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195节

  而且方浩也不想将所有的草原都改为耕地。

  现在这里的降水程度,都改成耕地的话,大概用不了多少年,这里就会变成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荒漠。

  一路走过去,发现路上已经建了好几个小城堡,城堡外面还有帐篷,都是那些开垦荒地的边民所住。

  方浩想着:“现在建设还是不够,等到所有的人都住上房子,那就差不多了,大概也得要两三年的时间吧。”

  经营好这一方土地,需要的时间还不少。

第五章 最大的问题

  方浩在回龙城的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将士,他们都在各自的任务区域带着人开荒。

  也见到了两个营指挥,告诉了他们龙城升格为军镇的事情,也引起了一片欢腾。

  还有两个营指挥轮到他们训练士兵,在路上没有遇上。

  方浩虽然是骑着马,但是走得并不快,很认真的看着开垦出来的田地。

  以前他不明白,这个世界的人为什么对土地那么热爱,那些当大官的有了钱之后,最优先考虑的就是买地。

  现在总算有一些明白了。

  在吃饭是最大问题的世界里,粮食就是最重要的物资,生产粮食的土地就是最大的财富。

  这些都是属于他的土地,也是属于他的财富。

  朝廷要迁移三十万人过来,那三十万人的到来,势必会加强他的实力。

  可是他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没有储存那么多的粮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只能够分三年的时间来接收那些边民。

  这也极大的耽误了他的发展。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化肥,他也找不到生产化肥的方法,要不然可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一路看着,一路想着,到了黄昏的时候才回到龙城。

  现在不是战争状态,大多数的人都在外面抓生产,龙城里面并没有住多少人,只有一个营的士兵驻守在里面,然后就是一些工匠。

  很多房子都空在那里。

  那些房子当然不会废弃不用,遇上风雪天气,很多人还是要回来住,城里会更安稳一些。

  不过天气没太大问题的时候,他们懒得来回折腾,就住在干活的地方。

  城池虽然不大,但是现在显得有一些空空荡荡的。

  遇上战争那就更加不用说,所有的人都要撤回城中防守。

  这座城池本来就不是为了享受城中的生活,而是为了防守来建筑起来的。

  回到城里,方浩也没有马上回家,而是看了下城里的铁铺。

  这座城里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铁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培养,铁铺已经拥有了一百多个铁匠,每天都在打铁。

  他们有的是打造箭头,有的是打造农具,每天都非常的忙碌。

  这里的匠人虽然不是士兵,但是方浩也给了他们士兵的名额——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洗去自己的罪名。

  他们在这边干活,累是比普通的边民要累很多,但他们是士兵的编制,可以拿到军饷,到干不动的时候,还可以带着军饷回到老家。

  所以他们的干劲也挺足的。

  对龙城而言,这些匠人的重要性,比那些士兵还要强。

  方浩进去问了一下,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又打造了差不多五万个铁制箭头,武库里的箭矢储备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高的数量。

  现在是忙着开荒,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打造农具。

  锄头、铁锹、犁、耙等等。

  在工具库房里面,已经储存了几万件的农具。

  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库房里的铁已经不多了。

  再干一段时间,他们就没有铁来开工了。

  这个问题,方浩还真的不好解决。

  龙城升格为军镇之后,三十万边民迁移过来,方浩当时就向朝廷申请了拨付一定数量的铁器过来打造农具。

  他申请的数量是一千万斤铁。

  三十万边民迁移,一千万斤铁,平均下来每个人也就是三十多斤。

  因为农具在使用过程中,是会有损耗的,开荒的速度越快,损耗得越多。

  所以人均三十多斤铁,并不是多大的数量。

  但是被朝廷拒绝了。

  没有那么多铁。

  尧国一年的钢铁产量才几千万斤,要用的地方太多了,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拿出一千万斤铁来支援关外?

  而且一千万斤的物资要运送过来,成本也实在太大了,朝廷也不愿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商定的是给龙城调拨一百万斤钱,另外准许龙城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自己在关内收购铁器出关,凭借着方浩的官印,过关可以免征税金。

  就是准许他自行解决物质匮乏的问题。

  这也算是开了一扇后门。

  不过自己收购铁器入关,还不能通过丝路商行——因为丝路商行优先要运输的是最赚钱的物品,铁器并不是最赚钱的。

  丝路商行他有股份,但他只是三分之一的股份,并没有多强的话语权。

  另外组建一支队伍,专门去内地收购铁器,再将它运过来,几千里的路途,成本也实在太大。

  他现在的财力支撑不起。

  “先用着吧,明年还会有一些来自朝廷的铁器运送过来。”

