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735节

  道路两旁跪着不少年纪不大的少年郎,他们激动的注视着步卒前进的步伐,即便是死,若能死得其所,那么死有何惧?

  数日之后,李贤在下邳城外三拜的消息传到了曹操和孙权的耳中。

  近来身子骨已经有些不利落的曹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昔日孙坚有子孙仲谋,而今青州有李贤,皆是不凡之辈呀。某有数子,可有谁能替孤分忧?”

  曹操颇为感慨,之前,曹丕勇武不凡,很得曹操的喜爱,可是,如今陈留一丢,曹操对他也不甚满意起来……

  会稽城,孙权很是急躁都在殿内转了几圈,“曹操在关中只怕撑不了多久了,可恨,李贤竟会如此收买人心,当年大耳刘玄德好哭,如今李贤好拜,这两人倒是天生的伶人,来人,与我传召大都督周瑜”。

  “喏!”

  公元200年,大汉章武四年,孙权召集大臣商议起兵北伐事宜。

  “某欲西征荆州,诸位以为如何?”

  鲁肃向来直言敢谏,此时环顾朝堂,发现无人敢答,他便起身出奏曰“中原连年大战,百姓流失甚多,而今地广人稀,李贤虽坐拥五州之地,却不足为惧,若使君养兵屯田,再等十年,臣以为,李贤也可胜之!”

  鲁肃说的道理孙权自然明白,可近年来,他逐渐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江东虽然偏安一隅,可李贤的发展势头却丝毫不小。

  十年,江东固然可以发展,难道青州就会止步不前吗?

  孙权在心中落寞地感叹了一句,面上却一片冰寒“荒谬!迂腐之言!去年某就想征讨荆州,是你们劝我,让我休养生息,莫动兵戈。可李贤做了什么?张绣平了南蛮!现在诸葛亮、关羽遁往益州,若是再耽搁下去,整个荆州将落入李贤之手,某绝不能忍!”

  鲁肃还欲多言,却被一旁的周瑜拉住了,虽然不明白一向英明的孙权为什么在伐荆这件事上犯了糊涂,但看孙权的模样,好像是真的已经下定了决心,也罢,只希望大军马达成功吧,鲁肃心中暗叹。

  周瑜这时候出言奏道“使君所言极是,如今江东、关中唇亡齿寒,若是坐看李贤吞并关中,只怕下一个遭殃的就是我们,若能趁其不备,攻夺荆州,也算一招妙棋”。

  孙权大喜,“公瑾所言深得我心。”

  老谋深算的张昭借口身体不适,已经称病在家,朝堂之上除了鲁肃一个人敢劝孙权之外,其他的都想明哲保身,不愿多言,由此,伐荆一事正式拍板定案。

  数年来,孙权一直使人拼命造船,如今,各地的船坞内已经挤满了大小船只千余艘。

  周瑜建议水军逆流而上,先取襄阳,再夺荆州,孙权觉得他的意见不错,也就采纳了。

  章武四年春,孙权点齐水陆兵马十万,以韩当为先锋,程普等为大将,陆逊为中军护卫,蒋平为后军将,诸葛瑾为参谋,乘十只龙舟,战船三千余艘浩浩荡荡开赴而出。

  水军出动之前,江东军的异像便传入李贤耳中。

  “今日孙仲谋大军压境,诸位可有良策?”

  徐庶微微一笑,“大将军,微臣料定江东军必图我南徐(镇江),所以只要提前派出一员大将在此屯兵据守,江东无虑矣!”

  田丰这时候也赞同道“元直所言不差,臣复议”。

  李贤大喜,“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把甘兴霸调到南徐!”

  “使君此言差矣,广陵非甘兴霸不可守,绝不可妄动”说话的是陈宫。

  李贤不悦地看了陈宫一眼,“某也知道,可除了甘兴霸又有谁能替我分忧?”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一直在李贤身边的陈到憋不住了,“末将愿为大将军分忧!”

  “叔至有何良策?”李贤好奇地问。

  “末将可立下军令状,若是孙仲谋敢亲自渡江,某必将其擒之以献将军”,区区江东军而已,陈到压根没放在眼中,所以言语间极为豪迈。

  “若孙权不敢渡江呢?”

  “假若江东军不敢渡江,末将亦有良策可杀其大半,让孙权不敢再窥视江北!”

  李贤赞道,“善!即如此,江南的事情就全部托付给你了。来人,中郎将陈到功勋卓著,特加封其为安东将军,总镇建业、南徐兵马!”

  陈到大喜,领命而出。

  “孙权伐荆?大军十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曹操也是大喜!

  急急地在殿内来回转了几圈,曹操自言自语的说道“孙仲谋终于忍不住了,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呀”。

  感慨了一会儿,曹操吩咐道“速去传召,就说我有要事相商,请郭祭酒务必速来”。

  侍卫领命前去。

  不多久,郭嘉便领命前来。

  “见过使君”

  “快到这边坐,我有些东西要给你看”曹操盘膝坐在竹席上,在他面前摆着一个巨大的木盒。

  郭嘉这些日子也听说了,曹操好像从花费重金从青州偷来了一样物事,叫什么沙盘,当时他不以为意,而今天走到近前,他才发现那木盒里的一个个沙堆造型独特,有的是一大片的隆起,看起来像山峰,而有的坑洼不平,看上去像河流。

  郭嘉好整以暇的盘膝坐下,嘴里疑惑道,“使君,这是关陇地形图?”

  “不错,奉孝,你觉得这沙盘如何?”从函谷关败退之后,曹操一直研究关陇地区的沙盘。

  “很是不错,山川河流,城池谷道,样样俱全,真是奇思妙想”

  “奉孝,江东细作来报,说孙仲谋点齐十万兵马已经沿着江水逆流而上,看样子,李贤有的忙了”。

  郭嘉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孙仲谋太过莽撞了。”

  “此言何解?”

