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72节

  “县尊,李贤要买宁家堡外的二百亩荒地,这是文书”

  庄文眉头一挑,他拿着文书看了一眼,嘴里道:“他要买这么多无用的荒地干什么?”

  县丞摇摇头,“我也不知道,那这地究竟卖还是不卖?”

  闭目苦思了会儿,庄文摸出大印,恶狠狠地盖了上去,嘴里狞笑道:“嘿嘿,卖!当然要卖,既然李贤要做冤大头,那就由他去!”

  县丞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庄文不愿卖地,那样的话,李贤肯定会怨恨于他。

  现在倒好,皆大欢喜。

  回到签押房,县丞眉开眼笑,他把地契以及文书交到李贤手中,嘴里道:“幸不辱命”。

  李贤又道了句谢,然后便交割了银钱。

  四百贯虽然不是什么小数目,可财大气粗的李贤还没有放在眼里。

  胡庸拿着李贤的手令,很容易就从库房中取出了四十斤黄金。

  县丞本以为四百贯铜钱,李贤起码要筹备一些日子,没曾想,他竟然现金交付。

  瞅着桌面上整整齐齐的金砖,县丞有些惊呆了。

  李贤笑道:“怎么?有何不妥吗?”

  县丞验过金砖的成色之后,深深地吁了口气,道:“好像多出了五两”。

  李贤深深地看了县丞一眼,道:“多了?不多,我只付了四十斤黄金”。

  县丞摇摇头,道:“多了,确实多了”。

  “喔,胡庸,你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胡庸咧着大嘴笑道:“按照县尉的吩咐,四十斤的买地钱,至于多出来的嘛,就是县丞的辛苦钱了”。

  李贤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道:“县丞这下子该明白了吧?”

  五两黄金就是五贯铜钱,县丞一年的俸禄也不过这个数字,他摩挲着双手,连连推辞道:“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无功不受禄,无功不受禄呀”。

  李贤低声说道:“县丞怕什么?此事只有屋内的三人知晓,难道我跟胡庸还会说与县令听?”

  县丞干笑着,心道,谁知道你是不是打着这个主意。

  “县丞宽心,此事就算县令知道了也没有什么,你不是已经通禀过了吗?这又不是你我二人私相授受,怕什么!”

  县丞心里一阵天人交战,半晌之后才咬牙说道:“县尉不是要买些铁器吗?我记得库房内还有些生锈的货色,待会儿你捎回去便是了”。

  这就是县丞收受贿赂的报答了,李贤心知肚明,当下并没有点破,而是笑道:“我还是出些银钱买下来吧,这样的话,县丞也好向县尊交差”。

  县丞松了口气,他就怕李贤白手拿鱼,那样的话,消息传到庄文耳中,肯定又要惹出一番事端。

  

第117章 地主很忙

  

  收了地契之后,李贤便成了宁家堡外两百亩荒地的主人。

  战乱年间,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眼下,虽说还没到军阀割据,你攻我打的日子,可土地早已经不是最保值的物事了。

  李贤不是懵懂无知的古人,他熟知历史。

  正是因为大致了解历史走向,所以李贤才敢大胆出手,买下土地。

  战乱年月,粮秣是比黄金还重要的物资。

  李贤虽然从管亥手中敲诈了巨额的钱货,又有糜氏做后盾,一时半会儿的短缺不了粮秣。

  可是,没有土地,不能自产自收,即便是米山面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若是趁着夷安城难得安稳的日子,多种些粮食,日后就能少折腾一些。

  李贤离开夷安城的时候,身上多了张地契,身后多了几百斤的铁具。

  铁矿在汉朝是朝廷禁品,即便是府库当中也存量有限。

  在庄文态度不明确之前,县丞也不敢贸然将为数不多的铁矿交给李贤,但是,卖些“废旧”铁具给李贤就没有太大干系了。

  想必就算庄文知道真相,也不会大动干戈,毕竟,真要是把县丞逼到李贤那一边儿,到时候吃亏的只会是他自己。

  匠工营中也有铁匠,只是没有铁矿石罢了,能够从县衙库房中搜出几百斤的铁器,李贤的那五两黄金就算是物有所值。

  地契在手,李贤也享受了一把回到古代做地主的感觉。

  既然是地主,自然要到自己的田地里去巡视一番。

  从宁家堡中找了个熟悉风土地貌的向导,李贤一行人拍马疾驰了十多里的路程方才来到一大片荒地上。

  与后世里方方正正的良田不同,眼前的这块土地全都长着些绿幽幽的杂草。

  没有化肥,没有机械化,甚至连引水的水渠都没有。

  李贤仔细寻找,好不容易在荒地中央找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沟涧,沟渠早已经干涸,看模样应该是上游河流排涝期间自行流淌出来的。

  眼下,开春在季,河流水量不大,这沟渠便干涸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沟渠,引水的工作量就少了一半,接下来只要将这沟渠疏浚一番,加宽加深,然后再建个水车引水就可以了。

  汉灵帝中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86年,十常侍之一的毕岚制造出翻车,用来取河水洒路。

  刚开始,百姓还没有察觉出翻车的好处,他们只觉得十常侍劳民伤财,制造出的物事也绝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然而,后来有士绅发现,将翻车用来灌溉也是个不错的好主意。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头脑精明的士绅买通了制造翻车的工匠,原样制造了一架用来引水灌田。

