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89节

  “现在塞外已经是木伦一家独大了,咱们两面合围的计划到现在却迟迟没有得到实施!这是为何?”王辰薄怒,道:“蜀国都已经灭了,可是北疆的战事现在还没有个定论!”

  “陛下息怒!”法正出列,拜道:“根据云长传来的消息,似乎很难寻到木伦军队的消息。”

  “寻不到就逼他出来!”王辰薄怒道:“木伦骑兵多少,咱们骑兵多少?让他给欺负了?让他们二人尽快处理此事,光复云州事小,教训木伦事大!”

  “陛下!”法正再道:“如今虽然我国新定蜀中,中原纷乱不绝。但实际上我国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另外的半壁江山之上,新建云州之后不应再与木伦有其他冲突,避免将木伦逼到咱们的对立面去。臣以为,北伐之事消耗甚重。陛下应该综合考虑才是。莫要因为急着讨伐木伦,而失去了夺天下的先机。”

  如今天下,仅存四国。晋国灭蜀,声威更甚。

  这天下,天下其他诸侯哪个不是人人自危?若是此时北伐木伦而太过招摇的话,只怕反而会招致天下其他各国对晋国的反抗。

  之前之所以建议北伐,那是因为蜀国尚未被灭。如果如今其他三国知晓了晋国的实力,只怕……

  “那你们的意思是?”王辰问道:“朕现在不解决云州,那么就不可能得到那么多的补给。如果不尽快除掉木伦,那么朕就不可能有一个安定的边塞。朕知道现在国内更需要休养,但是朕也清楚如果没有木伦帝国的话,朕会修养的更好!”

  “陛下,若是非要执意进攻木伦的话,最好还是以光复云州为主。在击败木伦之后,提出划分疆域,彼此不侵。”法正再道。

  王辰道:“此番季仁在西域大胜,昀儿在南面大胜。此战木伦只怕也怯了三分,但是朕需要的不是灭掉木伦,而是要将属于朕的东西取回来!”

  说罢,他站起身来,道:“朕意已决,传令御卫军,不日准备北上!朕亲自坐镇雁北,便是举国上下再倾尽全力远征,也要打赢此战!”

  他不在听劝,撂下这句话之后转身便向着后殿离去。

  非是他此刻听不进去谋臣的意见,而是他比谁都清楚,如今的木伦看似强大实则就是有一头纸老虎,他现在要做的只是将这一层纸给捅破。灭掉了木伦的威风,那么剩下事情就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办了。

  听雨阁中,蔡琰为他满上了一樽酒。

  “你今日怎么了?我总感觉你的心情似乎有些浮躁,是不是在这宫阙之中待的时间太久了?”

  王辰摇头,将这酒饮下,道:“这才哪儿跟哪儿啊?如今木伦的事情很急,就算我不表现出实力来,将来其他三国也不会对我客气。他们的意见不是不对,而是没有在一个君主的角度去考虑事情。”

  “木伦现在只是一头纸老虎,现在打比以后打要好得多。齐国之流那是真的老虎,我不能先把真老虎打了再来打纸老虎。等那个时候纸老虎就成真老虎了,所以我必须要现在把他的纸给捅破,然后再让一群狼缠着他!等我收拾完了这些真老虎,再腾出手来好好将他灭了!”

  “这么来说却应如此,如今正是休养的时候,既然在这个时候开战那么自然要挑纸老虎来灭了。”蔡琰道:“看来你对木伦已经早有打算!”

  “塞外这招棋,我布局了这么多年!从阴馆开始,就一直在谋划。如今捅破了这一层纸,再把棋子丢下去,这盘棋就真的活过来了。”

  正是二人闲聊之际,却闻殿外燕回声音响起,他奉着几分帛书快步进来:“陛下,皇后,这是武备营和造船厂送来的图纸!”

  “这么晚才来?”王辰抱怨了一句,示意燕回理开。

  这武备营送来的分别是自己激活的几样武器甲胄的图纸,只是粗略看了看,王辰便朱批准许。

  倒是造船厂送来的图纸却让他有些惊讶,这是一艘极大的鸟船,石砲放在最上面的开阔处。巨弩尽数安放在了甲板下面,约莫有三层,共计一百三十个炮口。

  也就是说一面差不多侧面就有六十五张巨弩,这样的破坏力确实不错。其中还不算甲板及艏艉上的石砲和巨弩,放在海上已经算是空前的庞然大物了。

  “现在才开始造巨舰,也好!准了!”

  说罢,朱批一批,示意燕回将之取出去,同时道:“让造船厂尽快,大船要多,其他船只也不要耽误!”

  “诺!”

