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114节

  但是封了侯,没有了军权,也就是一个贵族,没有资格参与到权力的角逐中去。

  那些文官们对于那些外戚都看得很严,一般情况下,不会给他们多大的权力。

  郑绪本来出生在将门,但是因为在战争中立了比较大的功劳,职位一升再升,让朝廷那些官员们感觉到有一些不安,所以在战争之后就将他解除了兵权。

  这就是朝廷正常的操作。

  可是现在,竟然会让这个外戚来当统帅三军的大将军,掌握那么大的权力,让方浩非常的不能理解。

  外戚专权,从来都是祸乱之源。

  池旭道:“废储是大事,必然会引起朝野动荡,他们就想着握住军权,这样就可以镇压四方,而他们那一派系,能够在军中拥有一定威望坐得上那个位置的,也就只有郑绪,他本来就已经封侯,成为正一品的大将军,也说得过去。”

  “但是,让一个外戚拥有那样的权力,难道朝廷里面就没有人反对吗?”方浩问道。

  “当然有人反对,要不然,郑绪都已经是大将军了。”

  说起这件事情,池旭显得有一些得意,显然他也是反对这件事情的人。

  他向方浩细说起这件事的内情来。

  这个提议是尤登阁尤大学士提出来的,他是内阁次辅,在首辅大人不怎么理事的情况下,他就是权力最大的那一个,又身兼吏部尚书,在朝廷中朋党众多,拥有着很大的势力。

  当年裘伯贤就是因为不知忌讳,喷了他,结果被贬到巩县当一个九品的主簿。

  他对太子不满,可能原因在于太子的老师是他的政敌,怕太子登基之后他的老师入阁成为首辅,所以想着要换储。

  换储那么大的事情,一个搞不好,就会引起朝野动荡,所以他就想着把郑绪推出来掌握兵权,不只是成为禁军首领,还是尧国所有军队的首领。

  现在禁军的将军程楚客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尤登阁多次指使御史台依附于他的那一些御史攻击程楚客昏聩无能,要求他早一点解职。

  又在京城里放出风声,宣扬郑绪在战争中的功劳,把他吹成了逆转战争局势的最大功臣,为他出任大将军造势。

  郑绪本来都已经准备享清福了,没想到突然有这么好的事情掉到他的头上,乐得他心花怒放,自然要大力配合。

  谁没有野心呢?

  只是很多人的野心被残酷的现实给掩埋了起来,所以才不为人知。

  有一个统率天下兵马的机会,郑绪当然不会错过。

  次辅大人亲自给他站台,成事的机会很大。

  内阁有七名大学士,首辅曹大学士威望很大,但是年事已高,都不怎么参与到政务管理,这种情况下,身为次辅的尤登阁就掌握到了很大的权力。

  不过他还是想当首辅。

  如果他支持的齐王能够顺利上位,有着拥立之功的他,当上首辅绝对没有问题。

  风声放出了半年多的时间,边关那边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动,尤登阁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和朝廷里那些政敌的斗争中来。

  六部里面,吏、刑、工、户四部,都被他的人掌握着。

  礼部是曹大学士的门生当任尚书,兵部尚书和尤登阁在内阁的政敌齐澄大学士是好友,这是他没法控制的。

  礼部官员抨击让外戚掌握军权,是改变祖制,于礼不合。

  兵部也认为在发生战争的时候都没有弄出一个统帅三军的大将军职位来,现在战争都结束了,弄出这么一个职位,毫无必要。

  而且给予一个人那么大的权力,在权力的归属上,会和代表朝廷的兵部出现很多重合,出现两套班子的情况,甚至会让大将军的权力凌驾于兵部之上,也就是凌驾于朝廷之上,非常的危险。

  朔州那边能够在去年就知道这样的事情,也是兵部的人给他们通报的风声。

  大半年的时间,双方都在撕逼,从内阁撕到朝廷,撕得鸡犬不宁。

  尤登阁这一边势力比较强大一点,在这一场撕逼大战中,一个个喷尤登阁喷得厉害的官员,被尤登阁的手下查出一些别的不好的事情,纷纷贬谪,到后来,他这一派就慢慢的占据了上风。

