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30节

  此时,中心被围的晋军中心开花,化作无数队列杀入了齐军之中。骑步协同作战,配合得是亲密无间!

  又是两阵呼喝声传来,原先掠阵的轻骑兵也突入阵中,给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齐军一计沉重打击,终究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势鸣金收兵。

  梁邹城,府衙。

  自从知道晋军可能会以蓼城为突破口之后,刘备就将指挥中心暂时迁到了梁邹城。

  快马疾驰入城,急报频传。

  “报!千乘援军被敌军击溃于半道,蓼城外城已被突破!皇子殿下请求援军救援蓼城!”

  “报……确切统计,蓼城之下敌军不下二十万!”

  “报……晋军海军尽数集结在蓼城海湾,似乎是在运送给养!”

  一份份急报传来,晋军攻势之猛可想而知!

  “蓼城粮草充足,戍卫乃朕之精锐,据守半月不成问题,从各部抽调兵力赶赴千乘,准备迎接敌军!”

  “报!!!”

  又是一声急报:“梁国在我边境集结军队已达二十万之众!”

  “报!!!梁国使者求见陛下!”

  “传!”刘备大喜,急忙从堂上下来。

  很快,使臣便被迎入了堂中。

  双方见礼之后,使臣也不拖拉直接表明了来意:“我国陛下不愿见贵国如此,已征调全国兵力集中在三线,随时准备举国之力支援贵国。”

  “难得玄扬有如此盛情,到叫朕羞愧啊!”刘备道:“若是能够击退敌军,某愿割三郡之地与玄扬,以示感谢!”

  “如此,便谢过陛下!”使臣抱拳,再拜。

  双方又闲聊了几句,约定了梁军入境的时间方才离去。

  “传朕令,加大从各部抽调的兵力,一定要将蓼城夺回来!”刘备走到这地图前,面色总算是舒展开来。

  只是戏志才却没有那般高兴,他道:“陛下,梁国虽然举国支援,但却并不知其人心中究竟作何想法。若是对方以援为名,实则为取我之地只怕就……我看,还是不要再抽调兵力了。”

  华歆却笑道:“志才言重了!陈诩何许人也?昔日便知道联诸国抗晋,此刻如何不明白这纵横之道?若是我大汉战败,与他梁国就是唇亡齿寒,这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他陈诩会不明白吗?”

  戏志才似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而着重强调道:“这等事情谁都明白,可是做什么事情总得要留一手才是。”

  “志才不用担心了!”刘备似乎也没有理会戏志才的意思,他道:“玄扬不会如此,定然不会!只要咱们在济水以北坚守一个月,就没问题了。现在蓼城的敌军有二十万,朕已经命令龙宇暂停护送运兵,率海军过来了。朕也打算在蓼城与敌军展开一场大决战,让这渡河的二十万人片甲不归,以此扭转局势!”

  “陛下!”戏志才还要再劝,却见刘备抬手示意,道:“莫要再劝了!蓼城已经成了决战之态势,晋军集中二十万雄兵和水军在此,对朕来说就是一个天赐之机。如果能够里应外合将晋军二十万军队击溃在蓼城,对王辰而言就是一个诺大的打击。彼时就算王辰想要从其他地方登陆,咱们也有能力完全阻挡。朕要借用蓼城,完全摧垮晋军的水陆两军,从而逆转局势!”

  “诺!”

  刘备的心倒是不大,二十万晋军要杀个片甲不归?如此大的局,若真是如此的话王辰的南征大局也就彻底崩盘了。

  此事,正如棋局已入中盘,双方都要在这里倾尽一切激战了吗?

  漯水沿岸,庞大的齐军军阵正徐徐集结,向着南面赶去。

  大海之上,两百多艘黑船正在风浪之中浮沉,向着这里徐徐前进。

  渤海,泉州造船厂,百十来艘大小船只已经完成列装,更有五十多艘商船客舟改建成了战船,合计一百八十多艘大小船只结成队列,向着远海离去。

  开来蓼城已经成为这一场齐国之战的要点,蓼城之战谁能取得胜利,谁将会定鼎整个局面?

  但愿这里不是一个转折点,使得晋军完全落败。

  

第九百七十二章 蓼城蓼城下

  

  第九百七十二章 蓼城蓼城下

  北岸,晋军大营。

  比起刘备的焦虑,王辰又何尝不是夙夜难眠?