  

第八百八十九章 战火不止

  

  第八百八十九章 战火不止

  繁花落尽秋风瑟,铁马万军出长安。

  又是一次新征程,打前锋的乃是一万神策营士兵,这些军士一个个英气十足,身上穿着的甲胄乃是特制的中型甲胄。

  神策营装备每人携带弓箭、马槊、横刀及圆盾,如果需要突击的话中型甲胄配上马槊突阵也是极有威力的,而若是需要追击的话士兵们会将身上多余的铁甲取下转而成为轻骑兵。

  大晋军团最为精锐的力量是御前八卫,而神策营便是不下于御前八卫的军团。

  中军护卫乃是御前八卫,这些与众不同的甲胄更显皇家威仪,甲胄的颜值外观绝对是古代甲胄中的极品。

  而后阵的便是龙骧卫,虽然龙骧卫相较于其他二营战力较次,但是其也绝对是如今最顶尖的军团之一。

  大剑山一战,一千龙骧卫突阵,撕开了汉中精锐士卒未能撕开的阵线。血战落罢,以前龙骧卫所剩无几,但由此也可证明这龙骧卫战力非凡。

  昔日军队改组,陷阵营中多有人手调往龙骧卫。调去的人不仅带去了荣誉,更带去了陷阵营的陷阵之志。

  而此时,原先的渭河大营也倾巢出动。

  十五万大军拱卫着中心的皇帝与皇后向着远方而去,塞外的苏不侯此时或许还不知道,大晋最为精锐的御前八卫、神策、龙骧、虎贲正在向着塞外的草原赶来。比起张辽率领的八万人,这十五万人才是最要命的存在。

  辒辌车中,蔡琰不断用笔在帛书上换算了半天。

  最终抬起头来向着榻上的王辰忧虑道:“我算了许久,咱们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粮食!”王辰把玩着手上的一枚铜钱,看向蔡琰道:“咱们现在啥都不缺,就缺粮食。”

  蔡琰颔首,道:“前番伐赵几乎耗尽了国库库存,这么多年来咱们一直穷兵黩武,粮食可以说是现讨现吃。不过好在咱们粮食的产量十分庞大,每一年生产出的粮食刚好足够供给军队开销。但是,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

  “我已经派人去交州之外寻找更好的粮食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回来了。”王辰道:“随着军屯越来越大,咱们一年的粮食产量确实勉强足够维持战争。就算如此,咱们每年依靠苏双等商贾从中原各地购置的粮食也不少。”

  “我知道,从今年的国库开支来看,有大把的钱花费在这粮食上,可以说整个盐产、国商挣来的钱几乎都换成了粮食,而军队等开销几乎都依靠税收和存银。”

  “你知道存银怎么来的?”王辰笑道:“还不是一场一场的战争打来的!这就是咱们的弱点,要么一个劲的掠夺,一个劲的发动战争,要么被战争拖垮,要么就被敌人覆灭。国家的一切都围绕着战争,战争掠夺来的一切又投入战争。没办法,我现在也想要尽可能的去改变这个现状。所以才提出歇兵十年的打算,可是这树欲静而风不止。咱们的老对手齐国是安静了,可是新的对手又跳将了出来。”

  “楚国呢?”蔡琰坐到王辰身边,道:“你不可能不管楚国了吧?”

  “管什么?”王辰笑着摇头,道:“现在整个南面的事情都交给昀儿了,他在益州,手上还有五万人,处理此事也方便许多。”

  “五万人,够吗?”蔡琰担心道:“这伐楚的联军都不至这么点啊。”

  “够了!”王辰道:“汉中都督府的十万人多是些训练不怎么样的新兵,以前设立都督府就是为了伐蜀。既然蜀国已经灭了,何必再维持这样的军队?我已经下令取消了汉中都督府,这十万人也择精锐万人戍守州郡。”

  “一下子裁掉九万人,你倒是不狠心啊!”

  “我情愿将九万人的粮食全部供给一万人,以此蓄养精锐也没必要养一些废物。”

  汉中都督府的裁撤是很适应当前局势的,如今晋国也是外强中干,用完之后及时裁撤是最好的。

  大队走过了原先走过的路,窗外风景依旧,只是人改。

  许多年前自己就是顺着这条路一路西进,最终在长安成为了皇帝。

  路过了许多年前的战场,痕迹早已寻觅不得。

  昔日的战吼似乎还在耳边,但却只能通过史官的笔墨再来回忆,那一场场血战。

  往昔种种袭上心头,再回首间,恍若隔世。

  太原城,自己发达的第二站。

  晋王府依旧,却寻觅不得昨日人影,徒留下的却是满心的悲伤。

  一路北上,雁门雄关,虎视塞外。

  大队穿过了雁门,在此进入了这塞北范围。

  阴馆城前,往西种种依旧。

  将军府也未曾拆去,房屋楼阁如初。

  百姓们争相涌上街头,想要一览那位昔日坐镇阴馆的雄主归来。只是怯于御卫的虎威,不敢靠近。

  “将军府!”王辰嘴角露出一丝追忆,昔日自己便是在这里经历了北域的风云,最终成为了这并州的霸主。

  一切依旧,故人音容尚在。

  只是他站在了这府门前却迈不出那一步。

  “怎么了?这到了为何不进了?”蔡琰关切问道。

  许久后,他长长叹了口气,转身道:“走,去平城!”