  然后,就在六月的时候,尤登阁的父亲死了。

  尧国以孝治国,当官的父母死了,必须要守孝三年,在这期间不能继续当官。

  此谓之丁忧。

第一百零三章 夺情之议

  命运给尤登阁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在关键时刻,他父亲竟然死了,他必须要回到祖籍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否则就是不孝。

  虽然,一般情况下,出现了这种事情,需要守孝的人职位很重要的话,朝廷会来一个“夺情”之议。

  意思就是,你死了爸,朝廷知道你很伤心,但是现在你做的事情太重要,朝廷离不开你,所以你要为大家舍小家,为大孝舍小孝,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为朝廷奉献自己的力量。

  尤登阁这个时候也想发动人给自己来一个夺情之议。

  然后御史台一大帮喷子开喷了,话里话外,就指尤登阁恋栈不去,不孝之极。

  尧国可是以孝道立国,为了当官,不去守孝,那就是道德败坏的人。

  御史台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机构,每个大学士都在那里养了一批职业喷子,什么派系的人都有,混乱得有如方浩那个世界的微博。

  一开始只是御史台的职业喷子开喷,喷到后来,朝廷里面很多别的官员也都开喷了,甚至一些地方官和贬谪在外的文人也通过书信的方式参入到战场。

  这件事情尤登阁本来就不合理,也不合法,在这件事情上完全就没有抵抗之力——哪怕是尤登阁手下的那些官员,都没有脸来给尤登阁辩驳。

  ——辩驳就等于是不孝。

  在这种情况下,“夺情”之议没有成功,尤登阁灰溜溜的下了台,回到了老家,守孝去了。

  虽然他的派系那些人还在京城,可是没有了这个主心骨,他们的气焰就没有那么高了。

  特别是新入阁的那一位大学士,就是太子以前的老师王钟,也是尤登阁的政敌,被尤登阁压制得在国子监祭酒这个冷板凳上一坐就坐了十几年的那一位。

  国子监是那些太学生们读书的地方,是尧国的最高学府,祭酒一职,就是国子监的负责人。

  虽然在官场上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官位清贵,又是教育界的扛把子,从国子监走出来的人,多多少少都要卖他一份面子。

  这一次王大学士能够入阁,还是皇帝钦点的。

  实际上两大派系都没有谁提名王大学士,毕竟一个在国子监担任了十几年祭酒的人,拥有的人脉太可怕了,出任大学士,怕是以后谁都按他不下来。

  他们互相攻讦对方提出来的人选,僵持不下,吵到皇帝面前的时候,皇帝就说了那么一句话:

  “国子监的那个王钟,不是挺好的吗?我看就让他来入阁吧。”

  一锤定音,坐了十几年冷板凳的王钟就这样成了官场大佬。

  他是太子的老师,老师肯定要护着自己的学生,不想让齐王那一派得势,何况本来就是政见不同的敌人。

  王大学士虽然才入阁不到两个月时间,是那个资历最浅的一位大学士。

  但是他是太子的老师,只要太子能够顺利的继承皇位,他成为首辅是妥妥的事情,所以入阁之后,引来了很多人的归附,使得尤登阁那一派的人在朝廷占据的优势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但是设立大将军这个职位的事情,王大学士倒是没有完全的否定,只是在人选上面有异议——他提出,如果一定要设立这个职位的话,只有太子才有资格接受这样的职务。

  虽然文官一直看不起那些武将,但是他们也知道,遇上朝廷动荡的时候,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王大学士不知道尤登阁三年之后卷土重来会不会又提大将军这个事情,与其现在把这个争议按下去,等三年之后尤登阁回来了又重新提起,还不如趁着他丁忧在家,让太子出任这一职位。