  第一年,士绅家中粮秣的产量提升了一倍。

  消息传出,富户们蜂拥而至,全都索要翻车的图纸。

  士绅趁机卖出一个高价,那时候恰逢董卓乱长安,十常侍也没工夫理会这些琐事,倒是让士绅好生赚了一笔。

  汉献帝初平二年,五年的时间过去,翻车在夷安已经出现了。

  不过,李贤在查看过胶水的河床之后便意识到,仅靠翻车,绝不可能把水送到几里开外的田地里。

  这个时节河低田高,人力驱动的翻车是不可能成功引水的。

  怎么办?李贤去黄河旅游的时候曾经在黄河边上见到过一座巨大的水车,当时他还饶有兴致地拍了照片,并且仔细地阅读了水车的来历。

  记得那水车名叫兰州黄河大水车,是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水车完全由水力驱动,一架水车可以灌溉三百亩到六百亩的田地。

  这种灌溉效率已经算是极高的了,即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黄河两岸还是有大量的水车投入使用。

  能够经受住历史考验的,绝对是真正的精品。

  只是,这时候的工匠能够制造出兰州大水车吗?

  李贤穿越之前,学过几个月的素描彩绘,他按照心中的记忆,用毛笔绘出了水车的模样。

  距离春耕还有十多天的时间,能否制出水车,干系到今年一年的收成。

  时间紧迫,李贤让匠工营放下了手中所有的活计,全力制造水车。

  匠工营的头目老梁看过李贤的图纸之后,迟疑地说道:“这水车构造复杂,看模样骨架也大的很,胶水能够带的动吗?”

  胶水是流经夷安的河流,水流量中等。

  李贤笑着说道:“你们匠工营只要制造出水车来,那就是大功一件,至于能否带的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梁微微颌首,又说道:“看这图纸,其中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这几根长轴,用料一定得硬实耐磨,不然的话,转不了几日就要换轴了”。

  “需要什么尽管说出来,我让人去找”

  “这水车大概有多大尺寸?”

  “三丈左右”

  一众匠工面面相觑,半晌,还是老梁苦笑道:“那县尉还得拨些人给我等使唤,不然的话,我们匠工营怕是忙活不来”。

  李贤又是一一应下。

  只要能够搞出水车来,一切都好说。

  木料的问题,李贤从城中的大户手里索要了几根老木料,算是解决了长轴硬木的问题。

  匠工营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工了,胶水河岸也开始了深挖建坝工程。

  选取好安放水车的位置之后,须得清淤、垒石建坝,确保水车有足够的水力驱动。

  这又得耗费大量的人力,当然了,真正需要全民总动员的,还是疏通引水渠的工程。

  也就是将干涸的沟涧加深,拓宽,如果有可能,还要在引水渠两侧铺上青石,确保水渠不会被泥土堵塞。

  干系到自家田地的收成,宁家堡的乡民各司其职,干劲十足,有的人忙着运送石块,有的人在刨挖河道,就连不大的孩子都晓得要干活帮忙。

  春耕的日子迫在眉睫,除却守城的两营人马之外,李贤一声令下,两千名军卒也加入到了疏浚渠道的工程当中。

  有了军卒的加入,疏浚工程进展的极快,大大出乎李贤的意料。

  照这模样,只要架好水车,这水渠就可以投入使用,耽误不了农时。

  

第118章 苦恼的县丞

  

  经过十多天的等待,一座高大的水车终于架好了。【】

  期间,水车的细节部位几经修改,确定可以正常使用之后才组合到一起。

  安装水车这一天,胶水两岸人山人海,李贤研制水车的消息早已经在夷安城传开了,不少人想要看个新鲜,当然了,其中也不乏尖刻之徒,想等着李贤出丑。

  至于宁家堡的乡民,他们更是激动不已,倘若这水车真的能够翻水浇地,那宁家堡的几百名旱田可就要变成上等的水田了。

  万众瞩目之下,匠工营中的老梁将河槽边的闸门打开,“哗哗哗”水车的轮叶在水流的冲击带动下慢慢地动了起来。

  “动了,它动了!”不知道是谁,忍不住叫出声来。

  没有人去指责那个冒失者,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转动越来越快的水车吸引了。

  高达三丈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越来越快,轮叶上的木筒将河水倾入水渠,一筒又一筒。

  “哗哗哗”清澈的河水在干涸的引水渠中欢腾雀跃。

  宁家堡的乡民们欢呼起来,匠工营的十多名工匠骄傲地挺了胸膛。

  这水车,可以说是造富万家,流芳百世的佳作,而他们,制造水车的这群匠工也必将载入史册。

  人群中,心怀叵测的那些人惊呆了,他们没想到看上去蠢笨的木车竟然真的能够引水入渠,而且还不需要人力畜力。

  这是夺天地之造化呀,自古至今,还从未听说过有这等物事。

  消息传到县衙,庄文愤怒地砸碎了心爱的砚台,“去,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把那水车的图纸搞过来!”

  “喏!”

  胶水河岸,一炷香的功夫过去,水车依旧在正常使用,此时,水渠中的河水已经流出了老远,照这种规模,等到开耕那一天,水渠两侧的田地就可以用上胶河水了。

  李贤松了口气,他吩咐下去,每名工匠赏钱一贯,然后又特意派出十名军卒驻扎在这里,防止有人偷盗、剖坏水车。

  马上就是农耕时节,好不容易建造的水车要是被人搞坏了,那李贤就等于白忙活了,这由不得他不重视。

首节上一节7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