  纵然已是深夜,他却没有丝毫睡意,披着狐裘手上攥着黑子在这油灯之下思索着面前棋局。

  对面的蔡琰连连打了两个哈欠,似已有困意,但却强打起精神陪着他。

  “怎么?考虑了这么久,还没想到怎么落子啊?往日里博弈可都是你让这我哦!”蔡琰笑着打趣道。

  只是王辰却完全没有笑意,他嘴角挂起一丝苦笑,道:“现在咱们的战场就像是这一场棋局,已经到了中盘,下错一步都有可能会满盘皆输,甚至是和。越是到了这中盘,胜负一切皆有可能啊。”

  他说完,叹道:“现在蓼城打成这样,二十万大军到现在还拿不下一个区区蓼城。每天传来的战报,不是在巷战就是在攻内城,也不知还要打多久。晚一天,我就难眠一天。”

  “蓼城现在已经是关键了,只怕刘备也会趁势加大投入,最终蓼城将会化作敌我双方的一场决定性战场。一旦我们失败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将会功亏一篑,难以再入河南。而我们赢了,那么蓼城将会成为我们南进的要点,齐国甚至将会丢掉整个济水北面。”蔡琰道。

  “你说的不错!”王辰颔首:“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越发的难眠。蓼城啊蓼城,但是我总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士元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组织这么一场决定性战役,除非是局势使然,不然我更相信士元有其他的打算。”

  “那你的打算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蓼城已成定局,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蓼城倾注更多的兵力!”蔡琰道。

  “你这样想就错了!”王辰这时候总算是想明白了,面上露出笑容,道:“刘备不得不在蓼城倾注更多的兵力,那是因为他一厢情愿的想要将这里化作他的转折点。而这里确实也是他与我的转折点,可我的转折点不是在蓼城增加兵力。”

  “那是什么?”

  “是什么,你到时候就明白了!”王辰站起身来,将棋子尽数丢在了棋盘上,拍了拍手,道:“你早些休息吧,我去寻士元有点话说。看这样子,也是时候了!”

  “哦!”蔡琰也懒得再过问,王辰愿意说的他自然会说,不愿意说的必然有他的想法。当然,她心中似乎也猜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庞统,原本轨迹之中一个早逝的英才,在这一个局势上,面对那么多的鬼才,他又将作出什么样的计策?

  平舆,梁皇宫。

  二人对坐,这天下少有的两个英才也在这房中温酒商谈着面前的计策。

  “齐国现在加大了在蓼城的投入,似乎打算与晋国在蓼城展开决战!晋国毕竟在蓼城集结了二十万兵马,我觉得晋国极有可能会再加大投入。”陈诩道:“现在晋国这头猛龙已经咬上了蓼城这块肥肉,很难让他松口啊。”

  “从增派水军来看,晋国似乎是打算会在蓼城增设兵马!”诸葛亮道:“从王辰历来用兵的习惯来看,他就像是一个战争的赌徒,往往会将整场大战的胜负赌在一场大决战上。就如昔日王辰与董卓争斗来说,若是王辰推进再慢些等到关羽的军队偷渡关中,断掉董卓大军后路,再与董卓在弘农决战的话,他早就控制关中乃至天下了!也不至于让天下成为如今的模样,可是他偏偏自负武功,提前与董卓在弘农决战,意图从正面击溃董卓从而夺取战争的胜负,结果可想而知?”

  “诸如此例比比皆是,其人用兵如神则如神,但却改不掉这个坏习惯。几乎每一场用兵,都可以看到他有意的组织正面决战,以此来击溃敌军从而取得胜利。这是他王辰自负的结果,也是他王辰的一大缺点!”

  “是啊!”陈诩笑道:“朕与王辰交手那么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此人善于决战,但决战结果很少有不如他意的。况且天下精锐尽在晋,他王辰能不自负吗?于他而言,这正是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这样看来,他组织这一场蓼城之战也不出意外啊。”

  “每当战事胶着的时候,王辰总是以决战来改变情况。但是蓼城之战,他王辰只怕是输不起的,刘备也是输不起的。所以几乎双方都已经倾注了全力,这一场大战的结果直接关乎了双方在济北一线的结果。”

  “可是刘备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要不朕调派军力支援他?”陈诩问道。

  诸葛亮沉思片刻,道:“刘备几乎调动了整个青州的兵力,常年驻守在青州的部队有不下三十余万人,也就是说他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调动二十五万人左右抵达战场。这样说来,战局之上人数或有欠缺。这样吧,可以先派五万先遣军支援刘备的决战,剩下的军队以准备尚不充分唯有暂不进军!”

  “朕明白!蓼城之战,不管胜负决定的只是济北的局势变化。从刘备的实力而言,朕也相信他刘备能够集结更多的精锐兵马。”

  “对!咱们不能在这猛虎还没有被击伤的时候就动作,我也希望这一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结果是最好的。”

  说完,诸葛亮又补充道:“吴国已经掉周瑜负责荆州方向的兵马,另外从江左调集了约莫八万人进入荆州,周瑜派人送来了信件,陈述了此番用兵的计策与用兵之后彼此要得到的东西。这事儿是派人送给刘备,还是?”

