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42节

  “先生请!”蔡琰道。

  庞统道:“我想殿下应该知道陛下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演算。每每在一场大战开始之际,陛下会进行沙盘调度和可能的推算与演算。这一场杀局便是从这里面出来的,但是当时一切都只是一个推论,而且也仅仅限于敌军可能会进攻武关,而我军可能会丢失武关,敌军进攻长安而我军陷入东线作战难以自拔的可能。”

  “也就是说当时一切都只是可能?”蔡琰道。

  庞统颔首:“正是,按照陛下的话来说,当时只是一个可能性推算。毕竟此番攻齐,陛下几乎倾尽了所有的精锐,发动的规模也是难以想象,这不仅仅是关乎陛下能否一统天下,更关乎我大晋能否存活的一场大战!成则得天下,败则可能国除!所以在休养的十年时间内,陛下在白虎殿中联合我们做了不止一次推算。甚至在大军开拔的前夕,白虎殿中的推算都还在继续。”

  “可以说每一个将军安排在何处,每一处将军作何调动,每一个营应当安排在哪个位置,都是做了极为复杂的推算的。就说东西两路军队,咱们国中能够胜任主将的人数不胜数,为何偏偏要用皇长子和沮公与?镇守河洛为何不做调动,偏偏继续用曹子孝?为何要让文仲业镇守武关?为何要让徐元直与司马仲达镇守蜀中?为何要让上将军与张将军攻北域?”

  “这些种种都是在无数次的推算之中得出的结果,这十年的时间里咱们可没有闲着。”

  蔡琰颔首,示意他继续。

  “虽然这些都是有可能性的事情,但都有预案,特别是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本来吧,这一切都算是稳定的,但是宣明司截获了敌军一个重要情报,那就是周瑜暗中率军进攻武关!而这也给你我们一个诺大的机会,陛下当时根据战局的情况来看,方才决定用了这么一个杀局。”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蔡琰再问道。

  “从截获的情报来看,刘备有二十万乃至于三十万后援正在赶来,而当时我们又必须要首先除掉敌军的海军,只能放弃一边来处理更具有威胁性的海军力量。直到后来才知道刘备这后援军队,是精锐!而此时,梁国又在边境集结军队,如果不赌这一把咱们将来在齐国战场就有可能会面对七十万以上的敌军!这是陛下极为不愿意看见的事情,所以周瑜当时定下了这个计策,正好咱们就加以利用。”

  “只是我们都没有想到周瑜真的拿下了武关,而且快速向着长安推进。这一切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但好在子明临时组建军队防守长安,不然这一切可都正如了周瑜的意。而也正是周瑜这个计策,使得这一个杀局得以开展。”

  “咱们想要利用这个杀局,使得梁晋互相残杀削弱刘备的后援兵力,同时除掉刘备在正面的军队,使得青州战场得到空前的进展。另一面,梁国希望利用自己的杀局乘着我国中大乱实力大损之际,而刘备大军又尽数在追击的过程中反水拿下临菑,使得我齐晋二国大乱,其好乱中取利,拿下乃至于整个北方,称雄天下。”

  “而齐国希望借助自己的杀局趁势除掉我军精锐,同时斩掉梁国深入齐军的大军以及其皇帝,再横扫河南河北,成为北方之主。而吴国希望借助自己的杀局使得三国大乱,其好逐个击破拿下整个天下。”

  “可以说各国都没有算错,周瑜的计策很周全,诸葛亮的盘算也很好,刘备的打算也不错。可错就错在我大晋为了这一场杀局准备了无数年的时间,而他们却没有。真正构筑这一场杀局的,是各国的谋士,而非单单是我们!我们只是预测到了这种可能,作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准备。”

  “果然是人算不如天算啊!”蔡琰感慨,道:“瑜亮之辈何等智谋,若非是早有准备只怕这天下当真就改名换姓了。如今方才叫我知晓,这天下之能人也并非尽在我大晋。”

  “其实我们的准备也只是稍稍起到了一点点作用而已,真正决定的是陛下从创业之初就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儿。”

  “哦?”蔡琰好奇,道:“何事?”

  

第九百九十五章 情报决胜

  

  第九百九十五章 情报决胜

  “情报!”

  “按照陛下的话来说,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邦国之交,最重要的是情报。没有情报,就只能是管中窥豹。有了情报,方才能够根据整个局势来作出最准确的判断!而诸国虽然也发展了飞鸽传信,但是在有了各自的算盘之后,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几乎都是用的八百里加急!而在休养的十年间,咱们的宣明司已经拿下和建立了整个中原,乃至于整个天下的情报网络。除去齐国青州部分之外,无出不遍布咱们的耳目!”

  “十年休养,皇后看到的是天下太平。而陛下看到的,却是情报网络的争斗。按照陛下说,这是一场台面下的战争,咱们用了十年时间,投入了几乎商部几年的所有收入来进行的一场战争!然而这场战争,终于见到了成效!”

  “殿下不是想要知道陈诩为何会上当吗?”庞统一笑,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面上更是无尽的自信,道:“那么在下便与殿下讲讲,陈诩是如何上当的!”