  太子要是能够出任大将军一职,对他以后顺利继承皇位,有着很大的好处,任何想要搞小动作的人都要掂量一下。

  不过他们也同样要考虑边关那两个节度使的想法。

  这一次派出来巡视朔、燕两州边关的监察御史,都是王大学士这一派的人,也有借机寻求两州节度使支持的想法在里面。

  “我和伯贤兄参加科考的时候,座师就是王大学士,我们都是他的门生。”池旭对方浩说道,“出京的时候,王大学士就跟我说过,如果这一次能够得到上官节帅的支持,太子出任大将军一职的事情就稳上很多了,到时候,上官节帅也有拥立之功,进爵公侯是必然之事。”

  拥立之功,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功。

  说到这里,他叹息了一声:“可是上官节帅好像对这件事情不怎么热心,只说要看燕州铁节帅的意见,要和铁节帅共同进退。”

  如果能够成功的说服上官云支持太子成为执掌军权的大将军,池旭这个说客也是大功一件,事后肯定会受到重赏。

  虽然这件事情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进行奖赏,但是随便找个理由给他加官进爵却是没有问题的。

  方浩当然知道上官云的想法,换作是他,他也不会愿意头上多出这么一个祖宗。

  哪怕这个祖宗是太子。

  虽然太子很有可能会当上皇帝,可是太子当上皇帝之后呢?

  既然设立了这个职位,就很难撤销下去,被太子统领还没有什么,反正人家都是未来的皇帝。

  可是等到太子登基之后,换另外一个人做大将军,那就是多出了一个祖宗。

  看谁能够乐意?

  封为公侯也就是那么回事,怎么都比不过在这边关当节度使做一个土皇帝来得爽快。

  几年前那一场战争,那些军功更大的将军,封公封侯,号称是在京城享尽荣华富贵,可是没有权力,再大的荣华富贵也就是那么回事。

  边关反对的就是那个职务,至于谁出任那个职务,反而并没有那么在意。

  池旭这一行,注定是不能成功的。

  方浩当然也没有跟他讲这个道理,在文官们的心目中,封爵公侯就是最高理想,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比在边关当一个破将军荣耀得多。

  两者的价值观根本就不一样,很难向他们说明白这个道理。

第一百零四章 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了

  方浩知道上官云志在做他的土皇帝,不可能支持太子成为大将军。

  就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来说,他也不希望上官云做这样的事情。

  他可弄得很明白,自己能够当上这个营指挥,就是因为朔州想要跟戎突人交易马匹。

  而让朔州生出这种想法的源头就是朝廷要设立大将军这个职位,给边关安一个祖宗上去,但是朔州并不想多拜一个祖宗。

  如果朔州和王大学士那一派达成协议,支持太子成为大将军,那么就没有必要为了对抗这件事情而购买战马,会停止和戎突人的交易。

  到那个时候,他这一座先锋营,孤零零的立在草原之上,既孤独,又无助,到时候就惨了。

  哪怕他在朝中抱上了裘伯贤的金大腿,甚至间接的报上了王大学士的金大腿,没有边关将领们的支持,朝廷根本就没有能力越过边关的手来提拔他,卵用都没有。

  这一点都不符合他的利益。

  当然,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有些惊喜的说道:“既然是家岳的座师入阁成为了大学士,那么家岳以后仕途应该很顺利了吧?”

  “那是自然之理,”池旭道,“伯贤兄是因为抨击尤登阁而被贬谪的,清正之名天下皆知,现在起复他,自然不会亏待他。”

  笑了一笑,说道:“现在给他拟定的职务是吏部考功司郎中,我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调查这一任考功司郎中的问题,掌握了他的一些罪证,应该很快就可以拿下,给伯贤兄腾出位置来。”

  考功司郎中是吏部考功司的长官,正五品的品阶。

  裘伯贤贬谪之前是从六品的侍御史,这一次如果能够做到考功司郎中这个位置,那就是连升三级。

  要是从他那个九品的县城主簿来算,更是升了很多级了。

  考功司负责对天下各级官员进行考评,同时给出需要升迁、处分的官员名单,做考功司的主官,可以说是拥有着相当大的权力。

  可以这么说,虽然考功司郎中只是一个正五品的职位,但是握在手里的权力,比王大学士当了十几年的国子监祭酒还要大。

首节上一节114/3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