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59节

  田丰久在幽州,自然知道李贤所言非虚,乌桓,契丹,他们都是见风使舵之徒。

  中原传承的仁义在草原上不见踪影,他们流传至今的,唯有弱肉强食!

  北虏如此,想来南蛮也不例外。

  如果能够利用蛮族达成目的,倒也是招妙棋。

  田丰很是佩服,“使君高见,元皓佩服”。

  李贤却没有半点自傲之色,“我虽得南阳,武陵却非我所有,孙策已夺长沙,当务之急却是谋取武陵,以绝后患”。

  “使君所言极是,武陵地势险要,扼守要冲,夺之,方可高枕无忧”

  李贤反问道:“如何谋夺?”

  徐庶很是谨慎,“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何解?”

  “使君已经定下以夷制夷之策,接下来,只要拉拢、分化蛮夷,再蹿啜他们攻城拔寨,想必事半功倍”

  李贤灵光一闪,他想到后世里赫赫有名的无当飞军,他们的来援便是三苗后裔的武陵蛮。

  历史上,刘备伐吴,无当飞军大显身手,连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之手。

  眼下,成立无当飞军的条件已经有了,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无当飞军必可成为一支劲旅。

  对了,好像大将王平便是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

  李贤记得王平正在自己军中,看来,有必要让他尝试一番!

  困惑依旧的难题一一化解,李贤心情极佳,他邀请徐庶、田丰共进午餐。

  用膳之后,二人告辞离去。

  李贤取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后世里的历史走向:建安四年,曹操、袁绍爆发官渡之战,张绣归降曹操;建安五年,献帝密诏诛曹操,官渡之战以曹操获胜而告终,接下来,孙策身死,孙权继位,周瑜、张昭共同辅佐孙权,成为孙氏的左臂右膀;建安六年,刘备败走荆州,驻军新野,诸葛亮出山,益州赵韪起兵,兵败身死。

  眼下,献帝刘协、刘备、袁绍都已经死去,可以利用的脉络只剩下孙策、赵韪。

  赵韪之事只要派人知会刘璋即可,不必多下功夫,真正需要在意的确是孙策。

  历史上,孙策是怎么死的来着?

  好像是遇刺?

  李贤心中蹦蹦狂跳,他想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刺杀孙策!”

  孙策不死,江东必成祸患。

  只是,眼下孙氏并未流露出敌视的迹象,如果李贤抢先下手,万一消息传到孙尚香耳中,李贤该如何自处?

  李贤犹豫再三,只得暂时按捺住行刺孙策的想法。

  章武元年六月,公元199年,士燮归附孙策的消息传到许都。

  曹操不喜不怒,他将贾诩、郭嘉等人召到府中,仔细问询:“文和,孙策可有结盟的意向?”

  贾诩锊须颌首,道:“孙伯符愿意对付李贤,只是,眼下交州新附,孙伯符不愿出兵”。

  曹操皱起眉头,“会不会是孙伯符的缓兵之计?”

  “应该不会,孙伯符有枭雄之志,绝不甘心屈居人下,李贤虽然与他有姻亲之谊,然而,孙伯符却早有不满”

  “喔?这是为何?”

  “李贤官位已至大将军,领青州牧,孙策呢?不过是个会稽太守罢了,如果真要计较,甚至比不得士燮的地位,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孙策怎能满意?”

  曹操来了兴致,“不错,这是其中之一,还有吗?”

  “荆州为江水要道,江东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孙策若想染指中原,必须谋夺荆州,然而,李贤却先下手为强,占据荆州重地,孙策怎能不恨?”

  曹操满意地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文和所言极是,照此看来,孙策当可为援!”

  郭嘉看了贾诩一眼,提出异议:“使君,孙策虽可为援,然而,我们却等不起了,青州大军已至濮阳,长留危在旦夕,现在,我需要的是及时来援的帮手,而不是潜在的盟友”。

  曹操叹了口气,他知道郭嘉说的有道理,可是,放眼天下,还有谁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张鲁自顾不暇,马超、韩遂自相残杀,孙策无心北上,奉孝,谁能助我?”

  郭嘉一字一句地说道:“孙策!”

  “嗯?此言何解?你不是说我们等不起了吗?”

  郭嘉正色道:“使君,正是因为我们等不起,所以才需要想办法改变江东的策略”。

  “奉孝有何妙计?”

  “我听说孙策有一弟,名曰孙权,他们两兄弟极为友善,如果孙策暴毙,孙权一定会为其报仇!”