  方浩也只能很无奈的对负责铁匠铺的人说道。

  负责铁铺的是一个年纪五十多岁的铁匠,名叫刘铁柱,因为遇上几个当地的地痞,来他那里收保护费,气愤不过,用铁锤将那几个人的腿都打折了,抓起来做了两年牢,又被流放到这边来。

  虽然年纪比较大,打铁已经不怎么行了,但是因为手艺不错,人也比较老实,所以方浩让他做了铁铺的主管,监督那些铁匠干活。

  这里的铁匠大多数都是他带出来的。

  作为这个铁铺的负责人,刘铁柱领着队正的军饷,对此他也非常的满意。

  现在铁的储存量在大幅度的减少,让他比较担心,到以后没有了铁,这些铁匠是不是就要解散?再也不能享受士兵的待遇。

  听方浩的口气,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更加没有办法,只叹息道:“我老家那边的铁倒是挺多的,可惜路途太远,运不过来。如果这里能够发现一座铁矿就好了。”

  方浩苦笑道:“谁说不是呢?”

  限制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口,包括土地,包括粮食,也包括钢铁。

  在这草原之上,土地倒是不缺,只要有足够的人口来开垦就可以了,虽然比不上关内,可是养活自己,绰绰有余。

  钢铁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不管是造兵器还是造农具,都需要钢铁。想要完成方浩心中的想法,造出枪炮来,那更需要大量的钢铁,而且是质量很好的钢铁。

  钢铁匮乏,制约着这边的发展。

  这是目前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第六章 阿桑

  回到家中的时候,方浩都还想着钢铁的事情。

  尧国一年几千万斤的钢铁产量,已经让沙鲁心生畏惧。

  可是几千万斤,也就是几万吨而已,摊薄到那么大一个国家,真的没有多少。

  方浩想起以前那个世界那个国家一年的钢铁产量,那是以亿吨为单位的。

  相比之下,这个世界的钢铁产量真的是太匮乏了。

  回去的时候,丽颖正在那里做饭,小莹却是在卧室睡觉。

  听丽珍说到,小莹回来之后,吃过了中午饭,然后要了热水,洗了一个澡,就开始睡觉了。

  这一路上也着实辛苦了她,一觉睡到现在都还没有醒。

  方浩虽然现在已经是总兵了,但是他的将军府还是一间很普通的房子,家里也没有几个人。

  除了他之外,就是几个女人,分别是丽颖、丽珍和阿桑。

  现在多了一个小莹。

  沙娜并不在这里。

  听丽珍说,在方浩离开之后,沙娜隔一段时间过来一趟,有时候会住上几天,有时候第二天就会离开。

  方浩倒是很想知道沙鲁统一了天赐大草原之后,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举动。

  可是现在沙娜并不在这里,他也没有办法来了解。

  回来之后,他发现阿桑并没有在家里,便问丽珍那个小女奴到哪里去了。

  丽珍道:“她闲着没事的时候,会去跟那些戎突人在一起聊聊天,有时候还给他们唱个歌跳个舞什么的。”

  方浩点了点头:“这样倒也不错。”

  那些都是他以前让阿桑去做的,主要是为了宽抚那些被俘虏过来的戎突人的心。

  两场战争之后,龙城这边俘获了几千名的戎突人,其中有一部分在剥削他们几个月的劳动之后,将他们放回了沙鲁那边,剩下的还有几千人,都是精壮的劳动力。

  这些人当然可以给龙城的发展建设提供动力,但是也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所以方浩就派了阿桑跟他们聊天,宽抚一下他们的心情,也跟他们讲在这边生活的好处——不用愁着吃穿住,生活有保障,可以吃得更好,穿得更暖的,住得更安全。

  砖石砌造的房子,在大草原上,怎么也比帐篷要牢固很多。

  就算是不想留在这一边,只要努力认真的干活,以后也可以放回大草原,让他们回到自己的部落。

  要是消极抵抗,可能一辈子都要留在这里干活,受到监视。

  在她的劝说之下,已经有不少的戎突人都愿意留下来,就在这边生活。

  当然,这里面也发生过一些不好的事情。

  抓过来的那些戎突人基本上都是年轻的男人,有着旺盛的精力。

  阿桑那么一个漂亮的妹子跑过去跟他们聊天,跟他们唱歌跳舞,会引起他们的心火。

  有那么几次,差一点就被失去理智的戎突人给强了。

首节上一节195/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