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632节

  张辽一声大吼,震的城门洞嗡嗡作响。

  无人敢应,守军已经吓跑了胆。

  若不是狭窄的空间内,无法发挥骑卒的威力,并州军早已经大获全胜。

  张辽麾下的大部人马都在与曹军对峙,眼下,他只带了五百骑军随行突袭。

  并州精骑原本就是西凉精锐,他们在自家军将的带领下,以张辽为锋矢,恶狠狠地往前凿入了兖州军的战阵之中。

  越来越近了,张辽盯住守将,一枪刺去。

  这一枪划破了空气,直冲对方要害。

  “啊,杀!”

  守将发出绝望的呐喊,试图拼掉张辽的一只臂膀。

  张辽深吸一口大气,右臂用力一夹,竟是硬生生地卡住了枪头!

  任那守将如何抽拿,长枪就是不动分毫。

  守将的脸色惨白一片,有心撒手不管,可此时已经身不由己了。

  再看张辽,只见他双臂用力,却是用长枪把守将挑了起来。

  “挡我者死!”犹若雷霆炸响,张辽手腕用力,硬是将长枪捅入守将的胸腹。

  “守将已死,谁敢再战?”

  高高地举起守将尸首,张辽放眼四望。

  滔天的怒吼加上死相极残的守将给顽抗的兖州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杀神再现。

  不少守军掉头就逃。

  五百骑军彻底冲破了守军的防线。

  当太史慈引领人马自城门而入的时候,城中大规模的反抗已经完全停止了。

  此战,杀敌四千有余,自身伤亡不过数百,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却是因为战俘的存在……

  太史慈觉得这种法子很是好用,不过,如果不是曹操在泰山郡大开杀戒,青州军也无法“还施彼身”。

  这样的战例可一不可二,如果多了,只会伤及人心。

  一个时辰之后,谷阳城便被青州军完全占据了。

  城内敢于反抗的守军全都被斩杀一空,只有极少数投降乞命的兵丁活了下来。

  事后清点,手脚齐全的守卒只剩下八百多人,,这个数目甚至还不能弥补攻城的俘虏的损失。

  不过,太史慈关心的并不是俘虏的多少,而是城内的粮秣辎重。

  大军出行,离不开粮秣。

  此番,青州军为了达成突袭的目的,并未携带粮秣。

  若不能及时得到补给,仅靠军卒身上的紧急食物是万万不够的。

  好在谷阳城不大,粮秣却绰绰有余,足够太史慈所用。

  在干燥封闭的库房内,太史慈见到了一袋袋的米粟。

  粗略估算,这些米粟足够两万人马半月之用。

  不过在那之前,太史慈需要好生生地休整一日。

  之前,谷阳守将派出送信的三个亲卫都被张辽使人抓了起来,他们被尽数处死。

  然而,谷阳城这么大的动静,早已经惊动了百里开外的曹军大部。

  徐晃、许褚勃然大怒,他们有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

  该死的青州军竟然如此猖狂,难道就不怕曹公报复吗?

  回援,抽调兵马回援。

  不过,在曹操军令下达之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战场上的形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真正高瞻远瞩之人才能作出正确的决断。

  那么,曹操的决断又是什么?

  “退军”

  听闻谷阳失守的消息之后,曹操许久才冒出这么一句话。

  众人面面相觑,“使君三思!”

  “此番一退,谷阳可就收不回来了”

  “再不退的话,我的三万大军可就不在了!”

  说到这里,曹操表情狰狞。

  郭嘉缓了口气,道:“使君,请联络西凉韩遂、马超,只有西凉军才可以给出致命一击”。

  曹操眸子一亮,道:“如何行事?韩遂老谋深算,怕是不会答应”。

  “韩遂、马超不和,只要说服马超即可,韩遂一定不会坐视马超作大的”

  曹操觉得可行性很大,一直以来,青州军强悍的进攻能力让人汗颜。

  与之相比,兖州军虽是精锐,却总是缺了股劲儿。

  可是,西凉军就不同了,他们久居边塞,自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倘若真能说服韩遂、马超,这将是威胁李贤的一大助力。

  只是,西凉军会出兵吗?

  李贤又会作出怎样的防备?

