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29节

  却说梁国都城平舆,梁皇宫。

  偏殿,诸葛亮急匆匆的赶入,向着正在处理事务的陈诩一拜,方才道:“陛下可知道,齐晋开战了?”

  陈诩颔首,道:“几日时间晋军就一扫河北,这样的事情谁人能不知道?”他将手上的笔放下,引着诸葛亮来到地图前,满面愁容道:“没想到休养之后的晋国竟然会如此的强盛,朕思忖一二还是决定出兵支援齐国。此必然是唇亡齿寒之事,大意不得!”

  这天下,越是打到最后,这明白人也越多。

  再说三弱国之间并没有多少领地纠纷,自然也扯不上撕破脸的事情。三国虽然彼此都想要征服彼此,但是对于晋国而言,战线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晋国在外交上对于三国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毕竟三国的君主都是明白人,而三国的智者也都非同寻常。

  “是要出兵,不仅要出兵,还要倾尽全力啊!”诸葛亮长叹一声,道:“若是任由齐国破灭,那么下一个就是咱们了。”

  “朕也准备拟诏,征调兵马。”

  “陛下且不急!”诸葛亮道:“如今的局势而言,陛下应该将兵马分在三面,其一河南颍川一面,其二齐国东平方向一面,其三大河沿岸一面。”

  “为何要如此?”陈诩诧异道。

  “一面进攻洛阳,一面支援齐国,一面尽可能的阻挠晋国运粮,更要防止晋国突然对我国采取行动。取下洛阳之后,我们能够威胁晋国的粮道,断掉大河运输。另一面威胁河内运输,使得晋国被迫绕道运粮。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大前线晋军的压力。同时威胁弘农,使得晋军不得不分兵来讨,此分担齐国正面的压力。”

  “支援齐国一路,能够从正面分担齐国的压力,阻挡敌军西路兵马,直接支援甚至有可能会扭转败局。”

  “孔明的安排是好安排!”陈诩颔首,道:“切断了晋军的粮道,关中的粮食想要运出来就被迫要绕路,甚至会因此而使得晋国罢兵!不过朕以为还应当增设一路兵马,进攻武关?”

  “武关不可!”诸葛亮急忙道:“江北三郡较为复杂,南面虽然有荆门山与虎牙山构筑的江口关,北面虽然有武当等关隘,但是晋国在益州的都督乃是徐元直,此人诡计多端,若是乘机东进指不定咱们还要丢掉三郡。臣以为三郡应当采取据守的方式,至于武关那就要看吴国的态度如何了?”

  “吴国会参战?”陈诩诧异,道。

  “陛下可不要小觑了周瑜,此人计谋百变,于大局而言他比谁都明白!”诸葛亮道。

  “那么朕这就下令?”

  “陛下且慢!”诸葛亮又道:“此还不到时机,陛下可命令军队在各处指定集结,但不要贸然行动。”

  “为何?”

  “齐国与晋国之战是龙虎相争,我们与齐国而言实力不济,太快支援对我们反而没有好处。应当让猛龙拔掉了猛虎的爪牙,咱们再支援。我有预感,晋国渡河之战必然是一场血战!齐国若是战败,必然损失惨重,这个时候再帮忙就是雪中送炭。更能够在战胜之后,掣肘齐国!不至于助虎驱龙,反被虎噬。如果把握得当,将来说不定还能够助虎驱龙,再吞猛虎!”

  陈诩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笑道:“有孔明在,天幸也!”

  

第九百七十章 蓼城蓼城上

  

  第九百七十章 蓼城蓼城上

  蓼城,是夜。

  约莫三十多艘大小船只在海口之外的波浪之中浮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而大河的对面,现今利津西面,黑暗之中一队又一队的步骑兵正在这里集结,规模蔓延天际。

  除去风声之外,再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好似完全隐入黑暗之中,连呼吸声都几乎听不见。

  月光穿透乌云,照射在了大地之上。

  天空,也开始渐渐落下小雪。

  主将手上的令旗挥动,庞大的军阵终于徐徐动了起来。

  与此同时,蓼城海口外的三十多艘船只也快速开动起来,进入乐安三角洲之中。

  蓼城之上,灯火依旧,只是守城的军队变得更多了起来。

  那纵横的城墙之上是数不尽的士兵身影,他们井然有序的忙活着各自的事情,或是扛着一捆捆箭簇,或是准备着檑木砲石。

  城墙上,每一面都架设了数十架弩砲,看来这一场战争终究是恶战!