  “先生请讲!”

  “这事儿在下也是从陛下的口中得知,只能说一个大概吧。”

  “现在陛下在彦云营中,烦请先生与我说一番!”

  “遵命!”庞统抱拳,娓娓道来:“从十年前宣明司就一直在暗中做一件事儿,那就是临摹。临摹的对象主要是各国的政要和将军,这些临摹的笔师不仅要临摹每一个要员的笔迹,更要临摹他们书信往来或是奏折之中的语气和文采……”

  前些日子,梁国成阳官驿。

  五匹骏马绝尘而来,来者身穿梁国军侯甲胄,背负着一个包裹,一路上横冲直撞,谁人也不敢阻拦。

  五人停在了官驿门口,直接便奔入堂中:“八百里加急!”

  令牌往这食案上一拍,原本还冷清的官驿迅速忙活了起来。

  换马的换马,上菜的上菜。

  一批早就候在这里的军侯接过包裹,速速出了客栈,用客栈之中换好的骏马疾驰离去。

  自从大军入小道以来,按照诸葛亮的要求,指定的官驿都配上了军侯负责传递消息。而中原道路好走,从荥阳到陈诩军中也差不多将近五百公里的路程,按照梁国的快马飞递不用两日时间就可以将消息传达。

  这出来的五人换马之后疾驰而去,中间没有丝毫的停留,这完全是一场快马接力赛,如此的传递速度当真是难以想象。

  巨野泽,随波依旧,无数年后这里会有一个极为出名的地方,名为梁山。

  如今这里还是一片大泽,冬日在水泽边上疾驰而过,恍若在海边一般。

  大泽边上,五骑疾驰而过。

  只是这杂草之中忽然射出五支箭矢,当即变将五骑射翻在地。

  极快的速度使得五人被抛飞在了地上久久难以恢复,而还未等他们反应,便见几个人快步出来快箭补射将之结果。

  一人上前将这包裹取下来打开一阅,向着领头人道:“是诸葛亮发给陈诩的,让他停止向临菑进军!”

  领头人颔首,打了一个口哨,便见旁边林中疾驰出来五骑,与梁军打扮一模一样,同样的背负着一份包裹。

  “收拾了!”领头人摆手,便见那大泽的芦苇荡中摇出来几艘快船,众人急忙将这人马尸首放到船上,处理了地上的血迹之后便纷纷离去。

  一切,恍若没有发生过一般。

  下一个驿站,五人快步入了官驿,将包裹和令牌放在食案上:“八百里加急!”

  自有五人领着包裹离去,就这样消息完全被调了包。退兵的奏折反而成为了进军的奏折,由此可见昔日花费大功夫组建的宣明司果真是派上了用场。

  “那陈诩难道就一点没有发现吗?”

  蔡琰难以置信的看向庞统,按理说这样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难道王辰真的就将一切的赌注都压在了宣明司上?

  庞统抚须道:“殿下只是看到了简单,但却不知道这简单的背后宣明司花费了多少汗水和代价。当初就为了这么一个简单,暗战之下死了无数的绣衣使,梁国上下被我们的商贾贿赂了多少金子,花费了多少代价来培养临摹笔师!这一切,殿下都不知道。真的,不简单,也不容易啊。为了这么一封信,咱们准备了足足快十年啊!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这一封!”

  “听你这么会说,我倒是理解了些。”蔡琰道:“陈诩不会怀疑其一是因为他知道进攻的是周瑜,而周瑜也确实拿下了武关。诸葛亮往日里自然没有少在他面前夸这个周瑜,使得陈诩觉得周瑜能够拿下长安理所当然。其二,是因为咱们在长安本就没有多少兵马,这也使得陈诩认为周瑜必然会拿下长安。而得到了这一封假信之后,方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相信?”

  “正是!”庞统颔首,道:“不是每一个国家的信件往来,都如咱们一般,用字组。别人就算想要改咱们的信,也没办法,毕竟都是字组他们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

  “怪不得,这倒真是陛下的作风。昔日用字组的时候,我还觉得用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现在看到陈诩的遭遇,我算是明白了。”蔡琰含笑道:“陛下果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没有先见之明,就不会组建宣明司了!”庞统笑道。

  说到这,这一场杀局也算是完结了。

  但是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一封用字组加密过的信件呈给蔡琰,道:“陛下在启程前往菅县的时候交代过在下,一旦杀局铸定,必然要将这一封信交给殿下亲阅。”

  蔡琰接过信件,拆开一阅之后,面色渐渐不定:“为何会如此?”她难以置信的看向庞统,道:“陛下不可能如此狠心!”

  “殿下应该知道陛下是如何的一个人?”庞统道:“难道殿下就没有想过吗?陛下此行为了什么?陛下失去的已经够多了,他不愿意再失去,但这也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我知道!”蔡琰道:“可是这毕竟是……”

  “殿下,陛下只是想要征求你一个意见而已。其实,不管殿下的意见如何,他都会死。叛国和谋逆的罪名以及陛下的圣旨已经在准备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日将会送到皇长子的手上。”

  “昔日我就说过他,可他偏偏不听我的话!如今闹到这样一个局面,还不是他给逼得?既然他已经做下了决定,为何还要来征求我的意见?”

