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84节

  黄松目光愤恨,嘴唇颤抖不已。

  韩当不屑一顾,“你若是不服,尽管来找我,我一并接下了”。

  黄松再不敢言,他生怕韩当改变了主意,将他当场击杀,如果真的是这样,他找谁说理去?

  韩当是江东军中少有的认清局势的将领,李贤的强大,早已经超出了江东军的实力范围,即便眼下江东军在丹阳实力占优,可是,一旦李贤抽出手来,顷刻间,江东军便有覆灭之忧。

  据悉,李贤麾下已有十多万兵马,江东军呢?

  满打满算不过八万兵,其中多半还是新军,这与徐州军不可同日而语。

  谁不知道李贤各部兵马俱是精锐?

  实力的差距,意味着江东军很难立足。

  就算一时占优,夺了扬州数郡,又能如何?

  打心眼里,韩当不愿与徐州军交恶。

  黄松不知死活,成了反面典型,韩当求之不得,正好借此让主战派瞧个明白,徐州军不是那么好打的。

  正思虑间,军卒来报,说徐州军主将已至,请韩当出来一叙。

  韩当打马出阵,与李典遥遥对立。

  李典揣着明白装糊涂,“韩兄此来何意呀?”

  “攻打丹阳,为伯符将军报仇”

  李典摇了摇头,道:“伯符将军不是我们杀的”。

  “可是,被抓的凶手却一口咬定,李贤就是幕后主使”

  李典不屑一顾,“大将军兵强马壮,若想拿下江东,派兵自取便是,何必大费周章?”

  韩当闻言一滞,不过,当着军卒的面,他可不能坠了面子,“李将军真是好大的口气!”

  “是不是胡吹大气,韩将军心里应该很清楚”

  韩当怒上心头,“真以为击败了黄松便可以小看我江东军了吗?”

  李典依旧是那副欠揍的语气,“我能击败黄松,自然也能击败你”

  韩当不怒反笑,“好,好,好,感情你是来宣战的!”

  李典大为讶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丹阳郡可是朝廷的,明明是你们江东军打上门来,怎么成了我挑衅了?”

  “看来,我们需要好好较量一番”

  李典颇为认同,“我也正有此意,不过,看模样,这仗是打不起来了”。

  韩当皱起眉头,没等他说话,身后已经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正是江东急报。

  “报,韩将军,刺史急报”

  韩当微微颌首,他抬手接过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封漆完好,印鉴为真,这说明书信不是假的。

  至于内容,却是要求韩当暂休刀兵,等待军令。

  毫无疑问,这与孙夫人大有干系,韩当深深地看了李典一眼,道:“若非主公急报,我绝不与你善罢甘休”。

  李典不以为意,“随时奉陪”。

  韩当收军退却,不过,五万大军并没有推入江东,而是驻扎在丹阳城外。

  李典的兵马也没有急忙入城,而是与守军遥相呼应,摆出一副监视江东军的模样。

  如同曹操预料的那般,江东的战事很快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冀州连斩两名县令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

  尚书令陈允将斥丘、甘陵县令的罪名公布于众,引得满城轰动的同时,果断挥刀,杀了二人。

  冀州刚刚平定蝗灾,正是民心归附之时,陈允手刃贪官,更是让百姓交口称赞。

  冀州百姓从未想到,朝廷真有为民除害的决心。

  几乎在县令毙命的同时,陈允开仓放粮,无粮可食的百姓终于得到了果腹的粮秣。

  有了粮食,百姓便不会铤而走险,即便有心人再三蹿啜,百姓们也不会上当。

  擒杀袁归之后,冀州都尉很快便离开了,兖州战事正酣,急需援军,片刻也不能耽搁。

  陈允也没有在甘陵停留太久,他接到的旨令的巡察冀州,眼下只到了两个县,还没有完成使命。

  于是,陈允一路北上,所过之处,粮价纷纷跌落,粮商们再也不敢放肆。

  甘陵、斥丘的杀戮让人明白,与朝廷作对,死无葬身之地!

  兖州,陈留城,曹丕度日如年。

  据悉,太史慈大军将至,陈留城下兵马很快便有四万之众!

  万一太史慈带了破城利器,陈留城可就完了。

  开坝放水?还是继续等待?