  曹操脸色大变,他不是蠢人,自然明白郭嘉未言之意。

  这是要祸水东引啊,杀死孙策,然后栽赃陷害,诬赖李贤是凶手,到时候,由不得孙氏不出兵伐李。

  贾诩深深地看了郭嘉一眼,他倒是没想到一向多谋的郭嘉竟然能够想出这等毒计。

  作为出使江东的人选,贾诩自然知道郭嘉所言成功率极大。

  正思虑间,曹操已经出言问道:“文和,你意下如何?”

  贾诩吸了口气,道:“奉孝所言极是,孙策、孙权兄弟友善,若是孙策暴毙,孙权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曹操在厅内来回踱步,看得出,他很是犹豫。

  要不要刺杀孙策呢?

  只是片刻,曹操就作出了选择,在兖州与孙策之间,他自然选择前者。

  如果牺牲孙策就可以拯救兖州,曹操愿意做一个刽子手。

  然而,曹操却有一个疑问:“我听说孙伯符武艺高强,这等人物,只怕图之不易吧?”

  郭嘉胸有成竹,“使君勿忧,我听说孙策胆识过人,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嗯?此言何解?”

  “胆识过人者,为人轻率、不善防备,只要谋划妥当,杀之如屠狗”

  曹操心情激动,“这么说来,可以刺杀孙策?”

  郭嘉笑道,“文和去过江东,孙伯符为人如何,自由他评断”。

  “文和,果真如此吗?”

  贾诩只得应诺,“不错,孙策不喜排场,他手下徒有十万众,可是,身边却只有十几个侍卫,在我看来,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

  曹操大喜,“如此说来,大事可成?”

  郭嘉神情冷峻,“大事可成!”

  会稽郡,孙策新得交州,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这一日,孙策在山中打猎,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擒霸王枪,腰跨长弓,打马行在林中,左顾右盼,很是机警。

  随行的亲卫本想随行护卫,谁曾想,孙策策马狂奔,将他们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忽而,“扑棱棱”,飞鸟冲天而起,卷起大片绿叶。

  这是鸟兽受惊的迹象。

  孙策很是警惕,“是谁?”

  林中踱出五名军汉,他们抱拳作揖,道:“见过将军,我等是韩当将军麾下军卒,在这里围猎角鹿”。

  孙策皱起眉头,厉声说道:“韩当呢?他在哪里?”

  “将军就在附近,他让我们耐心等候”

  孙策大怒,“放屁,韩当的军卒我全都认得,你们到底是谁?此番意欲何为?”

  话音刚落,孙策便疾射一箭。

  那人应声而倒!

  剩下来的四人大为惊恐,不等他们有所反应,孙策已经策马狂奔而来。

  小霸王之勇猛世人皆知!

  眼瞅着四人就要葬身此地,忽而,孙策胯下良马一个失蹄,竟将孙策摔落下马。

  仓促间,孙策挣扎落地。

  原来地上有一根绊马索,孙策阴沉着脸,他知道,对方早有图谋!

  “贼子,竟敢害我!”

  这时候,四人已经变了脸色,他们不敢靠近,只是弯弓搭箭,向孙策射去。

  “去死!”

  “射死他!”

  四名刺客散落开来,或退,或跳,就是不与孙策靠近。

  孙策大为恼怒,坠马落地的时候,他手中的长弓已经跌出了一丈远,眼下,手中只有一杆长枪。

  长枪不能远攻只能近战,可是,对面的贼子却压根不给人近战的机会。

  “啊呀呀,气煞我也!”孙策瞪大了眼睛,他盯紧一人,长枪旋风般挥舞,将疾射而来的箭矢一一击落。

  “铿铿”,箭羽落地,孙策与刺客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不远处,一阵人嘶马鸣声正越来越近。

  看模样,孙策的侍卫已经发现了不妥,只在赶来。

  刺客大为惶恐,已经到了这时候,如果不能成功,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三名刺客咬紧牙齿,他们从怀中摸出一样物事,齐齐向孙策掷出。

  孙策不知何物,只能击落。

  谁曾想,枪入布囊,却带起一片白灰。

  白石灰!

  孙策一招不慎,双眼尽入白灰。

  痛入骨髓,眼不视物,孙策发出困兽之吼,“啊~~”

  凭借之前的印象,孙策一枪掷出,杀死了临近的刺客。

  剩下来的三名刺客再不犹豫,他们向孙策射出最后一轮箭矢。

  三支弓箭,孙策只避过两支,剩下来的一支直入面目,破颅而入。

  江东军赶到的时候,孙策腥红的眼中尽是血泪。

  孙策不甘心,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今日。

  若是战死沙场也就罢了,偏偏是死于宵小之手,这让孙策如何瞑目?

  “将军,将军!”

  孙策颤抖着嘴唇,低声道:“告诉张昭、周公瑾,让他们好生辅佐二郎……”

首节上一节65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