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99节

  董允、费伟点了几道小菜,也在酒馆治中。

  四下里,俱是士子们高谈阔论的声音。

  榜上有名,众人觉得颜面有光。

  这可是举国选才,能够选中,说明大家都具有渊博的知识……

  费玮、董允同样榜上有名,比起其他人,他们显得冷静多了。

  “此次大考实在出入意料,废卷竟有一万多张,题目也出的刁钻古怪,我听说,徐元直曾经建议再开一场比试,专为交州子弟以及废卷士子,大将军却拒绝了”

  “喔?这是为何?”

  “大将军说要维护公平,此番选才,他已经竭尽所能,所以不想节外生枝”

  “也就是说,补考环节容易出纰漏?”

  “不错,大将军虽然没有明言,却担心的很”

  董允还待多言,忽而,不远处传来一声呐喊:“公子,外头有人来寻!”

  “喔?何人?”

  “是我!”来者咧嘴一笑,露出一个和熙的笑脸。

  董允浑身一震,他干笑道:“世叔?”

  糜芳微微颌首,他关上房门,嘴里道:“没想到贤侄还能认出我来,嗯?这位是?”

  “他便是费玮”

  “喔,两位俱是益州大才,此番能够高中榜首,倒不算埋没了身份”

  费玮不使得此人,董允低声介绍一番过后,方才恍然大悟,嘴里道:“见过糜长史!”

  糜芳虚扶了一记,道:“无需多礼,我与董允之父是旧交,此番,你们千里赶考,作为世叔,我理应有所照料,不知二位贤侄接下来有何打算呀?”

  董允为糜芳斟了碗酒,道:“我们想等候面试,不知叔父可有指教?”

  “指教谈不上,你们能够脱颖而出,自然有过硬的本领,只要你们正常发挥,此番取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

  “多谢叔父”

  “嗯,你们此番前来,家中可曾知晓?”

  “正是家父让我前来”

  “我也是”

  “若是在冀州为官,你们有何打算?”

  董允与费玮对视一眼,嘴里道:“我等俱是大汉子民,自当遵令!”

  “好,也不瞒你们,大将军李贤十分重视此次选士,刚开始,士子担任的官职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只要经过基层的磨砺,证明了自身的不凡,大将军一定会予以重用”

  “叔父的意思是让我们暂且忍耐?”

  “不错,大将军不会亏待你们的”

  董允微微颌首,“多谢叔父指点,我明白了”。

  “嗯,你们俱是聪慧之辈,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不要见外”

  “叔父放心,我等记下了”

  一番畅谈之后,糜芳告辞离去。

  董允、费玮心中明白,糜芳绝不是无的放矢,对方一定报有某种目的,只是,他究竟意欲何为?

  又过了三日,面试开始了。

  如果说,笔试淘汰了九成的废物,那么,面试将留下真正的精英。

  五千人当中,李贤决定录用五百人,不合格者,可以选择书院进修,也可以回乡。

  这一次考试,考的是吟诗作赋、现场表达能力。

  五日之后,这一轮考试才彻底结束。

  沮授忙了一夜,方才将名单整理出来,他一刻也不敢耽搁,急忙第一时间来到李贤府邸。

  “大将军何在?我有要事禀报!”

  “沮院丞直接进去便是,大将军曾经明言,院丞无需禀告”

  “多谢!”

  沮授进入府邸,径自来到李贤书房,“下官拜见大将军”。

  “免礼,院丞匆匆而来,莫非是有了结果?”

  沮授交出布帛,嘴里道:“大将军,名单已经出来了”。

  “喔?”李贤接过布绢,仔细打量起来。

  “卷分三榜,甲榜一百人,乙榜二百人,丙榜也是二百人,他们成绩由笔试、面试组成”

  李贤翻看了一看,不少郡望子弟都出现在里头,“世家果然底蕴不凡”。

  “下官统计了一番,前五百名中,寒门子弟不过两百人,余者皆是世家子弟”

  “喔,面试时可曾言明,他们多数要外地为官?”

  “已经讲明白了,士子都有了心理准备”

  “如此便好,事先讲明,省的他们怨我!”

  “大将军宽心,这些士子临行之前似乎已经得到了叮嘱,他们不会半途而废”

  李贤微微一笑:“担任官职之前,先让他们签上一年的契约,违反契约者,我将追究他们的责任”。

  沮授大为好奇,契约的说法新颖无比,他是第一次听说。

  无奈之下,李贤只得仔细解释清楚。

  沮授听罢之后称赞不已,他认为,有了这契约,士子绝不敢肆意妄为!

