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67节

  严阴沉一笑:“放心,我不会给他们机会的”。

  “如此说来,五百人必须一个不剩”

  “除非你有更好的法子”

  卫十八摇了摇头,刚刚在揭阳过上几天稳定的日子,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哪能就这么灰溜溜走开?

  “只要严先生有把握,咱们便拼他娘的”

  严微微颌首,道:“好,既然如此,咱们依计行事,你去召集军卒,我来鼓动百姓”。

  卫十八咬牙颌首,不再嗦。

  时间紧迫,既然执意留下,那么只能铤而走险。

  卫十八整日跟军卒打成一片,由他出面召集军卒最是合适。

  严天天与乡民一道工作,在百姓当中也有不少的拥簇。

  双方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严将计划在脑子酝酿一番,梳理出一个要点:揭阳县令看上去有些头脑,是个不稳定因素,这件事,能瞒则瞒,不能让他坏事。

  除了县令,揭阳人绝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处境。

  严清了请嗓子,寻觅到一个地势略高的地方,嘴里道:“诸位父老乡亲,我刚刚接到急报,一伙贼寇正往揭阳而来”。

  揭阳百姓闻言大哗,“这可如何是好?”

  “将军可不要丢下我们呀”

  “城小民穷,只怕拿不出赎身费”

  ……

  严又道:“诸位宽心,只要有我等一日,绝不让贼寇犯境”。

  “将军英明”

  接连不断的赞誉声纷至沓来,严充耳不闻,只是话音一转,嘴里道:“敌军数量不过五百,卫将军有把握将其击溃,不过,所谓打蛇不死必受其害,万一贼寇泄私报复,揭阳百姓岂不是终日受其威胁?我琢磨着,揭阳可否抽出三五百青壮与我们一同出征?无需你们上阵厮杀,只要守住要道,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即可”。

  揭阳百姓脸色急变。

  “此事事关重大,严将军应该跟县令大人商议才对”

  “不错,贼寇虽多,却也是逐利而来,只有我们闭门不出,他们得不到好处,自然会退去,又何必冒险呢?”

  ……

  揭阳百姓偏安一隅,极少参与战事。

  严知道症结所在,只能用起激将法,“我早就听说揭阳儿郎多好汉,此番,贼人过境,若不能将他们尽数击杀,世人会如何讲述?”

  “将军,并非我等不敢战,而是不能战也,无军无械,我等如何上阵?”

  严笑了起来,“你们的军械我早就为你们备好了”。

  众人大为讶异,“果真?”

  “那是自然,你们看,那些竹枪便是杀敌利器”

  揭阳百姓疑惑不解。

  严拿起竹枪,做了个刺杀的动作,道:“若是有敌奔逃,你们只需站在原地,像这般刺出便可”。

  “只是如此?”

  “只是如此!”

  “敌人只有五百吗?”不知何时,揭阳县令出现在人群中。

  严正色道:“顶多五百”。

  “三百对五百,听上去没有多少胜算呀,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在利用百姓?”

  “利用他们逃命?他们都是江东的子民,若是折损过多,我如何向孙使君交待?”

  这番解释却也合情合理,不过,县令却谨慎的很,“贼人出现的太过蹊跷了,揭阳已经五年多没有贼寇出现了”。

  “兴许贼人出了什么变故也说不定”

  县令默然无语。

  严好整以暇地说道:“是否相助,大人可要速做决断,再晚一些,贼寇就要兵临城下了”。

  县令冷哼一声,方才皱眉说道,“也罢,我便信你一次,倘若有半分不妥,便是闹到会稽,我也绝不饶你”。

  严不置可否。

  接下来,有县令的出面,事情就简单多了。

  相对于来路不明的严,县令更有威望。

  三言两句,四百名乡民便表达出参与剿匪的意愿。

  严只要了三百人,剩下的人手他交给县令,让他护好城门,不放任何人出入。

  县令本想与严一道出击,却严留了下来。

  毕竟,县城干系甚大,万一敌人不止五百呢?

  谁也冒不起这个险。

  双方居心叵测,然而,在守城的立场上,他们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守住城,这是底线。

  在揭阳本地青壮的指引下,卫十八很快便选择了一处埋伏之地。

  此处居高临下,只要将山石推下,便可以堵塞山道,令其首位不得兼顾。

  时间过的很快,卫十八刚刚布置妥当,探马便告知对方已进三里之地。

  依着卫十八的吩咐,青州军在前,揭阳乡民在后,他们泾渭分明,

  前面三排的乡民手持竹枪,他们每队三十人,一字排开,两人共持一柄竹枪,身后那人立在后头蓄足了气力,只等轮换力竭的兄弟,后面两排的乡民拿着乡勇留下的兵器,等着查缺补漏,这些人静静地矗立着,场面太过压抑,没有寻常的说笑声,只有从战场上下来的独臂老卒叮嘱道“待会儿不要慌,手要稳,心要狠,就当冲来的是山里的大虫,就那么直剌剌地刺过去便是,见了血更不要怕,大老爷制的这竹枪很是便利,省却我等近面厮杀呀!”