  “先准了吧!”陈诩道:“这样的事情到时候朕在与刘备说吧,紧急时候,让晋军退兵才是重要的。再说,这不是哪一家的事情!”

  “诺!”诸葛亮抱拳,道。

  果然,这各国都已经卷入了这一场大战之中。只是不知周瑜的用兵方略究竟是如何的,这等天才也不知会在将来的战场之中作出何等的结果来。

  正如诸葛亮所言,王辰似乎不愿蓼城的决战失败,已经诏令各路军队集结。

  战鼓声声不绝,庞大的军阵也披着夕阳开出了大营。

  一场决战终究会定在蓼城,只是不知这决战究竟孰胜孰败?

  

第九百七十三章 蓼城蓼城下

  

  第九百七十三章 蓼城蓼城下

  战火弥漫在了蓼城的上空,一场激战即将掀起。

  晋军大营,王辰换上甲胄跨上战马,提着长枪亲自率领着大军出营,向着南面的大河赶去。

  大河之上,这段时间晋国舰船不断来往于两地之间,将一支支军队送抵。一场大决战弥漫在了双方的心头,彼此谁都知道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是一场有死无生的厮杀。

  是夜。

  数不尽的士兵排成队列登舰,被大船载着向着远方航行而去。庞大的军队分成无数个地点登船,直到后半夜方才完全登舰。

  海口,夜越深。

  海上还有不少的晋军船只对蓼城指定的地方进行轰击,看样子城中的抵抗尚未结束。

  乘着夜色,无数黑船直入海口。

  在晋军还未来得及警报之际发动了进攻,随着火球划破长空,无数的巨矢瞬间摧垮了晋军在外围游弋的船只。

  以齐国龙枭级巨舰为首,仗着船只的优势,齐军竟然直接发动了冲撞性进攻。

  混战在这海域上霎时展开,喝杀声,撞击声混成一团。

  偶尔还有巨舰的油库被击中,大火蹿上长天的奇特景象,蓼城海域的火光几乎照亮了整片天空。

  支援终于来到了!

  在齐国巨舰的掩护之下,无数的齐军士兵从大船上涌下,或是进入城中,或是登陆城上与晋军在城南厮杀成一片。

  蓼城内城已经几近绝望的齐军士兵们咆哮着,欢呼着,这些残存的士兵们士气高昂,期盼着援军早日抵达城下。

  蓼城西,庞大的齐军军阵已经抵达蓼城外晋军大营。

  黑夜之中,齐国大皇子大手一挥,便闻无数的士兵呼啸起来,齐国的铁骑率先发动了对大营的进攻。

  火光照亮了整片长天,一场决战悄无声息的展开。

  大船之上,王昀冷目看向天边的透亮的火光,既焦虑而又不甘,他向着手下呵斥道:“再快些!蓼城已经打起来了,再快些!”

  “诺!”

  蓼城营寨里的大战进行得最为激烈,晋军为了试图阻挡齐军进入大营,从而威胁到城中攻城的部队,在大火肆掠的营中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

  晋军的将军不顾身上还在流血的伤口,傲立在这战车之上,长剑遥指敌军,呼喝着。

  晋军士兵们悍不畏死,在将军的召唤之下一批又一批的慨然赴死。齐军也不遑多让,双方的尸体堆砌起来在营中垒起了一座又一座的京观,但是却依旧没有任何人后退一步。

  城中的晋军士兵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试图在敌军进入城中之前拿下内城,然而敌军似乎比他们更为顽强。

  奈何水军的士兵已经从城南突破,城中的晋军士兵只能用往日的尸体堆砌成了一座座尸墙,以此进行抵抗。

  激战到现在,蓼城之中似已成为鬼城。

  随着大战越发的激烈,晋军士兵之中似乎已经出现了懈怠,不少将军用鞭子不断鞭挞着一个又一个的士兵,催促着防御。

  但有后退的士兵已经尽数被执法队当场格杀,无奈晋军士兵只能拼死戍卫。

  激战直到天亮,晋军的阵线不断被压缩,城外的大营已经完全失守,然而此时援兵尚未抵达。

  城中的据守尚且依旧,晋军依旧在进行死战。

  齐军援军抵达城下,双方在城上以及豁口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战。

  此刻,大皇子正密切注视着面前的战场,他眉头紧锁。

  这一场决战关乎着整个战争的结局,没有彻底将晋军击垮他就不能放松。

  然而此时,高唐,异变突生。

首节上一节530/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