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710节

  “五千?”

  张辽笑道:“五百人”。

  索达很是失望,“将军,休怪我多言,雁门郡可是有马休的万余大军,五百人实在是太少了”。

  张辽正色道:“索达,你可要想清楚,正是因为我兵力不足,所以才有你们氐王的机会,如果我有五万大军,还需要你们吗?”

  索达心中一颤,确实是这个道理。

  “富贵险中求,阿贵只想赚好处,却不想出力的话,这种朋友不要也罢,我张文远在雁门几十年,自然有我的手段,索达,你要是想不明白,可以回去之后慢慢想,只是,五日之后要给我答复,否则的话,咱们这朋友不做也罢!”

  张辽的名头索达早有耳闻,他并不怀疑对方所言。

  张辽能够以五百人闯雁门,自然有他的手段。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作为使者,索达当然明白张辽话语中的深意,为了缓和气氛,他连忙笑道:“我带来了几匹马,是我家大王送给将军的礼物,不知将军可否一观。”

  张辽故作喜色,道:“喔?竟有此事,久闻氐族善马,今日我倒要开开眼界”。

  二人并肩出了大帐,索达打了个呼哨,没多久,他的随从便前来五匹战马。

  这些高头大马四肢修长、雄壮无比,或者通身乌黑,或者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看上去便矫健非常。

  索达摩挲着马鬃,笑道:“这是我家大王的心意,将军觉得如何?”

  张辽很是爱马,阿贵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某种倾向,想到这里,张辽心中有数,道:“阿贵大王这么客气,改日我一定要登门致谢”。

  索达听了很是兴奋,“将军喜欢便好,实不相瞒,临来之前,我家大王早有叮嘱,若是将军击杀杨千万,我们可以出兵相助”。

  “喔?多少兵马?”

  “五千精骑”

  张辽毫不意外,“五千兵马虽然不多,却也诚意十足,嗯,我手中甲士不缺,却少些马匹,你可以转告你家大王,我想购买两千匹战马”。

  两千匹战马,这可是一笔大交易。

  按理说,得到蛮族相助的李贤应该不会缺马才对,怎么张辽开口却要这么多?

  张辽似乎知道索达的疑问,他直接解释道:“雁门毕竟有马超的眼线,我总不能大摇大摆带几千骑军过来吧?”

  索达释然,“将军放心,这事我会向大王回禀,相信没什么问题”。

  “如此便好,切记,五日之内要给我个答复,否则,一旦误了我的大事,大将军那里我不好交待呀”

  “我会提醒大王,只是,这交易方式可否用布帛或者盐粒置换?十段帛可以换一匹马,二百斤盐也可以换一匹”

  张辽知道这是行情,他也没也杀价,只是颌首说道:“没问题,就这么定了,只要马匹到了,盐帛你随时可以支取”。

  索达相信张辽不是在胡吹大气。

  大将军李贤的威名草原上无人不知,这可是一位善于赚钱的大将军,在他麾下,张辽又怎么会少了银钱使唤?

  索达心急火燎地走了,张辽定下的五日之期,他可不想耽搁……

  两日之后,索达又来了,“将军,大王已经答应了你的要求,这是我们氐王军剑,凭着这把剑,你可以号令五千氐族骑军,我们愿意成为大将军手中的利剑!”

  张辽接过索达递出的黄金短剑,很是满意,“很好,氐王的诚意我已经收到了,我相信,大将军一定会对此事喜闻乐见”。

  索达躬身行礼,以示对李贤的尊敬。

  “将军,战马已经准备妥当,就在谷外”

  “好,盐、布我都已经备好,比行情还要高出一成,大将军说的很清楚,他从不亏待朋友”

  索达喜不胜收,他没想到李贤竟然如此大方。

  见了实物之后,氐族骑军都快乐疯了,他们从未见过这么的布匹、盐粒……

  这些货物是李贤商队囤积的六成,很少有人知道,一直活跃在塞外的“唐刀”商队是李贤私人所有。

  马匹也没有错,比两千匹只多不少,氐王阿贵有心交好张辽,也多交割了五十匹战马,只是,与李贤的手笔比起来,五十匹战马还是显得过于小气了……

  索达兴冲冲地走了,没多久,军卒在外头禀报:将军,吐谷浑的使者到了。

  张辽微微一笑:“请他进来”。

  “喏!”

  须臾,吐谷浑的使者大步入账,“见过张将军”。

  “嗯,不知尊使意欲何为呀?”

  “小人听说将军欲与氐王合作,不知可有此事?”

  张辽勃然变色:“怎么,我大汉如何行事,难道还要你小小的吐谷浑指手划脚吗?你又是什么东西?”

  使者“噗通”一声吓倒在地,他只是在族中嚣张惯了,又觉得张辽有求于人,所以语气才冲了些,没想到,张辽压根不吃这一套。

  “将军这是何意,难道要与我吐谷浑为敌吗?”

  张辽嗤之以鼻:“你能代表吐谷浑吗?你说我要不要杀了你,借此来试探你们首领的态度?”

  使者大骇:“你敢!”