  大河之上,水军的大小船只载着晋军渡河,首次登临了河南的大地之上。

  “呼!”

  黑夜之中,一道流光从天而降,落在了蓼城之中,迅即炸裂开来引发大火。

  城头上的齐军还未反应过来,便闻天空出现了无数异响,那是刺破空气的声音。

  “暗箭!”将军急呼,他没想到战争在这一瞬之间展开。

  士兵们反应神速,再顾不上手上的工作,急忙躲在墙角,只是总有慢半拍的人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密集的箭簇射成了刺猬,连哀嚎都还没有来得及,便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

  密密麻麻的箭簇就像是骤雨一般,不断倾泻在这城墙之上,遮蔽了仅有的天光,吹灭了城上的火光,城上还蓄势待发的齐军没有任何反击的能力,完全被晋军的箭矢压制。

  射程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哪怕只是长了一丈,而在这一丈之内也将会完全压制敌军!

  天下的弓弩唯晋国神臂弓射程最远,也正因为如此,晋军在每每攻城之际都能够完全压制敌人。

  所有人都知道,攻城已经开始。

  蓼城攻城战由此开始,紧接着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蓼城西北两面爆发了无数喝杀声,晋军开始攻城!

  “前进!”

  黑夜之中,无数声呼喝好似来自九幽黄泉。

  随着那坚毅的步伐展开,晋军先登已经扛着飞梯向着城墙赶去。

  南面水城,港口的船只已经被晋军击沉,城墙也被晋军的箭簇和巨矢完全压制,晋军的大船正向着深水港徐徐靠过去,强大的火力摧毁了面前的女墙。

  最先登上城墙的是晋国的水军,龙枭级的巨舰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巨大输出。

  而蓼城的水城也比较奇特,本身这里是港口先成,然后在历年的发展之中与蓼城接壤,形成了一个大城市。

  一开始的蓼城港口并没有城墙,甚至在一开始形成巨大城市的蓼城也并没有在南北两面设下城墙,只是后来随着蓼城在齐国变得举足轻重,军事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故而成为了要点防御,这才修建了分段城墙。

  因为蓼城十分巨大,如果要用城墙完全包围起来,那将是一个浩大无比的工程,为了方便也就只能通过串联山丘,修建挡墙等办法勉强修建了一个分段的外墙。

  而将城防集中在了内城,这也成为蓼城守卫的一个重点,敌军将会变得很容易突破外墙,而守军将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守卫外墙。

  毕竟不像是长安那样,耗费了那么多年的时间直接修建了一座新城。

  也正因为如此,蓼城为了防止可能来自海上的攻击,故而在港口不远处修建了城墙,也因为当时没有确切的考虑好是防洪还是防敌的方案原因,使得城墙的修建过于靠近港口。

  晋军龙枭级的战舰靠在深水港,通过飞梯可以让士兵直接上到城墙之上。

  而水城的城墙又没有龙枭级的战舰高,城上的士兵甚至只能在船上巨弩箭矢的压制之下不敢冒头。

  却说西北两面,这里攻城的晋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士兵攀城之后,城上的箭簇如骤雨一般激射而下。

  中军,王昀冷静非凡,他将骑兵集中在了几个要点,也不知在等候什么。

  一架架车弩被赶到了特定的位置上,根本没有参与正面的战场。

  “呼!”

  巨矢齐射发出了异响,这些巨矢分别钉在了一面城墙之上,或高或低。

  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城墙竟然开始呈现有规模的龟裂痕迹,而左右两侧的弓弩手快速抵达位置,张弓待射。

  又是一轮齐射,城墙上龟裂的痕迹更重。

  此刻城墙上已经钉了不下五十支巨矢了。

  “步兵集中过来,墙要塌陷了!”