  说罢,还未等众人汉译英过来,他却已经上了马车。

  蔡琰知道为何王辰不愿进入将军府,甚至在晋王府都没有停留。这人越老,人情味也就越重,也就跟怀旧。

  特别是到了中年,往昔年少时候的种种,多是蹉跎。

  “昔日汉家高祖皇帝在平城白登被围,今日你再去平城,就不怕苏不侯再给你来一个白登之围?”蔡琰做到了榻上,柔声问道。

  王辰道:“文远所部在弹汗山,这都把朕围了,我能说什么?派人告诉文远,朕要坐镇弹汗山指挥,让他自己看着办!”

  “说好的是雁北,这一下又去了弹汗山,你呀就没个准信!”

  “行了吧!”王辰在榻上躺着,道:“又不是立即就去,自然是要文远作出点效果了再说。对了,季仁那边如何了?”

  “已经进入大草原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日时间便可抵达赤谷城!不过飞鹰来信说乌孙似乎已经集结了举国的兵马,意图在北山大草原阻击季仁。”

  看来王勇并非是从北山正面直接进攻,而是选择从如今伊犁大草原方向迂回,难道这乌孙的兵马便是集结在伊犁大草原方向的?还是因为什么原因促使他采用这样的迂回作战?

  这一切只怕就不得而知了。

  

第八百九十章 取败之道

  

  第八百九十章 取败之道

  大草原上,一队骑兵正在快速前进,其目标便是如今国界之外的另一个国度。

  中军处,一骑飞速来报。

  “殿下,昨日魏将军已经攻下乌即城,现正向大宛进发。杨将军已经率部进入北山,尚未传来消息。”

  王勇颔首,道:“根据确切的情报,敌军在知晓我军迂回作战之后,分别将兵力集中在了咱们这面和大宛方向。反倒赤谷城却依靠北山险固,我军不敢翻越而尚未布防。咱们今儿就来了个调虎离山,叫乌孙人好好看看咱们是如何作战的。”

  “诺!”

  果然,如今两翼集中兵力迂回进攻。而中间却用精锐兵力直插其都城,这样的布局确实极为妥当,将原本分散的敌人集中起来,架开敌人的拳头,再用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

  这可是一招夺命的诏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乌孙只怕也就那样了。

  却说那北山之上,士兵们裹上了厚重的外套,跟随着大队艰难的在这雪山之中缓步走着。

  这或许是晋军第一次违反军规,没有一个人在腰间都缠着酒壶,那是最烈的酒,若是觉得冷便饮下一口。

  饶是如此,在这风雪之下只怕也极难支撑。

  上山的时候,向导就已经三令五申强调了在这雪山行军的重要性,好在晋军的纪律性都极强,纵然面对那样的美景也未曾有丝毫停留。

  他们的目的并非是走大路进攻赤谷城,而是从几乎无人走过的小道奇袭赤谷城。唯有走过这充满险阻的小道,才能达到真正的奇袭效果。

  南面大宛,晋军在魏延的率领之下已经接连展开了好几场厮杀。兵锋直抵贵山城,本就算不得强盛的大宛根本就没有什么反抗能力,更何况自己本身兵马的三分之一已经尽数葬送在了昔日它乾城一战之中。

  而如今自己的康居盟友似乎并没有再派兵支援的打算,反而是将兵力放在了与自己的边境,时刻准备抵抗来犯的晋军。

  另一面的贵霜早就在前面彻底改变了与晋国的态度,早就遣使议和,将自己置身事外。

  倒是乌孙还在苦苦支撑,兵马入境之后想要抵挡晋王的兵力,似乎完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赤谷城中,乌孙的王高坐,堂下乃是坚昆的使者。

  “贵国的兵马为何迟迟不肯入境?难道要眼看着我们被晋国灭掉吗?”

  使者更是不悦,道:“昔日我国与木伦结盟,议定了瓜分推寅所部。只是如今我国兵马在西域折损,但是木伦不仅没有分给我们土地和牲口,甚至还派人杀了我们的使者。如今,我们已与木伦决裂。决然不会再派兵马来,此番过来也是想要向贵国讨要昔日贵国承诺的一切。”

  乌孙王勃然大怒:“我的国界尚未抵达玉门关,你却要问我兑现承诺?简直是荒谬!”

  “晋国比起汉国要强盛了不知道多少倍,谁也没有料到晋国竟然会派遣十万人来这里。如今早已不是昔日可以比拟的了,我们可不理会你们如何。若是十日之内不把我们应有的东西准备好,那么别指望我族能够对你们施以援手。”

  坚昆使者态度坚决,道:“若是惹急了我们,我族不惜会与晋人联合起来,好好与你国较量较量,看看你国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首节上一节489/6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