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365节

第一三五章 七大军区

  永初六年年底,大汉帝国在前线作战的军队没有任何悬念的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将那一大片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都变成了自己的领土。

  这样一来,大汉帝国又多了几个出海口了。

  那一片区域被划分成了三个省,和安南省算在一起,并称为安南四省,同属于一个军区。

  现在的大汉帝国,已经有了有个七个军区。

  一个是在西北方的戎州军区。

  一个是在汉江省和扶桑省的扶桑军区。

  一个是在京城附近的京城军区。

  一个是在西南方向的西南军区。

  一个是在东南方向的东南军区。

  一个是在安南四省的安南军区。

  一个是在南亚十省的南亚军区。

  这七个军区,加上新入伍的士兵,一共有一百二十万士兵。

  随便拿出一个军区来,就可以横扫全世界。

  只不过,要靠这些士兵来驻守全世界,还是有着很大的困难。

  这个世界太大了,驻守于世界各地,人手还是不够。

  方浩已经做出了决定,以后每年秋天都要征一次兵,征兵数量要在三十万左右。

  在这七个军区之外,方浩还在筹备着一只强大的海军。

  现在已经造出来了二十几艘型号不一的军舰,甚至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远洋作战能力。

  更大的军舰也在生产研制之中。

  他已经在军中挑选一些能够长时间在船上度过的士兵进入到海军队伍中。

  还有海军陆战队也在进行着训练。

  下一个目标是安南四省南方大洋之中的一些岛国。

  那些国家国土面积也很大,有着丰富的矿物储量。

  比如说金、银、铜、铁,还有各种稀有金属。

  最重要的是,那边也有着一些储量在亿吨级的油田。

  那一片属于深海,但是离大汉帝国的版图并不是很远,有些甚至还比较接近,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目标。

  另外在南亚十省,西出越过一片崇山峻岭,就是另外一片大陆,那里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最好的油田。

  这也是方浩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规划的目标,五年之内,必须要将那一片地方纳入到自己的国土。

  那些油田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够让这个世界早一点的实现现代化。

  没有石油化工行业,这个世界想要实行现代化,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南亚十省的修路进行得如火如荼,那个速度是大汉帝国内地没有办法比拟的,因为那边参与到修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内地再怎么都不可能调动那么多人去修路。

  他们的修路要做到在陆地上打通到另外那一片大陆的通道,然后从那边出兵,彻底的占领那一大片的陆地。

  亚军区的那些士兵也在紧张的训练之中,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新兵,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够上战场。

  要不然拿着枪打死了自己的队友,那问题就大了。

  现在士兵的储备还是不够,因为交通的问题,后勤的补给难度也大,所以进军的步伐也只能够一步一步的来。

  新占领了那么多的地方,特别是获得了那么多的金矿银矿以及铜矿,对这些矿产的开采力度非常的大。

  现在的开采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效率很高,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浪费。

  大量的金银铜通过水路或者陆路运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地库都有一些装不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提出了金本位的货币政策,以黄金作为货币的主体,白银为辅,铜钱会在十年的时间内退出货币市场,走向它应该走的路——成为工业产品的材料。

  而在这种货币政策制定之后,朝廷就不会再铸造铜币。

  废掉一种货币,本来是一件能够引起经济崩溃的事情。

  可是这一次废掉货币的理由是因为铜太多了,多的国库都储存不下,而不是因为铜不够。

  这是朝廷财力雄厚的表现,所以不会引起货币的大动荡。

  而且还有一个十年的缓冲期,不是一步就退出货币市场。

  哪怕是退出货币市场之后,老百姓也可以拿着铜钱去银行兑换成金银。

  现在朝廷的银行已经不只是一家中央银行,每一个省都有了中央银行下属的分行,下一步会将在银行推广到每个市。

  不过现在朝廷还没有发行纸币的打算,只是发行了大小不一面额不等的金币和银币。

  不过面额也和它的重量以及实际价格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说银行说是什么样的面额就是什么样的面额。

  有了这样的金币和银币,大家拿来交易就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价格,不用每一次交易还要用秤来称。

  那些在民间流通的金锭银锭都停止继续流通,他们可以交给银行回收,兑换重量相等的金币和银币。

  私铸货币是违法行为,一旦抓到,那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在这一个五年内,方浩并没有发行纸币的打算,他觉得国家的信用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

  当然国家还没有发行纸币,但是民间已经有了那样的呼声。

  随着交通的日渐发达,以及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技术提升,还有老百姓的识字率提高,现在民间已经有了一些报刊杂志的出现。