  城墙之上的一个将军不顾厮杀,向着城中呼喝。

  原来晋军射击的城墙只是一个单独的院墙,此时城墙内的齐军步兵已经构建了路障,严阵以待。

  “轰……”

  夜中烟尘起,巨大的轰鸣声使得无数人大惊失色,特别是城中的百姓。

  紧接着,先锋百骑疾驰而来,在无数箭雨的掩护之下向豁口处冲去。

  只是刚刚冲进去之后,却闻一阵马鸣惊呼声不绝。

  这里的齐军用铁栅栏构筑了一个如山阵一般的刺猬防御阵线,前锋的晋军骑兵连人带马被传了个透心凉。

  后面的骑兵见状不妙纷纷把转马头,为首的将军向着前方呼喝。

  随着骑兵让开了位置,无数巨矢再度席卷而来,或有火花四溅,或有鲜血喷涌,晋军的车弩不断向着豁口出倾泻巨矢以此将敌军铁栅栏后面的晋军逼退。紧接着,弓弩手上前开始点射,前进的百骑翻身下马移开铁栅栏。

  随着骑兵如溃堤之水一般卷入城中,城上的恶战也渐渐落罢。

  齐军纷纷向着内城撤去,在城中的几条要道构筑防御。

  这一夜终究是血腥的,城中的百姓不敢出门,只能在房中聆听着城中的惨叫和厮杀,蜷缩着祈祷不会被敌军破门而入。

  幸运的是无论攻守双方的纪律性都是极强的,根本没有烧杀抢掠的想法,不幸的是无数箭矢石砲总有误伤。

  千乘,一队齐军快速出城,向着远处的蓼城赶去,蓼城的火光通天,更像是一个天然的预警。

  只是尚未走到半途便遭遇了前来的晋军骑兵,双方当即在这旷野之中厮杀一团。

  

第九百七十一章 蓼城蓼城中

  

  第九百七十一章 蓼城蓼城中

  天渐渐明亮,蓼城的厮杀却尚未停歇。

  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昨夜的战场,熄灭了昨夜的火焰。

  大海之上,巨舰浮沉耀武扬威。

  城中,晋军队列不断向着内城开进,与敌军在城中展开殊死厮杀。

  鲜血尚未汇聚成流,便已经凝固。热血又不断解冻,迅即又被冷冻,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无数形状的血冰,向着四面散去。

  半道,晋军的截击军队被齐军包围在了中间,正准备发动最后的进攻。

  此刻,大地剧烈颤动起来,就像是一头上古猛兽正在快速向着这里疾驰而来。

  尚未冻结的水洼也因为震动而形成一阵阵涟漪,激起水花。

  “东面,敌骑来犯!”

  警报声响彻了齐军的阵地,东面的齐军枪盾步兵快速上前构筑紧密防线,准备迎接敌军的冲击,弓弩手迅速抵达位置准备迎战。

  疾驰而来的军队终于抵达,虎旗随风飘扬,他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齐军的箭矢也无法阻挡甚至射翻他们。

  他们就像是一道钢铁组成的洪流向着阵中冲杀过来,第一列冲杀,人仰马翻,阵破三列。

  齐军还未来得及重新结阵,第二列的冲杀又扑了上来,好似惊涛拍岸层层不绝,阵再破三列。

  在虎贲重骑兵的不断冲杀之下,前方构筑的大阵已经完全崩塌,而此时前面冲杀的重骑兵已经集结在了两翼。

  随着一声喝令,整个大阵冲杀上来,为首的轻骑兵以箭矢压制敌军同时减速,重骑兵则加速穿过轻骑兵,三阵共突一点!

  再这样的冲击方式之下,齐军阵线完全崩塌!

  重骑兵此刻就像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尖刀,直接刺入了齐军的阵列之中,势不可挡。

  轻骑兵并不入阵,反而从两旁掠阵,不断倾泻箭矢灭杀敌军。

  等到重骑兵的劲头过去之后,铁蹄之下留下的唯有一片狼藉,碎肉被马蹄不断践踏与泥土混合,根本不知者是谁人的骨渣。

  或有半颗头颅依旧,许有片片肋骨露出,叫人胆颤!

首节上一节529/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