  “江东之利,在于水军,可是,如今江水沿岸荆州水寨极多,如果江东军逆流而上,势必需要攻城拔寨,这绝非江东所长,唯有偏师北上,袭扰李贤,效仿昔日李贤北上辽东之举方可成事,只可惜,孙仲谋太过保守,我认为,江东军很难成事”

  曹操吸了口气,“江东若是败了,李贤只怕无人能敌呀”。

  郭嘉沉默不语,他也想不出破解之道。

  曹军多是北人,不善水战,此役,孙权只能靠自己了。

  好在片刻之后,曹操便缓过神来,他嘴里道:“鹬蚌相争,焉能使渔翁得利?”

  李贤军力强盛,他就像战国七雄时期合并了中原五国的秦国,而关中呢?只怕相提并论的话,这时候只怕连楚国都及不上,至于江东,倒更像是吴越两国的联合体。

  现在孙权讨伐荆州,作为旁观者,曹操有两个选择,其一便是和孙权联盟,一起灭了李贤;其二自然是坐山观虎斗。

  殿内,郭嘉目光悠远,“使君,再过一日,想必江东的使者也就到了,不知你意下如何?”

  曹操微微一笑,“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也明白,这一次,绝不让李贤好过!”

  “兵出何处?”

  “阴平!”

  郭嘉皱眉,“使君,阴平险峻,不利大军行动,且该郡荒无人烟,只怕占据之后也只是一个鸡肋。”

  关中现在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如果从战略角度上讲,拥有关陇之地的曹操完全没有必要捡上阴平这个包袱,但曹操考虑的却不仅是这些,“不夺阴平,孙仲谋孤掌难鸣呀”。

  郭嘉吸了口气,道:“也罢,只是,如今青州军三面环伺,使君须得使人诱敌才是”。

  “谁可为将?”

  郭嘉正色道:“郭淮能文善武,可为大将”。

  曹操沉默不语。

  

763.第763章 进击的赵子龙

  

  郭淮字伯济,是太原阳曲人。

  章武元年,郭淮入仕,他先后担任府丞、兵曹议令史、曹纯帐下司马。

  曹纯战死之后,郭淮收集残兵,顺利挡住了青州军的进袭,自此之后,他便进入郭嘉的视线。

  如今,曹操嫡系大将折损严重,急需新鲜血液补充,而郭淮就是郭嘉看中之人。

  曹操有些游移不定,出兵诱敌,这可不是儿戏,若是主将无能,甚至会连累己方兵马。

  郭淮能够完成使命吗?

  思虑再三,曹操没有更好的选择,最终他还是接受了郭嘉的建议,授予郭淮领军之权。

  陡闻喜讯,郭淮感激涕零,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五千兵马磨刀霍霍,已然做好了完全准备。

  只是,大军出征的粮草却有些不足。

  曹操闻讯之后颇为恼怒,他找到荀彧,语气不满:“文若,军中还有多少粮秣?”

  “函谷关失守以来,军中粮秣只剩下十万石了”

  曹操皱起眉头:“郭淮出征,急需粮秣,难道不能抽调一些吗?”

  荀彧摇了摇头,“使君,军粮不可动呀,这些时日,不知道谁在散布谣言,说我关中已然无粮,如果在这时候运出粮秣,只怕军心浮动,谣言四起呀”。

  “何人如此卑鄙?”

  “多半是徐州的细作”

  曹操觉得额头隐隐作痛,“李贤小儿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荀彧不置可否,如果没有粮秣补充,他是万万不会松口运粮的。

  真要是传出谣言,引得军卒哗变,荀彧就是罪人,这一点,荀彧自己清楚的很。

  曹操一筹莫展,倒是郭嘉盘算片刻,嘴里道:“我记得益州的军粮快要到了,使君,不如暂缓出兵?等到粮秣抵达再行谋划?”

  曹操觉得憋屈至极,“八百里秦川竟然养不起五万兵丁,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笑煞旁人?”

  荀彧一直负责后勤辎重一事,曹操此言一出,他忍不住反驳道:“使君此言差异,非是秦川不养人,而是秦川兵戈不息,损耗太大,若是使君休养生息,一年便可自给自足”。

  曹操无言以对,如果有选择,他也不想妄动刀兵。可是,如今李贤大军压境,不反击就是死呀,他能束手就擒吗?

  不能!

  曹操就是死,也不会投降李贤,这一点毋容置疑。

  “秦川大户极多,可否筹集一些?”

  “不可!”郭嘉、荀彧齐齐反对。

  曹操颇为恼怒:“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倒是说说,这该如何是好?”

  郭嘉无奈,只得说道:“我有一记,只是其患无穷”。

  “说来听听”

  “使君可以设立官爵之位,授予投献粮秣之人”

  曹操表情一滞,这是要卖官呀!

  若是传扬出去,对曹操肯定很是不利,可是,这都到了火烧屁股的时候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就依此计!奉孝,官爵之事交给你了,只要筹集粮秣,置换些闲散官员也不算”

  郭嘉只得应允。

  函谷关,田楷正盯着舆图,忽而,外头侍卫传报:“将军,军司马张式求见”。

  “让他进来吧”

  “诺”

  不多久,满面红光的张式就兴冲冲的进了大营,恭敬的行礼之后,便听他大声道“将军,可愿取池阳否?”

  田楷没想到张式竟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池阳在渭水以北,城池极大,距离长安又不过四十里,是雍凉之地的交通要道。

首节上一节73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