  曹操的使者已经上路,与此同时,徐晃、许褚、曹仁同时退兵三十里,他们收缩防线,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模样。

  太史慈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照曹操以往的性格,这时候应该抽调兵马前来夺取谷阳城才对,可是,为何兖州军弃之不顾?

  曹操到底意欲何为?

  敌我双方相互提防,谁也没有妄动。

  真正的战场厮杀只是几个时辰的事情,可是,战前的准备却是长年累月的,谁准备的更充足,谁在战场上的胜面便更大一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第671章 求才

  

  曹军退却之后,青州军彻底掌控谷阳城。

  这时候,太史慈已经渐渐缓过神来。

  曹操之所以未能及时奔赴战场,只有一个原因:曹操怕了。

  连番恶战之后,曹军虽有余力,可是,曹操却不敢冒险了。

  兖州军力原本就比不上青州,如果再有折损,一旦李贤倾尽全力,曹操将再无还手之力。

  荆州刘备的例子就在眼前,曹操不想重蹈覆辙。

  兖州军一反常态,转攻为守,顿时令人大跌眼镜。

  李贤倒是无所谓,近期徐州的战略目标便是荆州,能够在兖州夺得谷阳这样一个立足之地,对于李贤来说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只要曹操不寻事端,李贤甚至没打算与曹操纠缠。

  刘备就惨了,三方压力之下,荆州急需援军,可是,曹操倒好,愣是将之前的承诺抛之脑后。

  如果诅咒可以杀人,曹操早已经死于刘备的诅咒之下。

  “谁都靠不住,荆州只能靠自己!”

  刘备有了惨痛的经验教训,可是,时间不等人,他面临的形势日渐严峻。

  倘若再没有起色,用不了多久,荆州将落入他人之手。

  这对于刘备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等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了大展拳脚的地盘,说什么也不能丢了。

  绝望之下,刘备放弃了尊严,他数次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恳求相援。

  司马徽是襄阳名士,素以素以知人、育人、荐才、克己而著称于世。被世人称为“人鉴”,俗称“水镜先生”。

  初见刘备,司马徽未曾松口。

  刘备知道,自己实力不足,只能以诚动人。

  于是,刘备三次拜访司马徽。

  终于,司马徽见了刘备。

  甫一见面,刘备便施礼恳求:“请先生救我”。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我非神仙,如何救你?”

  “先生学究天人,若能出山相助,荆州定能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使君高看老朽了,我不过多读了几本书,一无撒豆成兵之能,二无呼风唤雨之术,怕是帮不了使君呀”

  刘备好不容易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自然不想轻易放过,“先生大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值此危难之际,还望先生体谅百姓,助我破敌”。

  刘备搬出大义的名头,司马徽不好拒绝,他叹了口气,道:“我已经老了,有心相助,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备脸色一黯,他嘴唇颤抖起来,不知道该如何答复。

  谁曾想,接下来司马徽竟然转口说道:“不过,我可以向使君推荐两个人,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大为好奇:“伏龙、凤雏,他们是何方高人?”

  “伏龙却是隆中诸葛亮,号卧龙,凤雏乃襄阳庞统,他们二人胸有丘壑,若能有他们相助,区区李贤,何足道哉!”

  刘备信心大增,他诚心作揖,道:“多谢先生指点,他日若有所成,必不相负”。

  司马徽不置可否。

  等到刘备告辞之后,司马徽吩咐下人:“即日起,府院封门闭院,若有人来访,便说我闭关修书了”。

  “喏!”

  刘备离开司马徽的府邸,第一时间将法正唤到跟前。

  “孝直,水镜先生给我举荐了两名大才,一为卧龙,一为凤雏,我想修书一封,与他们详谈一番,你觉得如何?”

  法正连连摇头:“使君不可如此,卧龙也好,凤雏也罢,都是世外高人,像他们这等人物,绝不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使君若是诚心相助,倒不如登门拜访”。

  刘备眼前一亮,他拍了拍脑门,道:“却是我糊涂了,不错,登门拜访,以示诚意!那便先见凤雏”。

  法正又道:“使君又错了,先见卧龙,后见凤雏,绝不可颠倒了次序,否则,两者只能得一”。

  刘备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幸有先生提点,否则,谬之大矣”。

  法正没有居功,只是提醒了几句,让刘备做好被拒的心理准备。

首节上一节63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