  曹丕犹豫再三,难下决断。

  这一日,城外杀声震天。

  曹丕立在城头,只见徐州军阵形变幻,似乎在竭力拦阻什么。

  曹仁大为焦急,“大公子,定是我方人马,应该出城救援呀”。

  曹丕有些犹豫,“若是敌方诡计,诱我出城,又该如何是好?”

  曹丕有些犹豫,他也不敢确定城外的徐州军是不是在演戏,万一真的徐州军的计谋,兖州军贸然出城可就上了大当。

  可是,如果来的真是己方兵马呢?

  “大公子,我愿出城”

  “叔父莫急,是不是己方人马,片刻就见分晓”

  曹丕说的没错,一炷香的功夫过去,一面曹字大旗影约可见。

  曹仁心急如焚,“大公子”。

  曹丕仔细瞅了瞅,看模样应该不是假冒的,他当机立断,“曹仁,你速领本部两千兵马出城,接应我方骑军”。

  曹仁急忙应命:“喏!”

  曹丕不敢大意,他知道,曹仁一心求战,当下叮嘱道:“切记,不可恋战,一旦救出骑军,即刻退入城中”

  “喏!”

  虽说不能大开杀戒有些不爽,可是,能够出城厮杀一番,已经可以得偿所愿了,曹仁暗自告诫自己,要珍惜机会,要让徐州军付出代价。

  

715.第715章 决断

  

  “吱嘎嘎”,城门打开了。

  曹洪一马当先,率先冲出城门,在他身后,两千名曹军鱼贯而出。

  月旬以来,徐州军整日邀战,限于军令,曹军只能闭门不出,长此以往,他们心中都有一种抑郁心理。

  如今,曹洪出城,两千名军士终于得到厮杀的机会。

  战,战,战!

  曹军求战欲极盛,他们恨不得使出所有的力气与徐州军拼个你死我活。

  谁是真汉子,交手过后才知道。

  “嗯?”曹洪却没有莽撞,他敏锐地发现,五百步外,大股兵马正严阵以待,如此看来,徐州军早有防备。

  视野尽头,曹军大旗左冲右突,却始终不能冲到近处。

  曹洪深吸一口气,他意识到,若想接应己方人马,须得冲破徐州军的阻拦。

  抬眼望去,对方的兵马在四千人左右,是己方人马的两倍。

  拼了!

  曹洪非但没有畏惧,反而战意高昂,他大吼一声,道:“儿郎们,随我一战!”

  “战,战,战!”

  曹军士卒大声怒吼。

  五百步的距离,只要徐徐推进即可,曹洪按捺住蠢蠢欲动的杀意,打马在前带路。

  在曹洪的约束下,曹军缓缓往前,阵形严谨,丝毫不露破绽。

  数百步外,高顺不由得赞了声,“早就听说曹洪善于治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将军,可要上前迎战?”

  高顺微微颌首,“既然曹洪一心求战,咱们便遂了他的心愿!传我军令,盾兵前行百步,弩兵、弓兵紧随其后”。

  “喏!”

  数年来,陷阵营素以防御著称,军卒身上的重甲,装备的重盾,这都是防御的绝佳利器。

  不过,没有人意识到陷阵营同样善攻。

  高顺待在吕布麾下的时候,麾下只有七百兵马,限于人手,陷阵营无法攻守兼备,可是,自从高顺归降李贤之后,陷阵营便膨胀了六倍。

  人数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兵员素质的下降。

  在李贤的照应下,高顺招募兵员从未受过限制,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把兵马扩充到一万人。

  然而,高顺只要了四千人!

  在高顺看来,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只要装备精良,军士能征善战,四千人同样可以发挥出不逊于一万人的作用!

  月旬之前,曹休、关羽杀得张辽丢盔卸甲,陷阵营及时挡住了追兵,为并州军争取了逃生机会。

  那一次,陷阵营发挥的中规中矩,并没有眼前一亮的东西。

  原因很简单,听闻张辽落败之后,陷阵营急于赶路,辎重营未能带上完整的装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陷阵营的战斗力。

  这一次,陷阵营装备齐全,高顺要给曹洪留下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数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徐州军、兖州军相向而行,很快就进入了射程之中。

  “箭去!”

  高顺一声令下。

  “嗡嗡嗡”,上百支箭雨呼啸而去,直扑向猬集作一处的兖州军。

  眨眼间,平地上便生出一片箭杆丛林。

  “盾!”

首节上一节684/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