  张辽拔剑出鞘,道:“你可以试试我敢不敢”。

  “氐王军剑!”使者惊呼出声。

  “嗯?你也使得这剑?”

  使者咬牙切齿:“持此剑者,可以号令氐人精骑,阿贵真是好大的手笔”。

  张辽没了耐心,“我让你来,可不是让你说废话的,直说吧,你们首领是什么意思?”

  使者不敢妄言,嘴里道:“我家首领觉得此时不是出兵良机……”

  张辽大怒:“满口屁话!我什么时候出兵还用你们吐谷浑指点?也罢,我这就杀了你,然后再去平了吐谷浑,我相信,氐王很乐意出兵相助”。

  使者大骇:“且慢,将军且慢,我愿意回去劝说首领”。

  张辽摇了摇头,道:“这么麻烦?为什么我觉得还是杀了你比较容易?”

  “将军,我一定守口如瓶,绝不泄漏军机”

  “可是,你怎么保证你家首领也不会多言呢?”

  使者绞尽脑汁,道:“将军如何才能信我?”

  张辽拍了拍手,外头便押出一名吐谷浑贵人。

  使者瞋目结舌,“少主!”

  吐谷浑贵人竭力挣扎,只是他的嘴巴已经被封住了,所以无法叫出声来。

  张辽微微一笑:“你杀了他,我便放你回去”。

  使者瘫倒在地,半晌不敢动弹。

  “将军,不必如此吧?”

  “我就说嘛,还是杀了你容易”

  在生与死之间,使者最终选择了生。

  

742.第742章 诈取

  

  张辽自幼在马邑长大,马邑是什么地方?

  这里胡汉杂处,位于外长城之内,内长城之外,土地穷弊,气候寒冷,百姓除了习武骑射,征战沙场之外压根没有太多的选择。

  数百年间,匈奴、契丹、吐谷浑、鲜卑等游牧民族在此逐水而居,相互残杀,汉民们想要生存下去,只有比他们更狠,更强。

  回到家乡,深谙丛林法则的张辽如鱼得水,如果说,陈留之战以前,张辽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那么,陈留之战过后,张辽学会了隐忍,懂得了更有效的对敌方式。

  半个多月的时间,或是威逼,或是利诱,张辽说服了氐氏、吐谷浑、契丹等五部人马,手中多出一万精骑。

  选择马超还是李贤?

  答案显而易见,拥有更多土地,更多兵马的李贤是结盟的首选,而且,李贤在冀州、幽州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麾下数十万兵马的袁绍又如何?还不是败在李贤手中?

  眼下,马超看上去强大无比,可是,他跟李贤却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素有威望的张辽登高一呼,各族人马纷至沓来,他们相信,跟随李贤可以攫取更多的好处。

  有了人手,接下来张辽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如何夺取雁门。

  只要雁门遇袭,马超定会挥军来援,那时候,李贤在上党郡便有机可乘。

  章武三年二月,雁门郡城阴馆城外五十里,一名骑将带着几名心腹一路狂奔。

  行了约莫有一炷香的功夫,骑将终于忍耐不住,嘴里道:“李军侯,文远他究竟在哪里?”

  头前带路的李瑜微微一笑,道:“白将军莫急,张将军就在前方”。

  白叶忍住疑问,继续往前。

  又行了有三五里,眼前忽然出现一片树林。

  众人堪堪降下马速的时候,前方陡然出现十多名箭手,他们弯弓搭箭,语气冷漠,“来者何人?意欲何为?”

  白叶尚未作答,也没动手,他知道,这时候不需要他表态。

  果不其然,就在气氛渐冷的时候,带路的军侯拿出腰间的军牌,又取出一枚令箭,道:“王大,是我,他们是张将军要找的人”。

  王大与军侯是熟识,不过,军令在身他还是验过了令箭真伪。

  “兄弟,得罪了”,确认无误后,王大让麾下军士头前带路,将白叶等人引入树林。

  百十步的距离过后,白叶来到一条小溪边,触目所及俱是密密麻麻的军士,他们有的在擦拭兵器,有的在喂马饮水。

  粗略看去,人数起码在两千开外。

  张辽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人马?白叶心中一惊。

  “哈哈,是白叶来了吗?”

  听到熟稔的呼喝,白叶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壮硕的男子正大步而来,不是张辽又是哪个?

  “大兄!”

  白叶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张辽搀起白叶,笑道:“自家兄弟,何必多礼”。

  白叶很是固执地行了一礼,“昔日若非大兄救我一命,白叶早已经是坟冢枯骨”。

  张辽故作怒色,“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二人谈笑间已经进了大帐,这时,白叶低声说道:“我听说大兄如今在朝廷任职,近日重返雁门,可是有所图谋?”

  张辽微微颌首,道:“不错,我奉大将军之命,打算夺取雁门”。

  白叶吃了一惊,“大兄,马休在郡城可是有一万大军呀,再者,各地豪强有不少人马依附于他,一旦消息走漏,只怕夺城不易呀!”

  何止是不易,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白叶早已经破口大骂了,两千兵马就想夺取一郡,显然是在痴人说梦……

首节上一节710/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