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571节

现在魏军能做的就是加强防守,补充兵源和物资,其它便等清军出招了。

商议一阵后,高义欢便让众人散去,只留下李定国说话。

等人都走后,高义欢站起身来,“一晃三月底了,定国随孤王走走。”

李定国没有拒绝,当下两人出了大堂,走到后院,顺着院中的卵石甬道,闲庭信步。

“那啥,定国啊!在孤王军中感觉如何?”高义欢走在前头随口问道。

李定国停下步子,没有说话。

高义欢见没人应声,不禁也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李定国笑道:“有什么话,定国你就直说。”

“魏军虽好,但是我还是想回西军中去。”李定国斟酌了下语言,沉声道。

虽说这段时间,其实也还不错,比在西军中更有激情,他也能看出来,相比于张献忠,高义欢更有理想,但是他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对他有恩,他却不可能背叛张献忠。

高义欢听了有些不高兴,毕竟是做大王的人,他也是有脾气地,他已经做了许多,却得到这么个答复,脸上有些不好看,“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高义欢盯着李定国,没有藏着掖着,“时下胡虏南侵,天下群雄逐鹿,西军困于川蜀,难有作为,吴三桂之流不过丧家之犬,不在话下。南京朝廷积弊百年,军阀割据,暗弱无能,放眼天下,能外御强虏,内安黎庶者,舍孤其谁?”

纵观时局,高义欢的话略微有些夸张,但魏军的实力在汉军武装中,确实是无出其右者。

高义欢霸气十足,可李定国并不给面子,依然不为所动。

见此高义欢眉头紧皱,换了一个策略,今天非吃了他不可,“定国,你随着张献忠起事,为何?”

李定国目光并不退缩,沉默了良久,才感叹道,“当初起事,就是为了吃口饱饭,没有其它的想法。”

高义欢一愣,本以为李定国会说出他的抱负,这样他就能从抱负和理想上下手,来谈谈人生和理想,但听只为一口饭,不禁让高义欢大跌眼镜,差点没被噎死,心中暗骂,“你是李定国啊!能不能有点追求?”

“可是!”李定国深吸一口气,高义欢心头立时一喜,什么事遇见“可是”两字就有变数了。

果然李定国目光深邃道:“后来,义军做大后,我是能吃上肉,穿上锦缎了,但是天下的百姓还是那样,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我就想要扫平天下,保苍生太平!”

高义欢听后,满意的点头,这才是李定国嘛。

“定国这个理想,正是孤王之愿。”高义欢悠悠道:“那定国你有没有想过,孤放你回去,让你帮助张献忠,就是徒增天下十余年的内乱,让满清得利,最后吃亏的还是天下百姓呢?”

李定国盯着高义欢,忽然笑了,拱手道:“魏王的意思我知道,但是我还是不能背叛西军!”

高义欢脸颊鼓动,心中诅咒了张献忠一遍,叹了口气,“孤王放你回去,是不可能的。定国你一身本事,闲置下来,也是天下的损失。不如孤王今天与你约法三章,你暂时以客军身份,为孤王做事,称职下,不称臣,孤王给你提供粮草,另外不让你攻击西军。怎么样?”

说实话,高义欢的胸怀,以及对他的看重,让李定国很惊讶,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不是李定国,可能早被弄死了。

“如果是打胡虏,定国愿意从命!”李定国抱拳道。

“哈哈~”高义欢微微一笑,拉着李定国的手,“走,去书房谈!”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求支持正版阅读)

第628章 滑不溜丢

在高义欢招降猛将,布置防御时,城外的清军大营里多铎却有些焦躁起来。

按着约定,江北的清军,会源源不断的赶来豫南,可是最近却没一支清军从江北过来。

看着魏军一边,却不断有人马赶到,长期拖下去,仗只会越来越难打,多铎心里便着急起来。

此时,魏军与清军之间软实力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清军毕竟是一个靠着劫掠起家的政权,并不善于治理和统治地方,虽占据广大的区域,拥有巨大的人口和资源,但却不善于管理和开发,没有将地方整合起来。

魏军在湖广建立完善的官僚制度,每县都编练民团,能够将控制区域的各种物资和人力调动起来,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

同时,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地区,还能够继续照常生产,提供稳定的粮食和银钱。

清军的补给,主要还是靠劫掠,把宝压在能打赢战争上,而不太在意地方上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支持战争,清军在地方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搜刮大批物资,来进行战争。

如果清军打赢了,抢夺了大批的钱粮,那不打仗时,地方上还能松口气,但是如果清军没打赢,没得到大批钱粮,地方上便要在遭搜刮,百姓便难以承受,也拿不出来清军想要的钱粮了。

现在,清军在兵力上虽然压着魏军,可在后勤补给,兵源补充上却不如魏军。

此时,清军已经作战半年的时间,又多出了几十万降军,补给方面也有些吃不消了。

清军营盘,中军大帐内,帐篷中坐着几人,多铎脸上满是愤怒,“豫南大战,我大清军损失很大,但高蛮子也损失不小。如果现在放弃,那此前的付出,就等于全部白费。我要给摄政王陈情,战事绝对不能停!”

大帐的帅位上,坐着的却不是多铎,而是一个穿着红甲的老头,他等多铎发泄完,才沉声说道:“老十五,这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摄政王也不能改变,这里的事情已经不归你管,你还是回北京领罪,想好怎么向朝廷解释吧!”

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代善,本来到他这个年纪,是不会再领兵作战,可是现在北京能有资格统领几十万大军的人,并不多,多尔滚不愿意把兵权交给济尔哈朗,便只有让他这个正好从关外到北京的老头,来豫南主持局面。

代善属于中间派,济尔哈朗等人也同意,他才拖着半截入土的身子,赶来豫南。

多铎一听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就晓得不是多尔衮要撤他,而是满洲贵族们对他不满了。

帐中一阵沉默,多铎阴沉着脸,半响道:“礼王准备怎么处理豫南的局势?”

因为满达海的事情,代善对多铎很有意见,不过还是解释道:“现在同南京的谈判谈崩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意思是,答应高义欢的条件,议和停战。先从战事中抽身出来,消化掉江北的土地,然后寻机会,挑拨南京和高义欢的矛盾。汉人最喜欢内斗,我大清向在关外时一样,看他们斗,等找准时机,再重新开战。”

多铎听了,沉默了良久,“高蛮子不是李自成,现在不灭了他,让他有喘息之机,今后我必死无葬身之地!”

说罢,多铎长叹一声,身形寂落的转身,然后挑开帐帘出帐。

等多铎一走,孟乔芳站起身来,心中也有些感慨,“礼王爷,现在怎么办?”

代善为多铎的话皱了皱眉头,闻语抬头看向孟乔芳,沉声道:“你去襄城见高义欢,就说朝廷答应议和停战!尽快与高义欢签订协议,然后将协议泄露出去,让高义欢和南京小朝廷去斗。”

孟乔芳点了点头,行了个满礼,便告辞离去。

襄城内,府衙里,陈名夏疾步走进书房,敲了敲门,“大王,臣有要事禀报!”

“进来!”高义欢随口应了一声,手提着毛笔继续写着。

门嘎吱响了一下,高义欢见陈名夏进来,将笔放在砚台上,笑道:“先生这么急,有什么事?莫非清军退兵呢?”

首节上一节571/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