学教师,以及中学教师,以他们比较高的薪水,咬咬牙买上一台冰箱,也算不得伤筋动骨的事情。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这样的奢侈品,他们只能够羡慕的看着有钱人买上这种东西,夏天能够制造出冰来。

  这也让一些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幸福的老百姓产生了努力劳动的动力——挣够八百块钱,就可以买一台冰箱,夏天都可以喝到冰凉的糖水,那该多么的幸福。

  而到了永初九年的夏天,这个世界上生产出来的第一台空调也上市了。

  暂时生产出来的空调只能够让气温变低,不能够让气温升高,也没有遥控这个玩意的存在,全部都是手动开关操作。

  但是能够让气温变低,已经让很多不堪酷暑的人解脱了出来,在有钱阶层中,又是一阵购买狂潮。

  空调上市的第一个月就将他们这段时间的研发经费以及建厂的经费全部都收回了。

  这种奢侈品,出厂之后,直接加价几十倍销售出去。

  从有钱人口袋里面拿钱出来,方浩一点都不会觉得于心不忍。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电器才称得上是电器,以前的电器也就是电灯和电风扇,哪怕是京城,除了工业所需用电,民间用电微乎其微,功率不大的发电站,都用不着开动全部的机组来发电,使得一些街道不得不大规模的安装路灯,将多余的电力给消耗掉。

  有了这些大功率的消耗品,才不会有那么多发出来的电给浪费掉。

  通路,通电,通航,那是现在大汉帝国基础建设最注重的三大项目。

  这三大项目占据财政支出的多半。

  但是这样的支出也是起到了很大效果的,让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快。

  没有这三通,又没有办法快速地发展工业。

  首先,制造产业的材料运不过来,其次,制造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

  大汉日报上不止一次的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搞不好,发家致富跟自己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不只是工业产品需要便捷的交通,就是农业产品也一样的,需要便捷的交通,这样很多土特产才能够运出去,卖上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好处。

  农民虽然很拥护方浩的政策,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农民日子过得还是挺苦的。

  和以前比当然没得说,温饱问题都能够解决,一年能够吃上肉的日子也多了起来,不至于说哪一家会因为没有饭吃给饿死。

  但是,整个社会都在快速的提升中,那些农民和工人的待遇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毕竟现在粮食多了,哪怕粮食的价格没有下降,但是因为货币的增加,粮食实际上是变得更加的不值钱了,一年辛辛苦苦的种地,卖掉粮食,换不来多少的收入。

  以前没有几家舍得用粮食来喂鸡喂猪,现在也颇有一些进行这种尝试的农民。

  反正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了,老百姓对肉类的消费又提高了,粮食价格没有上涨,肉类的价格在上涨,发展养殖业也变得有利可图。

  一些大大小小养殖场的建成,也让这个国家肉食的供应更加的充足。

  不过能够发家致富的农民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一家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挣到的钱,不如一个修路工人一年挣到的钱。

  现在的工人也不只是修路的工人,有一些工厂都会招聘工人,但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培训。

  实际上现在各个工厂都有很大的用工需求,主要是没有那么多技术工人。

  一些针对成年人的技术学校也应运而生。

首节上一节370/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