  乡民们嘴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最前排的青壮都是最壮硕的汉子,他们是乡民们中的中流砥柱。

  在地上还躺着一排备用的竹竿,竹竿的顶端早已经被刀削得尖尖的,不过连严也不知道,这些乡民究竟有没有机会用上第二根竹枪。

  远处,噪杂声已经清晰可闻,那腾空而起的尘土更是遮天蔽日。

  五百名军卒列阵而来,兴许从未遇到过敌人,他们有些懒散。

  卫十八与严对视一眼,他们微微一笑,缓和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如果县令在这里,兴许他会质疑“贼寇”的身份。

  然而,此时,掌握主动的却是卫十八,县令留在城中,因而,乡民并没有发言权。

  当江东军进入伏击圈的时候,卫十八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妥当的巨石便轰隆隆落下。

  接着,接连不断的箭雨腾空而至。

  陡然遇袭,江东军完全懵了,他们压根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敌人。

  什么情况?

  难道士燮又反了?

  这部人马并非江东精锐,他们从会稽而来,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眼下,陡然遇袭,所有人都惊呆了。

  当卫十八引军而出的时候,江东军方才缓过神来。

  “敌袭,防!”

  卫十八越阵而出,道“擒贼先擒王,且容我去取了那贼子的性命!”

  话语间,似乎万军之中取人首级只若等闲一般,众人听得大抽冷气,而严神情肃然,他知道,卫十八这一去定然是九死一生,可除却这招之外,他又拿什么来解决这五百人?

  对方毕竟是江东军,数量又占优势,一旦稳住阵脚,谁胜谁败还在两可之间。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为将须得当机立断,严只是略一沉吟便应了下来“你可在后阵挑选敢死之士一同前往,务必一击必杀”。

  卫十八扬了扬手中的巨斧,“哈哈”大笑,道“某家的斧子早已经按捺不住了,兄弟们,谁有胆气陪我去贼阵之中走一遭?”

  将为兵之胆,卫十八如此豪气自然是激的乡民士气大振,跟随卫十八南下的三百名青州军更是人人争先。

  厮杀至今,严峻只是让乡民待在后阵,并没有让他们参与阵前厮杀。

  这番作为早已经让揭阳百姓放下了心,不管怎么说,官军没有不战而逃的意思,这对于揭阳是一个好消息。

  电光火石间,卫十八从军中中挑了十八个悍勇之士,这些人个个手持长刀,只是没有甲胄,少了几分勇武。

  目光在众人身上兜了一圈儿,卫十八“嘶”地一声扯碎了身上的衣衫,露出巴掌大小的护心毛,黝黑健壮的肌肉毫无遮挡地显露了出来。

  乡民相顾骇然,不知道卫十八要做什么,只有严沉吟不语。

  “穿着这身衣物凭白多了些累赘,现在就好多了”,卫十八龇牙大笑,忽而转身大步离去。

  其余十八个敢死士也是人人效仿,他们扯下上身衣物,裸着胸膛,跟着卫十八的脚步,绝然离去。

  坦露上胸,这不但是对江东军的侮辱,更是己方强烈的自信昭示,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军中缺乏足够的甲胄。

  北方的铁甲穿戴不便,严并未携带。

  卫十八能否一击必杀?这些敢死之士又有几人得还?

  这时节,没有人迟疑。

  没有战鼓,没有号角,只有连绵不绝的喊杀声,以及大口大口的粗气声。

  卫十八就这么迈着一成不变的步子,双手持斧,头也不回冲下了山坡。

  兜头冲来的那个江东军没想到这么快便有人冲了出来,心中大惊的同时顺手就是一记凶狠的劈砍。

  卫十八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是横冲直撞的蛮熊。

  抬手举起五十多斤重的巨斧,轻而易举地挡下迎面一击,卫十八右手持斧,一招横扫千军,“嗤”利斧划破布衣,在对方下腹开了条长长的口子,开膛破肚。

  血流了满地,江东军歇斯底里地嚎叫了三声,方才力竭而亡。卫十八继续往前,他身后,鱼贯而出的精壮都是些见过血的汉子,他们能够从军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其过人的身手。

  “噗,噗”,刀刀见血,“铿铿”招招致命。

  由于事出突然,江东军根本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从山上重新,一时间竟然被卫十八打的方寸大乱,进而深入阵列近十丈。

  这个距离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江东军将脸上恼怒交加的表情了,卫十八依旧不急不缓地收割性命,浑然没有将四周的兵马放在眼中。

  在大阵后方,手持圆盾长枪的军卒正匆匆地赶来。

  江东军将扯破了喉咙大喊“谁给老子干翻了这黑厮,老子重重有赏!”

  几个小有地位的军将闻言之后非但没有群起攻之,反而微不可见地往阵中退缩了几步。

  开玩笑,能够混到头目这种地步的,多数都是些脑子里有料的老滑头,眼下不是吃大户抢女人的时候,万万不能抢着出风头。

  有人胆怯,一样有人悍不畏死,相比这些已经有些地位的小头领,反而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军卒更放的开,为了许诺的赏赐,三个血气方刚的江东军围着卫十八冲了过来。

  围来的家伙仗着人多势众,彻底将卫十八的队列围拢起来,这些军卒相互壮着胆子,他们大声诅咒着,蜂拥而至,就好像一群饿昏了头的野狼,而卫十八就是一头冲入狼群的黑熊,熊入狼群,要么狼死,要么熊亡。

  步军乱战,手里又持着最顺手的巨斧,卫十八没有丝毫惧意,他闲庭游步一般带着身后的青壮们左冲右突,每一次挥斧,都会带起一片残肢断臂。

  不知不觉间,卫十八距离敌将的位置又近了几分。

  为了吸引江东军的攻击,以便让卫十八取得斩首的最佳时机,严下令军卒出击。

首节上一节667/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