  

732.第732章 谋划

  

  章武二年十月二十九日,这一日是朝廷定下发榜的日子。

  时间还没到,整个下邳城便沸腾了。

  大街小巷里俱是匆匆赶路的士子,等待了这么久,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揭晓谜底。

  董允、费玮本来只是想看看热闹,谁曾想,人潮拥挤,他们抽身不得,只能一路前行。

  放榜的地方在郡府东侧的校场外,时辰还没到,校场外已经是人山人海。

  为了争抢合适的位置,不少士子怒目相向,若不是顾及身份,说不定早已经大打出手。

  饶是如此,山南地北的方言还是不绝于耳,董允、费玮来的晚些,他们倒是没有争抢的心思,只是耐心等待发榜。

  过了差不多有半炷香的时间,远处一阵锣响,两队明盔亮甲的甲士簇拥着一名官员缓缓而来。

  这是放榜的人来了!

  士子急忙让出一条道路,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他们辛苦了这么久,答案即将揭晓。

  榜单很长,捧着布榜的官员在两名士卒的帮助下才成功张贴完毕。红色的布帛上写满了人名,籍贯,考试的房间号以及取得的成绩。

  黑色的名字写的极大,隔着老远也能看得清楚。

  人群瞬间沸腾起来,有的士子满脸喜色,怎么也抑制不住,有的士子十分惊愕,嘴里破口大骂。

  除了本地士子之外,多数的士子都是远道而来,他们虽然故作清高,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可实际上,他们比谁都在乎这次结果。

  能否考中是一回事,自己愿不愿意去做官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家出门在外,靠的是一张颜面,如果连颜面都没有了,往后如何与人相见?

  董允与费玮微微踮起脚尖,也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他们虽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可是,如果无法遴选,总归有些不爽。

  一开始,董允信心满满,他觉得自己的才华足以上榜,然而,看罢了整个榜单,他却没发现自己的名字,仔细看去,甚至连费玮的名字都没有。

  这是怎么回事?

  董允惊咦不定,费玮同样惊怒不已,自己笔试成绩极高,如果此番落选,只能说明其中猫腻极大。

  董允、费玮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同样才华横溢,众人皆知的几名士子都没有上榜。

  落榜的士子极多,他们本不敢多言,可是,有了董允等人的由头,他们顿时长了几分胆色,大声聒噪起来。

  然而,就在众人喧哗不已的时候,又听得一阵锣响,又有两队甲士出现了。

  什么情况?

  “此次发榜,甲等五十人皆在此处,尔等速速让开,让俺贴了这榜单!”

  还有一榜?

  士子相顾失色,他们当即浮想联翩,也许自己能够位列前五十呢?

  抱着侥幸心理,士子们不再聒噪,他们安静地让开道路,等到这第二章榜单。

  这一次,只是片刻董允就发现了自己的名字,甲榜第二,也就是榜眼的位置,而费玮呢,甲榜第一,也就是状元!

  榜首,江夏费玮,榜眼,枝江董允……

  有相熟的士子当即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

  费玮、董允当即抽身离去,既然已经知道结果,强行留下只会吸引仇恨,不如归去。

  无论士子是喜还是忧,历经一个多月的公开选士终于告一段落。

  此时,绝大多数士子早已经返乡了,只有脱颖而出的五百名士子笑到了最后。

  榜上有名者,都可以得到一份官身,成为大汉朝正儿八经的官员。

  通过笔试,未能参加面试的四千多名士子也有另外一个选择,他们可以留在青州、徐州读书进修,也可以回家休整,朝廷会给他们一份足够的盘缠。

  这一日,四更天刚过,天依旧黑漆漆一片。

  董允洗漱穿衣,不到片刻的功夫就已经准备妥当。

  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董允与其他新近的进士一道将前往大将军府,正式开始他们的为官之旅。

  作为益州士族的代表,董允、费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在朝廷能够取得多大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家族的话语权。

  曹操已经撑不了多久了,益州刘璋也非明主,这天下,早晚还是李贤说了算。

  未雨绸缪,向来是郡望大族最擅长的事情,此番,董允、费玮便是益州士族的投机之举。

  能够选中,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就算不中,益州大族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来日方长,他们有很多方法来向李贤示好。

  费玮带上高高的峨冠,身着儒袍,看上去便是一个偏偏贵公子,出了房门,董允已经侯在了外头。

  “文伟,你来晚了”

  费玮微微一笑:“这么急做什么,五更天还早呢!”

  “五更天是早,可是他们可都在外头等着呢”

首节上一节69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