  其中有一些民间的报纸和杂志,实际上背后就是陈朗所控制的某个神秘部门掌握的,利用民间的身份来替朝廷宣传,讲一些跟现在主流并不是那么相符合的观念。

  其中就有几份报纸和杂志,深入的报道了关外使用纸币进行交易的事情,提到了用纸币交易的便捷性,比带着大量沉重的金币银币要方便得多,鼓吹在全境都应该这样做。

  他们认为只要有国家信用来背书,发行纸制货币完全不成问题。

  ——只要中央银行能够保证,随时都可以拿着纸质的货币来兑换金银就可以了。

  在那几份报纸杂志的带领之下,民间关于中央银行发行纸质货币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方浩也多次的声明,发行纸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经过审慎的考虑才能够进行。

第一三六章 世界大势

  永初六年下半年,尤登阁在老家办的育才学校进行了一次升级。

  在这之前这一所学校只有小学部,可是现在已经建立了中学部。

  这本来就在他的规划之中,朝廷拔给他的土地面积也足够,这些年他也到处聘请一些优秀的中学教师过来,师资力量也不成问题。

  等那些小学的课程都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到中学读书。

  虽然只是私人学校,但是为了鼓励私人办学,方浩也给予的那些私人办学的人一定的用地优惠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虽然是私人办学出来的学生,也一样的可以参加全国进行的高考。

  现在私人办的学校也有十几座,条件都还不错。

  尤登阁的育才学校和王钟的圣德书院,这是这私人办学中的佼佼者。

  他们的学校占地面积都很大,规模也很高,而且收的那些学生大多数都是高官子弟。

  只不过这两家的办学路线完全的不同。

  育才学校就是完全模仿的关外那边的学校,用的也是新式的教材,聘请的也是关外来的老师,重点关注的还是理工科的发展。

  而圣德书院,基本上还是老套的,除了加入现代数学的内容之外,和以前的教育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圣人之言,微言大义,诗词曲赋,八股文章。

  两家虽然明着里不说,但是暗地里都有着较劲的想法。

  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是朝廷里的最大两股势力,可是,毕竟也是宿敌,还是想着分出一个高低来。

  这些学生培养的成不成功,关系到以后他们各自家族的命运。

  所以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来培养那些学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登阁这一边的信心越来越足,王钟这边,颇有一些家长失去了信心。

  以前那些人对于圣人之言还是相当的相信,觉得再过上千万年依旧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可是,现在他们没有那么强大的信心了。

  因为这几年的时间里,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快到了他们难以适应的地步。

  通电的城市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方便,甚至还出现了广播这种鬼东西,每天早上七点和中午十二点以及晚上六点,就准时的开播,播放伟大皇帝方浩的讲话,播放全国各地的新闻,播放这个社会在伟大皇帝方浩的带领下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

  有时候还会有省里面官员的讲话,以及朝廷大员的实时讲话,将朝廷的声音带到更多的人耳中。

  虽然只是各个省城才有这样的东西,可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

  而且根据这个推广的速度,本来不用过上多少年就能够推广到全国所有的地方。

  还有电话,更加的恐怖。

  虽然还没有推广到各省市,根据大汉日报所报道的,已经在关外生产研制成功,实现了千里之外的实时通话,就和两个人对话一样。

  这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一个恐怖。

  只要脑子清晰的,就能够看出这些东西,在以后产生的巨大作用,对这个社会的改变。

  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

  而圣德学院则将科学技术给排除在外,让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学成之后就成了一个崭新的废物,完全隔绝于世界之外。

  甚至有一些家长,很委婉的向王钟提议要不要在书院里面加入现代科技的课程。

  但是被王钟给拒绝了:

  “沧海横行,方显英雄本色。现在那种新式教育,全国各地都是,我何必要办那样的教育?现在创办这个书院就是要教授圣人之学,成为这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们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跟随俗流,迷失自我。”

  在他的坚持下,那些家长的提议没有什么效果。

  一些担心的家长能够做的,就是悄咪咪的加家族里面没有进入那所学院的适学儿童送到正规的学校去。

  家里有一个两个废物不要紧,他们都能够承受得起,但如果全部都是废物,那打击就太大了。

  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面,传统的圣人之言要学习,这新式教育也需要学习。

  当然,他们不敢送到育才学校,因为那和叛变无异了。

  育才学校这边,尤登阁也知道圣德书院的事情,听到那里是继续教圣人之学之后,就没有将这座书院当作是自己的对手了。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他不认为还存在着逆转的可能。

首节上一节365/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