  “陛下的意思是兹事体大,皇后的意见不得缺失!”

  “那好!”蔡琰道:“我的意见就是留他一命,不管如何毕竟是恭懿皇后的骨血,不管犯下什么过错,是被逼的也好,还是被利用的也罢,我觉得不应该如此!”

  “诺,在下会将殿下的意见转达陛下!”庞统抱拳,起身向着帐外退去。

  倒是蔡琰叫住了他,提笔书信一封交给他,道:“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此信交给陛下!”

  “殿下放心,兹事体大,臣下必然会将此信转交陛下!”庞统再拜,抱拳退出了帐中。

  蔡琰长叹一声,将这加密的文书放入了炭火之中。

  只叹这皇家终究不是普通人家。

  

第九百九十六章 急转之局

  

  第九百九十六章 急转之局

  菅县,刘备正车马向南疾驰,此刻他无神的双目似乎还在纠结适才带来的情报。

  “敌军在祝阿方向击破我军东路军,西路大军几乎被全歼!现在已经攻下历城,正向东平陵前进。”

  “敌军东路军击破大皇子所部,大皇子所部几被全歼,已经撤往博昌,敌军从临济渡河直插梁邹,整个东线完全崩溃。”

  “我军经过一日鏖战已在临菑城下击破陈诩大军,敌军丢盔弃甲,陈诩不知所踪,我军大获全胜!”

  “报……敌军中军以马超为前锋直逼菅县而来!”

  一切自己的谋划在一瞬间崩塌,那种感觉就像幻化成了一把把尖刀,不断在自己的心头刻画,差点便将他完全摧毁。

  “为何王凌没有杀掉王辰?”刘备不敢相信,自己花费了极大的代价给王辰设下了一个杀局,而王凌也明明答应动手了,为何却偏偏不动手?

  “陛下啊陛下,王凌是不服王辰,但他也是一个智者,更明白取利之道。王煜的做法无疑会使得晋国破碎,王凌他不是看不出来,所以他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对王辰有所动作的。”

  戏志才连连感慨,当初自己也反对采用这样的办法,可是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有时候众人皆醉我独醒很难做到,这一场杀局之中一旦有两个以上的国家采用了这样的杀局,另一个国家就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杀局。

  这是形式所逼,如果齐国不在临菑设防,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被梁晋瓜分。如果设防,还有一线机会可以翻盘。

  所以,这怪不得别人,更怨不得自己。

  “速速让伯舆将军队安排出来,构筑第二道防线!”

  “诺!”

  “派人给梁国送去议和信件,希望能够重结盟好。放回所有梁国战俘,向梁国承诺支付一定的金银!”

  “诺!”

  刘备能够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现在必须要尽可能的挽回与梁国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有一线生机。

  却说淄水上游,一队溃军正急速奔驰。

  好不容易歇下来,陈诩更是捶胸顿足:“没想到齐国竟然在临菑方向集结了这么多兵马,这倒是朕失算了,唉!”

  “陛下,现在齐国得势,我等应当重整兵马,准备应对齐国的进攻才是啊!”

  “先回去了再说!”陈诩叹道:“齐国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在临菑集结兵马,要么便是其援军到了,要么便是击破了晋国的兵马。无论是那一条,对咱们来说都是致命的。马上传令快骑传信回去,命令边郡各部迅速集结兵马,收拾残卒,等候命令。”

  “诺!”

  “咱们要防着齐国曾获打劫,现在齐国算是占尽了这一场杀局的优势,这是与朕最不利的。特别是咱们要防御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举国上下做好与齐国一战的打算吧!”

  “诺!”

  却说另一面,梁邹城。

  一听到晋国大军将在临济渡河之后,随行到梁邹的王煜恍若是失了魂魄一般,当即便领着亲信随从出了梁邹,向着北面济水狂奔而去。

  好在自己早有准备,骗过了齐军耳目不然今日怕是要在梁邹城中等死了。

  临济方向,飞鹰传书落在了王昀旁边骁将的肩膀上。

  看完书信之后,王昀面上闪过一丝狠烈。

  “速速集结两千飞云骑,带上十日干粮!”王昀向着徐桐道。

  “大皇子殿下,陛下又有新指令?”苏则疑惑道。

  王昀颔首,道:“太子殿下涉嫌叛国,此人现在正在梁邹,父皇命我将他擒拿归案。”

  “梁邹?咱们南渡之后不便可以进攻梁邹吗?”苏则道。

  王昀道:“太子的性格你不清楚,他会在梁邹等你来抓吗?按照他的性子,这个时候必然会逃往祝阿寻求母后为他说情!而如今南岸乱成一团,他必然会渡过济水从北岸去祝阿。”

  “殿下去了这大军该如何是好?”苏则问道。

  “交给你了!”王昀不假思索,道:“父皇的命令比什么都重要,我必须要先将太子抓去菅县向父皇交代才是!”

首节上一节542/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